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公眾號:頂尖運動員
聽說百萬運動員都在關注
●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世衛調查數據顯示,日本是全球肥胖率最低的國家之一,在所有發達國家中肥胖率最低。
走遍日本街頭,也難看到幾個胖人。
更「蹊蹺」的是,這裡的人「不愛運動」,卻又「長壽」:
幾年前,科學期刊《柳葉刀》給122個國家做了「不愛運動」排名,日本位列第11名。
而2018年,厚生勞動省(日本中央省廳之一,主掌健康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政策領域)發布的全球平均壽命報告顯示,日本女性壽命位列全球第二、男性壽命位列全球第三。
這些「反常」現象背後,藏著他們飲食習慣的秘密。
吃不胖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講究健康的飲食習慣。
《福布斯》曾刊文,日料在世界飲食健康榜上排名第一,食物引起肥胖的概率僅為1.5%。
研究表明,如果讓日本人拎去吃外國飲食,平均壽命會減少17年;
如果讓一個外國人帶去日本飲食,他的體質會明顯增強。
日本人對於料理的講究,沒那麼簡單。
日本人吃的食物都是偏清淡且低熱量的,所以我們在日本料理中多見生食。他們在日常烹飪中,油膩和辛辣的調味品也用得非常少,日本四條流的第四代傳人四條隆彥在《日本料理做法》中稱:「日本料理有一條原則,即其美味不能掩蓋食材原有的滋味。」
日本傳統文化推崇「新鮮至上」,因此日本婦女通常喜歡多買一些魚、蔬菜和水果等,紅肉、糖果、餅乾這些高熱量的加工食品則買的比較少。
一天吃30種食材,這是日本厚生勞動省在1985年《為了健康的飲食生活指南》中提倡的飲食目標。此後,30種食材這個概念在日本傳播得非常廣,被很多主婦當作一個準則來安排一天的飲食生活。
通常一個日本家庭的飲食結構是:生魚片或烤魚、煮魚,再加上冷豆腐、煮菜這樣的模式,醬油極受重視,一般的搭配方式是米飯配大醬湯和醃菜,再加上小菜。日本人的料理多藻類蔬菜,他們最常吃的就是紫蘇和紫菜。這些食物中富含多種營養元素,蛋白多但脂肪少。
你可能會說,他們也喜吃油炸食品,比如最具有代表性的「天婦羅」。但日本油炸之道,講究的是面衣薄到不能再薄,表面不能溢油,用一張面巾紙去吸,紙上不能留一絲油痕。這種油炸方式與很多美式快餐是不同的。
天婦羅
2、碗碟小八分飽
日料有一個很顯著的特點:分量少,碗碟多。
就連鹹菜或醬汁,也要分幾份來擺。
當你擺完一桌碗碟後,不僅看起來很豐盛,還會產生一種已經吃了很多的錯覺。
同時,豐富的食物比單一的食物更容易獲得滿足感。
△豐盛的料理 / 微博@鳳凰李淼
有人說「日本菜是用眼睛吃的」,不僅講究色形美,也講究餐廳格局和餐具協調。
有藝術品之稱的懷石料理,從最初「一湯三食」發展到如今十餘道菜品,主要原因是除了吃本身,也要體會吃的過程和環境。
△日料 / 痞客邦@旅人狂潮
日本人崇尚「八分飽」。
吃到差不多就停下來,而不是不加克制、大快朵頤。
不僅吃要八分飽,烹飪時也會用八分油、八分鹽。
日本文化專家認為,吃十分飽會延長消化時間,給腸胃帶來負擔。
他們認為,這也是很多西方人罹患糖尿病、肥胖症、肝病等的原因之一。
大多數人都很重視三餐中最不容易發胖的早餐,出門也會帶家裡自製的營養便當。
△電影《小森林》劇照
3、重早餐外食少
在日本文化中早餐是三餐中最重要的一餐,所以長久以來日本婦女每天早上都要為家人準備豐富又健康的早餐。目前的科學已經證明,三餐中早餐不僅對健康最重要,而且還是最不易發胖的一餐。
很多家庭是讓小朋友吃完早餐才能出門,中午也會帶媽媽做的便當。
學生和上班族的午餐選擇日本政府提供的公共營養午餐。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午餐都是經過專業的營養師設計過的,品質有一定保障。
和西方人相比,日本人更喜歡散步或騎自行車。
就平均每100人中擁有自行車數量而言,日本位於世界前列,並超過了中國。
在日本,打車是一種非常奢侈的行為,在日本人的觀念中走路是既省錢又方便的交通方式,即使花費的時間要長很多。
日本的計程車有等級之分,根據自己的需求可以叫到自己想要乘坐的級別,可以說用戶體驗質量很高,在需要乘坐計程車的時候都會有,但是這一切的一切要承擔的費用過於昂貴,性價比之低導致乘客不願選擇叫車。
這也是打車軟體很難進入這個市場的重要原因。去一個地方,打車需要8分鐘,走路需要半個小時的話,日本人會果斷選擇走路。
