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C 「她們」從上海出發,女性藝術家的時代來臨了嗎?

2021-02-08 藝術新聞中文版

今天,國際女性藝術特展「她們」在上海龍美術館(西岸館)開幕,匯聚了來自13個國家和地區的105位女性藝術家,跨越千年的108件作品。展覽以歷史脈絡展開,涵蓋宋、明、清、近現代和當代的女性藝術家的作品。從古至今,女性究竟是作為一個被觀看的客體還是創造者?英國泰特現代美術館歷史上首位女館長弗朗西斯·莫裡斯(Frances Morris)、藝術家向京、珍妮·薩維爾(Jenny Saville)、麗莎·約斯卡瓦吉(Lisa Yuskavage)在展覽開幕前的論壇上從作為女性藝術家的個體經歷和不同的社會語境展開了探討。《藝術新聞/中文版》也就此話題對部分中國參展藝術家進行了採訪。



▲ 肖魯,《對話》(1989),現場



▲ 珍妮·薩維爾,《轉變》(Shift)(1996-1997)


▲ 莫娜·哈透姆,《懸浮》(Suspended)(2011),現場


上海。國際女性藝術特展「她們」的作品跨度近千年,從一幅南宋時期女畫家楊妹子的《楷書清涼境界七絕》到匯集了中國各個時期的當代女性藝術家:肖魯、段建宇、向京、喻紅、尹秀珍、林天苗、崔岫聞、曹斐、關小、劉詩園等等,以及數位全球藝術界重要的女性藝術家,瓊·米契爾(Joan Mitchell), 路易絲·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小野洋子(Yoko Ono)、馬琳·杜馬斯(Marlene Dumas),奇奇·史密斯(Kiki Smith)、莫納·哈特姆(Mona Hatoum)、田中敦子等。


▲ 瓊·米歇爾,《午後》(Afternoon)(1969—1970)



▲ 奇奇·史密斯,《曠野》(Field)(2006)



▲ 向京,《異境——這個世界會好嗎?》(2011),現場


2008年,向京曾以女性身體為主題創作了一系列巨型尺度的雕塑,當時的出發點是想好好面對所謂「女性藝術家」這一標籤化的身份問題,以此來終結對藝術家性別問題的討論,但之後卻被扣上了「以身體說話的女藝術家」的帽子。


當被問及在事業發展過程中是否有過關於性別的焦慮時,向京在接受《藝術新聞/中文版》的採訪時說:「我認為女性方式創作是個偽問題。藝術創作歸根結底是探索主體性和完成自我建構,而不是性別問題。主體性是任何一個創作、任何一種性別都要面對的問題。性別問題只是自我意識裡面的一部分。此外,外部環境和語境也是自我建構條件的重要因素。因此從這一點來看,探索主體性並自我內化的過程就是藝術創作的過程,無關男性還是女性。藝術家應該把「我」放在文化和權利系統上去理解並切入實質問題,提出一些有意思的話題。


▲ 姜傑,《現在開始》(2009),現場


▲ 林天苗,《凸起的文樣》(2014),現場


林天苗對《藝術新聞/中文版》說:「就整個社會結構而言,如果你長時間在中國生活,會發現女性仍然比較邊緣,話語權仍然較少,男性和女性的話語產生的結果是完全不同的,這一點在方方面面、時時刻刻都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與創作。我大概花了10年左右的時間去思考女性身份這個問題,通過不同的作品來解決自己的思考與想法。如今,我決定不去管它,而是很自信地去審視自己、審視別人及審視歷史,往前走就是了。對我來說,這樣可能是最佳的解決方案或解決態度。」


▲ 喻紅,《我們倆 No.2》(2007)


喻紅回憶起她上大學的時候,一屆油畫專業十幾個學生中只有一個女生。而現在,可能女生的比例已經達到甚至超過半數。有了這個基數,成長起來的女性藝術家肯定比她們那個時代要多得多。另外,人的自覺意識、平等意識越來越強,女性也不願意把自己限於家庭生活和小我當中,有了更多表達的意願。「從藝術家個人來講,藝術家特別不願意談性別,藝術的好壞才是最重要的標準。當然,從媒體和社會的角度來說,如果提女性藝術家可能會受到更多的關注,會成為一個話題,這也是現實的問題。」


英國藝術家珍妮·薩維爾(Jenny Saville)認為,女性藝術家在現代社會上扮演的多重角色,甚至是承擔的壓力從另一方面來講可以成為多元文化的貢獻者。就她個人而言,母親的角色和經歷激發了她的創造力。


