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奧秘:心神打坐才是真打坐

2021-12-26 大道修行圈

打坐是佛道中人為明心見性、修煉內丹而必須的一種基本修練方式,又稱「坐禪、「禪定」。打坐姿勢不拘,心神打坐才是真打坐,行住坐臥皆是禪。呂洞賓祖師在《太乙金華宗旨》中說:「丹書云:『雞能抱卵心常聽』,此要訣也。蓋雞之所以能生卵者,以暖氣也。暖氣止能溫其殼,不能入其中,則以心引氣入,其聽也,一心注焉,心入則氣入,得暖氣而生矣。故母雞雖有時出外,而常作側耳勢,其神之所注未常少間也。神之所注,未嘗少間,即暖氣亦晝夜無間,而神活矣。神活者,由其心之先死也。人能死心,元神活矣。死心非枯稿之謂,乃專一不二之謂也。佛云:『置心一處,無事不辦。』」呂祖以雞抱卵為喻,說得很清楚,心神要專一歸於中宮,即玄牡之門。心神專一歸於中宮,久久則生暖炁,此炁稱為後天炁。如雞抱卵為打坐修行的訣中之訣,初學者要謹記。學士只要置心一處,則行住坐臥,皆可體會禪的境界,所謂「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後世禪家將「道在目前」、「道在日用」、「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的禪宗與儒家理論發展為「生活禪」。王重陽祖師《立教十五論》云:「凡打坐者,非言形體端然,瞑目合眼,此是假坐也。真坐者,須十二時辰,行住坐臥,一切動靜中間,心如泰山,不動不搖,把斷四門,眼耳口鼻,不令外景入內,但有絲毫動靜思念,即不名靜坐。」馬丹陽祖師說:「道者行往坐臥,不可須臾不在道。行則措足於坦途,住則凝神於太虛,坐則調息於綿綿,臥則沉神於幽谷。久久無有間斷,終日如愚。」讀者觀二祖之語,可知小學生「打坐」不是真打坐,是擺個姿勢在休息,因為姿勢時間較長,不習慣,所以「頂不住」。打坐需要老師指導,什麼樣的老師才能指導打坐?答案是明師。那什麼樣的人才稱得上明師呢?明師要明心見性,「洞曉陰陽,深達造化」,才能指導學士「追二炁於黃道,會三性於元宮〔《悟真篇·序》〕」。「二炁」為先天元精所化之先天炁、後天炁,「黃道」為督任二脈,「三性」為水、火、土,即先天炁、後天炁、真意,「元宮」為中宮。張伯端祖師之意是以後天炁擒制先天元精上行,化為甘露,甘露與後天炁凝於中宮結丹,此時目視中宮。明師難遇,明師難求,是修道學佛者都知道的道理。不遇明師,只能是盲修瞎煉,「迷以傳迷迷至老」。「打坐」校長說:「我們人類在沒床睡覺之前,全部都是打坐的,生命在娘胎裡也是以倒立打坐的形式存在的」,這種說法實在荒謬絕倫,只能是偽師。好在教育主管部門取消小學生「打坐」,否則如果按校長原計劃推行一個月,「打坐」出毛病,誰負責?龍門派百日築基之功,取萬丈高樓從基起之意,老聖言:「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陽神之有基,在於元精所化之甘露。學士心神歸於中宮,漸生暖炁,暖炁日漸壯大,成團,然後以此暖炁衝督脈三關。待三關通後,於一陽來復之機採藥,將先天元精化為甘露。如此二候至而又至,將元精煉完,下身馬陰藏相,稱為漏盡通成,人仙得矣!可在世長年。然於其中重要機關,龍門派至今未公布,紙上尋覓亦不得,因事關道脈之所系,擇徒嚴格之故。故非門內弟子,難以窺其堂奧。今略述之,以明次序。《周易參同契·關鍵三寶章》說:「耳目口三寶,閉塞勿發通」,即耳不外聽,目不外視,口閉不開,一心內守。守在何處?中宮也。外之耳、目、口三寶,實通內之精炁神,外之三寶「閉塞」,則「精炁神全守中黃」。魏伯陽祖師又說:「兌合不以談,希言順鴻蒙。三者既關鍵,緩體處空房。委志歸虛無,無念以為常」。兌為口,打坐時閉口,舌頂上顎,豎直脊梁,「養炁忘言守」。將皮帶解開,手錶摘下,使身體內之血脈運行通暢,如今之煉功家提倡的松靜自然。學道之士除平時在禪房清靜打坐之外,睡時還要敵此睡魔,須用五龍盤體之法:左手大拇指伸開,緊貼左臉頰,使耳朵位於大拇指和另外四指之間,大拇指靠耳後骨,右手握固放於髖骨上,側身而臥,如龍之蟠,一隻腳伸,一隻腳縮,未睡心,先睡目。要心神相抱,目視中宮,不可須臾有失活子時之機,如睡覺時昏沉,心神散亂,先天元精出陽關而不覺,化為後天有形之精液而洩,則大功廢也,一場空勞,又得重新安爐立鼎。左手貼臉頰,使耳朵露出好聽聲音,保持清醒,以防睡得過死,右手握固,為閉精炁之法,如此五龍盤體,方保真寶不洩,元精不失。睡時要訣為「寢寐神相抱,覺寤候存亡」,功夫到時,自然遠離顛倒夢想。白玉蟾祖師得訣後修道有成,在《謝仙師寄書詞》中自述「幾近桑榆之年,老頰猶紅",如小孩紅撲撲之蘋果臉,「如有神仙之分」,猶自感嘆「吾之少年早留心,必不至此猶塵緣」。祖師嘆惜少年時沒有修道,是因為少年人修道,有莫大之好處。因為童貞修道,毫無虧損,只要將其圓陀陀、光灼灼之慧命收歸中宮黃庭,時時醒悟,刻刻覺照,護持十月,即可大藥過關,養成仙體,再得岀胎口訣,將道胎引岀,成就此道,丹家稱之為丹法中之頓法。頓法不需百日築基之功,直接以十月懷胎之功頓超生死,因為少年人元精至足。《道德經》云:「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而中老年人必須百日築基,補破籬笆,補得精足、炁滿、神圓,無異童年之精神狀態,再往上修,為丹法中之漸法。----《萬聖心印書院》----

