你有「旅伴尷尬症」嗎

2021-01-08 虎嗅APP


旅伴尷尬症,是一種「既想與人一同旅遊,又不想與人一同旅遊」的矛盾心態。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時刻——想要出遠門,卻發現很難找到合適的旅伴。不是因為沒有朋友,而是感覺和哪個朋友一起出去都「挺尷尬的」。


想起早些年的時候,每到閒暇之餘總是第一時間呼朋喚友同去旅行,可現在卻常常一邊看著機票,一邊在好友列表裡滑上滑下,猶豫不決。


為何人們總想「獨自旅行」


首先,是旅行體驗消費項目的豐富讓人們的消費態度與生活習慣更加暴露無遺。


以前出行住宿只要簡單地訂一間旅館就行了,可現在還要考慮一下是當地人的民宿還是星級酒店——更不用說還有夜宿博物館、森林裡的透明泡泡屋、有很多朋友也亂鬨鬨的青旅、打工換食宿的牧場農莊等等各式選擇。



於是你只能小心翼翼地糾結著要不要邀約某個朋友出遊——萬一她喜歡的房間壁紙顏色和我喜歡的不是同一種呢?


「好朋友其實不能等同於好旅伴。」受訪者「洪格娜」說,「旅伴一定要是和自己旅行時各方面態度差不多的人,要不然矛盾會挺多的。」



網上隨便一搜,就會發現旅行途中「情侶分手」、「朋友鬧掰」的概率較平日大大提高。「好奇心研究所」所出的《好奇辭典》中,更是直接將NO.296號詞「結伴旅行」解釋為「一種委婉的分手方式」。


導致旅行時「巴不得扔掉旅伴」的,除了對待旅行的各方面態度不同,還和如今人們越來越習慣與朋友們「線上親密」有關。


根據德勤和市場研究機構GlobalWebIndex2017發布的數據表明,16~24歲用戶平均每天在社交媒體和即時通訊中花了2小時40分;極光大數據推出《2017年Q4暨全年移動網際網路行業數據研究報告》也指出,中國移動網民每天在社交網絡app上逗留的時間超過2.5小時。


之所以我們小心地揣測朋友們的「旅行態度」是否和自己一致,是因為如今大多時候,我們與好友一天中真正面對面溝通的時間比線上社交還要少得多。


哪怕是最知心的好友,因為缺乏線下共同生活的經歷,我們對其許許多多的生活細節實際上並不了解。



而旅途中不得不長時間的「線下共處」,反而讓雙方感到不自在了。


最後,旅行項目的常態化與安全程度提升也是一項影響因素。


在早些時候,旅行是一件較為前沿的事情,許多路線尚未開發,身邊好友較少出遊,人們更無從像今天一樣在網絡上瀏覽各式各樣的攻略分享。我們常常在不久之前的作品用語中看到,「旅行」伴隨的關鍵詞往往是「冒險」「驚險」「神秘體驗」。


在十年前,若有人出遊歸來,好友們便會圍坐在ta身邊,聽其講述旅行的經歷。然而現在我們甚至不想聽剛剛結束旅途的人聊起他們的旅行經歷——東南亞、日韓、歐美,一切都是那麼相似與平常。


而根據Wisman和Koole的研究顯示,當人們意識到危險的時候,一種常見的反應是更願意同他人在一起,甚至並不介意是跟誰一起,只希望有人陪伴就好;反之,若接下去要發生的事情安全且平常,人們更願意獨自一人,或對是否與他人在一起並不介意。


