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裡面的人員構成分為,軍官、士官和義務兵,這三類人員在部隊分別發揮著不同的作用。他們用綠色的軍裝裝點青春,用剛強的意志詮釋生命,用頑強的鬥志鼓舞人生,用無悔的忠誠報效祖國,是人民的「守護神」。軍官、士官和義務兵都有什麼區別呢?
軍銜有區別
軍官軍銜設下列三等十級:
(一)將官:上將、中將、少將;
(二)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三)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軍官軍銜依照下列規定區分:
(一)軍事、政治、後勤軍官:上將、中將、少將,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
(二)專業技術軍官:中將、少將,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在軍銜前冠以「專業技術」。
士兵軍銜分類(按照兵役性質)
士官:一級軍士長、二級軍士長、三級軍士長、四級軍士長、上士、中士、下士
義務兵:上等兵、列兵
士兵軍銜分類(按照軍銜等級)
高級士官:一級軍士長、二級軍士長、三級軍士長
中級士官:四級軍士長、上士
初級士官:中士、下士
兵:上等兵、列兵
選拔途徑上有區別:
軍官,大部分的來源是高考的時候,高中生報考軍校,畢業之後下到部隊成為軍官;還有一部分是從部隊裡面選拔,其中就包括,高中生、在校大學生、大專畢業生通過考軍校的方式成為軍官;還有就是優秀士兵保送入學;優秀大學畢業生(本科)提幹;軍隊從社會特招專業技術人才,進入部隊成為軍官。
士官,現在士官的來源也是比較豐富,義務兵兩年過後,申請留部隊成為士官;上等兵考入士官學校,畢業下連成為士官;高中生報考定向培養直招士官,畢業之後進入部隊成為士官;大學畢業生直招士官入伍,進入部隊成為士官。
義務兵:來源只有一種,那就是每年徵兵的時候,從全國各地徵集有志青年進入部隊,從新兵開始幹起,然後是列兵,最後是上等兵,不過最近幾年徵兵開始偏向大學生,義務兵的整體文化素質有了很大的提升。
服役年限上有區別
軍官:作戰部隊的軍事、政治、後勤、裝備軍官平時任職的最高年齡分別為:排長,三十歲;連長,三十五歲;營長,四十歲;擔任團級職務的,四十五歲;擔任師級職務的,五十歲;擔任軍級職務的,五十五歲;擔任大軍區級職務的,副職六十三歲,正職六十五歲。在艦艇上服役的營級和團級職務軍官,任職的最高年齡分別為四十五歲和五十歲;從事飛行的團級職務軍官,任職的最高年齡為五十歲。
士官服役年限分為5年、8年、12年、16年等,最高服役年限是30年(一級軍士長),義務兵則是兩年就安排退伍或者晉升為士官,現在沒有超期服役的情況。
在部隊擔任的職務和工資上有區別
軍官,我國軍官職務級別分為:排職、副連職、連職、副營職、營職、副團職、團職(副旅職)、副師職(旅職)、師職、副軍職、軍職、副大軍區職、大軍區職、軍委委員職、軍委副主席。
士官,雖然也帶有「官」字,但並不屬於軍官,而是屬於士兵,更像「職業軍人」,士官在部隊是中堅力量,屬於中流砥柱,兵頭將尾,在部隊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大部分是擔任班長和副班長職務。
義務兵,大部分都是不擔任任何職務,有個別能力比較強的兵,會擔任班長或者是副班長,當然也有個人是擔任文書、通訊員等。
相同兵齡的情況下,軍官的工資最高,其次是士官,而義務兵是沒有工資,每個月只有津貼,現在義務兵津貼大概是1000元。
轉業安置的時候有區別
軍官服役滿20年可以選擇自主擇業或者選擇轉業,而士官需要在部隊服役滿12年才符合轉業安置條件;在安置渠道上軍官是公務員和國家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士官轉業是去國有企業、集體企業、事業單位;軍官由黨委、政府負責安排工作和職務,士官由國家民政部門的退伍軍人安置辦公室負責。
義務兵兩年期滿退役,正常情況下是不符合安置條件,除非因戰致殘;是烈士子女;父母雙亡;服現役期間平時榮獲二等功以上獎勵或者戰時榮獲三等功以上獎勵,本人申請,可以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門按照有利於退役士兵生活的原則確定其安置地。
#軍隊人員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