萬聖心印書院12月精品線上課程

購買後的課程如何回看學習?

課程一經購買,可隨時回看(為防止找不到已購買課程,請關注公眾號:上醫修煉學,按下面提示操作即可快速進入課堂學習已購買的課程)

1.請長按上方二維碼,然後點擊「識別圖中二維碼」,進入「萬聖心印書院」

2.進入「萬聖心印書院」後,點擊「我的」菜單下的「我的已購」,即可在線學習已購買課程,提升學習效率(如下圖演示)

3.如果您對課程有問題或者建議,可以添加玄月師兄幫忙解決,微信號:qingxinwanwu

 ▍版權聲明

○ 本文部分摘自《網絡》,本公眾號小編整理。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聲明。

○ 版權歸創作人所有,我們尊重著作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如涉及版權爭議,請著作權人告知我方刪除,謝謝。

○ 關注微信公眾平臺:大道修行圈每日精彩不斷。

轉發分享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相關焦點

  • 打坐 | 打坐的好處及打坐的問題
    打坐站樁道家修煉 | 道家絕學站樁養生 | 打坐修行打坐又稱靜坐(西方又稱冥想),可以促進人體血液循環,消除生活中生起的煩惱,去除主觀性的迷惑,是防治疾病、增進健康、修養身心的最佳方法。可見打坐入靜,不僅可以祛病強身,延年益壽,而且還可得到內證法樂的身心愉悅。因為通過打坐,可以使精神高度放鬆,達到恬淡虛無,心無罣礙;也可以使精神高度集中,用意念力運化身心,自度一切苦厄。正如因是子所說:「內功粗者可以祛病,精者乃可成道。」總之,若能如法打坐,每日堅持,精進不懈,小則康強身體,祛病延年;大則開發潛能,彌綸天地。1.
  • 清平子打坐實修分享:打坐靜修不能諱疾忌醫
    :這幾天打坐時,身體和腳熱熱的,要先敞一會兒窗戶放涼空氣後打坐才舒服。這讓我想起曾經看到師兄在二月的海南,早上經常去外面打坐。記得自己剛開始打坐那幾年,打坐過程中身體有時還冷了……今年晨練時,下身比往年冬天穿的少一點,卻沒凍腳,對比往昔,感覺很開心。感恩師父,感恩大家激勵!@清平子 文杰姐,看到你的分享感覺非常神奇。我覺得還是氣血循環好才會周身熱乎乎的。
  • 打坐:打坐姿勢+坐上練習
    上回咱們說了說《打坐:打坐的準備》。這次說說打坐姿勢和坐上幹什麼。常見的打坐姿勢有散盤、單盤和雙盤。我們推薦的打坐的姿勢是南老《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一書中推薦的七支坐法。所謂七支坐法,就是指肢體的七種要點:1、雙足伽趺(雙盤足)。如果不能雙盤,便用單盤。或把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作如意坐。或把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叫作金剛坐。
  • 打坐:打坐的準備
    有個小夥伴說自己就坐枕頭,打坐放屁股底下,睡覺放腦袋底下。小編原來也是這樣的。後來聽說蕎麥皮枕頭好,睡覺用蕎麥皮的,打坐用個七孔棉的,才分開。2、打坐椅坐的地方不能太軟了,如果坐在特別軟的床上,很難坐得穩。小編出差時遇到過酒店的床墊特別軟,搖搖晃晃像坐在水面上,很分散注意力。坐在比較硬的地方要有個墊子,不然腳脖子容易硌得疼。
