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除了李國慶和俞渝的巨瓜,還有一則頗具眼球吸引力的新聞,應該就是「奶茶中檢測出咖啡因了」——
近日,深圳市光明區消費者委員會開展珍珠奶茶比較試驗發現,喜茶、奈雪の茶、臺蓋、YO!Tea有茶、COCO都可、一點點、KOI、維星、大卡司、米芝蓮十個品牌奶茶均被檢出含有咖啡因,平均含量為258mg/kg。
其中米芝蓮-經典絲襪奶茶(黑糖波霸)咖啡因含量最高,為522mg/kg(換算成365mg/杯),1杯該奶茶的咖啡因含量相當於7罐紅牛(或3.5杯中杯美式咖啡)的咖啡因總量。不過,這10款珍珠奶茶全部符合大眾對奶茶用料「儘可能純天然」的要求——不用糖精、不用奶精,珍珠裡不含塑料。
對於檢測結果,奈雪の茶的相關回應為:
奈雪參與此次測評的茶飲為「凍頂寶藏茶」,此款飲品的茶底是奈雪精選的名優茶——凍頂烏龍茶。茶葉中除了含有咖啡因,還含有茶多酚、胺基酸等多種物質。經測評,奈雪凍頂寶藏茶的咖啡因含量為136mg/杯,研究數據顯示,目前國際上普遍認可的成年人每天安全咖啡因攝入量為400mg,奈雪單杯飲品的咖啡因含量在安全攝入量以內。同時在本次測評中,奈雪飲品的含糖量為5.9g/100mg,低於高糖飲料標準的7.5g/100mg。
簡而言之,奶茶裡有茶,而茶裡面含有咖啡因,因而奶茶裡面就含有咖啡因。
新茶飲品牌的崛起,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它們將原來奶茶配料中的「茶粉」「香精」換成了真正的茶葉,這也正是這部分茶飲品牌正在被廣泛接受的原因之一。
不知從何時起,奶茶成為了我們身邊的熱門飲品。近年來,奶茶的熱度高居不下,深受消費者喜愛,奶茶經濟正在成為一個重要的經濟現象。
奶茶經濟的發展
據臺灣波士特網站調研顯示,奶茶以近50%的高票率穩穩登上臺灣群眾最喜愛美食榜首,每年人均消費量高達50杯。
以2018年我國某品牌為例,速溶杯裝奶茶實現超過28億的銷售額,而現裝奶茶已超過41萬家,實現74%的高增長率,以每月至少8家新店的速度火爆全國。到如今,喜茶、一點點、答案等奶茶店更是成為等上幾個小時也要去的最熱網紅打卡點。《2018新中產白皮書》顯示:奶茶和咖啡已成為新中產生活中不可替代的必需品,15-34歲的消費者佔68%,成為奶茶經濟的主力軍。
奶茶市場的走紅也帶火一眾奶茶周邊。今年日本東京的珍珠奶茶主題公園更是未開先火,僅僅發布消息的第一天便引發1.7億的閱讀量。
有數據顯示,僅某品牌奶茶唇膏月銷量便達到29.1萬支。
而前段時間周杰倫的新歌帶火了一家奶茶店,門口大排長龍,加上排隊費最高要350塊才能買到一杯。不得不說,奶茶市場的潛在市力真是不容小覷。
為什麼奶茶可以迅速走紅?
為什麼近幾年來奶茶可以迅速地走紅呢?
1、飢餓營銷
當排隊已經變成網紅美食的標配,除了消費者的自發選擇之外,排隊也是商家最常用的一種營銷策略。奶茶品牌在進入市場初期會製造排隊現象,以此形成飢餓營銷。大排長龍並沒有嚇退消費者們,反而讓更多人對一杯小小的奶蓋茶產生了好奇。
2、社交工具
相信現在還有不少朋友買到一杯奶茶會趕緊拍照發個朋友圈曬一波。商家們也深諳社交工具的作用,例如喜茶的創始人聶雲宸在當初研究奶茶新品時,便是在網上發現芝士和芒果最受歡迎,他也會去微博裡、大眾點評裡,搜集用戶意見來改進產品。
3、明星營銷
近些年,明星和茶飲的關聯似乎越來越多。瑞幸咖啡先後請了劉昊然、肖戰作為代言人;王俊凱的父母在重慶開出一家「星卡裡」奶茶店;連桌球冠軍張繼科也推出了茶飲品牌「猴子的救兵」。品牌自帶明星光環肯定是好事,然而也會有一定的局限性。明星的粉絲是多,但覆蓋範圍還是有限的,沒有一個明星能得到所有人的喜歡。
4、顏值經濟
奶茶品牌越來越注重產品的「美學」設計,不僅強調選址及門店的設計感,並且積極通過塑造品牌個性化形象,吸引更年輕的消費者。也就是說,你消費的不僅是一杯奶茶,還要為它背後的「顏值經濟」買單。
但了解奶茶過往的歷史就會發現,在營銷這門學問還未周知前,奶茶便有銷量過億的好成績。並且經濟越發達的地區和時代,奶茶的銷量和品種越多。
如此看來,奶茶的走紅是偶然也是必然,營銷方式只是助燃的東風,人類對奶和茶的喜愛才是根本原因。由此可以推斷,除非讓人們戒掉這種喜愛,不然奶茶恐怕會一直活下去,畢竟為了「杰倫」他也得存在下去。
從小時候2元一杯到長大的40元一杯,對於一直喝、一直爽的「嗑奶」人群而言,沒有什麼能阻止他們為「奶茶經濟」貢獻力量。所以,今天你喝了嗎?
不出意外的話,奶茶應該會朝著更加健康營養的方向發展,那個時候就沒有任何理由可以阻止喝奶茶了。
圖文來源:財經網、搜狐財經等
風險提示:網絡借貸皆自願,出藉資金需謹慎。本文僅作為分享,不構成任何出借建議。任何人據此做出出借決策,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