現在我們將旅行視為一種普通的放鬆方式,它是安全的、人人都可以享受的。


這也意味著我們期待與人同行的念想正被旅行的安全提升逐漸削弱。


綜上三點,「旅伴尷尬症」也就由此而生。



迫於此症,不少年輕人開始嘗試「位於孤獨等級最高級」的「獨自旅行」——這恐怕也是單人旅行設施最為發達的日本,近年來備受歡迎的原因之一吧。


我們想要的或許是「一起各自玩」


「獨自旅行」的火爆有目共睹,但也有許多人在體驗過後表示,「這不是長久之計」。



獨自一人走遍西北邊疆的女生「小皇」在受訪時談到:「『獨自旅行』刺激、新鮮,但也特別孤獨……都誇下海口要自己出去玩,結果想聊天的時候誰都不好意思找。下次旅行還是想和朋友結伴,『獨自旅行』這種事情算是想不開了才會做的。」


「發了一大堆朋友圈,但想在旅途中與人交流的心情還是無法滿足。」驢友「胡敏儀」抱怨說,「發照片本來只是想與朋友交流旅行時遇到的樂趣,總卻被人嫌是在『秀』……大概他們沒有和我一起遊玩,所以不理解我的心情。」


根據Carvallo和Gabriel的一項實驗表明,即使有些人聲稱極少或幾乎沒有在情感上依戀他人,他們依舊還是會對別人選擇和自己一起活動感到格外開心。即每個人實際上都有歸屬的需求。


回看開頭提到「旅伴尷尬症」的含義:既想與人一同旅遊,又不想與人一同旅遊。


人們想「踢掉旅伴」的同時,還是想要「有人陪伴」。看起來很矛盾的一種心理,真的能夠實現嗎?


這不禁讓人想起,針對網路遊戲中「玩家並無互動但仍認為彼此在虛擬空間中互相陪伴」的現象,史丹福大學帕洛阿爾託研究中心的團隊提出的詞彙「一起各自玩」。


讓人們感到歸屬感的,其實並不需要具體到親密好友間的互動,而只需要大家一起享受共用環境,體驗到高度的「社會臨場感」。



而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不必見面的「微信導遊」在近年開始流行起來。


請一個中文流利的異國本地人「住」在自己的微信裡,全程通過微信陪你旅遊,又可聊天,又可幫忙。「微信導遊」模式與傳統的自由行個人私導相比,用「線上陪遊」替代了「線下同行」。


在這個使用場景下,遊客和「微信導遊」正是處於兩種不同的維度中,但同時一起享受共同的環境氛圍。


此外,在「加了微信=交了朋友」的當代年輕人心中,「微信導遊」的出現不但避免了「旅伴尷尬症」、有安全感,其實還滿足了「通過旅行認識異國陌生朋友」的浪漫儀式感——哪怕他們至始至終都沒見過面。


於是,網路遊戲語境下的概念「一起各自玩」也在不知不覺中被應用到了現實中的旅遊場景,成了滿足現代人社交情緒的一種途徑。


旅行版的「各自一起玩」還可以是什麼


一趟旅行下來,全程不見自己的旅伴,這在從前是難以想像的,然而現在許多商業組織正試圖找到方法來實現「不願見人又有陪伴」的願望。


虛擬人設與虛擬陪伴無疑是正當熱門的方向。


躍過「微信導遊」的原始人工方法,已經有團隊「自稱」研發出了可以和你一問一答的人工智慧「AI導遊」。


從2007年最早的虛擬偶像「初音未來」;到2016年3D全息主機的內置虛擬生命體「琥珀」。


2017年《MakeS-早安,我的Sei》融合了鬧鐘與日常記事功能的虛擬助手SEI、日本Gatebox 家用智能化全息機器人老婆「逢妻光」;再到今年youtube大熱,以「絆愛」為代表的智能語音互動AI主播——



如今網絡上有具體形象的虛擬人設已經突破了4000人,並從有距離感的偶像到貼身的工具助手,日益接近我們的生活日常。


旅行+虛擬人陪伴,似乎也沒有那麼遙不可及了。


拋棄隨行旅伴,一個人踏上旅行。看似充滿了肉體的危險,卻也讓人們規避了更不願面對的「交往風險」,從而獲得內心的「安全」。


人們是變得內向了嗎?