▲ 麗莎·約斯卡瓦吉,《光譜》(Spectral)(2016)


美國藝術家麗莎·約斯卡瓦吉(Lisa Yuskavage)回憶起她19歲時斷然拒絕她的作品入選一個專門為女性舉辦的畫展的逸事。在她看來,很多女性藝術家創作的時候其實並沒有考慮自己的性別問題,更多的是把藝術創作視為一種與世界對話的方式。面對自古以來女性在男權社會面臨的種種限制,她認為與其把它作為假想敵,不如將它視作一個討論的話題,以藝術創作的方式來展開對話。



▲ 草間彌生,《Chii-chan&Chin》(2004)



▲ 路易絲·布爾喬亞,《潛伏的蜘蛛》(2003)


英國泰特現代美術館新任館長弗朗西斯·莫裡斯(Frances Morris)曾策划過多位重要女性藝術家的個展,如:草間彌生、路易絲·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和艾格內斯·馬丁(Agnes Martin)。今年,泰特現代美術館又陸續舉辦了莫納·哈特姆(Mona Hatoum)和喬治婭·歐姬芙(Georgia O』Keeffe)的個展。值得一提的是,草間彌生、路易斯·布爾喬亞和莫納·哈特姆的作品均出現在此次展覽中。


莫裡斯認為女性無論在哪個領域確實比男性面臨更大的局限性,從歷史上來看也缺少強大的參照典範。跟西方相比,中國女性在這方面面臨更大的挑戰。但同時,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也提供了女性更多自我表達的空間。因此,在莫裡斯也將把推廣全球範圍內優秀的女性藝術家作為任期內的重要目標。論壇上,當被問及一位獨立工作的女性藝術家是否應該像維吉尼亞·伍爾夫(Virginia Woolf)的書中描繪的那樣,在泰特美術館也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展示空間時,莫裡斯認為,女性恰恰不應該把自己封閉起來,而應當在觀念、創作媒介和視野上融入一個與男性平等的全球語境之下。


▲ 馬琳·杜馬斯, 《愛你的鄰居》(Love Your Neighbor)(1994)


本次展覽中的數件作品均為龍美術館新近購入的收藏,如馬琳·杜馬斯的《愛你的鄰居》、麗莎·約斯卡瓦吉的《光譜》和珍妮·薩維爾的《轉變》。卓納畫廊(David Zwirner)的畫廊主大衛·卓納(David Zwirner),豪思·沃斯(Haus & Wirth)畫廊倫敦部高級總監尼爾·溫曼(Neil Wenman),以及佳士得亞洲區總裁魏蔚、蘇富比亞洲區行政總裁程壽康均悉數到場。據龍美術館館長王薇介紹,該展覽之後還將巡展至龍美術館重慶館和即將於2018年底建成的龍美術館武漢館。


她們-國際女性藝術特展

龍美術館(西岸館) | 7月23日至10月20日


*本文圖片來自龍美術館(西岸館)和TANC





Copyright © 2016 The Art Newspaper. All Rights Reserved.

《藝術新聞/中文版》為The Art Newspaper獨家授權現代傳播集團的出版物,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允許,不得擅自轉載和翻譯,否則權利人將根據智慧財產權法追究法律責任。




《藝術新聞/中文版》


主編:葉瀅

編輯部主任:陸曉凡

   編輯:徐丹羽、蔣立言、李葉萌

編輯助理:劉晨琛

執行出版人:曹丹

助理執行出版人:安娜

聯繫相關編輯,可以電郵至:

編輯名字拼音@modernmedia.com.cn

theartnewspaper@modernmedia.com.cn

www.tanchinese.com


相關焦點

  • MODE | TANC showroom - VOL.3
    聯繫郵箱:tanc@sifc.org.cn現場展位號 B129-21以現代女性觀點出發,靈感來自對日常生活的細膩觀察和人文藝術的思維想像多次在上海時裝周舉行發布會。得到《VOGUE》、《ELLE》、《COSMOPOLITAN》、《BAZAAR》、CCTV等國內外媒體的大力報導支持,並與諸多藝人合作。
  • MODE | TANC Showroom - 都市女子圖鑑VOL.7
    聯繫郵箱:tanc@sifc.org.cn—   B R A N D  —JUNNE崇尚一根線千變萬化的軟雕塑輕奢理念,致力於從面料開始的時裝創作,凸顯外柔內剛的女性特質,為外表優雅個性獨立的都市女性打造非凡著裝風格。2017/10 上海時裝周JUNNE18S/S《安菲的夢境》新天地太平湖發布會2017/10 品牌獲上海時裝周商業潛質獎2018/3 上海時裝周JUNNE18A/W《九重彼岸》新天地太平湖發布會
  • ...性還給女性」:一場全部由女性策展人和藝術家完成的展覽是怎樣的?
    「12位女性藝術家——無論是繪畫、雕塑、影像還是行為藝術——用不同的媒介和創意,表達她們關心的女性議題,將女性面臨的問題分解、呈現出來,」祝羽捷說,「希望這場展覽成為每個人的公共記憶,讓我們所有女性的敘事成為一種公共敘事。」
  • 把104位女性藝術家放在一起的結果是……
    女性是配角的觀念,在當下這個看似發達的社會依舊很普遍。(在有熊生活和工作的城市上海,女性地位一直很高)有熊不喜歡選美中的女性形象,一種男性話語權下的標籤式的審美。有熊認為,女性和男性同樣多姿多彩,無論外表還是內心。極端、萬化,女性思想的光輝同樣閃耀人類星空。
  • 向京《中國女性藝術》代表性藝術家
    (2007)《凡人——無限柱》(2011)、《異境——這個世界會好嗎?》(2011)、《異境——白銀時代》(2011)、《一江春水向東流》(2014-2016)、《行嗔》(2013-2016)、《S》(2013-2016)等。
  • 尹秀珍《中國女性藝術》代表性藝術家
    ,西門子公司,中國北京2001 衣箱:裝置攝影,亞歷山大奧克斯畫廊,德國柏林2000 尹秀珍裝置藝術展:建築材料,澳大利亞墨爾本1997 尹秀珍裝置藝術展「餐桌」,藝術廢墟,德國柏林 1997 尹秀珍戶外藝術「晾衣服」華嚴裡雙連亭,中國北京1996 尹秀珍裝置藝術展「廢都」,首都師範大學美術館,中國北京2014 亞洲女性藝術展,高雄市立美術館,中國高雄2014 形式主義,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中國上海
  • 為什麼沒有偉大的女性藝術家?
    大量的學院藝術史的失敗,以及通常大量的藝術史都描繪了不被承認的價值系統,藝術史調查中一個強加的主題的出現,女性主義的批評同時承載著它觀念上的自鳴得意,它的改變歷史的天真。在這個所有的訓練都變得自我意識更強的時代,人們更強烈地意識到:她們假定的天性被展示在各種學術領域的建構和語言中,這樣不加鑑別地接受「天性」是「什麼」,在知識上將會是致命的缺欠。
  • 傑出女性們齊聚上海,共同見證新時代中國女性領袖力量!
    12月19日,由福布斯中國主辦的「2020福布斯中國女性領袖論壇」在上海隆重召開。本次論壇旨在展現中國女性企業家、傑出女性的風採,探討女性如何應對挑戰和變革、成就卓越事業等熱門話題,致敬她們為社會發展和進步作出的巨大貢獻。普華永道給予本次論壇大力支持。
  • 臺灣當代女性藝術家創作風格分析
    日據時代臺灣的女性,受到日本式教育與中國傳統文化對女性的雙重約束,認為女性應該培養服從,堅忍、謙遜、溫婉等美德,凡事以男性的意旨唯命是從。
  • 從傳統工藝出發,從現在,我們要融入當下時代的屬性
    設計師簡介:張金弦跨界設計師、藝術家,sheme品牌前設計總監及首席設計師。擅長從傳統文化中提取創意靈感,結合現代生活進行創意設計,作品時尚別致。前期創作的作品登陸倫敦時裝周、巴黎高級定製時裝周,入駐巴黎春天商場、作品系列入選2015米蘭世博會、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中國服飾一百年》、上海設計周等多個重要展覽。2018年作品系列獲得《藝術與設計》丹麥特展「一等獎」。
  • 圓桌|她們在畫院:重讀周鍊霞、陸小曼、陳佩秋等畫作的背後
    真正我覺得能稱之為藝術家的,獨立藝術家,這裡面陳佩秋是當之無愧的。她們是代表了一個時代。這個時代就是所謂結構發生變化。汪滌(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上海市美術家協會理論和策展委員會委員):這次展覽上的幾位女畫師基本上是與中國女子書畫會是同一批人。
