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根、六識、六塵、六覺

2021-02-20 入佛法藏究竟彼岸

 受持如來甚深法藏  護佛種性常使不絕 

六根、六識、六塵、六覺

因為你有自性,他也能悟,能覺悟。聽了佛講經說法之後,懂了明白了自己的自性是什麼,你會借假修真了,這眼耳鼻舌身意,你能給它轉變,能轉識成智。因為你有自性,你是有情眾生,前面眼耳鼻舌身,你看到的,嗅到的,嘗到的,聽到的,身體接觸到的,你知道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明白了你能看破,然後你聽了佛講經說法,你遇到了佛法,遇到了佛經,懂了明白了,你知道,我要借假修真我要用上。你看你那個意識心就轉了,轉成什麼了?轉成與自性相應的智慧了,轉識成智,要明白這裡面的哲理。

 

誰幫助你轉的?佛幫助你轉的。佛怎麼幫助我們轉的?佛講經說法,把宇宙人生的事實真相給我們講了,把自性是什麼給你說了,你明白了自性裡面都是真的,佛在經中講的都是真理,都是事實真相,那你想轉變自己的命運,掌握自己的命運。用上啊,也就是受持,聽經明理才是接受,才會接受。持就是用上,持有。你再介紹給那些沒遇到佛經,沒遇到佛法的,不懂佛經的,你看你做這事跟佛一樣,你用上了,你用這六種眼耳鼻舌身意,你看與你的根本,真如本性相應了。

 

所以眼耳鼻舌身意,佛門之中把它叫做六根。可是凡夫呢,胡塗人呢,沒有智慧的人呢,佛經沒聽懂的人呢,他不會用,不會轉識成智,不會借假修真,他這眼耳鼻舌身意,能與自己的根本,真如本性相應的,它不相應。它不相應的它是什麼呢?六識,他用的是凡夫那意識心,不平等的那分別心。為什麼呢?胡塗嘛,佛經沒聽懂嘛,沒遇到佛法嘛!那他就犯錯誤了,他很固執,他執著地把這些都當成真的,把這些當成真的是什麼呢,這六識生出來什麼呢?就是六塵,塵土的塵。為什麼用塵呢?眼睛睜不開了,被塵土迷上了,這打比喻。這是一顆珍珠,外面都是灰塵,你表面看起來是個什麼,是個泥蛋蛋,它不是珍珠了,可是它裡面是珍珠。我們的根本是寶啊,是自性,比喻是珍珠,被這六塵迷了。那你不迷,你會借假修真,也就是說,會用這六種能力,能轉成真實的智慧,借假修真,這叫六覺。

 

實際上聽經明理就是為了明白這些,你想想,你很巧妙地,把凡夫那個執著,也就是把假的當成真的,那個愚痴的心去掉了,不迷了,在這世間,在這六塵之中,你得到的是清淨心,你能修到真實的功德。為什麼?你那個心跳出來了,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現在不是還在這三界中嗎?現在是果報,你的心已經跳出來了,你在借假修真嘛!你在用上自性裡面的智慧德能,在做和諸佛如來一樣相同,利益眾生最善的事嘛!眼耳鼻舌身意,實際上意就是你所想的,你的想法,你自己心裡清楚,不被那些有生老病死,成住壞空,那些假的虛妄的把你迷惑住了。你轉變了,你沒有落到意識心裏面,轉識成智了。凡夫第七識是末那識,末那識就是執著,執著就是把假的當成真的,那就是無明,那就是愚痴,那就是沒有智慧。你不是,命運轉了,你這正確的理念,與自性相應的想法,真實的智慧,你想想,這叫正見之王,你的心王都是正確的,不迷了,這通過聽經明理能達到。

——節選:史順德老師《無量壽經》講解


 不為自己求安樂  但願眾生得離苦 


萬善同歸無量壽

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念佛是人生最高的境界

 

◆你想消災免難、解開一切冤親債主的冤讎嗎?

——受持《無量壽經》都能使您願望實現!

 

◆怎麼破煩惱消業障得到清淨心?

——受持《無量壽經》都能得到!

 

◆如何能把孝、愛、義做圓滿?

——盡全部力量受持《無量壽經》發願求生極樂世界就能做到!

 

◆您想超越時空得到無量壽嗎?

——受持《無量壽經》就能如願!

 

◆怎麼才能得到無量的自在快樂、稱心如意?

——受持《無量壽經》你統統都能得到!

 

◆怎麼得到無量的福報與智慧?

——答案就在《無量壽經》之中!

 

◆如何做一個如理如法的念佛人?

——受持《無量壽經》就能做到!

 

◆如何這一生不空過能往生極樂世界一生圓滿成佛?

——以真誠心受持《無量壽經》決定成功!

 

◆怎麼把心念轉成跟阿彌陀佛諸佛如來一樣?

——受持《無量壽經》就能實現!

