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潮了!12個家庭相約一起住,一起結伴老去,死後葬在一起…

2021-02-13 好孩子居家服務中心

人世間最幸福的事情,莫過於和愛人,還有最好的朋友,一起慢慢變老。

當你在為養老憂慮時,在中國臺灣,一群50歲上下的中年人,已經開始籌劃他們美好的老年生活……

一般人想到養老,

多半會想到要存錢,才有安全感。

然而,50多歲的臺灣人李偉文卻認為,

在人生的快樂存摺中,

錢不需要太多,

「朋友」才是豐富老年生活的泉源。

因此,他從三十幾歲起,

就進入準備退休的進行式。

自然,他花最多心思準備的,

不是金錢,而是可以一起老去的朋友們。

他還發起了一個「一起變老」俱樂部。

12個家庭,他們相約一起住,

一起結伴老去,

死後還要一起葬……

這是某一天,

李偉文和朋友們一起旅行時,

突然靈光一現的產物

卻一下子擊中了大家的心,

大家都覺得,

這是一個再好不過的想法

於是,想法就變成了現實……

前幾年,李偉文與一群老友,

一共12戶,做了一個重大決定。

這群大多50歲上下的壯年人,

共同集資,在臺南市選了一塊地,

自建一棟老人公寓,取名為「蝸居」,

決定一起實踐老年的理想生活!

△李偉文

1961年生於臺北的李偉文,

畢業於中山醫學院牙醫系,

他是一個相當另類的牙醫,

他的牙科診所被他打造成了一個社區圖書館,

他每天相當於在圖書館裡給人治牙。

而且他不像一般醫師總是被工作塞滿,

因為除了治牙這份工作,

他還有許多事想要去做,

「一生玩不夠」是李偉文的座右銘。

在不同人生階段,

李偉文有不同的玩法,

也因此交到不少好朋友。

他與朋友成立荒野保護協會,

上山下海,推動生態保護與環境教育。

之後他又成立靜態的電影欣賞會,

由朋友開放家中場地,

一個月相聚看一次電影,

一起在電影中分享人生況味。

這讓他感覺到志趣相投的朋友的魅力,

他的生活中絕少所謂的酒肉朋友。

後來又成立了「夏瓣生聚樂部」。

為什麼叫「夏瓣生」?李偉文笑著說,

由於成員們大多年紀來到50歲上下,

這三個字的諧音就是「下半生」。

人生如果是春夏秋冬,

他們希望50歲還像夏天,

仍像盛開的花瓣一樣燦爛活著。

2012年開始,

夏瓣生開始實施「蝸行臺灣」構想,

他們想像蝸牛一樣慢慢地走,

以徒步方式,

「走進」臺灣的風景之中,

而不像旅行團往往只是走馬看花的「路過」。

李偉文計劃用五六年的時間,

將臺灣環行一遍。

一次臺南蝸行,

給參加的成員留下了驚豔的印象,

臺南的美食、巷弄文化與藝術人文氣氛,

令人留連忘返。

與臺北、高雄這樣的城市相比,

節奏緩慢的臺南,

是一個宜居的地方。

於是,有人提議:

「大家乾脆到臺南蓋一棟退休後一起住的房子吧!」

沒想到,

真的有許多人響應,

大家開始認真起來,

一起去看地,

還走訪臺灣的養生村與老人住宅,

最後,

他們決定,在臺南買一塊空地,

準備自建一棟老人公寓,

做為蝸居基地!

李偉文說,

他們選擇在城市,而不是農村,

是更為現實的選擇,

因為到了七八十歲後,

大家不會有體力種田。

此外,

也要考慮交通、醫療資源及其他生活便利性,

臺南是個理想的聚居之地,

最重要的是,

整棟公寓,住的都是自己的朋友!

一共12個家庭決定參與進來,

他們都是李偉文的知交老友,

大多50歲上下,

他們給預備建設的公寓取名「蝸居」,

決定一起實踐老年的理想生活!

