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膝關節彈響的疑惑,日常走路膝蓋會「咔」,上臺階會「咔」,甚至坐下也會「咔」,這是怎麼了?難道是我們的膝蓋生病了嗎?
當然,想要知道原因,我們先要了解一下膝關節的結構。
膝關節,可以說是人體最脆弱也是最重要的關節,它主要由脛骨、股骨和髕骨3個部分所組成。
位於膝關節內部的關節腔是今天要了解的一個小重點,它是由關節囊包裹形成的空腔,裡面有關節滑液,起到潤滑的作用。
膝關節響聲主要來源於三類:生理性響聲、病理性響聲和其他,下面我們一一了解,看你的彈響屬於哪一類?
如果彈響符合下麵條件就大可放心了:
響聲清脆、單一、不重複;
僅發生在關節受到突然牽拉或屈折時;
彈響發生前關節有一段時間靜止不動,如久坐後站立時發生彈響;
伴有輕微疼痛或不適感,彈響後常有輕鬆感。
生理彈響的兩個原因:
關節中有關節腔,由關節囊包裹形成,裡面有起潤滑作用的關節滑液。滑液內含有一些氣體,當關節初動時,部分氣體會轉變為氣泡。當動作快完成時,氣泡及滑液受到壓縮,就會像氣球被戳爆一樣發出「咔」的聲響。
當活動關節時,肌腱韌帶移位。當肌腱韌帶回復到原來的位置時,有時就會聽到聲響。
如果聲響比較複雜,那你的膝蓋真的可能病了:
其中,半月板損傷是造成膝蓋有聲響的最常見病因。較輕的半月板損傷並無痛感,走路甚至慢跑都不受影響,易被忽視,長期不診治容易造成關節軟骨損傷,最終可能導致骨性關節炎,甚至到膝關節置換的地步。因此,半月板的輕微傷應儘早處理。
上面兩種原因,你都不符合的話,可能你屬於以下三種:
關節活動幅度過大時,韌帶拉長後再回復時會發出悶響,通常兩側都會發生,容易出現於瘦弱人群
相關聯的關節附近肌肉張力不一致,導致活動的骨骼活動不在原來的軌跡上,可能出現一聲或多聲響。
聲音小,有碾磨感。這種特別發生在那些久坐、缺乏運動的人,由於缺乏運動對軟骨的擠壓作用,導致滑液進出關節軟骨減少,就更容易聽到響聲了。
而對於辦公室一族和長期宅在家裡的朋友,要多加注意哦,因為久坐、缺乏運動、飲食不規律、日常姿勢不正等都容易導致上述三種情況呢!想要保持良好的健康,大家一定要記得隨時與這些不良習慣做鬥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