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六識、六塵、六境,十惡八邪包含哪些範圍?

2021-01-07 佛說幸福

《每周一課》以佛學經論為主導,講解佛學相關的知識要點;今天為大家分享的主題是:佛教中的六識、六塵、六境是指什麼?十惡八邪講的是哪些範圍?希望能幫到大家了解更多佛學知識!

佛教六識所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六種認識作用。眼、耳、鼻、舌、身、意也稱為六根或六門,通常所說的「六根"清淨,就是所指六識,以六根為依,對色、聲、香、味、觸、法六境,產生見、聞、嗅、味、觸、知、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等。

六塵是指: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六境。此六塵在心之外,故稱為外塵。此六塵猶如盜賊,能劫奪一切善法,使人產生執著之念,故稱六賊。

十惡包括:1殺生、2偷盜、3邪淫、4妄語、5兩舌(即說離間的話語、破語)、6惡口(即惡語、惡罵)、7綺語(即雜穢語、非應語、散語、無義語,乃從染心所發者)、8貪慾(包含貪愛、貪取、慳貪)9嗔恚、10邪見(愚痴)。

八邪即反於八正道者。一邪見、二邪思惟、三邪語、四邪業、五邪命、六邪方便、七邪念、八邪定。如果心中懷有不善之念,即使稱名念佛也無法往生西方極樂。先消除十惡,即已經行了十萬裡;再去除八邪,又過了八千裡。時時刻刻識見自心本性而不間斷,常行直了修學,到西方極樂世界便很容易,才能真正往生極樂。