或許也不盡然。


從近來幾篇獲得廣泛認同的微信爆文《2018,一個人,很爽!》《房租 5000,周末住五星酒店的北漂們》看來,只是人們對歸屬感與陪伴的要求下降了。


只要與他人共享同一空間,互不打擾,以觀察者的身份過生活也可以很愜意。


可以去想像,那很快就要到來的場景——每個人獨自旅行,一邊欣賞大好河山,一邊對著手機屏幕談笑風生。



相關焦點

  • 沒有合適的旅伴,不如一個人旅行
    沒有合適的旅伴不如一個人去旅行?對於這個問題我也遇到過,所以想聊聊我的看法。首先我是一個喜愛旅行的人,在沒有疫情的情況下,每年都要出去遊玩四五次。因為有的時候出去正好朋友家人都沒有時間,怎麼辦呢?就開始嘗試著自己出遊,出去幾次之後感覺一個人出遊也不錯。
  • 有一種通病,名稱叫尷尬症
    有一種病,在突然安靜時,會感覺到不好意思,害羞,甚至於手足無措,心裡各種想像。如果有以上症狀,恭喜你,你犯了尷尬症。這種病是一種大眾通病,病例多為:公共場所你腳一扭,就和大地來了個擁抱。在走路時看手機撞在了欄杆上,吸引一群目光。一個人在家搖擺時發現媽媽就在門外。
  • 測測你是否也有社交尷尬症?
    最近有點迷明尼蘇達大學心理學博士泰·田代所寫的《社交尷尬症》,社交尷尬症是合理存在的。為什麼有的人在陌生人交流時顯得唯唯諾諾?為什麼有的人聽不懂好賴話?為什麼有的人行為愛好異於常人?如果你也是這樣,請不用緊張,《社交尷尬症》追溯了尷尬的先天與後天起因,思考了尷尬者看待世界的方式,傳遞了一個違反直覺卻頗受歡迎的信息:這種讓人社交尷尬的特質如果善加引導,會成為人們取得非凡成就的力量。感謝《生活大爆炸》這樣的節目,在裡面,社交尷尬者也顯得酷極了。
  • 一個人旅遊,如何找一個靠譜的旅伴?
    搭夥過日子的伴侶不一定要跟你非常默契,是靈魂伴侶之類的,只要兩個人在一個生活穩定的狀態下合得來就可以了。但是旅行不同,旅行處處都會有突發事件,而且旅行兩個人並不是活在一個比較穩定的狀態下,所以大家的真性情或者是急躁的,或者是負面的一面展現出來,這時候就需要旅伴互相扶持,互相幫助了。
  • 這些尷尬症,據說只有內向人才能懂!你懂嗎?
    生活中,你在你朋友眼裡還是屬於內向型的還是外向型的呢?對於你個人而言,你是比較喜歡外向的人還是內向的人呢?關於內向,網絡上有一組非常可愛的漫畫,真可謂是將內向人體會到的尷尬症,全都一覽無餘的顯露了出來。但也有外向的人表示看了這組漫畫後,自己的膝蓋也莫名的中了幾箭。那你來看看,你可中招了?
  • 教你輕鬆解決秋冬尷尬症!
    化妝總是浮粉還要帶著尷尬的小皮屑一起出門?讓我們來看一下有哪些方法可以解決鼻子起皮的尷尬,畫個美美的妝去約會吧。(來源:愛美女性網原創)鼻子起皮怎麼辦? 教你輕鬆解決秋冬尷尬症!  秋冬季節,天乾物燥要多補水,不然就會有皮膚起皮的問題,尤其是鼻子。鼻子是臉部肌膚中尤其敏感和輕薄的部分,在乾燥的季節忽視對他的護理,他會任性的起皮,給原本光潔的臉蛋帶來絲絲缺憾和尷尬。
  • 社交尷尬症pdf電子書下載
    心理學家和人際關係專家泰·田代博士深諳尷尬為何物,《社交尷尬症》一書梳理了來自人類智力、神經科學、人格和社會學領域幾十年來的相關研究成果,旨在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這一廣泛存在的共同特質
