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醫美第一股」華熙生物:收入數據自相矛盾 應收高企研發...

2020-12-18 中國網財經

中國網財經7月15日訊(記者 郭美岑)近日,韓國醫美界的一則醜聞,將中國科創板上市公司華熙生物牽涉進輿論漩渦中。

據報導,韓國食品醫藥品安全廳日前表示,從6月25日起,吊銷韓國知名生物製藥企業美得妥(Medytox)公司三款肉毒素(A型肉毒毒素Meditoxin50、100、150)的產品許可,原因是美得妥公司在生產肉毒素的過程中,使用未經批准的原液,通過材料造假獲得流通許可。

美得妥公司正是華熙生物的合作方。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7月,華熙生物與美得妥在香港成立合資公司Medybloom(華熙美得妥股份有限公司),雙方各自持股一半,公司從事Meditoxin(Neuronox)和美得妥公司其他醫美產品在中國大陸市場的註冊、銷售工作。今年3月27日,華熙生物與美得妥公司分別向Medybloom增資1700萬港幣。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年報顯示,華熙美得妥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實現淨利潤-49.81萬元。

美得妥公司的醜聞一經披露,無疑對華熙生物帶來重磅打擊。中國網財經記者查看華熙生物的招股書與年報,通過分析公司的次拋原液銷售收入、以及應收票據及應收帳款,發現諸多數據存在自相矛盾、難圓其說的現象,而華熙生物的回覆更是讓人一頭霧水。

次拋原液銷售收入佔比成謎

華熙生物是中國的醫美行業巨頭,公司旗下擁有「潤百顏(BIOHYALUX)」、「BIO-MESO」、「絲麗(CYTOCARE)」、「米蓓爾(MEDREPAIR)」、「潤月雅(PLUMOON)」、「誇迪 (QUADHA)」、「德瑪潤」等多個品牌系列,產品種類包括次拋原液、各類膏霜 水乳、面膜、手膜、噴霧等。公司目前形成了透明質酸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質原料、醫療終端產品和功能性護膚品三大主營業務。

2019年,華熙生物上市的第一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實現營業收入18 .86億元,同比增長49.28 %;歸母淨利潤5. 86億元;同比增長38 .16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3. 65億元,同比減少17 .50 %。其中,功能性護膚品實現營業收入6.34億元,同比大增118.53%。

中國網財經記者了解到,華熙生物功能性護膚品營收的增長與次拋原液的銷量大增密不可分。次拋原液是功能性護膚品下細分的產品種類,在2019年年報中,華熙生物表示:「次拋原液生產量及銷售量較上年分別增長61.95%、56.48%,主要因產品市場競爭力持續增強,銷量大幅提升,為滿足市場銷售需求,公司新增次拋生產設備,產量大幅提升。庫存量較上年增長115.31%」。

然而,中國網財經記者通過計算發現,事實並非如此。2019年年報顯示,華熙生物次拋原液銷售量為4741.11萬支,銷售量同比增長56.48%,據此可以推算出,2018年的次拋原液銷售量應該為3029.85萬支。另據華熙生物招股書,其次拋原液2018年的銷售量為3326.75ml,根據【2018年銷售量(ml)/2018年銷售量(萬支)*10000】可計算出,2018年次拋原液平均銷售規格為1.1ml/支。

如若華熙生物在2019年沒有對包裝進行大規模整改,當年的次拋原液平均銷售規格應該也為1.1ml/支,結合招股書數據,2019年1-3月次拋原液的平均售價為3.71元/ml,根據【2019年銷售量(萬支)*2018年平均銷售規格*2019年1-3月平均銷售單價】可計算出,2019年次拋原液的銷售收入應為1.93億元。

華熙生物2019年年報顯示,2019年功能性護膚品整體銷售收入為6.34億元,通過【2019年銷售收入(計算)/2019年功能性護膚品整體銷售收入】可以推出,2019年次拋原液銷售收入佔功能性護膚品整體收入比例應為30.44%。(計算過程見表1)

表1:次拋原液銷售收入佔功能性護膚品整體收入比例計算過程

數據來源:華熙生物招股說明書及2019年年報

然而蹊蹺的是,華熙生物在招股書中表示,2016年-2018年,次拋原液銷售收入佔功能性護膚品整體收入比例分別為60%、46%和62%。而計算出的2019年次拋原液銷售佔比30.44%,與2018年相比大幅下降51%,同時也低於2016、2017年佔比水平。

