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不和百病生!4個調理脾胃小方法,簡單實用,值得收藏!

2020-12-21 名醫在線網

現代人一皮膚不好,就習慣把各種護膚品往臉上堆,殊不知,亂護膚的方法可能會讓這些吸收不了的物質都堆積在皮膚上,能不能被吸收先不說,還有可能堵塞毛孔,對皮膚造成二次傷害。

不找到原因亂護膚的方法是「治標不治本」,更為合適的方法應該是「外病內治」。皮膚問題雖見於外在皮毛、肌膚,但與體內臟腑氣血陰陽有密切關,其中作為後天之本的脾胃尤為重要。

脾胃乃人之根本,治病之本在於脾胃。然而脾胃跟皮膚有什麼具體的關係呢?在夏季來臨時如何護好脾胃,養好皮膚,預防皮膚疾病呢?

一、脾與皮的關係

有句順口溜叫:脾胃好不好,臉上見分曉!

顧名思義就是脾胃的狀況可以影響皮膚的外在表現。如果把人體比作一棵大樹,「脾」就相當於樹根,「皮」就相當於樹葉,根深才能葉茂。所以,脾胃不好的人,從皮膚上就能看出來。

1、脾虛皮膚營養少:斑點、面色晦暗

脾主運化,負責食物的消化、吸收和運輸,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皮毛筋肉的營養皆依賴於脾。脾氣充盛,才能有效行使運化功能,人體才能均衡吸收營養。

一旦脾虛,食物中的水谷精微就不能有效的化生為精氣、血液輸送到我們皮膚,皮膚得不到足夠的營養就會斑點叢生、面色晦暗,同時脾也主四肢、肌肉,脾虛就會出現皮膚鬆弛、皮膚缺乏彈性等。

2、脾虛皮膚衰老早:皺紋早生、長斑

女性到了35歲,陽明經的經氣和氣虛開始衰弱,從而出現面色萎黃、頭髮脫落、皺紋早生、長斑等衰老症狀。

3、脾虛皮膚代謝慢:色斑、萎黃

脾主中焦,化生營氣,營行脈中,血由氣攝,脾虛則營氣化生不足,影響脾負責五臟六腑血液的統攝,使血液在脈中流動而不致溢出脈外的功能。

脾胃調和,才能血氣充盈、血行暢通,進而上榮於面,光彩照人。

大家生活中一定常碰到這樣的人:

有的面色蒼白,口唇沒有一點光澤;有的過於消瘦,好像一陣風就能吹倒了;有的很胖,看似體格龐大,但一點都不結實;還有的說話有氣無力,精神不振,年紀輕輕卻未老先衰……

以上多是由於他們的脾胃功能受損所造成的。

要知道脾胃好不好,常看以下幾個部位

1、看眼睛

脾胃不好容易氣血不足,進而影響到肝,肝開竅於目,所以眼睛容易疲勞,看不清東西。另外,脾和人體液的吸收關係很大,如果常出現眼睛紅腫、臉腫等現象,也可能是脾的問題。

2、看耳朵

脾胃虛弱會導致人的腎氣不足,常常表現為耳鳴甚至耳聾。

3、看鼻子

脾胃的經脈和人的鼻子相連。鼻腔乾燥、嗅覺失靈、流清鼻涕、鼻子出血,大多是脾胃虛弱所導致的。鼻翼發紅的人,多有胃熱;鼻頭髮青伴有腹痛,也說明脾胃功能不好。

4、看嘴唇

一般來說,脾胃好的人嘴唇是紅潤的,乾濕適度,潤滑有光;而脾胃不好的嘴唇發白、沒有血色,顯得非常乾燥,容易爆皮、裂口子。口臭、牙齦腫痛等症狀大多和脾胃消化能力不足有關。另外,睡覺時會流口水,也是脾氣不足的表現。