  • 打坐的好處與如何打坐
    事實上,對於打坐有益,在中國古代就有此說,郭沫若在自己的《靜坐的功夫》一文中談到∶「靜坐這項功夫,在宋、明時代,儒家是很注重的,論者多以為是從禪而來,但我覺得,當溯源於孔子的弟子顏回,因為《莊子》上有顏回坐忘(即靜坐)之說。」 在中醫藥學上,靜坐養氣也是為醫理所提倡的,中國古代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就談到∶「恬淡虛無,其氣從之;精神記憶體,病安從來?」
  • 道家打坐的天機!
    「虛其心,實其腹」等都是指入靜及打坐的要領,而入靜則是打坐的基礎和精要。求道之法,靜為基先,心神已明,與道為一。道本虛無,三才六合之中,無所不靈,無所不至。道乃萬聖之祖,萬物之宗。清靜混沌,凝神鍊氣,三六時中,常清常靜。靈臺無念為清,一念不起為靜。意定神全,水源清;意動神行,水源濁。此是木金真間隔。
  • 道教的打坐方法——打坐的神奇功效
    全真重陽祖師打坐法凡打坐者,非形體端然,瞑目合眼,謂之打坐,此假打坐也。十二時辰,行住坐臥,一切動中,心似泰山,不搖不動,把斷四門,眼耳鼻舌口,不令內入外出者,此名為真打坐也。能如此者,雖身處塵世,名已列於仙宮。不須遠參,便是肉身。聖賢三年行滿,脫殼登仙,一粒丹成,神入八極矣。
  • 如何打坐,打坐要領!
    ,也叫陰氣,時冷時熱是陰陽失調,全身發熱是火氣旺,打坐全身溫溫氤氤是為正常狀態。打坐是進入高級階段修煉的必然途徑,入定開智慧要打坐,改變身心結構要打坐,清除體內陰渣要打坐。打坐學問很大,不懂的枯坐傍門,難有成就。        打坐首先要身、心、息三調,都要調到位,有時坐到一定時候還要調。體態不正確就難以靜,它直接決定效果,隨時要保持懸空凌頂,脊椎骨一節節拔開,全身放鬆,返觀內視,這樣氣才會順,才能入定。
  • 道家打坐的方法秘籍
    等都是指入靜及打坐的要領,而入靜則是打坐的基礎和精要。求道之法,靜為基先,心神已明,與道為一。道本虛無,三才六合之中,無所不靈,無所不至。道乃萬聖之祖,萬物之宗。清靜混沌,凝神鍊氣,三六時中,常清常靜。靈臺無念為清,一念不起為靜。意定神全,水源清;意動神行,水源濁。此是木金真間隔。
  • 打坐入門---南懷瑾老師教打坐(附視頻)
    一般說的雙盤打坐,又叫七支坐法,就是指肢體的七個要點:(一)雙足伽趺(雙盤足)。(二)初學靜坐者,不可以吃過飯就打坐,以免妨礙消化。同時也不能在肚子餓時打坐,以免分散心神。(三)靜坐時空氣必須流通,但是不能讓風直接吹到身上。(四)靜坐時光線不能太暗,否則容易昏沉;光線也不能太強,否則容易緊張。(五)氣候涼冷的時候,要把兩膝和後腦包裹暖和,即使熱天打坐,亦不可使膝蓋裸露。
  • 打坐入門|南懷瑾老師教打坐(附視頻)
    一般說的雙盤打坐,又叫七支坐法,就是指肢體的七個要點:
  • 打坐,要怎樣坐姿勢才正確?
    很多人看了雲來的文章,感覺打坐確實能改善身心狀態,也想學著打坐。但是,由於以前沒有接觸過真正打坐修行方面的東西,擔心自己打坐姿勢錯誤,收不到好的效果。甚至有人說,如果打坐姿勢不正確,就會走火入魔,等等說法。其實,就算打坐姿勢不那麼標準。也不會走火入魔,最多起不到良好的效果而已。
  • 最簡單有效的打坐方法