  • 尷尬症、選擇恐懼症...各種「現代病」的英文怎麼說?
    恭喜你,你可能有輕微的強迫症。強迫症簡稱OCD例句:I've got OCD: 我有強迫症I'm slightly OCD: 我有一點強迫症I'm really OCD: 我超級強迫症 Awkward尷尬症,指遇到一些自認為會讓人尷尬的事情的時候下意識的想要逃避的現象,而往往這些所謂尷尬的事情可能和自己無關。只是一種心理作用。
  • 我的尷尬症:不懂裝懂的下場
    《我的尷尬症》這個系列是用比較文學的手法把我的經歷改編成小故事,希望可以幫助到想從事技術行業的朋友們。我好久沒寫散文故事類的東西了,也不知道這種風格大家是否喜歡。如果你喜歡的話,請點讚或讚賞,謝謝支持。自從我開了杜洋工作室,好像生活和工作都很順利,沒有什麼大波折,但也少了一些刺激和樂趣。想起當年在深圳,在一家嵌入式公司工作,對技術一枝半節,從測試員慢慢幹到部門經理的過程,有太多故事至今難忘。有很多糗事,每次回想都自覺尷尬。看過之前嚴肅的文章也累了,把我的尷尬往事說出來讓大家高興高興。
  • 影視劇中尷尬十足的穿幫鏡頭,網友:尷尬症都犯了
    影視劇中尷尬十足的穿幫鏡頭,網友:尷尬症都犯了這個穿幫的鏡頭簡直是讓人無力吐槽了啊!哈哈,導演,一群古代人身後的那一排氣球是幹什麼的呢?真是讓人醉了,難道是來搞節目的麼?非要把現代的東西加入進去!導演難道自己都沒有看到嗎?話說道具組的小夥伴還能在找一個再假一點的小孩子嗎?你們當觀眾們都是傻子嗎?拿這樣的道具來忽悠我們!一點電視劇出現這麼低級的穿幫,真不知道導演和道具組的人是怎麼想的!能不能走點心啊!電視劇《仙劍奇俠傳三》中的穿幫鏡頭,楊冪的耳朵上帶的是什麼東西?仔細一看原理耳機線都露出來了!難道在那個時代就已經有耳機這種高科技的東西了嗎?聽得是自己的歌嗎?
  • 別樣話中秋‖簡單幾句話,擺脫過節尷尬症,重獲自信(防尷尬秘籍)
    有人說,過節最尷尬的事是同學聚會,上學時候聊天文地理,聊理想人生,現在一見面就是有錢人炫富,有權人炫勢的偽場面。也有人說,過節最尷尬的是被逼婚,親戚朋友天天問這問那,可惜連對象都沒有怎麼結婚,現在的人更嚮往自由。
  • 網友爆笑支招,教你應對臉盲尷尬症!
    被困擾許久後,終於有胖友誠心誠意地發問了:為什麼我們對歪果仁如此臉盲呢!雖說臉盲症並不是我們的錯,但每次遇到認錯人的時候還是會尷尬到窒息,有沒有什麼辦法能緩解這種尷尬呢?下面來看看熱心網友們是怎麼說的~
  • 夏天出門有Ta們傍身,拯救你的懶癌和尷尬症!
    夏天又到了旅行的季節,出去浪的時候,經常會遇見不少小尷尬。身為喜歡滿世界溜達的旅行達人,我的旅行箱裡可藏著不少好東西!今天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些旅行中,化解懶癌和尷尬症的神器好物吧!關鍵是好用又便宜呢!學生黨也能消費得起!旅行的路上很無聊,也會出現很多不方便的尷尬情境。火車上,飛機上,你需要這些輕便又便攜的好東西來化解尷尬。
  • 我的天吶,看得我尷尬症都要犯了
    在日常生活中這類「幹」尬症,也無處不在,為你的生活大打折扣。難得用泡澡解決一天的疲憊,結果才泡好澡,肌膚反而越來越癢,人也煩躁不安!你說尷尬不尷尬!夏天別人越穿越短,我只能堅持長袖,因為我不想讓別人知道我有一雙蛇皮腿。寶寶心裡苦,但寶寶不說!
