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對打坐姿勢的詳解

2021-02-12 禪與冥想

一般說的雙盤打坐,又叫七支坐法,就是指肢體的七個要點:


  (一)雙足伽趺(雙盤足)。如果不能雙盤,便用單盤。開始習坐,單盤也不可能時,也可以把兩腿交叉架住,散盤。


  (二)脊梁直豎。使背脊每個骨節,猶如算盤子的疊豎。但身體衰弱或有病的,初步不可太過拘泥直豎,更不可以過分用力。


  (三)左右兩手圜結在丹田(小腹之下)下面,平放在胯骨部分。兩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面,兩個大拇指輕輕相拄。



  (四)左右兩肩稍微張開,使其平整適度為止,不可以沉肩嚲背。


  (五)頭正,後腦稍微向後收放。前顎內收(不是低頭),稍微壓住頸部左右兩條大動脈管的活動即可。


  (六)雙目微張,似閉還開,好象半開半閉地視若無睹。目光隨意確定在座前七、八尺處,或一丈一、二尺許。(如平常多用眼睛工作的人,在靜坐之初,先行閉目為佳。)


  (七)舌頭輕微舔抵上顎,猶如還未生長牙齒嬰兒酣睡時的狀態。

注意事項

一、打坐時應將褲帶、領帶等一切束縛身體的物件,一律鬆開,使身體鬆弛,完全休息。

二、氣候涼冷的時候,要把兩膝及後頸包裹暖和,否則,在打坐時風寒侵入身體,沒有藥物可以醫治,這一點須特別小心注意。

三、最初修習打坐的人,應該注意調節空氣和光線,光太強容易散亂,光太暗容易昏沉。座前三尺,空氣要能對流。

四、初習定的人,吃太飽時不可打坐,如覺得昏昏欲睡,也不可勉強坐,應該睡夠了再坐,才容易靜定下來。

五、無論初習或久習,坐處必須使臀部墊高二、三寸,初習打坐的人,兩腿生硬,可以墊高四、五寸,日久可以漸漸減低(如臀部不墊高,身體重心必定後仰,使氣脈阻塞,勞而無功)。

六、下座時,用兩手揉搓面部及兩腳,使氣血活動,然後再離座,並且應當作適度的運動。

七、坐時要面帶微笑,使面部的神經鬆弛,慈容可掬,心情自然也放鬆了。千萬不可以使面部表情生硬枯槁,變成峻冷,內心就會僵硬緊張起來。

八、最初習坐時,應該採取每次時間少,但次數加多的方式。如果勉強久坐下去,則會心生厭煩,不如每次時間短一日多坐幾次才好。

在開始修習禪坐時,應該特別注意姿勢,如果姿勢不正確,養成習慣,就無法改正了。而且對心理和生理都有影響,並且容易成病。七支坐法的規定,有很深的涵義,非常符合生理及心理的自然法則,應該切實遵守。

人的生命要依賴精神的充沛,所以要培養精神,才能達到健康的生命。培養精神的方法,首先要使心中常常沒有妄念,身體安寧;心中一空,生理機能才會生生不絕。能夠不絕的生,另一方面再減少消耗,自然會達到精神充沛超過平時的狀態。

人的精神是隨著氣血的衰旺,而呈現充沛或虧損的現象。如果思慮過度疲勞,氣血就浙呈虧損衰弱的現象。所以安身可以立命,絕慮棄欲可以養神,也就是說,身體保持安定狀態,生命就有了根,丟掉了思慮。摒棄了欲望,精神就得到了培養。

古代醫學認為人的生機是藉著氣化而充實的,氣的運行是循著脈的路線,這裡所說的脈,並不是血管或神經,而是體內氣機運行的一個有規則的線路。這個氣脈理論是相當微妙的,一般人不太容易了解。