相關焦點

  • 六根,六塵,六識的關係
    六根六根,是指生理學的全部範圍。佛教看宇宙人生,既不是唯物論者,也不是唯心論者,更不是唯神論者,乃是主張因緣和合的緣生論者。從六根接觸六塵而產生的判別力與記憶力上說,稱為六識。如果沒有六識而僅有六根與六塵,那就不是活人而是死屍,所以,六識是六根的操縱者,六根是六識用來接觸六塵的工具。《心經》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是指眼睛能夠看見的就是色。同理,耳朵能聽到的就是聲,鼻子能聞到的就是香,舌頭能嘗到的就是味,身體能夠感知的就是觸,意識能感受到就是法,這是六根對六塵。六塵是外在的,六根在我們身上,六識就是六根所感受到的一個數據。
  • 什麼是六根、六塵、六識?
    問:什麼是六根、六塵、六識?
  • 什麼是六塵、六根、六識?放下此執當下頓悟《楞嚴經》
    佛陀對他說:「我並不是讓你放下花,你應當放下的,是對六塵、六根、六識的實有執著。」仙人言下頓悟,當即超越輪迴。——《入行論廣解》第178課放下對六塵、六根、六識的實有執著如此重要,利根者能當下頓悟,那何為六塵、六根、六識?讓我們一起了解了解吧!何為六根、六塵、六識?
  • 佛教裡的六根、六塵和六識是什麼關係?
    佛教裡的六根、六塵和六識是什麼關係?在這兒,我們先看一則關於放下六根、六塵和六識的小故事。佛陀在世時,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羅門來到他面前,手裡拿了兩個三人多高的花瓶,虔誠地來獻佛。佛陀對婆羅門說:「放下!」婆羅門把他左手拿的那個花瓶放下。佛陀又說:「放下!」
  • 六根、六識、六塵、六覺
    、六識、六塵、六覺因為你有自性,他也能悟,能覺悟。佛講經說法,把宇宙人生的事實真相給我們講了,把自性是什麼給你說了,你明白了自性裡面都是真的,佛在經中講的都是真理,都是事實真相,那你想轉變自己的命運,掌握自己的命運。用上啊,也就是受持,聽經明理才是接受,才會接受。持就是用上,持有。你再介紹給那些沒遇到佛經,沒遇到佛法的,不懂佛經的,你看你做這事跟佛一樣,你用上了,你用這六種眼耳鼻舌身意,你看與你的根本,真如本性相應了。
  • 六根---六塵---六識
    六塵  六識)這些名相概念是基礎,需要懂得他們相互之間的關係以及作用,聽楞嚴經講解時,才不會被名相概念繞的雲裡霧裡。《六塵》   註:外六塵,外在,指的是肉團身六根以外的萬法萬相。 《六識》眼識:眼根攀緣色塵時,產生了對明,暗,大小,紅黃黑白等,種種顏色的識別心(直觀感受)。
  • 楞嚴經解釋:什麼是佛教的六識
    即以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為依,對色(顯色與形色)、聲、香、味、觸、法(概念及直感之對象)等六境,產生見、聞、嗅、味、觸、知等了別作用之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等。識、境、根三者必須同時存在。阿毗達磨佛教認為,此六識乃心之作用,其體乃唯一之心,六識不同時作用。大乘唯識家則在六識之外,另立末那、阿賴耶二識,而認其均能同時作用。
  • 六塵與六入——《阿含正義》摘錄
    所以六根、六塵、六識、六入的思惟與現觀,是三乘佛法中求斷我見的極好觀行法門(p271)。除非遇到了不懂解脫道的冒充善知識,越學越遠離佛法與解脫;若能確實思惟及現觀六根、六塵、六識、六入虛妄,真實斷除了我見,然後再轉入大乘法中參禪,以後就不會再回墮識陰中,也不會墜入自性見外道的六識自性中,特別是不會再落入意識離念靈知心中,能遠離六識範圍而參禪,想要悟證如來藏心體,就比較容易了!
  • 究竟無證:生六識,出六門,見六塵,如是一十八界,皆從自性起用
    入是十二入,外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內六門:眼、耳、鼻、舌、身、意是也。界是十八界:六塵、六門、六識是也。自性能含萬法,名含藏識;若起思量,即是轉識。生六識,出六門,見六塵,如是一十八界,皆從自性起用。自性若邪,起十八邪;自性若正,走十八正。含惡用即眾生用,善用即佛用。用由何等,由自性有。
  • 舍外六塵內六根中六識,一切舍卻,無可舍處,是汝放生命處
    佛「佛祖西來意」,就是說佛祖為什麼到中國來?這裡所說的佛祖,是指中國禪宗始祖菩提達摩。達摩為什麼到中國來?佛一個「佛祖西來意」,幾乎牽動整個禪學。所以,各代的禪僧,一個又一個的都要問這個問題。這豈是能回答清楚的?禪只可悟,不可說。
  • 五陰,六根,六塵,六識都是指哪些?跟我們修行有何關係?
    你自己想想看,它什麼時候是親家,什麼時候是怨家呀?多數都是、(百分之)九十九的都是怨家。是不是?它跟你有沒有親的時候啊?幾乎沒有。所以「諸陰怨家想。」你看清楚它是怨家了,你不用看清,你說佛說的,它是怨家,就當怨家就得。好不好?都是怨家,你也不去看了、也不去受了、也不去想了、也不去行,色、受、想、行、識全部超越,把五陰魔全部度光光,好不好?(大眾:好!)
  • 「六根不淨」中的六根到底是什麼?
    六根,是指生理學的全部範圍。佛教看宇宙人生,既不是唯物論者,也不是唯心論者,更不是唯神論者,乃是主張因緣和合的緣生論者。所以,佛教看一個人的構成,是從心理、生理、物理的三方面來分析的。上面所說的六根是屬於生理學,加上六塵的物理學及六識的心理學,便是一個人的總和,六根、六塵、六識的形成,稱為十八界,十八界的三大類,構成鼎足之勢,相互為用,缺了一類,其他的二類也就不能存在。因為六塵與六識要靠六根的媒介才有作用,六塵與六根要靠六識的判別才有價值,六根與六識要有六塵的反映才有功效。
  • 六識與六通,在仙俠世界中,學會佛門六通可以有多強
    在佛教用語中有「六識」的說法,分別指的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眼識依於眼根,耳識依於耳根,鼻識依於鼻根,舌識依於舌根,身識依於身根,意識依於意根,所以又叫「六根」。所謂六根不淨也是緣於此。六識產生六種結果又稱為六塵即:見、聞、嗅、味、法、觸。
  • 什麼是六根?正確認識何為六根清淨
    ,他們以為凡是出了家的僧尼,一定就是六根清淨的人,如果稍微沾染了一點男女錢財的習氣,一些專門喜歡揚惡隱善的新聞記者,便會在報紙上大做他們「六根不淨」的渲染文章!佛教看宇宙人生,既不是唯物論者,也不是唯心論者,更不是唯神論者,乃是主張因緣和合的緣生論者。所以,佛教看一個人的構成,是從心理、生理、物理的三方面來分析的。上面所說的六根是屬於生理學,加上六塵的物理學及六識的心理學,便是一個人的總和,六根、六塵、六識的形成,稱為十八界,十八界的三大類,構成鼎足之勢,相互為用,缺了一類,其他的二類也就不能存在。
  • 【佛學詞典】什麼是六識身、六觸身、六受身、六愛身、六想身、六思身
    【佛學詞典】什麼是六識身、六觸身、六受身、六愛身、六想身、六思身六識身:眼識身、耳識身、鼻識身、舌識身
  • 六塵虛幻
    意識所了別的六塵境界非常廣泛,而且祂也只是攝取自心所現的內六塵。有關這方面,我們再來作進一步的探討。  我們先來看在《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1中的開示:「青赤諸雜色,波浪悉無有。」大意就是說:青黃赤白、樂音、噪音……等諸色相,其實都是自心之所幻現,猶如波浪是由海水所幻現一般,全部都沒有真實不壞之自體性。
  • 佛教常說的"六根清淨"中的"六根"是指什麼
    佛教常說的"六根清淨"中的"六根"是指什麼 佛教看宇宙人生,既不是唯物論者,也不是唯心論者,更不是唯神論者,乃是主張因緣和合的緣生論者。所以,佛教看一個人的構成,是從心理、生理、物理的三方面來分析的。
  • 《琉璃美人煞》:假如你也六識殘缺
    按照劇中的說法,這六識包括: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六識殘缺的她,沒心沒肺,不懂情愛,也正因為這樣,她虐了司鳳九世,最終卻還是沒能把他想起來。何謂「六識」?六識是大小乘通說之法門,指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與六根、六塵合稱為十八界。六根是指六種感覺器官,或認識能力:眼、耳、鼻、舌、身、意。眼是視根,耳是聽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觸根,意是念慮之根。
  • 六根清淨是哪六根?
    「六根清淨」這個名詞,在一般不知佛法的人看來,是非常浮淺的,甚至非常好笑的,他們以為凡是出了家的僧尼,一定就是六根清淨的人,如果稍微沾染了一點男女錢財的習氣,一些專門喜歡揚惡隱善的新聞記者,便會在報紙上大做他們「六根不淨」的渲染文章!至於什麼叫做六根,甚麼又叫做六根清淨?他們是不想知道的。其實,六根清淨四個字中,大有道理。六根,是指生理學的全部範圍。
  • 佛家常說四大皆空,五蘊皆空,六根清淨是什麼意思?
    那麼四大皆空、五蘊皆空、六根清淨分別是什麼意思?之間是否有聯繫?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分享學習。首先來看看「四大皆空」「四大皆空」是佛教用語,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虛的,在《道德經》中給出四大的答案是:「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