 

◆如何用真誠心念這聲萬德洪名阿彌陀佛修無量功德,發願求生極樂世界,一生圓滿成佛?

——盡全部力量受持《無量壽經》就能圓滿得到!

歡迎轉發 更多內容請關注

微信公眾號:住真實慧

微信公眾號:住普賢行

微信公眾號:入佛法藏究竟彼岸

更多視頻下載可到(請在WIFI環境下):

http://yun.baidu.com/s/1bne1eCf

同時如果你有不懂的疑問、好的建議、新的體會,歡迎隨時交流

掃一掃添加微信公眾號:

住真實慧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住普賢行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入佛法藏究竟彼岸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相關焦點

  • 六根,六塵,六識的關係
    六根六根,是指生理學的全部範圍。佛教看宇宙人生,既不是唯物論者,也不是唯心論者,更不是唯神論者,乃是主張因緣和合的緣生論者。從六根接觸六塵而產生的判別力與記憶力上說,稱為六識。如果沒有六識而僅有六根與六塵,那就不是活人而是死屍,所以,六識是六根的操縱者,六根是六識用來接觸六塵的工具。《心經》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是指眼睛能夠看見的就是色。同理,耳朵能聽到的就是聲,鼻子能聞到的就是香,舌頭能嘗到的就是味,身體能夠感知的就是觸,意識能感受到就是法,這是六根對六塵。六塵是外在的,六根在我們身上,六識就是六根所感受到的一個數據。
  • 什麼是六根、六塵、六識?
    問:什麼是六根、六塵、六識?
  • 佛教裡的六根、六塵和六識是什麼關係?
    佛教裡的六根、六塵和六識是什麼關係?在這兒,我們先看一則關於放下六根、六塵和六識的小故事。佛陀在世時,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羅門來到他面前,手裡拿了兩個三人多高的花瓶,虔誠地來獻佛。佛陀對婆羅門說:「放下!」婆羅門把他左手拿的那個花瓶放下。佛陀又說:「放下!」
  • 什麼是六塵、六根、六識?放下此執當下頓悟《楞嚴經》
    佛陀對他說:「我並不是讓你放下花,你應當放下的,是對六塵、六根、六識的實有執著。」仙人言下頓悟,當即超越輪迴。——《入行論廣解》第178課放下對六塵、六根、六識的實有執著如此重要,利根者能當下頓悟,那何為六塵、六根、六識?讓我們一起了解了解吧!何為六根、六塵、六識?
  • 六根---六塵---六識
    六塵  六識)這些名相概念是基礎,需要懂得他們相互之間的關係以及作用,聽楞嚴經講解時,才不會被名相概念繞的雲裡霧裡。  《六根》                        眼根: 眼睛向外直接攀緣相應的色塵,色塵又分為明塵和暗塵兩種。眼根的作用只管看。
  • 六塵與六入——《阿含正義》摘錄
    從有情覺知心的認知上來說,內六塵與外六塵是一模一樣的,全無差別,唯除殘障者;如是,六根取外六塵,自心如來藏就轉變外六塵相為腦中顯現的內六塵相;六識攝取內六塵而加以了知,即是藉內六塵攝取外六塵;有情不能識知此一事實,誤以為自己確實接觸到了外六塵,所以把外六塵執著為自己所接觸到的相分,故誤認外六塵實有。
  • 什麼是六識、六塵、六境,十惡八邪包含哪些範圍?
    《每周一課》以佛學經論為主導,講解佛學相關的知識要點;今天為大家分享的主題是:佛教中的六識、六塵、六境是指什麼?十惡八邪講的是哪些範圍?希望能幫到大家了解更多佛學知識!佛教六識所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六種認識作用。
  • 六根與六識的見分,阿賴耶識見分與六根的內在關係
    六根與六識的見分有什麼內在的關係?阿賴耶識見分與六根有什麼內在的關係?1.根者,通常法義理解為「清淨四大」或「清淨色」。此處「功能」義,說明根是無形相的;「發」字,恰恰值得深思,激發?引發?就此不得不思考根的究竟義到底是色法還是心法。當然,色法可以談「功能」,但對色法的定義中並沒有直接定義為「功能」,所以根的「功能為義」與談色法有功能性是要區分開來的。談「發」識,是一種勢能與動態,顯示為活脫脫的妙用,這肯定不是色法所能為。結合《楞嚴經》義,「根」的究竟義當屬心法無疑。
  • 六根清淨是哪六根?
    上面所說的六根是屬於生理學,加上六塵的物理學及六識的心理學,便是一個人的總和。六根、六塵、六識的形成,稱為十八界。十八界的三大類,構成鼎足之勢,相互為用,缺了一類,其他的二類也就不能存在。因為六塵與六識要靠六根的媒介才有作用,六塵與六根要靠六識的判別才有價值,六根與六識要有六塵的反映才有功效。