《黃帝內經》中所說的奇經八脈,是從古代道家的說法脫胎出來的。道家認為:人體中「任」「督」「衝」三脈,對於養生修仙是最重要的。西藏密宗的觀念,認為人體中的三脈四輪,也是即身成佛的關鍵。

在密宗法本中有一部《甚深內義根本頌》,在這本頌中所討論的氣脈學說,比較《內經》及《黃庭經》等書,各有獨到的地方。

藏密和道家,雖然都主張修三脈,不過道家是以前後位置的任督二脈為主,藏密則以左右二脈為主。修法雖然不同,但兩家都是以中脈(衝脈)為樞紐關鍵的。

至於禪宗坐禪的姿勢,採取毗盧遮那七支坐法,雖然沒有明白說出來注重氣脈,可是,坐禪的功效,實際上已經包含氣脈問題了。

兩足跏趺坐不但可以使氣不浮,並且可以使氣沉丹田,氣息安寧。這樣心才能靜下來,氣也不會亂衝亂跑,而漸漸循著各氣脈流動,反歸中脈。等到氣脈可以回歸流於中脈,達到脈解心開時,才可以妄念不生,身心兩忘。這時才能進入大定的境界。如果說一個人的氣脈還沒有安寧靜止下來,而說能夠入定,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事。

普通人的身體在健康正常時,心中感覺愉快,腦中的思慮也就較少,在生病的時候就剛好相反,又如修定的人,在最初得到定境,開始見到心空時,一定會感到身體輕鬆愉快,那種神清氣爽的味道,真不是言語所能形容的。可見心理和生理兩種是互相影響的,是一體兩面的。

人體中的神經脈絡,是由中樞神經向左右兩方發展分布,而且是相反交叉的,所以,在打坐時,兩手大拇指輕輕抵住,成一圓相,身體內左右兩邊氣血,就有交流的作用了。

人體內的腑臟器官,都是掛附於脊椎的,如果在打坐時,背脊彎曲不正,五臟不能保持自然舒暢,就容易造成病痛,所以一定要豎直脊梁,使腑臟的氣脈舒泰。如果肋骨壓垂,也會影響肺部收縮.所以要保持肩平和胸部舒展,使肺活量可以充分自由擴張。

我們的後腦是思慮記憶的機樞,頸部兩邊是動脈的路線,由於動脈的活動,能運輸血液到腦部,增加腦神經活動。在打坐時,後腦稍後收,下顎略壓兩邊的動脈,使氣血的運行暖和,可以減少思慮,容易定靜下來。

兩齒根唾腺間,產生津液,可以幫助腸胃的消化,所以要用舌去接唾腺,以順其自然。

心和眼是起心動念的關鍵,一個人看見色就會心動(聽到聲音也會心思散亂起來),這是先經過眼睛的機能而生的影響。如果心亂的話,眼睛會轉動不停,一個人如驕傲而又心思散亂的話,他的兩眼常向上視;一個陰沉多思想的人,兩眼常向下看,邪惡陰險的人,則常向左右兩側斜視,在打坐的時候,採取兩眼斂視半閉的狀態,可以使散亂的心思凝止。

打坐時松解衣物的束縛,可以使身體安適;常常面帶笑容,可使精神愉快,這些條件對於打坐修定是很重要的。

所以,禪坐的姿勢,對於氣脈很有關係,雖然禪坐沒有專門講究調和氣脈,但是,這個調和氣脈的問題,已經包含在內了。如果專門注意修氣脈的話,很容易發生「身見」,更會增強一個人的我執,這個我執和身見,就是證得正覺的大障礙。

靜坐的姿勢,十分量要,如不把姿勢調整好的話,弄得曲背彎腰,常久下去,一定會生病。許多練習靜坐的人,有的得了氣壅病,有的吐血,使身體害了禪病,說起來都是因為打坐姿勢不正確引起的,所以修習靜坐的人一定要十分小心注意姿勢才是。