    說的就是打坐入靜開闊眼界可以遠行,也可以登高。可以破萬卷書,也可以守方寸心。打坐是一種不思而得,不期而遇,不勞而獲的嘗試。打坐最長陽氣,就像冬天在屋裡生火一般。陽氣本足的人,一打坐就愛出汗,排出體表之寒。陽氣不足的人,會覺得手腳溫暖,鼻流清涕,排出體內之寒。打坐一段時間,陽氣漸盛,身體開始排寒,鼻流清嚏,睏倦思睡。這時馬上裹衣而眠。最長氣血。
  • 最簡單有效的打坐方法!
    說的就是打坐入靜開闊眼界可以遠行,也可以登高。可以破萬卷書,也可以守方寸心。打坐是一種不思而得,不期而遇,不勞而獲的嘗試。      打坐最能聚陽生火,聚的是肝腎之陽,生的是命門之火。打坐時陽氣內斂,最怕受寒,最好能擁衣裹被。打坐時可以想著『眉心』,可以想著『羶中』,也可以想著『肚臍』。
  • 南懷瑾:打坐」教學
    一般說的雙盤打坐,又叫七支坐法,就是指肢體的七個要點:  (一)雙足伽趺(雙盤足)。如果不能雙盤,便用單盤。或把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作如意坐。或把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叫作金剛坐。開始習坐,單盤也不可能時;也可以把兩腿交叉架住。  (二)脊梁直豎。使背脊每個骨節,猶如算盤子的疊豎。但身體衰弱或有病的,初步不可太過拘泥直豎,更不可以過分用力。
  • 打坐心德!
    有很多仙緣弟子來問堂主,不知道如何來打坐,其實打坐就是最基本的通靈方式,無論是佛家,道家,還是仙門,信士弟子等,都是以打坐為主,打坐不但可以調理身體,更多的是可以練就清淨心,在仙門中,打坐可以接收到天地之靈氣,進入靜態,可以更快的與仙家通靈,提升自身修為,提高道行,更便於仙家合為一體!
  • 打坐姿勢錯誤有什麼害處?怎樣才是正確的打坐姿勢?
    初學打坐,姿勢正確是很重要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 最實用的打坐「入門心法」,輕鬆進入冥想狀態!
    我們現代人或許成不了上天入地的得道高人,但是學習一下打坐用做冥想之用也是極好的,那麼打坐有什麼要點呢?7、一點注意力和意念,就像是定海神針一樣,輕輕的,牢牢的安放在氣穴,心神安靜,微弱的,輕輕的,無拘的,感知著這種感覺.就這樣靜靜的守著這種妙境。8、如果有雜念,心裡要清楚,在雜念來了,不要順著他,繼續輕輕的,靜靜的,一點意念和注意力,感知氣穴,繼續守著這點意念和感覺,靜靜的守著。
  • 打坐方法
    持咒需要一字一字從心裡過,耳朵聽得清清楚楚,才能如法。所以打坐的要旨就是『心念耳聞』,攝住妄念不動而入定。不然你坐在這裡,嘴裡念咒或佛號,腦子裡面卻七想八想,那就不能入定。一定要心念耳聞,死心塌地地打坐。 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在心空。修行為的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所以一切都要放下,才能入道。在家人比出家人多一重障礙,有家庭,煩惱多,驢事未去,馬事又來,事情多得不得了。
  • 正確的道教打坐方法
    打坐是道家養生的一種方法,它也稱靜坐、盤坐,但是,並不是兩腿一盤就可以稱之為打坐,打坐是有很大學問的,下面我們來看看道家打坐的正確方法。1、靜坐最好能另覓靜室,假使條件不許可,那末可就在臥室中。窗門宜開,使空氣流通,但有風吹到處不宜坐,門能關閉更好,以免別人的騷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