美國現在的小朋友上學基本上都是坐校車,有的還會是家長直接去接送。中學生和大學生有的是自己直接開車上學。但在日本,小朋友基本上都是走路上學的。在大學裡面也很少看到開車上學的人。
另外,自行車在日本是人人慣於使用的交通載具,無論是到學校的學生族群,趕火車、趕地鐵的上班族,或是帶小孩上幼稚園、採買家中生活用品的主婦,自行車都是他們代步的首選。
早2008年4月,日本厚生勞動省正式出面主持「全體國民瘦腰計劃」,並頒布了法律規定:地方政府和企業每年為僱員進行體檢時,必須嚴格檢查年齡在40~75歲之間員工的腰圍:男性腰圍不得超過33.5英寸(85釐米),女性腰圍不得超過35.4英寸(90釐米)。這一數字與國際糖尿病聯合會2005年出臺的鑑別是否存在健康隱患的腰圍上限相同。
日本政府不僅立法監管上班族的腰圍,還制定了全民「縮腰」運動的目標:4年內讓超重人口減少一成,7年內減少1/4,由日本厚生勞動省負責完成。為推進目標的實現,厚生勞動省先從教育國民入手,推廣「新陳代謝症候群」這個名詞,讓更多人知道「metabo」(日語中「新陳代謝症候群」的發音)的危害。
「減肥已非個人的事情,而是關係到公司生存的大事」——這是日本經濟產業部門推動企業員工健康的一個廣告標語。去年3月,日本有關部門聯合東京證券公司,選出了22家「健康上市公司」。
日本雜誌發文介紹榜上有名的幾家公司,它們都願意在員工健康上投資。而且,許多公司還做出了各種努力,想出了一些奇招。
有一家出售事務用具的日本公司為了讓員工在工作時也能消耗卡路裡,擺了一些有高度的辦公桌,讓員工每天有兩小時站著辦公。據了解,這種「罰站」式辦公法,實施六個星期後,員工腰圍平均減了0.8釐米。
政府為何將減肥列為國計?
日本政府努力控制國民的體重,根本原因在於日本的特殊國情。
作為一個老齡化和少子化日趨嚴重的國家,日本的出生率自1920年代開始持續下滑,統計數據顯示,1926年的合計特殊出生率為5%,1974年則降至2.05%,2005年則創下了歷史新低記錄,僅為1.26%,2014年則保持在1.42%左右。
人民日報
據共同社報導,日本65歲以上老年人比例高於許多歐美國家,例如超過義大利的22.7%與德國的21.4%。享受日本醫療補貼的75歲以上高齡老人也達到1697萬人,佔總人口的13.4%,凸顯出日本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嚴峻性。日本老齡化進程之所以如此之快,一是隨著醫療技術進步、老年人壽命延長,二是人口出生率下降使高齡人口比例高居不下。
日本厚生勞動省曾宣布,2015年度向全國醫療機構支付的醫療費用總額約為41.5萬億日元(約合2.7萬億元人民幣),創歷史新高,人口老齡化及價格不菲的新藥推出給日本財政造成不小負擔。隨著少子老齡化現象的不斷加劇,預計今後65歲以上老年人群的醫療費用還將進一步擴大,2025年或達到近50萬億日元。
OECD醫療費用原始資料庫中,日本2009年~2015年醫療費用佔GDP比例
作為長壽大國的日本,一直為本國的長壽國民而深感自豪,但如果這些長壽國民的長壽質量很不理想,比如說雖然長壽,但卻疾病纏身、病病歪歪,甚至只能終日躺在床上,缺乏醫療護理就無法自活,如果都是這樣的一種「長壽」狀況,不僅對高齡者自己是一種折磨,也會給未來日本的醫療費負擔帶來無法承受的超載負荷。
日本政府所想到的一個解決未來醫療費負擔的最基本、其實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讓國民們保持健康、提高長壽品質。
出於這樣的目的,日本政府才推出各種政策鼓勵全民減肥,將體重保持在一個健康的範圍,以預防心臟病、高血壓等伴生疾病,減少醫療開支。
從幼兒園開始,對日本孩子們從小施行「食育教育」,告訴孩子們如何既健康又營養地吃好一日三餐,從小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而對於已經過了「食育教育期」的中年人群,則推出「特定保健·特定保健指導」制度,規定他們必須義務接受內臟脂肪檢查,強迫性要求那些大腹便便的中年人群必須努力消除腹部脂肪,恢復年少時的苗條細腰,免得將來年紀大了,因為肥胖所帶來的疾病,給家庭和社會帶來負擔。
本文轉自財經網(ID:caijingwangwx)參考資料來源:北京青年報、羊城晚報、日本淘、新周刊、中國新聞網、生命時報、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