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一篇:
你的氣質裡,有你的家風
漫漫回家路:把責任當成樂趣
文、圖 | 姜玉梅
說起責任,我們想到的多是沉重。如果換個角度,把責任當成樂趣,或者說,尋找盡責時的樂趣,便會輕鬆很多。孩子的爺爺85歲、奶奶82歲了,每到寒暑假,或是小長假,凡是能回去的,都早早做好準備,跨越八百公裡,從河西走廊張掖,回到河東慶陽老家。在老家的每一頓飯,都凝結著老人的愛、關心和牽念。像我這樣50歲的人,本該當婆婆了,可在80多歲的婆婆面前,依然是被細心關照的「孩子」,內心的感恩與感動無以言表,只能以陪伴、聊天予以回報。老人家不缺吃、不缺穿、不缺房子不缺地,也不缺錢,就缺乏孩子們的身邊的陪伴。可見,心態不同,感受不同。如果把責任當成樂趣,你會打開不一樣的思路,因此打開一個新的世界。今天,又一次踏上回鄉路。河西走廊的三九寒天,那是真的冷!—19℃的站臺上,體感溫度更低,寒風凜冽,冷風嗖嗖。
徐徐開過來的「和諧號」動車,溫暖和飛翔的吸引力超過了寒冷。
由於在老家時間長,每次回去,都像一次搬家,收拾規整,分類郵寄,更有幾十盆花需要託人澆水,實在是一項浩大「工程」。
然而,責任在肩,再苦再累,也願意。做到了,心安。
漫漫回家路,太多的期待、歡樂,在路的兩頭;太多的難過、悲傷,在路的兩頭……母親走了,兄長走了,多少次回家,是為了送別。
所以,當現在還可以團聚時,回家是快樂的。把責任當成樂趣,可以這樣感受:
人在旅途,思緒飛揚
走出熟悉而司空見慣的環境,哪怕再熟悉的自然風光,也能讓人心曠神怡。看,還是那個馬場,還是那群犛牛,還是那道烏鞘嶺,再見,猶如初見。站在河西看河東
慶陽老家,不一樣的文化可別以為我們只會過日子,老家慶陽人,都有自己的「詩和遠方」。姜玉梅 | 故土鄉愁:我的婆家,葡萄溝杏花村
家鄉的人們很講究「過日子」,也很會「過日子」,家家戶戶,門楣庭院,房前屋後,都有濃厚的農耕文化色彩。看寶寶家四個寶貝,久違了的兄弟姐妹全陣容
耕讀傳家,寫毛筆字、客廳掛「中堂」;熱愛文字,長於表達。我的老鄉中,貨車司機、計程車司機、修鞋匠,都喜歡寫詩,也會寫詩。
回老家,看看別樣的人生
回老家的好處在於,你可以看到另一方水土下的另一種燦爛生活。你可以接觸到不同的人,他們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了解他們的一日三餐,他們的子女教育;你可以去集市上看熱鬧、吃小吃,欣賞手工藝品,買最新鮮的農家蔬菜瓜果。來早勝鎮,帶你去趕集總之,如果把責任當成樂趣,你的面前就打開了一個「富礦」,有無盡的寶藏待開發。普通人的故事,身邊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