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心瀚:面壁華山畫十年

2020-12-26 新民晚報

田學森在上海寶龍美術館舉辦《田學森華山十年油畫展》,不是一次尋常的畫展,而是一次獨具特色的畫展。

田學森形容在華山創作「苦極樂極」

第一,用油畫的技法表現華山,是一個突破。油畫是舶來品,不同於水墨山水般的黃山,華山具有險峻的外形、強烈的線條感和簡單純粹的外表,這種特徵採用油畫的技法來表現似乎更為合適。但是從畫面的構造、線條的選擇、虛實的布局和明暗的體現都是油畫表現的方式,並不容易。田學森用油畫為千古華山寫照,表達對華山的感悟和敬意,實在難能可貴。

神屏 (油畫)

第二,十年畫一山,十年畫華山,這也許是當今畫家中絕無僅有的。從2010起直到2020年十年間,田學森堅持以華山為油畫創作主題,面壁華山,寫生華山,繪畫華山,創作華山,走出了自己的一條繪畫創作之路。十年如一日,田學森用油畫現華山之形,傳華山之魂,揚中華精神,為當代中國藝術史增添了感人的一頁。他在山裡的日子是孤寂艱苦的。不論寒冬還是酷暑,他都輾轉在華山深處的山峰之巔或峽谷之中,連畫具和巨幅畫框都要自己徒步背上背下。冬天寫生也不便戴手套,站在冰天雪地裡連續畫畫八九個小時。夏天寫生,好的取景點大多在山上的風口裡,下雨時也沒有遮風擋雨之處,受涼感冒堅持畫畫是常有的事。寫生創作時不時要從畫框後退審視畫面,調節視線,做出對比,好幾次都退到了懸崖邊,差點失足。他設法把繩子系在自己的腰上,另一頭綁在樹身上,以防萬一。一日三餐經常吃餅乾、麵包、饅頭和鍋巴,晚上住在山谷道的老舊工房裡、河畔的帳篷裡,甚至山下的小車裡。在這樣的環境裡堅持創作和生活十年,不堪回首。像田學森這樣耐得住寂寞艱苦的藝術家,真是罕見了。

天案(油畫)

第三,畫面宏偉,氣勢磅礴。在華山十年間,田學森寫生創作了六十多幅巨幅和大幅的華山油畫,最大的有六米六長兩米二高,歷時兩年完成。其它也大都在一米左右乘以兩米左右。本次畫展展出了其中的五十幅。一大片如屏風般拔起的峭壁,一覽無餘的突兀、亞白或灰黃的巖石山體,堅凝的巨石,巍然的巨峰,雄奇的峻岭,頂天立地,還有流水潺潺的山泉,無不放射出華山的陽剛、雄偉、險峻和包容之光。田學森本人也在畫面上與華山融為一體,心與境合,相由境生,情溢畫面。

陽穀(油畫)

第四,腳踏實地創作,一以貫之創新。田學森油畫都是在景點現場一筆一筆完成的。無論畫多大的作品,包括那幅六米多的巨作甚至更大的作品,他在寫生中都不打小稿,都是面對景點直接畫上畫面。出現問題就在畫面上修改,也不惜時間反覆修改。他認為直接畫上畫面,情感十分飽滿,不會因脫離現場而有所折扣。美術界有些常用的省時省力的畫法,比如藉助現代科技投影或代筆,他都不屑去做。田學森喜歡與畫框共同經歷自然環境的時間和空間。他在畫華山中,筆下形成了油畫語言的中國風格。華山山體多為裸露,巖石肌理一目了然,同中國傳統山水畫中的皴法別無二致。他以線造型勾劃輪廓,以筆勾寫樹幹,藉助中國傳統山水畫中的皴法,把複雜的景致概括在畫面上,再敷以色塊塑造山石的結構,又面對瞬息萬變的光彩,抓住最動人的一剎那揮就明暗層次。這恰是中西畫法融合的創新。田學森有時也會在寫生中把場景重新組合,比如把別的山嶺的山石、樹木和河流搬到一個畫面來,配合雲彩和光彩的意境營造心中美好的風景。他早前的油畫相對面面俱到,後來常常醞釀許久才動筆,有所捨棄,區分畫面主次,形成節奏,在空間、塑造、筆觸和虛實等方面營造意到筆不到的效果,畫面趨向寧靜、純真和簡潔。

