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科學技術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 史高領介紹有關情況。
西部網訊(記者 劉望)6月15日,陝西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意見的實施方案》(以下稱《實施方案》)。今天(9月3日),陝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陝西省科學技術廳有關負責人就方案作介紹。
5方面22項措施 聚焦科研人員關注的問題
一段時期以來,科技界「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項目多、帽子多、牌子多」的現象突出,名目繁多的評審評價讓科技工作者應接不暇,科研人員總有許多難以言表的「煩心事」。
為改革科技評價制度,建立以科技創新質量、貢獻、績效為導向的分類評價體系,減輕科技人員負擔,激發創新活力。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2018年年底相關部門開始著手調研起草《實施方案》,並於今年6月15日正式印發。
《實施方案》聚焦科研人員重點關注的問題,結合我省實際,突出可操作性,分別對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工作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改革措施,並對普遍適用於「三評」工作的監督評估和科研誠信建設措施做出了安排,共計5方面22項具體措施。
論文發表和引用排名等不作為限制性指標
在優化科研項目評審管理方面,對指南的編制與發布、評審專家的選取使用、評審工作的質量效率、科技項目的結題驗收、科技計劃的績效評估等方面均提出了改革舉措,形成了項目評審全流程各關鍵環節的制度規範。
在改進科技人才評價方式方面,針對人才「帽子多」、標準「一刀切」、「評用脫節」等突出問題,堅持「幹什麼評什麼」的分類原則,「評用結合、誰用誰評」,論文發表和引用排名等不作為限制性指標。
在完善科研機構評估制度方面,針對科研機構在職能定位、法人自主權、機構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在科研機構全面推行章程管理制度,建立以科技創新績效為核心的中長期績效評估制度,並對完善科技創新基地評價考核體系一併做出制度安排。
在加強監督評估和科研誠信建設方面,著眼規範「三評」行為、守住誠信底線,提出了建立覆蓋「三評」活動全過程的監督評估機制和集教育、自律、監督、懲戒於一體的科研誠信體系。
科研不端行為零容忍 嚴重失信「一票否決」
《實施方案》精準設計改革舉措,直擊「三評」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其體制機制癥結。比如評價數量化、唯論文、人才「標籤化」、單位自主權不足、科研誠信缺失等科技界反映強烈的問題,均有針對性的改革舉措。
《實施方案》突出實招硬招,便於基層理解執行。比如明確規定,把發表論文、獲得專利、榮譽性頭銜、承擔項目和獲獎成果等作為科技活動成果的支撐材料,不作為限制性條件;不把人才榮譽稱號作為承擔各類科技計劃項目、獲得科技獎勵、職稱評定、崗位聘用、薪酬待遇確定的限制性條件;基礎研究類科技活動突出原創導向,對論文評價實行代表作制度,其中國內科技期刊論文原則上應不少於1/3;避免多個類似人才項目同時支持同一人,原則上已獲得國家級人才榮譽稱號的不再給予省級和省級以下同類人才榮譽稱號。
《實施方案》在為科研人員減負的同時提出了一系列明確的行為規範。比如項目承擔單位無特殊原因未按時提出驗收申請的,按不通過驗收處理;加強對已結題驗收項目的跟蹤問效,將項目驗收結果和執行效果作為對其後續支持的重要參考;對科研不端行為零容忍,對嚴重失信行為的責任主體,實行「一票否決」,一定期限、一定範圍內不允許申報省科技計劃項目和科技獎勵,不推薦申報國家項目和獎勵。
陝西省科學技術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史高領介紹,這次改革不僅關注少數人才學者,更關注廣大普通科研人員,能更加廣泛地調動積極性。引導科研人員,尤其廣大應用研究的科研人員,不要短期地追求「文章」「專利」「獎勵」等「數位化」「表格化」的科研「GDP」,而要發揮自身優勢,關注社會需求,追求自身可持續發展。
編輯: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