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抓產業 抓大產業 會澤縣脫貧產業拔窮根

2020-12-21 曲靖日報掌上曲靖

蔬菜產業扶貧基地。

近日,筆者在會澤縣待補鎮野馬村看到,萬畝產業大棚連成片,一大批群眾正在產業基地裡忙碌。站在村頭往下看,一幢幢嶄新亮麗的小樓,向人們展示著這裡的富足……幾年前,這裡還是個守著田地過窮日子、住著土木房的貧困村,通過發展草莓、花卉、蔬菜、中藥材等特色產業,野馬村的變化讓人刮目相看。

內外聯動

產業發展「好風憑藉力」

近年來,會澤縣立足實際,牽緊產業扶貧這個「牛鼻子」,依託資源優勢,按照「大抓產業、抓大產業」的思路,大力實施特色產業脫貧工程。

該縣念好「引、培、領、實」四字訣,通過思想引導、技能培訓、典型示範、資金支持等方式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積極投入產業項目創收增收,形成了外部多元扶貧與內部自我脫貧的良性互動機制。通過制定出臺資金整合、以獎代補、小額信貸等一系列脫貧攻堅政策,破解貧困群眾產業發展資金困難。累計整合投入各類涉農資金10.8億元,重點實施蔬菜、草莓、石榴、中藥材、辣椒、水產8類優勢特色產業項目和養殖業、林果業、鄉村旅遊等扶貧項目。累計發放產業扶貧小額貸款18.83億元,受益貧困戶40070戶,撬動社會資本3億多元投入農業產業扶貧開發。

「脫貧不能等靠要,致富不可睡大覺,黨和政府的政策這麼好,我更應該努力。2017年,我利用5萬元的扶貧小額信貸發展軟籽石榴10畝,年產值30多萬元,並吸納3戶貧困戶在基地打工。」娜姑鎮發基卡村貧困戶顏鑫說。

長短搭配

特色產業「風景這邊好」

該縣立足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因村因戶選擇特色產業,以特色種植業、畜牧產業、生態林業、鄉村旅遊業、光伏產業、農村電子商務6大扶貧產業為抓手,既發展「短平快」產業,也發展中長期產業。目前,該縣已建成特色農業產業基地109萬畝。同時,深化貧困戶與新型農業經濟主體利益聯結,推行「龍頭企業+基地+貧困戶」「專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村集體經濟+基地+貧困戶」「種養大戶+基地+貧困戶」四種產業扶貧模式,擊破「產業單一」的發展困局。累計實施產業扶貧項目509個,覆蓋貧困群眾近28萬人。培育新型經營主體1398個,帶動10萬餘貧困群眾參與產業發展,實現抱團發展。

「種草莓見效快、效益好,技術成熟,一年賺個七八萬不成問題。」得益於大力發展「短平快」特色產業扶貧,如今待補鎮野馬村楊關奎不僅從土木屋搬到小平房,更帶動10多戶村民種植草莓,共同致富。

綠果並重

生態產業「增綠又增收」

該縣按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大力發展生態扶貧產業,依託退耕還林項目,新發展核桃、大樹青椒、軟籽石榴、油橄攬等林果產業6.68萬畝,帶動貧困戶2萬餘戶。目前,全縣水果乾果面積有120萬畝以上,林下經濟面積8000餘畝,林業產業產值達15億元,受益貧困戶人均可增收1200元,實現綠了青山又富了群眾。

雙線結合

農特產品「觸網撐竿跳」

該縣加快電子商務扶貧步伐,探索精準扶貧新路徑新模式,引導有條件、有能力的貧困群眾通過線上與線下、電商與實體的雙向結合,銷售土雞蛋、軟籽石榴、樂業辣椒、寶珠梨、鮮草莓等多種農特產品,進一步拓寬了貧困群眾的增收渠道。目前,該縣已設立縣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建成鄉村電商服務站333個,發展電商企業186家,年電商銷售額在1億元以上,帶動貧困戶2000餘戶及大批扶貧產業快速發展。

(作者:王興平文/圖)