雲鏡(油畫)

第五,博採眾長,融會貫通。田學森堅持從華山等大自然學習繪畫,還堅持從以山水為主題的中西繪畫中學習,博採眾長、心領神會、融會貫通、開拓創新。比如他面壁華山之初,用虔誠的筆法和自然主義的風格表現華山。後來他開始梳理、簡化華山的客觀存在,畫面有所變革,從相對忠於自然真實趨向與自然真實處於似與不似之間的境界。

銜輝(油畫)

田學森面壁華山十年,是有思想上和藝術上的充分準備的。

田學森早期學畫,兼學中西。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專攻油畫,曾經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榮獲國家文化部和中國文聯有關部門授予的「世界華人藝術家」稱號。

2007年到2008年,田學森花了一年多的時間,獨自一人駕車,沿我國國境線旅行寫生。從東海之濱到北端的漠河,又從西端的新疆到南端的海南,行程43000多公裡,歷盡艱險。

田學森在華山創作

田學森途經華山時為華山的人文歷史和雄奇險峻所折服。華山是中華民族的聖山。考古表明,古代華夏文明主要集中在華山為中心方圓五百公裡左右的範圍內。據說中華之華、華夏之華,取自華山。華山屏立天地,是華夏之根,是華夏精神的象徵。田學森由此決定把華山作為自己油畫創作的主題。開始了面壁華山十年的大膽嘗試,大獲成功。本次《田學森華山十年油畫展》就是佐證,生於1975年的田學森藝術碩果纍纍,成績斐然。他正當盛年,相信他在藝術創新之路堅持開拓創新,會攀上更高的藝術高峰。(龔心瀚,本文為《田學森華山十年油畫展》展覽前言,有刪節)