這與華熙生物自己在年報中表述的「次拋原液生產量及銷售量較上年分別增長61.95%、56.48%,主要因產品市場競爭力持續增強,銷量大幅提升,為滿足市場銷售需求,公司新增次拋生產設備,產量大幅提升。庫存量較上年增長115.31%」相差甚遠。

關於中國網財經記者計算出的次拋原液銷售收入佔比結果,與2019年年報中的描述為何如此懸殊,中國網財經記者發函華熙生物對其進行採訪,然而華熙生物給出的回覆幾乎可以用答非所問來形容。

為了避免斷章取義,中國網財經記者截取華熙生物對此問題的全部回答如下:「公司功能性護膚品包括次拋原液、各類膏霜水乳、面膜、手膜、噴霧及部分彩妝產品。2019年公司不斷進行產品升級、豐富產品體系,多品類驅動使得公司2019年功能性護膚品銷售收入較上年增長118.53%。次拋原液的收入增長與其產銷量增幅匹配,公司不存在虛增2019年收入的情況。」但是對於中國網財經記者的計算結果,華熙生物未予置評。

應收帳款大幅增長受質疑

與此同時,華熙生物的應收票據及應收帳款的大幅增長,也引起了中國網財經記者的關注。2019年年報顯示,華熙生物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9.28%,應收票據及應收帳款同比增長66.59%;而此前,2017、2018年營業收入分別同比增長11.58%、54.41%,應收票據及應收帳款同比僅增1.29%和1.23%。(見表2)

表2:營業收入與應收票據及應收帳款增速對比

數據來源:華熙生物招股說明書及2019年年報

華熙生物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公司應收帳款的增加金額遠小於營業收入增加金額,主要是業務規模擴大,功能性護膚品業務引入新的經銷商及線上分銷渠道,產生了相應的賒銷餘額。

不過,華熙生物在招股書中對於功能性產品銷售模式的描述為:「目前主要是結合線下、線上兩種渠道進行銷售。在線下渠道公司採用經銷商銷售為主的模式,公司將產品以賣斷方式銷售給經銷商,經銷商再另行向終端客戶進行銷售。在線上渠道,公司主要採用直銷和經銷的模式。公司直銷模式客戶主要為個人客戶,通過公司直接針對消費者結算模式進行銷售,即公司與天貓、淘寶、小紅書等平臺籤訂平臺服務協議,在平臺開設店鋪(旗艦店、專賣店等)面向終端用戶進行銷售。公司經銷模式主要指公司對京東自營商城等線上平臺的銷售;該等銷售收入確認是以線上平臺和公司籤訂的合作運營協議為依據,根據平臺定期向公司發出的銷售結算單並由公司覆核確認後確認收入。」

如果功能性產品線下採用賣斷方式給經銷商,或線上向個人客戶直銷,為何會產生應收帳款?對此,華熙生物在回覆中國網財經記者時表示「經銷商模式中,公司對於信用情況較好的客戶給予一定的信用期,產生應收帳款。同時,賣斷為一種銷售模式,指在買賣行為中產權的徹底轉移,與是否產生賒銷並無直接聯繫。」

然而,中國網財經記者注意到,2019年年報顯示,華熙生物應收帳款前五大客戶中的第一名、第三名、第五名客戶分別為上海金通鈺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佳一睿貿易有限公司、北京五月茉子商貿有限公司。然而,招股書顯示,2019年1-3月,上述三家公司還未出現在公司應收帳款前五名客戶名單中。

天眼查數據顯示,上海金通鈺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時間為2018年6月,註冊資本為100萬元;深圳市佳一睿貿易有限公司成立時間為2013年3月,註冊資本為100萬元;北京五月茉子商貿有限公司的成立時間為2017年7月,註冊資本為200萬元。上述三家公司不僅註冊資本較少,且實繳資本皆為0。

華熙生物是否通過關聯方虛增收入?當被問及上述三位客戶是否主要為功能性護膚品經銷商時,華熙生物選擇對此問題「視而不見」。

某消費品行業分析師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一般來說,上市公司為調節利潤,會向渠道或關聯方壓貨以達到增加收入的目的,新增的規模較 ⑽奘到勺時鏡那道客戶,很有可能是上市公司的關聯方。(不特指華熙生物)」