相關焦點

  • 三亞:舉全市之力,精準施策,緊扣產業就業抓扶貧
    「十三五」期間,三亞舉全市之力,精準施策,抓住產業和就業兩個關鍵,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三亞16個貧困村,2016年全部脫貧出列;三亞建檔立卡戶2253戶10063人,2019年就摘掉「窮帽」,全部實現「兩不愁三保障」。三亞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2.11%降至2019年底的0%。
  • 山西晉中特色產業拔窮根 聚焦難題把短板補得更紮實
    打牢基礎,特色產業拔窮根走進榆社縣社城鎮花卉種植基地,鮮花香氣撲鼻而來。貧困戶張丁國負責管理一個高標準溫室大棚,他正在棚裡修剪枝葉,「聞著花香,學著技術,掙錢顧家兩不誤,日子美著哩!」過去張丁國在外打零工,收入不穩定,如今家門口就業,每月收入兩三千元。
  • 高建華走訪永州貧困村:堅持依靠產業發展拔窮根拓富源
    高建華(中間)在藍山縣走訪,調研指導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紅網時刻永州4月18日訊(通訊員 賀永景)4月17日,湖南永州市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黨組書記高建華先後深入藍山縣湘江源鄉坪源村、和聯村,走訪當地村組幹部和居民群眾,調研指導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
  • 「小辣椒」撬動致富「大產業」,看看這個縣的高招!
    「小辣椒」撬動致富「大產業」,看看這個縣的高招!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到了即將要交答卷的時刻西藏的脫貧攻堅事業究竟進行得如何?走進西藏脫貧縣區聽聽縣(區)委書記的脫貧宣言一起曬成績聊舉措話成就西藏辣椒之鄉
  • 發展產業國企情杜仲花開扶貧路-通江縣杜仲扶貧產業搶花期抓採收
    發展產業國企情 杜仲花開扶貧路——通江縣杜仲扶貧產業搶花期抓採收減小疫情影響脫貧攻堅是新時代踐行初心使命的偉大實踐,關係到「四川省能源投資集團積極踐行社會責任,助力革命老區脫貧攻堅。旗下四川金鼎產融控股有限公司勇挑重擔,在通江縣政府支持下設立四川金萬博杜仲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在通江縣大力發展杜仲扶貧產業,從而解決革命老區產業「空心化」問題,帶動群眾脫貧增收,致富奔康。
  • 丹鳳 抓產業強支撐 穩就業促增收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丹鳳縣堅持把產業扶貧、就業扶貧作為鞏固脫貧成效的根本之策,堅持長線短線產業結合、產業就業同發力,不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促進農民群眾持續增收致富。圍繞切實解決「兩不愁」問題,縣上因地制宜,高度重視特色產業「長短結合」,為實現長效穩定脫貧提供強力支撐。
  • 沿河:產業造血拔窮根 青山生金農民笑
    「若不結合市場發展高效產業,群眾增收就沒有持續穩定的保障,脫貧無從說起,小康更難上加難。」洋溪村駐村第一書記戴鵬科對此感受深刻。為此,今年戴鵬科與駐村工作隊把重點瞄準產業,抓住銅仁市「9+2」幫扶沿河產業發展機遇,在碧江區的鼎力支持下,將72畝低效耕地盤活,建成30個大棚,擺上了20萬菌棒。
  • 餘慶縣構皮灘鎮:搶抓時令,打好產業發展「組合拳」!
    連日來,餘慶縣構皮灘鎮搶抓時節,圍繞縣委提出的「63211」產業發展規劃抓落實,持續推進全鎮產業結構調整。 據了解,為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永興村積極宣傳動員,採取「支部+合作社+公司+農戶」的模式助推發展,在做好技術服務、產銷對接的同時,充分發揮大戶的示範帶動作用,帶領群眾發展高效農業。
  • 【小康路上】山西大同邊臺村:建新村挪窮窩 興產業斬窮根
    編者按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山西省統籌推進脫貧攻堅,精準施策,把各項工作往深裡走、往實裡抓,確保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為了全面客觀反映山西脫貧攻堅工作中取得的階段性成就,總結經驗,戮力前行,黃河新聞網特別策劃了《小康路上》系列專題報導,圍繞山西省脫貧攻堅舉措成效、先進人物、典型事跡、優勢產業項目、基層扶貧幹部等內容進行採訪,真實書寫「脫真貧、真脫貧、不返貧」的山西答卷。
  • 永靖縣「大產業+小產業」讓群眾收入穩增長
    原標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看臨夏】永靖縣「大產業+小產業」讓群眾收入穩增長唐玉良手捧著剛挖出來的三年成品百合滿是笑意新甘肅客戶端4月8日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李楊)上午10永靖縣千合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內一片忙碌景象「陳井鎮千畝百合種植基地是由甘肅劉家峽農業開發集團和陳井鎮陳井、年家灣、大嶺3個村的『黨建+農民專業合作社』共同建設,通過『企業開拓市場樹品牌,合作社管理農戶抓基地,農戶負責生產保品質』的路子,實現訂單、種植、銷售一體化經營,確保群眾收入穩中有增。」唐玉良介紹。