相關焦點

  • 龔心瀚、蔡武、廖彬宇等文化名家出席田學森華山十年油畫展開幕式
    ,歷險阻、煉心志,體悟空寂之苦趣,嘗試為千古華嶽寫照,只為期待一生畫好一座山。此次畫展邀請了眾多領導,嘉賓到訪支持,也吸引了眾多美術愛好者及攝影愛好者,大家慕名而來,在觀賞華山畫作同時感受到華山文化的厚重和來自華山精神的滋養,華山是一座充滿武俠精神的山嶽,孕育了中華民族不屈的精神,華山挺拔的山勢所透出的峻峭風骨,也折射出了中國人的威武氣概。
  • "華山十年——田學森油畫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
    》畫展,展出了田學森先生潛心華山十年,所作的精彩作品。,不僅僅因為西嶽華山是華夏之根,是華夏精神的脊梁,也是自己對華山的深情厚愛,十年華山,歷險阻、煉心志,體悟空寂之苦趣,嘗試為千古華嶽寫照,只為期待一生畫好一座山。
  • 中視文旅 國學頻道 華山十年 田學森油畫巡迴展
    王雪峰 中國美術館研究館員中國美術館收藏部副主任中國美術館博士後導師作 品 解 讀龔心瀚:面壁華山畫十年2010年應邀出席在上海科學會堂舉行的《行走中國——田學森旅行寫生作品展》,與田學森同志相識相知事隔十年,2020年,他又在上海寶龍美術館舉辦《田學森華山十年油畫展》。面壁華山創作,十年不尋常。我樂意應約為這個畫展撰寫前言,聊表欣賞讚美之意,與觀眾交流。本次《田學森華山十年油畫展》,不能視為是一次尋常的畫展,而是一次獨具特色的畫展。第一,用油畫的技法表現華山,是有別於其他許多畫家的一個突破。東西方畫家少有用油畫表現山水的。
  • 上海歷史博物館收藏《華山十年田學森油畫展》資料
    主辦方中國畫報協會夏徵農民族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寶龍美術館向上海歷史博物館王毅研究員贈交畫展全部資料   中新網上海新聞6月25日電 (張亨偉)《華山十年
  • 「令狐衝」24年首上華山 挑戰長空棧道「面壁」思過崖
    此次到華山,是呂頌賢這個令狐衝24年來首次登上華山。他乘坐華山北峰索道,登臨北峰,觀賞華山全景,擁抱華山金元寶,登頂北峰實地「華山論劍」,系紅色福帶,為家人、為事業、為祖國許下了心願。而且還挑戰了長空棧道,回到了當年與小師妹一道練劍、面壁思過、結識風清揚學會【獨孤九劍】的地方——思過崖。
  • 「華山十年——田學森油畫展」11月亮相中國美術館
    展出了田學森先生潛心華山十年,所作的精彩作品。  著名油畫家,田學森先生提到此次展出的作品,是2007年獨自駕車,環繞中國大陸邊境考察,寫生一年,從走過了千山萬水,到選擇華山,不僅僅因為西嶽華山是華夏之根,是華夏精神的脊梁,也是自己對華山的深情厚愛,十年華山,歷險阻、煉心志,體悟空寂之苦趣,嘗試為千古華嶽寫照,只為期待一生畫好一座山。
  • 面壁十年圖破壁——緬懷五四,築夢起行
    面壁十年圖破壁——緬懷五四,築夢起行文/後儒「面壁十年圖破壁」此句出自周恩來的《大江歌罷掉頭東》,作者時年十九,赴日留學前夕而作,然與他人不同,作者是為了
  • 面壁十年,愛回收為何一直「碰壁」
    除了二手市場雙雄之外,行業內部從業者也嘗到了行業發展的紅利,十年老兵愛回收也拿了一筆融資,大肆宣傳了一波,但對於愛回收來說這次不可多得的機會下,更應該思考的是如何乘著行業紅利破局發展,重新審視自己。
  • Fluent:壁面函數 vs 近壁面模型
    算每個模型都要先大概算一下,然後得到y+,然後再算第一層高度,重新畫網格,貌似像是一個迭代的過程。根據雷諾相似,我們可以根據平均速度的對數分布,同樣給出平均溫度的類似分布。FLUENT提供的平均溫度壁面法則有兩種:1,導熱佔據主要地位的熱導子層的線性率分布;2,湍流影響超過導熱影響的湍流區域的對數分布。
  • 面壁十年圖破壁
    常州瑞華化工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在國內苯乙烯技術的既有基礎上,面壁十年圖破壁,開發出新型大型化反應器以及獨具特色的高溫管線工程處理技術,主要技術指標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特別是30萬噸/年苯乙烯成套技術裝置的成功穩定運行,推動了國產大型苯乙烯成套技術的進步。
  • 八十八年前的華山,那時候的華山是什麼樣的?
