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是一塊神奇的地域,他坐擁著十三朝古都西安,絲綢之路也是他燦爛畫卷的一筆。黃土高坡的特殊地貌,讓這裡形成了獨有的風土人情;八百裡秦川,養育出了豪邁直爽的陝西人民,也滋生出獨具特色的陝西八大怪。
想必美食是最具吸引力的了吧,那就快快看過來吧,保證會讓你口水直流三千尺!接下來小編將會給大家進行一一介紹哦,每一個都有著他傳承下來的獨特意義,相信以後這個陝西八大怪你也一定會有著深深的印象了。
第一怪:麵條寬得像褲帶
毫無疑問,陝西最具代表性的主食當然就屬麵條了。各種麵食令你垂涎三尺,寬的窄的長的短的粗的細的都是他的形容詞,純手工製作的麵條從來都是色香味俱全的,而biangbiang面可以說是麵食中的經典了,既寬又長更筋道,配著調製好的辣汁兒,想想都讓可口耐飢,一根麵條寬度可達二三寸,長度則在1米上下,厚度厚時與硬幣差不多,薄時卻如同蟬翼,一根麵條足夠一頓飯。除此以外,還有臊子麵,乾拌麵,炸醬麵,滑溜溜的麵條搭配著秘制的醬料,加點蔥香菜點綴可謂是絕品美食了。麵條作為陝西人的主食,從來都是呼嚕嚕的吞進肚裡,伴著吸溜的麵條聲,一大碗麵條就已經很滿足了。
第二怪:鍋盔大的像鍋蓋
想必很多不是陝西的人可能無法理解這個鍋盔,甚至從來沒有聽聞過。乍一聽,還以為真是種鍋蓋,其實不然。鍋盔是一種面烙成的餅,因為形狀似車輪般成圓形,非常的大像蓋一樣,因此才會有了這個稱謂。鍋盔又稱為鍋盔饃,幹饃,是陝西特有的一種傳統風味麵食小吃,鍋盔源於外婆給外孫賀彌月贈送禮品,後發展成為風味方便食品。它的直徑很大,厚1寸,重5斤。料取麥麵精粉,壓稈和面,淺鍋慢火烘烤。 外表斑黃,切口砂白,酥活適口,能久放,便攜帶。鍋盔製作工藝精細,素以「幹、酥、白、香」著稱。幹硬耐嚼,內酥外脆,白而泛光,香醇味美。
第三怪:油潑辣子一道菜
陝西的人都是非常豪爽霸氣的,也是非常能吃辣的。在很多美食中都有著油潑辣子的搭配,將磨製好的辣椒麵用滾燙燙的油一潑,瞬間刺激了味蕾,辣椒油立刻泛起泡兒,香噴噴的辣椒香氣瞬間撲鼻。很多人們都會用饅頭夾著辣椒,那真是會好吃到飛起的,因此在每一道菜中這麼絕美的配料怎麼缺少呢,經常是油潑辣子拌著調製好的菜,簡直就是色香味俱全啊。
第四怪:老碗似盆分不開
在陝西人們經常以麵食為主,也從來都是大碗才能滿足人們的吃飯需求,因此吃麵會拿很大的碗,在陝西稱之為「老碗」,而他的大小又和普通的盆差不多一樣大,因而就有了這個第四怪,老碗似盆分不開。麵食是主食尤其在中午能吃上一碗熱乎乎的麵條,簡直就是人間美味,一大碗面過後,人們都開始辛苦勞作,一下午肚子也都不會覺得餓,這就是所說的麵食能飽人。
第五怪:家家房子半邊蓋
陝西的民房房頂向一邊傾斜,不像南方的像人字形分開,而且一面是沒有窗戶和門的,因為在古代,人們的房子是用「人」字結構的,當時人們把這種房子叫做「安間」房,又叫上房,裡面住著主人和老人。上房的兩邊是偏房,叫廈子房。因為這些房子的結構是「人」字的一半,所以就叫房子半邊蓋。這是陝西地區人們特有的房屋結構,所以稱之為家家房子半邊蓋。
第六怪:板凳不坐蹲起來。
這個是源於古代中荊軻刺秦王的故事。也有人說是源於晉朝的「身無長物」的典故,當時人們是席地而坐的。但是相傳,古代的人的坐姿不是像今天那樣的,而更像是「跪著」。在陝西地區,人們在吃飯時,最常見的姿勢就是蹲在門口,端著一大老碗面呼嚕嚕的吸溜著。也是再次印證了陝西人豪邁奔放的性格了。
第七怪:婦女手帕頭上戴
帕帕頭上戴,顧名思義,陝西地區是盛產棉花的,當地人習慣把用棉花織成的手帕戴在頭上,它既可防塵防雨防曬,還可以擦汁擦手和用來包東西,可謂既經濟又實惠方便。夏天戴手帕,是為了方便下地耕作,冬天戴手帕是為了保暖驅寒。
第八怪:秦腔不唱吼起來
陝西最具代表性的文藝活動就屬秦腔了,這可是一大特色。因為它的發聲並不是靠優美的嗓音唱出來的,全憑吼出來,這也是陝西人粗獷豪爽的又一體現了。秦腔的特點在於聲音高亢,粗獷厚重,嗓門大且亮堂,在陝西地區經常聽到的就是這樣一種豪邁的秦腔了。
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陝西八大怪了,想必你已經更深的了解了陝西這個別具風情的地域了吧。八大怪就是最詳細的詮釋了,不論是美食還是住房或是文化風情,小編都給大家做了一一介紹哦,如果你很喜歡八大怪,就請一定來到陝西,感受一下最純粹最地道的民間風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