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熱解毒藥——敗醬草

2021-02-07 中藥天地

別名

黃花敗醬、龍芽敗醬、黃花龍牙


來源

本品為敗醬草科植物黃花龍芽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 ex Link.,白花敗醬(苦齋)P. villosa (Thunb.) Juss.,以根狀莖和根、全草入藥。根春秋季節採挖,去掉莖葉洗淨,曬乾。全草夏秋採割,洗淨曬乾。


性狀

白花敗醬的乾燥全株,長短不等;根莖有節,上生須狀細根。莖圓柱形,外表黃棕色或黃綠色,有縱向紋理,被有粗毛。質脆,易拆斷,斷面中空,白色。葉多皺縮、破碎,或已脫落。全株有陳腐的豆醬氣,味苦。以乾燥、葉多、氣濃、無泥沙雜草者為佳。


炮製

洗淨,曬乾,切碎用。


性味

辛、苦,涼。


歸經

入胃、大腸、肝經。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消癰排膿,活血行瘀。用於腸癰、肺癰及瘡癰腫毒,實熱瘀滯所致的胸腹疼痛,產後瘀滯腹痛等症。


用法用量

內服0.5~1兩,鮮全草2~4兩;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備註

(1)用於腸癰、肺癰及瘡癰腫毒。

本品辛能散結,寒可洩熱。臨床上常與紅藤、苡仁、桃仁、丹皮、大黃等配伍,用治腸癰(急性闌尾炎);與魚腥草、桔梗、苡仁、冬瓜子、蘆根等配伍,用治肺癰(肺膿瘍);與銀花、連翹等配伍,用治瘡癰腫毒,同時用本品鮮草搗爛外敷。

2.用於實熱瘀滯所致的胸腹疼痛,產後瘀滯腹痛等症。

敗醬草又有活血行瘀的功效,配紅花、山楂等藥,治產後瘀血,腹中刺痛等症。

近年來本品在臨床上又常配蒲公英、金銀花,用治急性結膜炎、結膜充血腫痛;配茵陳、梔子等治急性黃疸性肝炎。


(2)本品藥材來源較複雜,屬於敗醬科的敗醬草,僅在民間應用,不見市售。據《中藥志》說:「今市售敗醬草主要有兩種:北方習慣使用菊科植物苣蒔菜的帶根全草;南方習慣使用十字花科植物菥蓂的帶草全果。」又說:「北方多數地區作敗醬草用的苣蒔菜,在《植物名實圖考》中即稱作苣蒔菜,並非作為敗醬草的別名,但未述及其效用;南方多數地區作敗醬草用的菥蓂,亦為另一種藥物,《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主治明目、目痛、淚出等病;敗醬草主治暴熱火瘡、赤氣、疥、瘙、疽、痔等病,二者效用不同。」這說明現在市上出售的敗醬草恐非古代所用的敗醬草,原植物即為菥蓂,一般用量為三錢至一兩,煎服。菥蓂一藥在臨床上應用時常與清熱解毒藥與活血祛瘀藥配伍同用,不作單味藥使用,故菥蓂是否具消癰排膿的功效,有待進一研究。


複方

①治腸癰之為病,其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腹無積聚,身無熱,脈數,此為腸內有癰膿: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敗醬五分。上三味,杵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減半,頓服,小便當下。(《金匱要略》薏苡附子敗醬散)


②治產後惡露七、八日不止:敗醬、當歸各六分,續斷、芍藥各八分,芎藭、竹茹各四分,生地黃(炒)十二分。水二升,煮取八合,空心服。(《外臺》)


③治產後腰痛,乃氣血流入腰腿,痛不可轉者:敗醬、當歸各八分,芎藭、芍藥、桂心各六分。水二升,煮八合,分二服。忌蔥。(《廣濟方》)


④治產後腹痛如錐刺者:敗醬草五兩,水四升,煮二升,每服二合,日三服。(《衛生易簡方》)


⑤治赤眼、障痛並胬肉攀睛:敗醬一握,荊芥、草決明、木賊草各二錢,白蒺藜一錢五分。水煎服。(《碩虎齋省醫語》)


⑥治癰疽腫毒,無論已潰未潰:鮮敗醬草四兩,地瓜酒四兩。開水適量衝燉服。將渣搗爛,冬蜜調敷患處。


⑦治吐血:敗醬草煎湯服。


⑧治赤白痢疾:鮮敗醬草二兩,冰糖五錢。開水燉服。


⑨治蛇咬:敗醬草半斤,煎湯頓服。另用鮮敗醬草杵細外敷。(⑥方以下出《閩東本草》)