如果依照正確的方法和姿勢修習,身體本能活動發生作用,身體內的氣機自然流行,機能也自然活潑起來,就會有大樂的感受,這是心身動靜交互磨擦激蕩而產生的現象。

對於這種現象,一概不可以認真或執著,因為現象就是現象,不久會消失而成為過去,如果對現象執著的話,就進入了魔境,就是向外馳求了。

如果修定方法正確的活,自己的心身必會得到利益。譬如說頭腦清醒、耳聰目明、呼吸深沉可入丹田、四肢柔暢,連粗茶淡飯也會和山珍海味一樣的好吃;如果原來有病的人,也會不藥而愈,精力也覺充沛。修定到了這一步,應該注意減少消耗,如果犯行浮欲,就會造成氣脈閉塞,心身都會得病了

有的人雙腿粗壯或者筋骨太硬雙盤反而是痛苦的事情,建議自然盤,南師也說過靜坐的重點在於靜不在於坐,雙盤只不過是練習靜的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好的姿勢,在雙盤吧等地方見到網友以雙盤蓮花座為功夫高低之分實在是舍本取末,習者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而定比較好,心情不容易平靜的人還是以站樁為主吧,靜坐關鍵的在於對所學法門的掌握程度高低!站樁達到一定的程度再靜坐會效果更好,就比如小學基礎打好了去上初中一樣的。