二、兩招調好脾與皮

夏天來臨,這個季節較常見的皮膚問題就是溼疹,溼疹的症狀有:皮膚會生成紅斑、丘疹、水泡;甚至是劇烈瘙癢紅腫,越抓越癢,越抓越紅腫,根治較難,讓人恨得牙痒痒。

這與脾胃功能受損相關。因此,想要「漂亮一夏」,靠的不是化妝,「妝」得再成功,也只能讓你美一時,養好脾胃,調好皮膚,才能讓美麗由內到外,素顏也漂亮。

1、睡前搓一搓

凡夜臥,兩手摩令熱,摩面,不生瘡點。一呵十搓,一搓十摩,久而行之,皺少顏多。

夜晚睡覺之前,讓我們靜下心,卸掉身上的妝、首飾、眼鏡等,兩隻手來回搓手到發熱的程度。然後趕緊趁熱用手按摩臉上。手上的熱量傳到臉上,輕輕按摩,按摩十來下之後,繼續搓手,搓熱之後,繼續捂到臉上,然後輕輕按摩。

一般重複三次就可以了。當然,如果你覺得實在舒服,也可以多做幾次,這樣更好。

一直堅持下去,臉上是不會起雀斑、痤瘡、毛囊炎、癤子之類的東西的,原有的瘡點和斑紋也會漸漸消失。再堅持下去,皺紋也不容易長出來,而且臉上會紅潤、光鮮、美麗。這種方法中醫又叫摩面,或者浴面。

2、多吃這些食材

脾喜燥惡溼,喜溫惡寒,因此養脾要食些溫性的或燥性的食物。比如,我們廚房裡常用的各用香料多是溫性偏燥的,因此亦具養脾之功。如丁香。

丁香和幾種小植物一起泡茶對胃是非常好的:

1)大麥:將大麥炒制後再經過沸煮而得,有一股濃濃麥香。喝大麥茶能開胃,助消化。

2)陳皮:非常適合胃口不佳的朋友,味道也非常的清新;

3)猴頭菇:遠遠望去似金絲猴頭,又像刺蝟,故又有「刺蝟菌」之稱。猴頭菌是鮮美無比的山珍,菌肉鮮嫩,香醇可口,有「素中葷」之稱。可利五臟,助消化;