現代臨床

①治闌尾炎(腸癰):敗醬草15克,薏苡仁30克,地丁草15克,紅藤15克,桃仁10克,水煎服。


②治肺膿腫(肺癰):敗醬草15克,魚腥草15克,金銀花15克,蘆根15克,桔梗10克,水煎服。


③治盆腔炎症:敗醬草15克,菝葜15克,乳香5克,沒藥5克,水煎服。


④治扁桃體炎:敗醬草30克,大青葉30克,均用鮮品,絞汁加水煎,分兩次服。


⑤治流行性腮腺炎:鮮敗醬草30克,生石膏15克,共搗如泥,加雞蛋清調和外敷。


⑥治頑固性失眠:黃花敗醬膠囊,每粒含揮髮油20毫克,每次兩粒,每日服1~2次。


⑦治毒蛇咬傷:敗醬草250克,煎湯頓服;另以鮮草搗爛外敷。


文獻摘錄

1.《證類本草》

味苦、鹹,平、微寒,無毒。主暴熱火瘡赤氣,疥瘙,疽痔,馬鞍熱氣,除癰腫,浮腫,結熱,風痺不足,產後疾痛。一名鹿腸,一名鹿首,一名馬草,一名澤敗。生江夏川谷。八月採根,曝幹。


2.《新修本草》

味苦、鹹,平、微寒,無毒。主暴熱火瘡赤氣,疥瘙,疽痔,馬鞍熱氣。除癰腫,浮腫,結疾痛。一名鹿腸,一名鹿首,一名馬草,一名澤敗。生江夏川谷。八月採根,曝幹。

出近道,葉似 ,根形似柴胡,氣如敗豆醬,故以為名。

〔謹案〕此藥不出近道,多生崗嶺間。葉似水莨及薇銜,叢生,花黃,根紫,作陳醬色,其葉殊不似 也。


3.《神農本草經》

味苦平。主暴熱火創,赤氣,疥搔,疸痔,馬鞍,熱氣。一名鹿腸。生川谷。


4.《名醫別錄》

味鹹,微寒,無毒.主除癰腫,浮腫,結熱,風痺,不足,產後疾痛.一名鹿首,名馬草,一名澤敗.生江夏.八月採根,曝幹.


5.《本經逢原》

敗醬乃手陽明、厥陰藥。善除暴熱火瘡,皆取苦寒散毒之用。其治疽痔馬鞍熱氣,以其性專下洩也。《金匱》薏苡附子敗醬散,治腸癰固結未潰,故取薏苡下達,敗醬苦降,附子開結,而為熱因熱用之嚮導,深得《本經》之旨。若膿成熱毒勢脹不可用也。而婦人下部疽蝕,方中亦恆用之。近世醫師罕有識者,惟徽人採取笮幹,曰苦笮菜,惜乎,不知治療之功用也。


5.《本草易讀》

辛,苦,微寒,無毒。入足厥陰肝。調產後之惡露,解帶下之赤白,止吐衄之血逆,卻心腹之瘀痛。兼排癰膿,最破瘀血。

處處原野有之。春生苗葉布地,夏秋莖高一二尺而柔弱。數寸一節,節間生葉四散。頂開白似柴胡。

產後腰疼,同芎、歸、肉桂服。(驗方第一。)

產後腹痛如刺,水煎四兩服。(第二。)


6.《本草撮要》

味苦.入手足陽明厥陰經.功專破血排膿.得四物治惡露不止.得當歸、川芎、桂心治產後腰痛.一名苦菜.用根苗.


7.《本草崇原》

氣味苦平,無毒。主治暴熱火瘡赤氣,疥瘙,疽痔,馬鞍熱氣。

(敗醬俗名苦菜,處處原野皆有。春初生苗,深冬始凋,野人多食之。)

敗醬味苦性寒,故主治暴熱火瘡赤氣,而疥瘙疽痔,馬鞍熱氣,皆為火熱之病。馬者,火之畜也。《金匱》方有薏苡附子敗醬散,亦主腸癰而消熱毒。


8.《本草便讀》

排膿消腫.腸癰藉辛苦之功.達胃行肝.瘀熱仗鹹寒之力.(敗醬辛苦鹹微寒.一名苦菜.葉如芥.其色青紫.能入血分.散血中瘀留結熱.入手足陽明厥陰.金匱用之治腸癰.亦取其排膿破血之意.)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相關焦點