  • 向土地要產值 農發行畢節市分行助力產業扶貧拔窮根
    本網訊 產業是實現穩定可持續脫貧的根本之策。農發行貴州省畢節市分行作為一家服務「三農」的政策性銀行,創新推出多種適合貧困地區增收脫貧的信貸模式,支持貧困地區產業發展,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積極貢獻金融力量。
  • 同心助脫貧 聚力「拔窮根」———漢濱區總工會助力脫貧攻堅側記
    創新載體,促產業發展「加速度」「勞模是各行各業的傑出代表,只要有平臺、有保障,勞模在脫貧攻堅戰中大有可為。」漢濱區總工會主席王衍柏說,勞模在助力脫貧攻堅行動中當先鋒、打頭陣、作表率,不僅具有強大的自身優勢,還能激發全區決勝脫貧攻堅的昂揚鬥志。
  • 安順西秀:小茄子調出大產業
    近年來,楊武鄉緊緊圍繞「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產業革命」重要精神,牢牢把握產業發展「八要素」,用活「五步工作法」,打好打贏產業扶貧硬仗,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初的15.98%下降至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4年6339元增長到2019年的11380元,同比增長10%。2020年,楊武鄉大力發展嫁接茄子產業,讓貧困群眾實現了高質量穩定脫貧。
  • 「小木耳」如何長成「大產業」
    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考察,走進智能聯棟木耳大棚,了解木耳品種和種植流程,詢問木耳價格、銷路和村民收入等,誇獎他們把「小木耳」辦成了「大產業」。一時間,「柞水木耳」的名字傳遍了全國,甚至一貨難求。僅4月21日,約2000萬網友衝進電商平臺的直播間,24噸木耳瞬間售罄!
  • 小香菇也是大產業
    國家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原巡視員、中國鄉鎮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王秀忠出席會議並作講話。他指出,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黨的十九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鄉村振興戰略做出全面部署,鄉村振興需要產業振興,食用菌產業振興需要香菇產業高質量發展。
  • 雲南大理:「333」模式抓黨建促脫貧
    面對脫貧攻堅這塊「硬骨頭」,雲龍縣把困難當「鋪路石」、一線當「磨刀石」、幹事當「試金石」,以「脫貧前線黨旗紅、我是幹部我先上、我是黨員跟我幹」的「頂幹」行動為總抓手,以「333」模式抓黨建促脫貧。截至2019年末,全縣貧困人口從2014年的12533戶48342人減少到696戶2292人,貧困發生率從23.9%降至1.35%,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
  • 出實招 做細活 「繡花」功夫拔窮根
    出實招 做細活 「繡花」功夫拔窮根我市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新田專場)召開 2020-09-09 09:58
  • 紮根大山「拔窮根」——記省僑聯駐安仁縣金紫仙鎮赤灘村工作隊...
    紮根大山「拔窮根」——記省僑聯駐安仁縣金紫仙鎮赤灘村工作隊隊長劉志剛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李秉鈞 通訊員 唐志卓安仁縣金紫仙鎮赤灘村,是羅霄山片區貧困村,雖環境優美,有「小桂林」之稱,但因受交通等條件限制,村裡經濟落後,百姓生活困難。
  • 零陵:小豆角成了脫貧大產業
    在村委會隔壁的一個大廠房裡,只見擺得整整齊齊一屋子高約1米的大醃菜罈子,粗略數了一下有200來個。「像這樣的大醃菜罈子村裡前年統一購置了600多個,是免費借給村民醃豆角用的,村民已借去400來個,每個罈子能醃37.5公斤幹豆角。」再往廠房裡面走,看到一個長約9米、寬2.8米、高2.8米的烘烤房。
  • 「湖南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種活「產業樹」 喜結「幸福果」
    ■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 產業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7年來,省委、省政府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大力推進產業扶貧,突出模式創新,提升貧困地區「造血」能力,帶動35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取得歷史性成就。一個又一個貧困村,種活「產業樹」,結出「幸福果」。廣大貧困戶融入產業鏈,挑上「金扁擔」,奮起「拔窮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