最新活動報名

【深圳站】5月12日一日禪冥想體驗

報名諮詢微信:lumeng14

相關焦點

  • 南懷瑾對於打坐姿勢詳解
    注意事項一、打坐時應將褲帶、領帶等一切束縛身體的物件,一律鬆開,使身體鬆弛,完全休息。二、氣候涼冷的時候,要把兩膝及後頸包裹暖和,否則,在打坐時風寒侵入身體,沒有藥物可以醫治,這一點須特別小心注意。三、最初修習打坐的人,應該注意調節空氣和光線,光太強容易散亂,光太暗容易昏沉。座前三尺,空氣要能對流。
  • 南懷瑾對於打坐姿勢詳解(視頻)
    三、最初修習打坐的人,應該注意調節空氣和光線,光太強容易散亂,光太暗容易昏沉。座前三尺,空氣要能對流。四、初習定的人,吃太飽時不可打坐,如覺得昏昏欲睡,也不可勉強坐,應該睡夠了再坐,才容易靜定下來。在開始修習禪坐時,應該特別注意姿勢,如果姿勢不正確,養成習慣,就無法改正了。而且對心理和生理都有影響,並且容易成病。七支坐法的規定,有很深的涵義,非常符合生理及心理的自然法則,應該切實遵守。
  • 南懷瑾老師:修習打坐的人一定要十分小心注意姿勢才是(靜坐七支坐法要領入門)
    有一次在雪山深處他們發現一群猴子,利用這種方法坐禪,他們照樣學習,便由此證道而得阿羅漢果。這個神話似的傳說,無法加以考證。總之,它是合於生物天然的法則,那是毋庸置疑的。而且這種姿勢,大體來說,很像胎兒在母胎中的靜姿,安詳而寧謐。
  • 南懷瑾老師:有人懷疑盤腿打坐對人體的健康有礙,這是誤解!
    先不管修道問題,只要腿一盤,手收攏來結手印,心臟的工作就減輕了。我們這個心臟是一個幫輔,隨時收縮舒張,當兩腿一盤兩手一收,人體四肢向外消耗放射的功能就減少了,因此心臟工作可以緩慢,所以後世修道多半採用了打坐。打坐有九十多種姿勢,以盤腿坐比較好,但是也要把姿勢弄清楚。
  • 打坐的正確方法,初學者正確打坐姿勢(詳解)
    收功除了意念之外還需要身體姿勢的配合,在練這一節功法的時候,雙手要摁在腹部上,使左手和右手虎口相交,女性是右手在內貼住腹腔,男性是左手在內貼住腹腔。雙手用力收小腹提肛。正確入靜      當你開始打坐時,你認為打坐是一種神奇的活動。如果你能做對,我想打坐會揭示你的真實本性,發展你的智慧,給你內心的平靜。
  • 南懷瑾:打坐」教學
    (二)初學靜坐者,不可以吃過飯就打坐,以免妨礙消化。同時也不能在肚子餓時打坐,以免分散心神。  (三)靜坐時空氣必須流通,但是不能讓風直接吹到身上。  (四)靜坐時光線不能太暗,否則容易昏沉;光線也不能太強,否則容易緊張。  (五)氣候涼冷的時候,要把兩膝和後腦包裹暖和,即使熱天打坐,亦不可使膝蓋裸露。
  • 最經典的打坐教學視頻《如何靜坐》,南懷瑾老師演示
    本文所分享的是南懷瑾老師親自示範打坐(也叫靜坐、宴坐、跏趺坐)的珍貴視頻。
  • 南懷瑾老師,親自示範!打坐的詳細教學!
    (二)初學靜坐者,不可以吃過飯就打坐,以免妨礙消化。同時也不能在肚子餓時打坐,以免分散心神。  (三)靜坐時空氣必須流通,但是不能讓風直接吹到身上。  (四)靜坐時光線不能太暗,否則容易昏沉;光線也不能太強,否則容易緊張。  (五)氣候涼冷的時候,要把兩膝和後腦包裹暖和,即使熱天打坐,亦不可使膝蓋裸露。
  • 南懷瑾老師,親自示範:打坐」的詳細教學
    (二)初學靜坐者,不可以吃過飯就打坐,以免妨礙消化。同時也不能在肚子餓時打坐,以免分散心神。  (三)靜坐時空氣必須流通,但是不能讓風直接吹到身上。  (四)靜坐時光線不能太暗,否則容易昏沉;光線也不能太強,否則容易緊張。  (五)氣候涼冷的時候,要把兩膝和後腦包裹暖和,即使熱天打坐,亦不可使膝蓋裸露。
  • 淵回禪修:打坐一定要有師父?靜坐前一定要練氣?關鍵是身體放鬆
    淵回禪修:打坐一定要有師父?靜坐前一定要練氣?關鍵是身體放鬆。南懷瑾老師為啥強調打坐前要練氣?師兄忙完,教教我盤腿之前的有哪些動作吧!我都是自己瞎琢磨的。打坐禪修出現問題,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打坐的姿勢,打坐前準備活動,沒有坐好,而出現的。有個師傅,有個旁觀者,能幫你指點出來,及時糾正,及時止損。我們去寺院,偶爾會看到那些彎腰駝背的老僧人,像駱駝一樣。這個大家不要笑,真的是這樣,他那個背就壞了。我們大家一定要注意!
  • 打坐:打坐姿勢+坐上練習