  • 敗醬草的功效與作用
    清熱解毒,消癰排膿,活血行瘀。用於腸癰、肺癰及瘡癰腫毒,實熱瘀滯所致的胸腹疼痛,產後瘀滯腹痛等症。0.5~1兩,鮮全草2~4兩;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多年生草本,高達1m。清熱解毒,祛瘀排膿。用於闌尾炎、痢疾、腸炎、肝炎、眼結膜炎、產後瘀血腹痛、癰腫疔瘡。1、臨床上常與紅藤、苡仁、桃仁、丹皮、大黃等配伍,用治腸癰(急性闌尾炎);與魚腥草、桔梗、苡仁、冬瓜子、蘆根等配伍,用治肺癰(肺膿瘍);與銀花、連翹等配伍,用治瘡癰腫毒,同時用本品鮮草搗爛外敷。
  • 每天學一味中藥,敗醬草!
    清熱解毒,消癰排膿,活血行瘀。用於腸癰、肺癰及瘡癰腫毒,實熱瘀滯所致的胸腹疼痛,產後瘀滯腹痛等症。0.5~1兩,鮮全草2~4兩;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多年生草本,高達1m。清熱解毒,祛瘀排膿。用於闌尾炎、痢疾、腸炎、肝炎、眼結膜炎、產後瘀血腹痛、癰腫疔瘡。1、臨床上常與紅藤、苡仁、桃仁、丹皮、大黃等配伍,用治腸癰(急性闌尾炎);與魚腥草、桔梗、苡仁、冬瓜子、蘆根等配伍,用治肺癰(肺膿瘍);與銀花、連翹等配伍,用治瘡癰腫毒,同時用本品鮮草搗爛外敷。
  • 清熱解毒藥之千裡光
    【功效與作用】清熱解毒、涼血消腫、清肝明目、殺蟲止痛。屬清熱藥下分類的清熱解毒藥。【臨床應用】用量9~15克,煎服,鮮品50克,外用:煎水洗、搗敷或熬膏塗。用治風熱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體炎、咽喉腫痛、肺炎、大葉性肺炎等。【配伍藥方】①治風熱感冒:鮮千裡光全草30克,六角仙(爵床)、野菊鮮全草各30。水燉。
  • 清熱解毒藥之鳳尾草,是清熱利溼,解毒止痢,涼血止血的良藥
    鳳尾草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清熱解毒藥,其藥性苦、寒,歸於大腸、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溼、解毒止痢、涼血止血的功效。此藥在臨床上可以用來治療熱毒或溼熱痢疾、腹瀉等疾病。還可以用來治療血熱導致的尿血、便血、痔瘡出血等疾病。此外,對於熱淋、溼熱黃疸等多種疾病均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 清熱解毒藥---臭牡丹
    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解毒藥。  【臨床應用】用量10~15克,水煎服,鮮用30~60克。用於癰疽、疔瘡、乳腺炎、關節炎、溼疹、牙痛、痔瘡、脫肛、子宮脫垂。  【藥理研究】臭牡丹水煎醇提取物及其總生物鹼具有增強子宮收縮力的作用。
  • 清熱解毒藥--金銀花
    金銀花自古被譽為清熱解毒的良藥。它味甘性寒,氣芳香,甘寒清熱而不傷胃,芳香透達又可祛邪。既能宣散風熱,還善清解血毒,用於各種熱性病,如身熱、發疹、發斑、熱毒瘡癰、咽喉腫痛等症,均效果顯著。金銀花除了花外,全株都可入藥,其藤名叫忍冬藤,味甘,性寒。歸肺、胃經。功能清熱解毒,疏風通絡。用於溫病發熱,熱毒血痢,癰腫瘡瘍,風溼熱痺,關節紅腫熱痛等症。
  • 清熱解毒藥——板藍根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用於溫毒發斑,舌絳紫暗,痄腮,喉痺,爛喉丹痧,大頭瘟疫,丹毒,癰腫。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大劑量可用60-120g;或入丸、散。久用:適量,煎湯燻洗。大青葉清熱涼血解毒,故臨床多用為要藥,常與黃連、梔子、赤芍、丹皮、升麻等同用。②用於丹毒,咽喉腫痛,口瘡,腫毒等症。心、胃實火上炎,則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熱毒發散於肌膚,則成丹毒、瘡癰熱癤。大青葉能瀉心胃熱毒,常合玄參、石膏、黃連、梔子、板藍根等用於上述諸症。【附藥】①板藍根:上海地區用菘藍的根。性味苦寒。
  • 板藍根—清熱解毒藥
    九、功效清熱解毒,涼血、利咽。十、應用1.溫病初起,發熱咽痛;2.溫毒發斑,痄腮,爛喉丹痧,大頭瘟疫。十三、藥膳食療板藍根銀花糖漿:1.功效:清熱、涼血、解毒。適用於水痘及一切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發熱。2.原材料:板藍根100g,銀花50g,甘草15g。冰糖適量。3.做法:將以上3味加水60g。煎取500g,去渣加冰糖適量。4.用法:每服10-20g,每日數次。
  • 連翹—清熱解毒藥
    十、功效清熱解熱,消腫散結,疏散風熱。十一、應用1.癰疽,乳癰,丹毒;2.風熱感冒,溫病初起,熱入營血、高熱煩渴、神昏發斑;3.熱淋熱痛。青翹清熱解毒之力較強;老翹長於透熱達表,疏散風熱;連翹心長於清心瀉火,常用治邪入心包之高熱煩躁等。十四、注意事項脾胃虛寒及氣虛濃清者不宜用。