  • 陸蓉之《中國女性藝術》代表性藝術家
    因此,跨領域的產業整合,是動漫藝術的特殊現象,動漫產業的產值,不僅在於動漫藝術的本身,而是一個時代文化力量相加的總體。未來的藝術家將以創意總監的身份,走出純藝術、高藝術的象牙塔,進行跨領域的資源整合。藝術的創作與行銷,將是全球性的創意產業中的重要一環,這類藝術創作和大眾流行文化之間,不再存在高、低的位階之分。
  • 繼《上海女子圖鑑》後,女性話題再升級,解鎖新的「她」時代
    女性當自強,這些年來女性話題一直熱度很高,雖然說現在是男女平等,但社會上還是免不了有女性在職場上被性別歧視的問題存在。很多社交平臺或是影視作品中,都有涉及到女性該如何做到平衡家庭與工作之間的關係,還有這個時代的男女分工已經改變了嗎這種問題。
  • 「她」時代來臨|2020魔介胡潤女企業家榜新聞發布會
    來源:金融界網站2020年12月16日,2020魔介·胡潤女企業家榜新聞發布會暨新消費時代女性領導力論壇在上海虹橋綠地鉑瑞酒店正式開啟。這是胡潤研究院連續第十五次發布「胡潤女企業家榜」。△ 上海魔介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樂寶日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魏長有致辭魏長有表示:「 當下,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形態開始由中心化到去中心化,又到多元中心化的轉變,越來越多的新時代女性依靠女性的長處,以及後天的努力,在越來越多的領域,以對消費者需求的深刻了解,逐漸形成了女性不可複製的競爭優勢,成為這些領域的行業專家或者意見領袖的女性更有能力服務好這些群體
  • 藝術開卷|《女性藝術家》:藝術理想照耀現實
    今天是國際婦女節,分享《女性藝術家》正逢其時。《女性藝術家》封面推薦理由:她們,探索自我,探索藝術。四百多年後,昔日的藝術理想早已照耀現實。如今,400多年過去了,今年3月6日公布的一份環球藝術市場報告稱:「2019年,在經銷商行業中,女性藏家的份額達36%,在畫廊中,展出的女性藝術家數量佔總展出藝術家總數的44%。」今天是國際婦女節,分享《女性藝術家》正逢其時。該書作者弗拉維婭·弗裡傑裡(Flavia Frigeri)是一位藝術史學家兼策展人,並執教於倫敦大學學院。
  • 一個性別符號模糊時代的來臨,如何正常戀愛?
  • 新時代女性VS舊時代女性 PP視頻《午夜蝴蝶》正在熱播
    近期,一部《三十而已》熱播,忙於家庭與事業的顧佳,一直在努力乘風破浪最終成為自己的靠山;王漫妮在大上海和小城鎮之間一次次選擇;鍾曉芹要突破生活的舒適圈找到有主見的自我。而身處民國時代的女性,就沒有三位女主角的際遇,相對而言,大時代的動蕩讓她們很難主宰自己的命運,正在PP視頻熱播的《午夜蝴蝶》是少有的反應民國時期女性命運的電視劇,曲折的劇情令人耳目一新,一經上映便一路攀升至PP視頻熱播電視劇的榜首。
  • 「鄂軍」女性文學:時代需要她們的寫作
    以下為蔚藍講述實錄:  立身之本與性別身份 首先是作家,其次才是女性作家,身體寫作不會長久  在中國文學版圖上,湖北女性文學是屬於第一行列的,正是這些作家給整個中國文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這個時代,人們更加需要的是情感、心靈、倫理、家庭、愛情、職場等的探索和發現,所以女性的這些寫作恰恰可以符合這些社會需求。
  • 少女時代小分隊全新出發,泰妍成一點紅,網友:C位一目了然
    導語:少女時代小分隊全新出發,泰妍成一點紅,網友:C位一目了然大家好,我是你們親愛的小編,韓國的女子組合非常多,平均每個月就會有幾十個新的女子組合出道,這些組合的實力大不相同,即使是顏值高實力好的組合,也可能會因為沒有好的歌曲紅不起來。
  • 上海電影節 | 致敬女性電影人:她們重新定義了電影
    延續2018年的「蘇珊·皮特實驗動畫集」與「英倫電影與女性書寫」,上海國際電影節今年將繼續以專題影展淘沙影史,關注女性電影人,為先鋒電影創作寫史立碑。阿涅斯·瓦爾達、維拉·希蒂洛娃、烏拉·施特克爾、洛珊·班尼蒂瑪與李少紅,分別代表了法國新浪潮、捷克新浪潮、德國新電影、伊朗新電影與中國第五代導演,雪莉·克拉克則為美國實驗電影中的女性大師,她們極具先鋒精神與開來勇氣的創作,補全了我們往往藉由男性旗手獲得的、對不同國家文化、不同電影運動的片面認知。2019年,即是雪莉·克拉克誕辰100周年,又遇阿涅斯·瓦爾達因癌症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