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諸惡莫作
諸惡莫作:我們佛教徒要做到諸惡莫作,十惡業都不能做。
惡業有十惡業: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慾、嗔恚、執邪見,這些都不能做。十惡業細分的話有很多種,有很多是很大的惡業,比如五無間罪: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壞佛像、破壞僧團,這些都是比較大的惡業。毀謗佛法、佛菩薩,這些也是大的惡業。
諸惡莫作,所有的惡業都不要做,也不能做。
對於人們來說,信佛也好,不信佛也好,做了十惡業自然就會有惡報。不是不報,只是因緣未結合或是時機未到。
法海寶藏(六)-常誦經文
第一章 釋迦牟尼佛略傳
第一節 誕生及少年時代
第二節 出家及修行經過
第三節 成道及說法濟度眾生
第四節 涅槃及最圓滿的真理
第二章 佛教經典結集
第一節 第一次經典結集
第二節 第二次經典結集
第三節 第三次經典結集
第三章 佛教四大教派
第一節 佛教四大教派概述
第二節 有部派
第三節 經部派
第四節 唯識派
第五節 中觀派
第六節 密宗
第四章 藏傳佛教
第一節 藏傳佛教概述
一、文成公主進藏
二、蓮花生大師進藏傳法
三、靜命論師進藏傳戒
四、朗達瑪滅法
五、寧瑪派
六、噶當派
七、噶舉派
八、薩迦派
九、覺囊派
十、息結派
十一、格魯派
十二、各派共同的法門
第二節 藏傳佛教的特點
第三節 藏傳佛教與密宗
第五章 《常誦經文》總述
第一節 學佛的目的和道次第
第二節 《常誦經文》內容
第三節 皈依文
第六章 皈依文
第一節 皈依處
一、上師
二、佛
三、法
四、僧
第二節 皈依的因
第三節 三寶的功德
一、佛功德
二、法功德
三、僧功德
第四節 如何修持四皈依
第五節 皈依的功德
第七章 發菩提心文
第一節 菩提心
第二節 怎樣發菩提心
一、七支因果發菩提心
二、自他交換發菩提心
第三節 菩提心的功德
第四節 發菩提心的觀修法
第八章 四無量心文
第一節 願諸有情具足安樂及安樂因
一、發慈愛心的功德
二、如何發慈愛心
第二節 願諸有情永離苦惱及苦惱因
一、大悲心的重要性
二、如何發悲憫心
第三節 願諸有情永不離失無苦惱之妙樂
第四節 願諸有情遠離愛惡親疏常住平等舍
第五節 發四無量心的關鍵
第九章 發四大願
第一節 眾生無邊誓願度
第二節 煩惱無盡誓願斷
第三節 佛法無量誓願學
第四節 佛道無上誓願成
第十章 開經偈
第一節 無上甚深微妙法
第二節 百千萬劫難遭遇
第三節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第十一章 法集要經
以上摘自阿旺嘉措金剛上師著《法海寶藏(六)》連載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