    上回咱們說了說《打坐:打坐的準備》。這次說說打坐姿勢和坐上幹什麼。常見的打坐姿勢有散盤、單盤和雙盤。我們推薦的打坐的姿勢是南老《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一書中推薦的七支坐法。所謂七支坐法,就是指肢體的七種要點:1、雙足伽趺(雙盤足)。如果不能雙盤,便用單盤。或把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作如意坐。或把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叫作金剛坐。
  • 打坐姿勢錯誤有什麼害處?怎樣才是正確的打坐姿勢?
    初學打坐,姿勢正確是很重要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 南懷瑾:詳解最重要的打坐方法——「七支坐法」(附視頻)
    02詳解最重要的靜坐(二)初學靜坐者,不可以吃過飯就打坐,以免妨礙消化。同時也不能在肚子餓時打坐,以免分散心神。(三)靜坐時空氣必須流通,但是不能讓風直接吹到身上。(四)靜坐時光線不能太暗,否則容易昏沉;光線也不能太強,否則容易緊張。(五)氣候涼冷的時候,要把兩膝和後腦包裹暖和,即使熱天打坐,亦不可使膝蓋裸露。
  • 打坐,要怎樣坐姿勢才正確?
    很多人看了雲來的文章,感覺打坐確實能改善身心狀態,也想學著打坐。但是,由於以前沒有接觸過真正打坐修行方面的東西,擔心自己打坐姿勢錯誤,收不到好的效果。甚至有人說,如果打坐姿勢不正確,就會走火入魔,等等說法。其實,就算打坐姿勢不那麼標準。也不會走火入魔,最多起不到良好的效果而已。
  • 打坐入門
    南懷瑾大師傳授打坐方法【視頻】打坐的初級引導-大眾學靜坐盤腿,是練習靜坐的最基本的功夫。
  • 南懷瑾:養腿秘訣 (人老腿先老)
    不過,所謂的定並不是專指跏趺坐(俗稱打坐)而言,在佛學中,把人的日常生活,統歸為四種不同的姿態,就是行、住、坐、臥,稱為四威儀。  在四威儀中,「坐」不過是其中的一個姿勢而已。  坐的姿勢有很多種,只談在修定的方法中就有七十二種之多,而依照諸佛所說,在所有的打坐姿勢中,以跏趺坐為最好的修定坐姿。  用跏趺坐的姿勢修得定力以後,應該注意在另外行、住、臥三威儀中,繼續鍛鍊保持已得的定境,進一步更要達到在處理一切事務及言談時,都不失掉定的境界,才真正算是定力堅固。
  • 解惑 | 打坐的姿勢—弘庵法師答疑開示輯錄(43)
    請問師父:有師兄提到打坐姿勢問題,說單盤的話,兩隻腿要輪流交叉放到上面,這樣可以避免長期偏一方造成脊椎不平衡,時間長了腰疼,這種說法對嗎?弘庵法師:從根本上講,我們打坐,修行在心不在於坐。很多人對打坐的姿勢不在意,你看我們坐在這裡,每個人的姿勢不同。世間有一個特點,人住在哪裡都要有一個房子,要能遮風擋雨,這樣身體才能安住,我們打坐用功也是這樣。
  • 正確打坐姿勢的七項要求
    正確打坐姿勢的七項要求達照法師 座上調身主要是打坐姿勢要正確,共有七項要求。 這是身體打坐的姿勢,這裡只介紹了雙盤和單盤兩種,這兩種姿勢是專業修行人,也就是出家人採用的禪坐姿勢,在家人禪修還可以採用散盤的姿勢。 半跏坐就是單盤,左腳放在右腿上,叫吉祥坐;右腳放在左腿上,叫金剛坐,都是可以的。
  • 初學者冥想打坐入門:打坐什麼姿勢最好,冥想又是在想什麼?
    今天有人問我初學者沒有任何基礎,想要冥想打坐怎麼辦?最好的姿勢是什麼?有沒有什麼注意事項,如何入門,和大家一起來聊一聊這個問題。現在對冥想感興趣的人是越來越多,特別是前幾年泰國的幾個小朋友被困在了巖洞裡面出不來,當找到他們的時候,據他們自己說在巖洞裡通過冥想和打坐來調節情緒,減少消耗,幫助他們度過了難關。其實現在的狀況也非常適合用冥想,打坐來調節自已,安撫自己浮躁不安的情緒,讓自己心安、穩定,能夠安下心來穩住就是勝利。
  • 禪修靜坐,初學打坐四個字很重要!
    其中,打坐也漸漸成為更多人追求身心健康的一種方式。而在中國,除了道家,佛家的禪修靜坐,近年來受到了越來越多人關注。那麼,剛開始禪修打坐的人,我們最為重要的是學習哪些方面呢?其實並非盤腿功夫上,而是我們應該從自心中去領悟。本文大茶經就來分享禪修靜坐,國學大師南懷瑾給初學打坐者的兩個建議,其中四個字很重要!說是初學者的兩個建議,其實這兩個建議在禪修者看來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