李偉文說,

一群老人在一起,

有共同的回憶很重要,

他曾看過很多人事業成功,

拚上全部時間,老時卻很寂寞。

他希望老了後,

能跟有共同記憶的老朋友一起消磨時間

「和情侶、和家人在一起,

不做任何事情,

本身就有意義。」

「我們可以不斷交新朋友,這沒有錯,

但新朋友有一個大麻煩——

沒有過去共同生命的經驗,

會有孤獨的感覺

你講過去的經驗別人聽不懂。」

12家人各司其職,

共同建設老年時的共同家園,

12家人裡面,

有人是做建築行業的

因此他們選擇自己規劃,自己蓋,

自己住,自己去想像未來……

負責設計的是建築師李兩成,

他在考慮老年住宅時,

覺得不應只想到無障礙空間等,

重點是人與人的關係。

他設計的公寓,公攤面積大於30%,

一樓是一座開放的公共空間。

此外還有共同的書房、食堂,

還有曬衣場,

能夠每天一起做飯、吃飯、洗衣等,

增加人與人交流接觸機會。

蝸居成員臥虎藏龍,

橫跨醫界、銀行、出版、建築等領域,

有人很懂爵士樂、有人懂網絡,

未來將集合大家的長才,

開不同課程,

成為臺南一個文化活動新據點。

△「蝸居」設計圖

除了要與朋友老了一起住外,

這群朋友也計劃死亡後,

還要一起葬!

由於荒野保護協會的背景,

這些朋友大多愛好自然,

曾經一起踏過許多森林溪谷,

未來希望選擇樹葬,

將骨灰回歸於自然中。

李偉文說,

樹葬是最環保的方式,

過去不合法,現在政府已積極推動。

他與好朋友們,打算把葬禮的錢省下來,

一起合買一塊自然棲地,

只要把地買下來,當地就不會開發,

能保留住美麗的大自然。

李偉文還認為,

倘若祖先都葬在相同地方,

子孫就自然會來這個地方祭拜。

將來孩子們也可以和他們的父母一樣,

互相成為老朋友,

才是名副其實的「友誼長存」。

李偉文說,

他三十多歲時就設想過,

如何才能讓過去有共同生活經驗的朋友,

老了之後,住在一起

後來發現,

這不困難,很簡單啊。

坐在綠意盎然的大自然裡,

披著金色的陽光,

李偉文說:

「人跟人的互動,是幸福感的來源。

你很有錢,家財萬貫,

可是你周邊只有聽不懂你話的外傭,

很悽慘!」

「你沒什麼錢,

可是你想吃小吃可以去吃,

周圍有很多好朋友,

每天可以東聊西聊,

每天有人跟你抬槓

好快樂!」

現在許多中老年人的子女不在身邊,養老靠子女成為一種奢求。很多中老年人在外面搞聯誼活動時熱熱鬧鬧,回到家卻冷冷清清,「因為都是空巢老人。」

作為一種新的養老模式,老人們結成夥伴,彼此照顧,既減輕了兒女的負擔,也消除了老人晚年的孤獨感,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養老模式。

這12個家庭的養老方式真的太潮,太贊了!

