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們通過網絡視頻觀摩了「上海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教學觀摩暨上海學校『四史』學習教育進課堂專場活動」。本次活動是在中國共產黨誕生99周年之際,由上海6位不同學段、學科的教師以「偉大的起點」為主題進行的系列教學片段展示。教師的授課聚焦黨的誕生歷史,以黨的成立為線索開展教學,展現了上海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研究的最新成果,各學段精彩的課堂展示讓觀課者深受啟發。其中,上海建平中學教師劉宏福執教的高一思想政治課《偉大的起點》,教學設計立足學生思維起點,問題設計思維梯度逐步提升,聚焦學生思維品質提升和學科核心素養培育,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課堂伊始,找準起點,打通思維。劉宏福老師在課堂上設置的第一個問題是以習近平總書記的建黨95周年講話為情境:「『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變』。這一開天闢地的大事變,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後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設計的問題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開天闢地的大事,帶來了三個深刻改變,請結合初中所學知識,想一想哪些事件、史實、人物和故事體現了這三個深刻改變?」劉宏福老師的問題設計非常巧妙,一是基於學生已有知識,實現了課堂問題與已學知識的聯通。通過問題設計使學生能藉助已有知識進行深度思考,調動了思維的積極性。二是這種設問聯通了初中歷史和高中政治知識,讓學生重新思考初中所學知識與當下問題的聯繫。課堂上,學生也通過新中國成立和抗日戰爭勝利等事例說明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所帶來的深刻改變。劉宏福老師的課堂問題設計藉助於學生已有知識,實現了對已有知識的再思考和再整合,設問是舉例說明的方式,屬於較為簡單的描述與分類,這樣易於調動學生學習和思考的積極性,也為下一步解答更有挑戰性的問題做好了鋪墊。
教學過程,深化思維,拓展思維。劉老師在完成鋪墊問題教學後,在教學中又設計了三個主幹問題,既具有挑戰性又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並起到了深化思維和拓展思維的作用。第一個問題的素材來自學生製作的思維導圖。課前學生結合必修教材和毛澤東的兩篇文章製作了一張思維導圖。劉宏福老師以思維導圖為情境,讓學生分析圖中的信息,以及這些信息與黨的誕生有什麼關係。劉宏福老師通過引導學生探究讓學生明白:其他階級的救國主張之所以失敗,是因為沒有解決好為什麼革命、為誰革命和依靠誰革命的問題。因此,領導中國革命的重任落在了中國共產黨身上。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共同促成了黨的誕生,而中國共產黨人在認清並解決了這兩個問題後,最終領導中國革命取得了勝利,所以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必要性與可能性的結合,是一種歷史的必然。劉宏福老師的問題設計表面上看是講黨的誕生,是為了回應活動的主題,其實也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探究黨的誕生為下一步的教學奠定基礎。
第二個問題劉宏福老師使用了複雜的情境,把黨的七大以來的大會主題、提出的方案、指導思想和成就等作為情境設計如下:請同學們結合所學知識以及材料內容,解釋一下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帶領人民走向富強?這個問題頗具挑戰性,特別是對高一學生來說,因為素材多,情境複雜,對學生思維是一種考驗。但是,學生通過思考並在劉宏福老師引導下回答得非常精彩。學生回答:「從大會主題可以看出黨的目標是連貫的,從黨的指導思想來看,是隨著實際不斷創新的,從黨提出的解決問題的方案看,黨在不斷反思自己……」劉宏福老師及時對學生的回答進行了點評、歸納和提升,並出示了自己的答案,點明中國共產黨有遠大理想追求、有科學理論引導、有嚴明紀律規矩、有自我革命精神、有強大領導能力,因此才深刻改變了中國。課堂上,在看到劉宏福老師出示這個問題時,起初有些擔心學生的分析能力。但劉宏福老師在進行情境設計時,對這些素材進行了分類,分成了大會主題、指導思想等,讓學生更易於提取信息,最終促成了學生的深入思考和精彩展示。
第三個問題設計和前面的問題設計有所不同,前面的問題採取歷時性的方式,第三個問題則採取共時性的問題設計,立足當下,拓寬思維。「黨在帶領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過程中,世界也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朋友圈』越大,質疑聲也越多,取得的成績越多,碰到的困難也越多,挑戰也越多……」請同學們思考: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共產黨人應該用什麼來應對?這個問題設計好就好在拓展了學生思維的寬度,讓學生明白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同時不迴避問題,讓學生實事求是地分析我們當前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從縱向拓展了思維。
課堂結尾,深化主題,思維延伸。在課堂的結尾,劉宏福老師用了這樣一段話:「回望起點,立足當下。中國共產黨人胸懷天下的初心從未改變,為實現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追求從未改變,對真理的追求和不懈實踐從未改變,無論我們走得多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無論走得多遠,只有不忘初心才能從起點不斷前行,走向復興。」這段富有感情的結尾,既讓本節課的情感得到升華,又回應了主題,深化和拓展了主題,把黨誕生以來一直到現在所取得的偉大成就歸結到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上來,達成了思政課既要講理論又要講立場和情感的目的。
高中思政課教學要想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必須力戒問題淺表化,回答熱鬧化,要讓學生的思維真正動起來。教師要讓學生學會思考,並提供相應的情境。高中思政課堂有了思維含量,才會使課堂具有魅力,才能堅持「八個統一」實現思政課堂的創新。
(作者單位分別系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教研室、山東省淄博實驗中學)
———————————————
【本文系山東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一般課題《新時代價值觀視閾下高中「活動型」思政課研究與實踐》(課題編號YC2019080)的研究成果】
《中國教師報》2020年12月02日第5版
作者:齊 剛 郭 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