    華山是中華民族的聖山,早在《山海經》《禹貢》中就有記載。大學者章太炎先生認定「中華」、「華夏」的名稱就來源於華山。孫中山先生引用了這一成果,創國名為「中華民國」,1949年新中國成立,也用了這一成果,國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華山的雄偉,經歷幾萬年、幾千年的風風雨雨,依然如故。唐代以前,很少有人能夠登頂,即使是秦始皇祭天,也無從攀登。
  • 在敦煌莫高窟「面壁」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圖)
    圖為從事敦煌壁畫臨摹工作30多年的牛玉生,已兩鬢斑白。(資料圖)  莫高窟「面壁人」:酷暑戴護膝,修複壁畫30餘載  莫高窟現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是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在發展至今的千餘年時間裡,它經歷興起、廢棄、重生,期間便不乏諸如壁畫修復師、臨摹師等「面壁人」,為保存其原樣,留存資料而付出艱辛努力。
  • 華山腳下棍棍面:聽名字都扛餓的美食!
    陝西的麵食種類數不勝數,比如牛肉麵,炸醬麵,刀削麵,擔擔麵,鋪蓋面,漿水面,扯麵,涼麵等等,不過今天小編要給大家推薦的可是咱們華山腳下味美價廉超級接地氣的-華山棍棍面。這是陝西關中地區特有的一種麵食,大名就叫棍棍面,是不是聽著名字就想吃呢。
  • 《三體》面壁者中,誰才是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
    在《三體》中有四位面壁者,為了人類文明的延續,他們挖空心思絞盡腦汁制訂了自己的面壁計劃,在《射鵰英雄傳》中也有這麼四位,他們為了爭奪武林奇書《九陰真經》也是無所不用其極,那來看一下他們各自有什麼異同吧。1、 東邪泰勒泰勒無疑是面壁者中最失敗的。
  • 華山——天下第一山
    、「看景不拍照,拍照不看景」、「照相時千萬別叫人家再退點、再退點,再退相框裡就沒人了」……大家帶著關於華山的「警告」,興奮地向山裡進發。都說自古華山一條道,現在不同了,瀏覽華山有幾條線,我們同行人,年高體胖的,選擇了北上西下。登華山最大的樂趣即為登山本身,一邊克服種種山路的艱險,一邊移步換景觀賞沿途風光。
  • 「站」起來的花園——壁面園藝
    其實,小空間正是壁面園藝大顯身手的好地方。今天,你將看到,那些點綴著雜貨和草花的牆面,把狹小的庭院生活變得樂趣無限。只要你想,你完全可以設計一個屬於自己的壁面花園。關於壁面園藝,還有很多的學問。比如背景柵欄的粉刷、顏色和植物的搭配、適合壁面園藝的攀援和盆栽植物,以及雜貨的利用和設計……更多設計靈感和技巧,大家可以參考《壁面園藝》這本書。
  • 明代畫家畫華山:畫風獨特險奇,令人讚嘆!
    不過他留下了一組《華山圖冊》,畫風獨特險奇,令人讚嘆!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50歲的王履到華山遊歷,他沿途領略到華山的雄奇景色,使他感慨不已,下決心要畫出華山的風姿。此圖冊頁真實而又全面地再現了西嶽華山「秀拔之神、雄特之觀」的自然變化之妙,並塑造出類如險峻、蒼茫、空曠、幽深、秀麗、壯偉等各異其趣的意境。
  • 華山西峰觀光大索道七周歲啦!
    面對華山天險,絕壁鑿洞、險壑架橋 太華人歷經十年論證、四年艱苦建設 終於完成了「天塹變通途」的驚人壯舉 華山西峰觀光大索道開闢的安全刺激 風景獨特的觀光體驗線 令人嘆為觀止
  • 新笑傲江湖手遊華山思過崖石刻任務攻略
    新笑傲江湖手遊中有很多任務,有的小任務不難,但是需要玩家掌握正確的方式,比如說華山思過崖石刻這個任務,具體在什麼地方?畢竟華山那麼大的。玩家在什麼地方可以找到思過崖石刻呢?接下來就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華山:雲起太華山,雲山互明滅
    ……這首詩仙李白歌詠西嶽華山的詩作,開門見山,第一句就發出「西嶽崢嶸何壯哉」的唱嘆,宛如平地驚雷,奠定了全篇慷慨激昂的主旋律。然後詩人俯瞰萬裡黃河,並沒有直接描寫華山之高,而是用黃河做對比,寫寬廣的黃河從華山上看,像絲一樣細,華山的巍峨立刻就呈現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