你身邊有沒有很好的朋友,你有沒有打算和他們一起養老,一起住?與其孤孤單單地生活,不如一起抱團取樂。


相關焦點

  • 12個家庭相約一起住,一起結伴老去,死後葬在一起…
    自然,他花最多心思準備的,不是金錢,而是可以一起老去的朋友們。他還發起了一個「一起變老」俱樂部。12個家庭,他們相約一起住,一起結伴老去,死後還要一起葬……一共12個家庭決定參與進來,他們都是李偉文的知交老友,大多50歲上下,他們給預備建設的公寓取名「蝸居」,決定一起實踐老年的理想生活!
  • 12個家庭相約一起住,一起結伴老去,死後還要葬在一起……
    他還發起了一個「一起變老」俱樂部12個家庭,他們相約一起住一起結伴老去死後還要一起葬……一共12個家庭決定參與進來他們都是李偉文的知交老友大多50歲上下他們給預備建設的公寓取名「蝸居」決定一起實踐老年的理想生活!
  • 【養老】太潮了~12個家庭相約一起住,一起結伴老去,死後葬在一起
    自然,他花最多心思準備的,不是金錢,而是可以一起老去的朋友們。他還發起了一個「一起變老」俱樂部。12個家庭,他們相約一起住,一起結伴老去,死後還要一起葬……這是某一天,李偉文和朋友們一起旅行時,突然靈光一現的產物卻一下子擊中了大家的心,大家都覺得,這是一個再好不過的想法。於是,想法就變成了現實……前幾年,李偉文與一群老友,一共12戶,做了一個重大決定。
  • 太潮了!12個家庭相約一起住,一起老去,死後葬在一起…
    自然,他花最多心思準備的,不是金錢,而是可以一起老去的朋友們。他還發起了一個「一起變老」俱樂部。12個家庭,他們相約一起住,一起結伴老去,死後還要一起葬……一共12個家庭決定參與進來,他們都是李偉文的知交老友,大多50歲上下,他們給預備建設的公寓取名「蝸居」,決定一起實踐老年的理想生活!
  • 死後居然和她葬在一起
    而且還為乾隆生下了三個孩子,可以說是後宮裡面非常幸福的女人之一了。可是關於純貴妃死後的事卻是一段大新聞,我們知道皇家的墳墓分帝陵和妃陵。皇帝和皇后如果去世了會合葬在帝陵,而如果嬪妃們死後則會葬入到妃陵。那麼,純貴妃死後葬入妃陵這一點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和她同葬在一起的人我們卻非常詫異。這個人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烏拉那拉皇后,對號入座就是所謂的嫻妃。
  • 七位一起生活的單身女人丨自立共生,結伴老去
    2018年12月28日,在日本NHK電視臺播出了一部名為《七位一起生活的單身女人》的紀錄片,講述七位高齡單身女人,既自立又共生的晚年生活,引起了很多反響和熱烈的討論。長期供職於NHK的村田幸子,今年78歲,是一名廣播主持人。她現在的工作是通過廣播,報導高齡人士問題。她稱自己為「不折不扣的後期高齡者」,能夠深切的體會高齡者真正的感受。
  • 一起吃飯一起玩!太原這13位老人的養老方式很潮,很喜歡!
    、看電視;下午一起打麻將、喝茶;晚上一起吃飯,夜裡各回各家睡覺;山西太原的這13位老年人的養老方式有點潮。一周前,張恆發因為高血壓住了院,其他12個人開始輪流照顧他:除了每天正常的生活外,還為他送飯、洗漱、按摩……
  • 在農村,離異女人死後葬哪裡,答案令人心酸
    農村有這樣的風俗:女不葬入娘家墳。無論一生都未嫁過的女人,還是出嫁的女人,死後,都不允許葬入娘家祖墳,娘家祖墳是兒子兒媳才能去的地方。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沒有葬回娘家祖墳的理由。前夫家裡呢,雖說「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但既然已經離婚,前夫家裡,就沒有了責任和義務,去管前妻的閒事。也許有人會說,可以葬公墓啊!可是農村並不像城市,不是所有的農村,都設有公墓。那麼,農村離異女子,去世後究竟葬在了哪裡?
  • 宋慶齡沒有葬在中山陵,臨終前留下遺言,要和此人葬在一起
    宋慶齡對孫中山仰慕已久,在從美國的回國途中,曾專程停留日本,去拜會孫中山,當時的孫中山流亡日本,正處在人生中最失意的時刻。但宋慶齡並不在意名利,依然不顧父母和親朋的反對,捨棄優越闊綽的生活,選擇和孫中山結為了伉儷。兩人在一起生活了十年,直到1925年孫中山病逝。
  • 「魏瓔珞」第一子,在四歲就意外夭折了,乾隆把他與皇后兒子葬一起
