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咱們說了說《打坐:打坐的準備》。這次說說打坐姿勢和坐上幹什麼。
常見的打坐姿勢有散盤、單盤和雙盤。我們推薦的打坐的姿勢是南老《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一書中推薦的七支坐法。
所謂七支坐法,就是指肢體的七種要點:
1、雙足伽趺(雙盤足)。如果不能雙盤,便用單盤。或把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作如意坐。或把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叫作金剛坐。開始習坐,單盤也不可能時;也可以把兩腿交叉架住。
2、脊梁直豎。使背脊每個骨節,猶如算盤子的疊豎。但身體衰弱或有病的,初步不可太過拘泥直豎,更不可以過分用力。
3、左右兩手圜結在丹田(小腹之下)下面,平放在胯骨部分。兩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面,兩個大拇指輕輕相拄。這在佛家,便叫做「結手印」,這種手勢,也叫做三昧印(就是定印的意思)。我們練吐氣法,雙手放在膝蓋上就行,姿勢自然放鬆、
4、左右兩肩稍微張開,使其平整適度為止,不可以沉肩嚲背。
5、頭正,後腦稍微向後收放。前顎內收(不是低頭),稍微壓住頸部左右兩條大動脈管的活動即可。
6、雙目微張,似閉還開,好象半開半閉地視若無睹。目光隨意確定在座前七、八尺處,或一丈一、二尺許。(如平常多用眼睛工作的人,在靜坐之初,先行閉目為佳。)
7、舌頭輕微舔抵上顎,猶如還未生長牙齒嬰兒酣睡時的狀態。
以上是七支坐法的說明。其中舌的位置可以參考吐氣法動畫演示。第4、5、6條,均以自己舒服自然為好,不必刻意要求自己達到某個標準。
南老《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還講了打坐需要注意的事項,摘錄如下:
1、凡在靜坐的時候,必須使腦神經以及全身神經與肌肉放鬆,絕對不可有緊張狀態。最好是微帶笑容,因為人在笑時,神經自然會全部放鬆。
2、初學靜坐者,不可以吃過飯就打坐,以免妨礙消化。同時也不能在肚子餓時打坐,以免分散心神。
3、靜坐時空氣必須流通,但是不能讓風直接吹到身上。
4、靜坐時光線不能太暗,否則容易昏沉;光線也不能太強,否則容易緊張。
5、氣候涼冷的時候,要把兩膝和後腦包裹暖和,即使熱天打坐,亦不可使膝蓋裸露。
6、初學靜坐不要勉強坐太久,以時間短、次數多為原則。
7、初習靜坐時多半無法雙盤,則以單盤為宜。單盤時臀部必須加坐墊,坐墊的高矮依各人身體狀況而定,總以舒適為原則,如果坐墊太高或太矮;都會使神經緊張。至於坐墊的軟硬程度也必須適中,否則引起身體的不適,則影響靜坐的心情和效果。
還有補充說明三項:
1、兩腿雙盤的跏趺坐為最正規的七支坐法。
2、跏趺坐也要加坐墊、除非氣脈全通,才可以不墊。
3、初學靜坐多半無法雙盤,則酌情採用以散盤、單盤等其他坐姿。
書面講起來好像事兒還挺多,實際做起來很簡單。
我們打坐通常在早上,一起床,上個洗手間,上坐,盤上腿,墊子高度調整一下,讓自己坐得自然直立,再把自己的腰、臀、腿、膝蓋都包上,開始練習。
打坐的時候練啥?
我們推薦的是打坐+吐氣法。吐氣法可以參考這裡《吐氣法動畫》、《最簡單的健身方法——吐氣法》。
練習到自己不想練了,就可以收功了。
也有小夥伴持咒,這個隨個人選擇。
小編開始就是打坐+吐氣,身心已然非常受益。後來一起練習的小夥伴老說,持咒的力量更大。小編原來一直認為,持咒,那是迷信!後來架不自己的貪心吧,想著吐氣法已經這麼有效了,持咒還能加個「更」,那得多有效啊,試試唄,反正我一純正理科生,決不會迷信。結果一試,就入了坑,轉為打坐+持咒+吐氣了。當然,持咒這部分內容不屬於我們自主健康新理念要推薦的,有願意嘗試的小夥伴請移步《實修世界網站》,有音頻示範。
練習結束後,要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