  • 大青葉—清熱解毒藥
    九、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消斑。十、應用1.溫病高熱,神昏,發斑發疹;2.痄腮,喉痺,口瘡,丹毒,癰腫。十三、藥膳食療大青番瀉葉茶:1.功效:清熱解毒、瀉火通便。主治復發性口瘡、心胃火盛、口腔糜爛、口臭口渴、心煩不寐、腹脹腹痛、大便秘結等。2.原材料:大青葉10克,番瀉葉3克。3.做法:將大青葉、番瀉葉洗淨切碎,用沸水衝泡後加糖調味。
  • 清熱解毒藥——半邊蓮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用於癰腫疔瘡,蛇蟲咬傷,臌脹水腫,溼熱黃疸,溼疹溼瘡。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或搗汁服。外用:搗敷或搗汁調塗。配伍應用1、配白茅根:半邊蓮善於下行通利水道,使水溼下瀉而消腫,並能清熱解毒,白茅根能清血分之熱,有利水通淋、導熱下行之功,且清而不過,利而不猛,二藥合用,能起協同作用,在增強利水消腫作用的同時,還有一定的涼血通淋之功
  • 清熱解毒藥——白蘞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癰散結,斂瘡生肌。用於癰疽發背,疔瘡,療痂,燒燙傷。本品有清熱解毒;消癰腫的功效,對於瘡瘍癰腫、紅腫熱痛之症,既可內服,亦可外敷。如發背初起或瘡瘍癰腫,以本品配赤小豆,共研細末,用鮮雞蛋白調和外塗。此外,水火燙傷,亦可用白蘞末外敷。用法用量內服,5~10g。
  • 連翹:清熱涼血散結
    連翹,是筆者臨床上最喜用的清熱解毒藥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連翹有很多其他清熱解毒藥所不具備的特點,約略有以下6個方面。清中兼散 本品有散結消腫之功,為其他清熱解毒藥所不及。清中兼透 此點與金銀花相似,但其散結、止嘔、利尿,以及疏通血氣又為金銀花所不及。
  • 清熱解毒藥——野菊花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瀉火平肝。用於疔瘡癰腫,目赤腫痛,頭痛眩暈。用法用量內服9~15g。外用適量,煎湯外洗或制膏外塗。
  • 清熱解毒藥——大青葉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消斑。用於溫邪入營,高熱神昏,發斑發疹,黃疸,熱痢,痄腮,喉痺,丹毒,癰腫。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或搗汁。外用:搗敷或煎水洗。來源本品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藍Isatis indigotica Fort. 的乾燥葉。
  • 清熱解毒藥——青果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咽,生津。用於咽喉腫痛,咳嗽痰黏,煩熱口渴,魚蟹中毒。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錢;燒存性研末、搗汁或熬膏;外用:燒存性研末調敷。來源本品為橄欖科植物橄欖Canarium album Raeusch. 的乾燥成熟果實。
  • 清熱解毒藥——山豆根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利咽。用於火毒蘊結,乳蛾喉痺,咽喉腫痛,齒齦腫痛,口舌生瘡。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磨汁。外用:含漱或搗敷。注意脾胃虛寒洩瀉者忌服。
  • 清熱解毒藥——青黛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定驚。用於溫毒發斑,血熱吐衄,胸痛咳血,口瘡,痄腮,喉痺,小兒驚癇。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8分,或入丸、散。外用:幹撒或調敷。炮製青黛:揀去雜質,過羅。
  • 清熱解毒藥--流氓薯(三葉青)
    功能清熱解毒、祛風化痰、活血止痛。主治:白喉,小兒高熱驚厥、痢疾、肝炎。外用治毒蛇咬傷,扁桃體炎,淋巴結結核,子宮頸炎,蜂窩織炎,跌打損傷。《梧州地區中草藥》一書對流氓薯的介紹,書中驗方僅供參考。
  • 板藍根都知道是用來清熱降火解熱毒的,最主要是治什麼?
    馬藍板藍根可以用於溫熱病的各個階段。以清熱解毒為主要功效,尤長於解熱毒以利咽喉、消腫痛。既入氣分以清熱瀉火,又入血分以清熱涼血。溫毒所致的痄腮、丹毒及大頭瘟疫等病證,亦較多用。板藍根善能清熱解毒、清瀉肺胃以利咽喉,不論肺胃熱盛,或風熱鬱肺所致的咽喉紅腫疼痛,均較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