  • 「山寨」維密有多尬?塑料翅膀小肚腩,看完尷尬症都犯了!
    「山寨」維密有多少煩惱?塑料翅膀小肚腩,看完了尷尬病都犯了!維多利亞的秘密總是大家關注的模特組,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對惡魔的體型和天使的臉蛋都沒有抵抗力,而且,維多利亞的模型也有自己獨特的風格。第二個也是大家熟悉的義,雖然本身也不怎麼受歡迎,但是和這個山寨版相比,我覺得很厲害,這個山寨版的感覺是忘記穿衣服的感覺,沒有模特的氣氛,這個肚子真的嗎?第六仿照的還是不錯,至少在形質上還是比較有說服力的,只是這股扭的動作看著有點尷尬,這個動作有點太大了,但是身材和氣質還不錯!我看了這麼多的山寨品,尷尬症都復發了。
  • 尷尬的男孩乳房發育丨男性乳房發育症
    尷尬的男孩乳房發育丨男性乳房發育症 2020-04-17 15: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據說這些是內向的人最能懂得的尷尬症,快來看看你得了幾種?
    2.有人誇你的眼光不錯,今天穿的衣服真好看的時候,感覺很不好意思,會尷尬地笑著回答「這是我很早以前就買的衣服啦!」。我是內向的人,從小就這樣,被很多人特別關注的時候就會渾身冒汗。很羨慕那些在公眾場合從容的人,我還會發抖,手抖的最厲害,和很多陌生人一起吃飯的時候,我就只敢夾自己面前的菜,因為害怕被人看出我夾菜的手在抖。
  • 小米智能家居,用了你家的恆溫電水壺,尷尬症都犯了...
    好吧,我要求很高嗎?在這個已經進入智能家居的年代,更何況電飯煲都有煮好飯自動保溫的功能啊。。。下面,我們來看看小米家的這款恆溫電水壺吧~這次還特別準備了音頻版,沒空看視頻的筒子們,戳這裡:看過視頻之後,大家對米家恆溫電熱水壺和我的用後尷尬症,都應該有了比較直觀的認識了,沒看視頻的朋友,往下看。雖然可以嵌入米家的智能家居app,但是只能使用藍牙功能連接,而不是wifi,無法遠程操控,手機成了遙控器,還不能控制燒水哦!
  • 蔡依林真大膽,沒有拉鏈的牛仔褲看得人尷尬症要犯了,不怕掉?
    蔡依林真大膽,沒有拉鏈的牛仔褲看得人尷尬症要犯了,不怕掉?作為小天后的蔡依林,多年來一直佔據樂壇裡面非常好的人氣和地位,而她不僅是唱歌好在時尚方面更有一套,很多人看了表示這個時尚實在是太前衛了,看不懂,而她不管是私服還是舞臺造型,都是和平常人不一樣,像是她身上這件綠色絲質長裙,滿頭的髒辮造型,感覺甩起來會超級帥的。滿頭的髒辮造型蔡依林有了,還有這樣的髮型,你見過嗎?
  • 如果沒有合適旅伴,我選前者
    如果沒有合適旅伴,我選前者作為一個忙碌的上班族,每年能抽出幾天的時間出去走走,那真是日盼夜盼的事情,雖然很多人說旅行是從自己呆膩的地方到其他人呆膩的地方去,但是對未知地方的奇遇暢想還是讓人像放飛的小鳥一樣充滿了期待和嚮往。至於到底是一個人旅行還是和朋友一起同行,在我看來,只取決於一點,是否有合適的旅伴。出去旅行一個人好還是和朋友一起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