【不想自己搭配的朋友,可試試↓↓↓同款茶包,配方合理,脾胃也舒服了】

3、不熬夜

過勞熬夜也會影響脾胃功能,暗耗脾胃的氣血,導致脾胃虛弱,從而皮膚發黃。

發黃的原因正是由於身體血液的運行和分布不足,導致臉色發黃沒有光澤,這是脾胃虛的表現。

因此,一定要注意休息,作息規律,切勿長期熬夜。需要在平時吃一些新鮮的水果蔬菜,按時休息,這樣脾胃虛弱的症狀就會慢慢緩解。

「胃氣養生之主。胃強則強,胃弱則衰,有胃則生,無胃則死。是以養生家必以脾胃為先」。可見脾胃養生非常重要,切記脾胃問題分靠治,七分靠養」哦!#養脾胃#

相關焦點

  • 脾胃不和百病生!9個調理脾胃小方法,簡單實用,值得收藏!
    那有沒有什麼簡單的、在家就能做的脾胃調理方法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簡單的小方法,幫助大家健脾養胃,一起來看看吧~自我脾胃調理法其一、揉帶脈脾主運化,脾胃虛弱則會運化不力,造成身體水溼停滯。古代養生學家陶弘景也說:「食玉泉者,能使人延年,除百病。」其八、拉筋人的肝、脾、腎經都從大腿經過,所以拉筋對這三條經的拉伸和調理作用是非常有效的。我個人的感覺是最好採用臥位拉筋法,其效果更加顯著。
  • 脾胃不好,則百病生!提醒:養脾胃的3個方法,值得我們借鑑
    脾胃健康對人的影響是比較大的,中醫有言:脾胃不好,則百病生。簡單一點講,就是脾胃健康,整個人都神採飛揚,充滿活力,如果脾胃比較的虛弱,則與之相反,若不經風甚至疾病找上門,所以平時一定要注意調理自己的脾胃。脾胃不好,則百病生第一病、腎虛腎藏精,為先天之本。脾主運化,是後天之本。
  • 脾胃虛弱百病生 8種調理脾胃的方法!
    中醫和西醫對脾胃的看法理解也各有不同,那麼脾胃虛弱有什麼表現,以及危害嗎?哪些方法可以調理脾胃?  脾胃中西醫理解大不同  脾胃主要是消化功能。西醫把脾胃腸叫消化系統。中醫認為脾胃絕不是消化那麼簡單。脾胃相當汽車的發動機,如果發動機出問題了,短期看可能沒問題,只是發動機本身的問題。但日久的話,尤其程度嚴重的時候,就可能影響到全身。
  • 脾胃虛,百病生嗎?脾胃不好的人,大多有這4大特徵,該如何調理
    小竹子(化名)家發生了一件大事~7歲的小竹子是個非常優秀又聽話的孩子,無論是學習還是性格方面都非常的招人喜歡,但就是唯一一點不足,
  • 脾胃不足百病生,這5個習慣正在損傷你的脾胃
    為何脾胃一虛百病生?脾胃是一對好兄弟,脾胃不和可以簡單理解為這對兄弟因為種種原因不能很好地和諧相處或者繼續合作了。所以說「脾胃一虛百病生」。因此在養生過程中保護脾胃顯得尤為重要。脾胃不和的人越來越多 跟這5個習慣有關傷脾胃習慣一:吃飯沒節奏、沒節制吃飯沒節奏,首先是三餐不定時吃飯。
  • 脾胃養得好,百病不來找 名老中醫教你如何養護脾胃
    4、鼻頭暗淡用手摸摸鼻頭會發現有一個小坑,以小坑為中心,周圍就是反映脾臟生理功能、病理變化最明顯的區域。如果鼻頭髮紅是脾胃有熱證,表現為特別能吃,但吃完容易餓、消化吸收不好、口苦黏膩等。同時中醫認為「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由此可見脾胃的重要性,在生活中脾胃不和很常見,它不僅會影響食慾,還會影響到睡眠、情緒,時間一長,還可能會導致器官出現病變,引發功能性便秘、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腸易激症候群等疾病發生。
  • 內傷脾胃,百病由生,脾胃不好如何調理?
    然後就是脾胃不好容易生溼氣,脾胃不好的時候就不能把水溼很好的運化變成身體的津液,這個水溼運化不了堆積在身體裡就會形成溼氣,溼氣重了之後人身體也會出現很多毛病,比如好生溼疹,比如人總感覺頭腦昏昏沉沉,比如大便黏膩不容易拉出來,怎麼擦屁股也擦不乾淨!還容易沾馬桶!
  • 是人三分病:脾胃不好如何調理?(很全,建議收藏)
    脾胃不和,即是這種對立統一的失調。臨床凡能引起脾胃功能失調的原因,如飲食不節(潔)、思慮太過、勞累過度、誤吐誤下等均可導致脾胃不和證。怎樣調理脾胃不和俗話說:「三分治七分養」,調理脾胃是一個長期而漸進的過程,在生活中應以飲食調攝、體育鍛鍊為主,必須堅持以下幾方面:第一、飲食有規律。
  • 脾胃是免疫力大本營,調理脾胃小方法,氣血充足,遠離腹瀉、便秘
    中醫講「脾胃乃後天之本」,有「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的說法。最簡單也是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此次肺炎,患者都有溼氣重的問題,脾胃功能異常虛弱。脾的功能脾在中醫裡,有很高的地位,中醫認為脾胃相當於人體的「根本」,有後天之本一說。為什麼這麼說?因為脾主運化。運化,運是運輸,化是消化吸收的意思。
