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0 17: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馮偉 王路港 秀美浠水
編 前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10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對脫貧攻堅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現在脫貧攻堅到了最後階段,各級黨委和政府務必保持攻堅態勢,總結脫貧攻堅經驗,善始善終,善作善成,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秀美浠水」微信公眾號專門開設「脫貧攻堅在路上」專欄,集中報導浠水扶貧領域中的典型事跡和亮點經驗。
這幾年,浠水縣散花鎮天井湖村依託豐富的水資源優勢,借力政策扶持,招賢納智,主動與高校聯姻,為小菱角增添了科技加持,也為鄉親們找到了一條綠色發展的小康之路。
天井湖區水資源豐富,盛產菱角,這裡產出的菱角品質極佳,然而,分散種植、坐靠天收的落後經營模式,讓這個天然、綠色的「零食」始終走不出村子。散花鎮天井湖村黨支部書記張維勝說:「過去種菱角都是靠外地販子來收購,價格隨人家說,我們看到這個市場,所以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招能人回鄉。」
把菱角這個綠色的寶貝,變成強村富民的支柱產業,是天井湖村鄉親們的共同心聲。2016年,村裡引回能人張劍雄回鄉投資開發菱角,在扶貧政策的支持下,創立了浠水縣農湖菱角種植專業合作社,籤約農戶52戶,種植水面472畝。
當時,國內還沒有一套完整的菱角深加工技術,這就意味著每一步路都要自己摸索。在缺乏科研人才和資金的情況下,農湖菱角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劍雄想到了與高校合作的辦法,投入重金開發新產品:「通過科技轉換(的方式),我們主要是跟華中農業大學,建立了一個長期合作關係,(聘請)終生技術顧問,致力於我們的產品研發,從我們的即食菱角,包括我們的粉絲,這裡面有非常大的科技含量」。
依靠高校科研團隊的技術支撐,公司成功開發了青菱、即食菱角、菱角罐頭、菱角粉絲、菱角酒、菱角膏和菱角染髮劑等七種產品。現在,張劍雄已經有了下一步的目標:「未來三到五年,我們要把整個產業鏈吃幹榨淨,(目前)我們規劃是要把它的藤系、葉子都要做一個深度的研發。」
菱角的「吃幹榨淨」,在今年疫情和汛情的雙重考驗中顯現優勢。2019年底,合作社庫存的30萬斤菱角,是準備來年正月運往廣州,受疫情影響,3月份初,30萬斤菱角還在家裡,即將發芽。好在華中農業大學科研團隊給力,及時研發了菱角粉加工技術,並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張劍雄說:「我們要做成全產業鏈化,最終就是要讓老百姓種菱角不擔心。」
如今,散花鎮天井湖區周邊種植菱角達到6000畝,天井湖村還建起了6000平方米的現代化生產加工車間,年加工、銷售1000多萬斤菱角。合作社通過與華中農業大學合作,研發4項專利技術,申報2項軟體著作權,引進碩士及以上人才4人,帶動周邊5000多位農民就業創業,為30多戶貧困農民和7位退伍軍人提供就業崗位,被授予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
編審:黃習文 王應良
編輯:韓菁 周珍 | 校對:韓菁
來源:浠水縣融媒體中心 | 記者馮偉 王路港
原標題:《脫貧攻堅在路上 | 招賢納智+科技加持,浠水小菱角撬動致富大產業》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