研發投入低於行業平均水平屢遭函詢 科創板屬性遭質疑

其實,醫美行業的高毛利率、甚至是暴利模式一直讓業內人士對其持續性表示質疑。2016-2019年,華熙生物的毛利率分別為77.36%、75.48%、79.92%、79.66%,雖然2019年的毛利率略有下滑,但總體一直比較穩定。

對於醫美行業的暴利模式以及未來走勢如何,華熙生物表示,華熙生物是一家聚焦生物科技的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投入大、毛利率高是生物科技企業的特點。高毛利率,是對研發持續投入和技術持續創新的支撐。公司通過二十餘年的持續投入,在透明質酸原料領域已經建立了較高的技術壁壘和產業鏈優勢。憑藉公司的核心技術優勢,近年來發力終端市場,進行全產業鏈布局,獲得市場認可,毛利率得以維持在一個較高水平。

提起研發,華熙生物上市後的研發水平一直深受市場關注,畢竟它被譽為科創板醫美第一股。華熙生物招股書顯示,其透明質酸研發生產為核心的微生物發酵技術平臺處於全球領先。然而,上市前後,華熙生物共收到了4次來自上交所的詢問,其「核心技術」不斷遭到質疑。

2016年至2018年,華熙生物的研發支出分別為3.27%、3.14%、4.19%,上交所曾針對華熙生物研發費用低於同行業可比公司的情形下,還能保持國際領先地位的方法和合理性進行了問詢。

對此,華熙生物也頗為坦誠,直接坦言其核心技術是從別處收購而來。2001年5月,華熙生物向山東省生物藥物研究院購買了發酵法生產藥用透明質酸的初始技術,並於同年一次付清項目技術轉讓費共計45萬元。

從研發投入來看,2019年華熙生物的研發投入金額為9388.62萬元,低於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值1.97億元;研發費用率為4.98%。雖然華熙生物的研發費用率略有提高,但相較科創板其他企業來說,仍處於偏低水平。

華熙生物在回覆中國網財經記者時表示,對於企業在研究、開發和技術成熟等不同階段,其對研發投入的費用並不相同。在技術成熟階段,已不能完全只看其研發投入佔比,而忽視其研發成果。