    她的一生極具傳奇性,一個正三旗的包衣出身,本是富察皇后身邊的一個宮女,但是她卻在眾多宮女中脫穎而出,在富察皇后死後成為了陪伴乾隆一生的人,一路從貴人到嬪再到妃,她只用了不到三年的時間,足以看出乾隆對她的重視。
  • 為什麼有人寧願獨自去旅行,也不願意和親朋好友一起結伴?
    而國人出國旅遊大多喜歡熱鬧,不少都是跟旅行團一起去旅遊,或者是找親戚朋友一起搭伴出行。親戚朋友一起去旅行,在人生地不熟的情況下,各自發揮特長,相互之間多少能有個照應,想著都是美美噠!然而,想像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 二婚女人去世,該和誰葬在一起?同母異父哥哥有權取走母親骨灰嗎
    但對於親人來說並非如此,如果生前沒有處理好身後事,或者多子女的家庭,不交代清楚,難免會有矛盾發生。死者已逝,生者卻在家庭糾紛中忙得焦頭爛額,恐怕死者的靈魂在天堂也很難安息吧。有位網友和我聊起鄰居一位老人去世,同母異父的哥哥來搶母親的骨灰盒而大打出手,引得鄰居都來圍觀,雙方相持不下,被一同帶到派出所問話。
  • 錯過了今年的櫻花季,讓我們一起相約明年的江城!
    每年三月的武漢櫻花盛開,因為疫情錯過了2020年的武漢櫻花節,讓我們一起相約2021年。在數不清的賞櫻花景點面前,你是不是有一點迷茫?到底該去哪?下面列舉了四個武漢賞櫻花最好的地點絕對不負春光,不容錯過。
  • 令妃「魏瓔珞」第一子,就只活了四歲,死後與繼後兒子葬在一起
    令妃,清朝後宮史上的一名富有傳奇色彩的女子,她以一介宮女崛起於乾隆後宮,一路扶搖直上,為乾隆生下六個子女,兒子永琰(嘉慶)還幸運地繼承了大清皇位。由此,令妃得以入列大清皇后之位,是為孝儀純皇后。
  • 不顧反對嫁給孫中山,宋慶齡死後卻不願意葬在中山陵,只因這句話
    宋慶齡當年不顧父母反對,毅然選擇與流亡中的孫中山結婚,毫不猶豫的跟隨在孫中山身後,伴隨孫中山度過了數十個春秋,堅定的踏上了捍衛共和制度的道路。孫中山五宋慶齡兩人感情向來交好,理論上兩人死後應葬在一處,但實際上宋慶齡死後,並沒有葬在中山陵園,而是囑託後人將其葬在了萬國公墓的宋氏墓園。這就不免讓人疑惑,為什麼宋慶齡沒有與孫中山合葬,而是選擇與自己的母親為伴、長眠於上海?
  • 海外養老觀察丨七位一起生活的單身女人
    在一次與兩個姐妹的旅行中,大家相處得非常愉快,幸子不禁感嘆,要是能和朋友住在一起,就太好啦。79歲的安田和子年輕時是女性生活顧問,也是個為工作而無暇顧及家庭的人,她加入姐妹團的理由非常實在:不想生病死去都沒人收屍。
  • 我為什麼說,絕對不能和公婆住一起
    我愛人是那種不太會照顧家的人,很多事不操心,每年過年我都會給婆婆買新衣服,她也是很高興,我賺錢還帶公公婆婆去北京旅遊,圓了她們的進京夢。他們在農村的親戚面前也是對我讚不絕口,對小姑子家的孩子也是視如己出,買東西花錢絕不手軟。我能盡力做個好兒媳婦的我都會去做,可是有一樣,就是絕對不能和公公婆婆住一起。為什麼這麼說呢,我跟大家說說我的理由。
  • 此黑老大曾與美國總統一起混,為抗戰募捐1400萬,死後葬八寶山
    在世界史上,被人稱為最強的黑老大,名叫司徒美堂,他曾為抗日戰爭募捐了1400萬,死後遺體還被葬到了八寶山公墓中。司徒美堂早年因為國內環境比較混亂,去了美國打工,他剛開始的時候,因為沒有任何根基,只能做一些刷盤子的簡單工作。後來他不斷發展,從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逆襲成了美國境內有名的黑老大,連曾經的美國總統羅斯福都跟他混過一段時間。
  • 慈禧太后死後為什麼葬在慈安太后的東邊?
    之所以,慈禧一個女人能夠垂簾聽政執掌大清政權幾十年,感覺她就是個陰謀家,是個玩陰謀的高手,而「陰謀論」也始終相伴於慈禧的一生,後世將許多事情與她聯繫在一起,比如慈安太后和光緒皇帝之死,都認為是慈禧將他們害死的,甚至連同治皇帝之死,也有人說是被她所害。其實這對於慈禧來說也並不公平,經過史學家對清宮檔案的分析,這幾個人的死亡與慈禧並沒有關係,但人們依然願意相信野史的記載。
  • 小野麗莎新年與上海歌迷再相約 一起喝杯「午後紅茶」
    小野麗莎新年與上海歌迷再相約 一起喝杯「午後紅茶」2015-12-31 14:12:20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孫佳音 選稿:朱貝爾   東方網12月31日消息:融合美、日、巴西三國的音樂特色,時而慵懶柔軟、時而活潑俏皮的唱腔將爵士樂演繹得就好像是愛情正在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