  • 脾胃乃後天之本,學古人用最簡單的方法來養護,值得收藏!
    中醫常說,脾胃不好百病生!如果把長壽比喻成蓋房子,護好脾胃就是打地基,根基不牢,身體各個部分得不到滋養,自然就會出現「枯萎"。脾胃乃「後天之本」,我們身體中所需要的能量,也都是由脾胃將食物轉化而得來的。脾胃的養護便尤為重要。小信號預示著你的脾胃可能出現了大問題。在日常生活中,通過仔細觀察膚色、五官、生活狀態,也能看出脾胃問題,有下面的幾種症狀,說明你的脾胃功能比較差,不妨對照自查。
  • 脾胃不好百病生,一味中藥,可調理一切脾胃不適
    人體的五臟六腑中,如果說脾胃是人體中最重要的一對組合一點也不為過,為什麼這麼說呢?中醫講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
  • 脾胃不好的孩子有5個表現,家長一定要警惕
    對於照顧孩子來說,最主要的還是照顧好孩子的脾胃,脾胃是後天之本,是改善孩子體質最重要的關鍵,所以才有「內傷脾胃,百病生」的說法。 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當你的孩子出現這5個表現,就應該要重視其脾胃健康了。 1、不愛吃飯,有挑食,厭食的表現,而且食量明顯低於同齡人,或者是吃一兩口就飽了,這是典型的脾胃不和,家長需要重視,長期下去,帶來的只有惡性循環。
  • 「內傷脾胃,百病由生」,養好脾胃才是根本
    這裡提到了人體營養過程中的重要器官「脾胃」,也是中醫最常提到的。中醫的「脾胃」和西醫解剖學所講的脾和胃不是一個概念,它並不是簡單的代表消化系統中的某個器官,而是形態和功能的統一體。古語有云「內傷脾胃,百病由生」,古人十分重視脾胃在人體中的作用,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主升、胃主降,二者互為表裡。
  • 脾胃不和百病生!想要身體好,這套調理脾胃的瑜伽序列不能少!
    中醫稱<脾胃>乃後天之本!
  • 脾胃不好百病生?醫生提醒:謹記這3點,或可幫你養出健康好脾胃
    導語:生活中有很多的壞習慣會導致身體出現不健康的問題,尤其是在現今社會裡,人們常常在生活上比較的隨意,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想什麼時候睡就睡,什麼時候睡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導致脾胃不好的情況非常常見。脾胃不好百病生?《黃帝內經》講:「脾胃是後天之本,脾胃不好百病叢生。」
  • 脾胃不好百病生!紅醫生教你一招,健脾養胃,效果或比吃西藥好!
    對此,我們可以看出脾胃對人的身體有多麼中藥,語全身氣血的華生有著不可分開的關係,那麼,如果發生脾胃發麵的疾病,辨證選藥進行調理呢?脾胃不好百病生!紅醫生教你一招,健脾養胃,效果或比吃西藥好!脾胃不好影響五臟1、脾虛心血失調對於脾胃虛弱的來說,長時間不治療會發生益氣生血,導致人的心血失調,嚴重者還會引發心臟疾病的風險。
  • 武漢國醫堂:脾胃的10個養生方法,值得收藏!
    俗話說腎為先天之本,那麼脾胃則為後天之本,下面簡要介紹一下脾胃的10個養生方法,分享如下,供大家參考。 1、溫脾胃吃點花椒葉 脾胃虛寒的人可以吃點花椒葉。據《本草綱目》記載,花椒可散寒除溼,解鬱結,消宿食,通三焦,溫脾胃,應對脾胃虛寒。
  • 脾胃健康身體好,脾胃有「4怕」,勸你避而遠之,養好脾胃少生病
    如果脾臟功能受損,人的消化能力受到影響,體內溼氣也會加重,此時就需要好好調理身體,儘可能減少脾臟功能下降,對健康造成的影響。那麼,如何來觀察,自己是否脾虛呢?參考以下4種表現,若你全佔,十有八九是脾虛了。
  • 學會9個自我調理脾胃的方法,健康自然來
    我們常說,四季脾旺不受邪,一年四季只要脾胃功能正常,正氣充足,就不容易受到外邪的侵犯,身體自然是健康的。下面給大家介紹幾個自我調理脾胃的方法。
  • 脾虛是百病之源,可能折壽!有4種情況出現,要及時調理身體了
    脾虛最明顯的表現就是身體會感覺疲勞、精神不佳,雖然脾虛不會直接影響壽命,但是脾虛卻是百病之源,所以一定要注意脾胃功能是否健康。那麼脾虛是怎麼回事呢?如何健脾補脾呢?引起脾虛的四個原因:1、飲食不規律、不健康;由於生活、工作壓力的增大,現在的人越來越忽視了飲食的重要性,經常點外賣或者隨便吃一點應付了事,營養上也不注意是否均衡,飲食結構也諸多不合理之處,喜歡吃辛辣、油膩等刺激性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