相關焦點

  • 科創板醫美第一股:華熙生物的玻尿酸「神話」
    先被評為山東省獨角獸企業,後又華麗轉身為科創板「新貴」,華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熙生物」)一路受盡熱捧、風光無限。但最近,華熙生物有點不太平。另據界面新聞報導,美得妥早有把Meditoxin打入中國市場之意,而其選擇的合作夥伴正是華熙生物。2015年7月,華熙生物與美得妥在香港成立合資公司Medybloom(華熙美得妥股份有限公司),雙方各自持股一半,該公司即為從事Meditoxin(Neuronox)和美得妥其他醫美產品在中國大陸市場的註冊、銷售工作。
  • 魯企觀察丨華熙生物:山東第一高價股的光環與爭議
    第一高價股總有這樣那樣的故事,引發著投資者的追捧。在A股山東板塊,第一高價股為科創板上市企業華熙生物。7月6日,該股收於139元附近。華熙生物股價緣何能在200多家企業中奪魁?這與其「玻尿酸第一股」的行業地位緊密相關。華熙生物是全球最大的透明質酸原料供應商。
  • 科創板醫美第一股:每年掏空2000萬女人腰包,暴利直追茅臺
    而且,全球排名前五大玻尿酸供應商——華熙生物、焦點生物、阜豐生物、東辰生物和安華生物,全部來自山東。當然,玻尿酸還應用在很多外科手術當中,眼科、骨科以及術後防粘連都要用到玻尿酸,但醫美讓它成了堪比印鈔機一樣的存在。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2000萬人接受醫療美容,其中,90、00後佔比分別為64%、19%,而女性超過90%。這些人最愛「填充」術,玻尿酸是最常見,也是剛需材料。
  • 「玻尿酸第一股」華熙生物的商業歷程及野心
    被譽為「玻尿酸第一股」的華熙生物(688363)2019年11月6日在科創板上市,不到一年時間,華熙生物的市值最高衝到700億元,在6家科創板上市的山東企業中排名首位。與此同時,華熙生物等玻尿酸企業的上市,也使得玻尿酸行業成為備受資本青睞的領域之一,一度引發玻尿酸概念股的集體走高。
  • 掃描「玻尿酸第一股」華熙生物財報:靠線上賣護膚品撐「門面」?
    圖源:華熙生物官網 潤百顏來自「玻尿酸第一股」華熙生物,是後者旗下專研玻尿酸的核心品牌,除了功能性護膚品之外,還涵蓋了醫療美容等系列產品。當然,除了雙十一因素,也不排除受到疫情影響,醫美產品有積壓的情況出現。
  • 把玻尿酸生意做得和茅臺一樣賺錢 登上科創板後,華熙生物掌舵人...
    2018年,趙燕與一眾科研人員共同打造的華熙生物佔據了玻尿酸原料市場36%的市場份額,2019年,華熙生物登陸科創板,目前市值已超過600億元。從科學家集資企業到逼退國際對手,從競爭中人事振蕩到併購行業老四,從港股9年長跑到領軍A股科創板,全球玻尿酸龍頭的掌舵者是如何面對這一路艱險?
  • 「玻尿酸女王」成科創板女首富:身家力壓雷軍,華熙生物毛利率直追...
    來源:鈦媒體APP近日,科創板迎來開市一周年。一年間,科創板上市企業數量達到140家,總市值達到了3.3萬億元,誕生了7家市值千億的公司和無數財富神話。據《中國基金報》統計,截至7月21日收盤,科創板中誕生了7位百億富豪,其中寒武紀實控人陳天石以327億元身家位居科創板富豪榜之首,而華熙生物實控人趙燕則憑藉272億元身家力壓雷軍榮登第二。
  • 華熙生物股價翻倍背後:六大品牌爆發式增長 直播帶貨功不可沒
    《科創板日報》(上海,記者 汪慧)訊,一年不到,華熙生物(688363)股價從80元左右漲至超過160元,背後是功能性護膚品強勢出道。幾位醫美從業者和消費者都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達了上述類似觀點。一位知名機構風投人士認為,「華熙生物佔據了玻尿酸的心智高點,所以它推醫美護膚非常合適。」華熙生物首席科學家郭學平表示,目前很多國貨在走平價替代或者平價流量的路線,相較而言,高端國貨還是一片空白,華熙想瞄準高端國貨市場,打造新晉國貨之光。
  • 華熙生物:稱王玻尿酸上遊後的全產業鏈之路
    在將北京五棵松體育產業「華熙LIVE」在文化體育領域打造成新地標後,華熙國際董事長趙燕在醫美領域布局的華熙生物也開始開花結果。受益於旺盛終端需求的增長,醫美市場規模在不斷擴大。Frost&Sullivan的數據顯示,近五年醫美行業複合增長23.6%,2018年我國行業規模為1217億元。
  • 華熙生物財報靠線上賣護膚品撐「門面」?
    潤百顏來自「玻尿酸第一股」華熙生物,是後者旗下專研玻尿酸的核心品牌,除了功能性護膚品之外,還涵蓋了醫療美容等系列產品。在雙十一當天,華熙生物股價出現小幅下跌,第二日回暖,保持在162元/股左右,截至11月13日收盤,華熙生物報價161.7元/股,跌0.6%,市值為776.16億。較一年前上市時,華熙生物股價飆漲3.4倍,市值在科創板內排名前第七,近60天多家研究報告給出「買入」評級。
  • ...瓶玻尿酸到一支口紅,華熙生物慾闖美妝市場,能否成為中國資生堂?