  • 舍外六塵內六根中六識,一切舍卻,無可舍處,是汝放生命處
    佛「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人們依這六根與外界接觸。佛這是種種顛倒妄想的根源,也是內心世界塵埃的來源,也是我執的根源。
  • 「六根不淨」中的六根到底是什麼?
    六根,是指生理學的全部範圍。佛教看宇宙人生,既不是唯物論者,也不是唯心論者,更不是唯神論者,乃是主張因緣和合的緣生論者。所以,佛教看一個人的構成,是從心理、生理、物理的三方面來分析的。上面所說的六根是屬於生理學,加上六塵的物理學及六識的心理學,便是一個人的總和,六根、六塵、六識的形成,稱為十八界,十八界的三大類,構成鼎足之勢,相互為用,缺了一類,其他的二類也就不能存在。因為六塵與六識要靠六根的媒介才有作用,六塵與六根要靠六識的判別才有價值,六根與六識要有六塵的反映才有功效。
  • 什麼是六根?正確認識何為六根清淨
    佛教看宇宙人生,既不是唯物論者,也不是唯心論者,更不是唯神論者,乃是主張因緣和合的緣生論者。所以,佛教看一個人的構成,是從心理、生理、物理的三方面來分析的。上面所說的六根是屬於生理學,加上六塵的物理學及六識的心理學,便是一個人的總和,六根、六塵、六識的形成,稱為十八界,十八界的三大類,構成鼎足之勢,相互為用,缺了一類,其他的二類也就不能存在。
  • 佛教常說的"六根清淨"中的"六根"是指什麼
    佛教常說的"六根清淨"中的"六根"是指什麼 佛教看宇宙人生,既不是唯物論者,也不是唯心論者,更不是唯神論者,乃是主張因緣和合的緣生論者。所以,佛教看一個人的構成,是從心理、生理、物理的三方面來分析的。
  • 五陰,六根,六塵,六識都是指哪些?跟我們修行有何關係?
    六入。「諸界毒蛇想」,欲界、色界、無色界,這是講的三界。這裡的「諸界」指十八界。這十八界呢,六根、六塵、六識。色、受、想、行、識,財、色、名、食、睡,等等。六根、六塵、六識都是毒蛇,是不是毒蛇?不敢吭聲。我每天看得舒服、想得清楚、想得還美、感覺還美,你說都是毒蛇?
  • 究竟無證:生六識,出六門,見六塵,如是一十八界,皆從自性起用
    入是十二入,外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內六門:眼、耳、鼻、舌、身、意是也。界是十八界:六塵、六門、六識是也。自性能含萬法,名含藏識;若起思量,即是轉識。生六識,出六門,見六塵,如是一十八界,皆從自性起用。自性若邪,起十八邪;自性若正,走十八正。含惡用即眾生用,善用即佛用。用由何等,由自性有。
  • 【佛學詞典】什麼是六識身、六觸身、六受身、六愛身、六想身、六思身
    【佛學詞典】什麼是六識身、六觸身、六受身、六愛身、六想身、六思身六識身:眼識身、耳識身、鼻識身、舌識身
  • 佛門常說,要六根清淨,到底什麼是六根?
    佛家常說,學佛人要六根清淨,你知道什麼是六根嗎?相信大多數學佛人,沒有不知道什麼是六根的,但還有一些初學佛法的人,或許對六根還不太了解,若不了解六根,後面的學佛過程就會受到阻礙。六根在很多佛經當中都會經常提到,所以只有先了解六根,以及六塵等基礎內容,才能更好地去理解佛經的經義。
  • 佛教常說六根清淨,但你可能連哪「六根」都不知道!
    佛學的六根,並不是所謂的虛無縹緲的東西,而是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六根是建立在六塵和六識上面,是有很多的理論基礎,分別建立在物理和心理上面,這就是科學效應。所以,六根,不是憑空想像和憑空捏造出來的,而是經過理論推理所得出的。六根是六塵和六識的基礎,那什麼識六塵和六識?
  • 六識與六通,在仙俠世界中,學會佛門六通可以有多強
    在佛教用語中有「六識」的說法,分別指的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眼識依於眼根,耳識依於耳根,鼻識依於鼻根,舌識依於舌根,身識依於身根,意識依於意根,所以又叫「六根」。所謂六根不淨也是緣於此。六識產生六種結果又稱為六塵即:見、聞、嗅、味、法、觸。
  • 聊聊佛經上所說的「四大」「六根」「六塵」
    佛經上說,人的身體乃是幻軀,由「四大」,即地、水、火、風四種因緣假合而成,在這假合的身體上妄有六根,六根是指眼、耳、鼻、舌、身、意,意是意識思想。六根和四大,內外湊合而成此身——這部機器。南懷瑾先生說,一般人總是妄認六塵緣影為自心相。什麼是六塵緣影呢?色,眼睛看得見的東西。聲,耳朵聽得見的聲音。香,鼻子聞得到的氣味。味,舌頭嘗得到的味道。觸,身體感受得到的感覺。法,意識想到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