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森像
林森是辛亥革命的先驅、孫中山先生忠實的追隨者,也是中華民國的締造者之一,是一個應該被歷史記住的人。抗戰時期,身為國民政府主席的林森,名為國家元首,實則有職無權。因為閒情逸緻,他優哉遊哉,成了北碚的座上賓,在北碚留下許多有趣而難忘的故事。
抗戰初期,國民政府西遷,林森率政府機關於1937年11月到達重慶,12月初,原北碚峽防團務局局長盧作孚便登門拜訪,請求他為北碚平民公園慈壽閣更名題字。慈壽閣系盧氏親朋好友為紀念盧作孚母親60壽辰的壽禮——眾鄉親的初意是因為盧母在北碚無住宅,送禮為其建造一幢別墅。
盧作孚認為不妥,將其移做公用事業,建亭閣於公園中,供遊人休憩、觀光之用,故取名「清涼亭」。所以,林森到來後便求其題名。林森問明緣由,欣然命筆題了「清涼亭」三個大字。
清涼亭
據《嘉陵江日報》報導:「火焰山平民公園慈壽閣,系盧建設廳長作孚太夫人六旬壽誕,各親友所送壽禮捐出修建以作紀念。國府遷渝後,特請林主席題字,已蒙林主席允許題『清涼亭』三字,業於昨日帶碚,日內即將動工刊刻雲。」
又一日,林森坐轎到民眾圖書館休息,袁伯堅主任沏茶款待,不時有各公教機關負責人前來拜見。林森關心北碚礦業,詢問天府煤礦採煤是否用機械、水力可以用否等問題,天府煤礦的經理一一回答後,區長盧子英又將寶源煤礦和復興隆煤礦分別做了介紹。林森隨後經北碚體育場進平民公園,觀看動物園後,到兼善中學小憩了片刻,又到博物館參觀各陳列室。參觀完畢,林森在留名薄上籤下名字。
林森最後和來賓參觀了地方醫院和北碚新村,又到西部科學院進午餐。膳後林森觀看了該院地質、理化和生物各部,觀感頗佳。休息時,林森為《北碚》月刊題寫了「北碚」二字,為《嘉陵江日報》題寫了刊頭。1938年元旦起,兩刊即以林森題字為刊頭出刊。
林森為《北碚》月刊、《嘉陵江日報》題寫的刊頭
1938年5月1日,林森再次來到北碚。這是一個星期天,又是北碚的場期,天氣晴朗,行人眾多。約12點,林森頭戴灰色呢帽,身著藍色長袍,腳踏黃色革履,在司機和侍從的陪伴下行至北碚街頭。林森剛走進一個百貨商店,便被一群青年學生發現,「林主席,是林主席!」學生們叫喊著著向林森圍了過來,把店堂擠得滿滿的。
突然有個學生摸出一個本子求林森籤字,林森高興地接過本子,剛籤完第一個,第二個便接踵而來,林森一個一個寫著。不一會兒籤寫了二三十個本子,門外的人群還如潮水般地向店內湧,林森汗如雨下,疲憊異常。隨從人員見狀,出面勸阻,林森借勢擱筆,說:「改天來,改天來!」方得脫身。
原標題:歷史之聲丨《「林森在北碚」之:北碚題字》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