    來源:財聯社《科創板日報》(上海,記者 金小莫)訊,簡單諮詢過後,選好玻尿酸產品,醫生一針下去,塌鼻梁就變立挺了。這是《科創板日報》記者在一家醫美機構看到的真實場景。記者獲悉,玻尿酸被奉為美容之王,相關生產企業的毛利率一度高達90%。不過,它們卻更想到下遊醫美、美妝市場分一杯羹。
  • 靠一幫女人養活的華熙生物,真的值700億嗎?
    圖源:華熙生物官網 潤百顏來自「玻尿酸第一股」華熙生物,是後者旗下專研玻尿酸的核心品牌,除了功能性護膚品之外,還涵蓋了醫療美容等系列產品。 圖源:華熙生物三季報 在雙十一當天,華熙生物股價出現小幅下跌,第二日回暖,保持在162元/股左右,截至11月13日收盤,華熙生物報價161.7元/股,跌0.6%,市值為776.16億。較一年前上市時,華熙生物股價飆漲3.4倍,市值在科創板內排名前第七,近60天多家研究報告給出「買入」評級。
  • 從一瓶玻尿酸到一支口紅,華熙生物慾闖美妝市場,能否成為中國資生堂?
    《科創板日報》(上海,記者 金小莫)訊,簡單諮詢過後,選好玻尿酸產品,醫生一針下去,塌鼻梁就變立挺了。這是《科創板日報》記者在一家醫美機構看到的真實場景。記者獲悉,玻尿酸被奉為美容之王,相關生產企業的毛利率一度高達90%。不過,它們卻更想到下遊醫美、美妝市場分一杯羹。
  • 韓國合作方造假「收紅牌」 華熙生物肉毒素業務夢碎?
    界面新聞指出,實際上,美得妥早有把Meditoxin打入中國市場之意,而其選擇的合作夥伴正是華熙生物。2015年7月,華熙生物與美得妥在香港成立合資公司Medybloom(華熙美得妥股份有限公司),雙方各自持股一半,該公司即為從事Meditoxin(Neuronox)和美得妥其他醫美產品在中國大陸市場的註冊、銷售工作。
  • 華熙生物:稱王玻尿酸後再出手,志在一統上下遊?
    返老還童並不可能,但在現實中,科創板上市公司華熙生物(688363)致力於幫助普通人對抗衰老與病痛。其核心產品是「透明質酸」,也叫「玻尿酸」,因為其生物特性,被廣泛用於醫療、化妝品、食品領域,大眾最為耳熟能詳的下遊產品就是「面膜」。同時,華熙生物也是全球「玻尿酸大王」。
  • 華熙生物如何坐穩科創板「玻尿酸第一股」?
    成立於2000年的華熙生物,2019年實現營收18.86億元,同比增長49.28%。顯然,如今的華熙生物,已經成為符合「三好原則」的投資熱點。且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加,近日華熙生物斥資2.9億元收購東營佛思特生物工程有限公司100%股權來擴充產能,進一步穩固了寡頭格局。
  • 每一針玻尿酸都飄著「茅臺」的味道,大牛股華熙生物遠未到天花板
    以華熙生物為例。2008年,華熙生物以「玻尿酸第一股」的頭銜登陸港交所。8年後,華熙生物的資產規模擴大了10倍,公司市值由上市初期的4億港元增長到了60億港元。2019年11月,華熙生物私有化退市後登陸科創板,公司市值一舉突破了229億元。
  • 「醫美之王」愛美客,能否超越600億華熙生物?
    在疫情期間,公司的經營成果更是脫穎而出,對比華熙生物和昊海生科在醫美領域的收入和淨利潤下滑,公司的收入和淨利潤都取得了增長。根據沙利文數據,2016年至2018年,愛美客產品在國內醫療美容透明質酸領域市場佔有率分別為5.70%、7.0%及8.5%,在國產品牌中的排名逐漸從第三名上升至第一名。目前在用於醫美的玻尿酸產品上,愛美客有5張註冊證,華熙生物有6張,昊海生科有2張。
  • 國內膠原貼敷料產品開創者創爾生物,將登陸A股科創板?
    2020年12月2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向廣州創爾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創爾生物)出具《關於廣州創爾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的審核中心意見落實函》。「創福康」產品包括膠原貼敷料、膠原蛋白海綿等「械字號」產品;「創爾美」產品主要有膠原面膜、膠原舒活補水精華乳、膠原原液等護膚品。與此同時,創福康、創爾美兩大品牌均已在天貓、京東等第三方電商平臺開設品牌旗艦店。 記者搜索「創爾美」天貓旗艦店,發現店內針對敏感痘痘肌的膠原多效修護面膜銷量排名第一,總銷量為67萬+。
  • 股價翻倍,估值暴漲,「玻尿酸老大」華熙生物會成為下一個萬億市值...
    11月6日,曾經被稱為「玻尿酸第一股」的華熙生物(688363.SH)迎來上市一周年,其股價和市值也隨之登上歷史新高,11月9日收盤價160.01元/股,市值達到768.48億。而去年華熙生物登陸科創板首日,以發行價47.79元/股高開高走,最終報收85.10元,市值達408.48億,進入科創板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