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中的殺敵利器——德制SFH-18榴彈炮

2020-12-16 勒先生

大家好我是老勒。晚清乃至民國時期中國一直處於一個動蕩不堪的年代,內有軍閥混戰,外有列強虎視眈眈。連年不斷的軍閥混戰使得那時候的中國百業凋零,民不聊生。由於第一次直奉大戰的失利,張作霖在東北開始了整軍經武,在此期間奉天軍械廠開始擴建,到1928年擴建完畢並改名為東三省兵工廠。此時的東三省兵工廠已然是全亞洲最大的兵工廠,擁有完備的軍工體系,可以生產當時連日本人都只有2門的240mm口徑的重炮,被譽為「東方克虜伯」。

可惜好景不長,1931年9月18日晚上,日本關東軍炸毀柳條湖鐵路,悍然發動了9·18事變,二十萬東北軍面對不到三萬的關東軍不戰而逃,這座「東方克虜伯」連同庫房的武器彈藥統統落入敵手,原本應該是中國軍人手中的利器變成了日後鬼子屠殺中國軍民的幫兇,至此以後一直到新中國初期中國完全沒有了製造重炮的能力。

1934年國民政府開始籌建重炮部隊,決定向德國購買重炮,並且要求口徑為150mm,射程達到15公裡,可以發射榴彈和穿甲彈來分別應對地面目標和水上的軍艦。當時德軍現役的SFH-18榴彈炮射程只有13公裡,無法滿足中國的要求,而與此同時萊茵金屬公司提出可以為中國特別定製一批,於是中國將訂單給了萊茵金屬公司,首批採購了24門榴彈炮。直至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德國一共向中國交付了44門SFH-18榴彈炮以及相應的配套裝備,這44門榴彈炮分別被編為炮10團和炮14團。

SFH-18榴彈炮在中國戰場的首次亮相就在淞滬戰場,在大場、暨南新村陣地上炮轟虹口的日本海軍陸戰隊司令部,可惜的是沒有配備燃燒彈,這些大炮的威力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在跑馬廳臨時機場的戰鬥中,排長張士英指揮一門炮50發炮彈不到十分鐘擊毀了數架敵機,日軍炮兵隨即展開報復性轟炸,發射了三百多發炮彈,不過張士英等人早已將炮套車撤退了。可惜在撤退途中由於工兵早已埋下地雷,炮10團2營官兵忍痛將8門榴彈炮推進河中。

在徐州會戰中,炮10團兩門榴彈炮和炮7團八門75mm野炮在宿羊山車站打得鬼子暈頭轉向,甚至還和日軍炮兵進行了炮戰,戰鬥持續兩個多小時,炮7團損失了3名士兵外加一門野炮,炮10團損失了一輛炮車。第三次長沙會戰中,部署在嶽麓山上的炮14團4連的兩門SFH-18榴彈炮利用地形優勢有效的壓制了日軍的炮兵,給日軍的地面進攻部隊造成大量殺傷,這也是第三次長沙會戰能取得巨大勝利的原因之一。在反攻滇西的戰鬥中這些榴彈炮也給日軍造成了大量殺傷,向松山陣地發射了三百多發炮彈,為遠徵軍拿下松山提供了強有力的火力支援。

在解放戰爭的鄄城戰役中,經過勇猛頑強的戰鬥,解放軍在鄄城以南地區殲敵9000餘人,並且繳獲了國民黨軍8門SFH-10榴彈炮,這可是解放軍夢寐以求的火炮啊!比在東北從蘇軍手中淘換過來的日本貨強多了!

好了今天的內容到此結束,各位看官們如果對老勒有什麼想說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哦。

相關焦點

  • 射程高達40公裡,使用鈦合金打造,小身材大威力的M777榴彈炮
    在火炮的俯仰以及旋轉模式上,M777榴彈炮的仰俯射角0°~71.7°,這就意味著M777榴彈炮可以執行平射射擊的任務,榴彈炮進行平射射擊對於現代的城市作戰和反裝甲作戰非常有效,在二戰中德國的88毫米高射炮的表現就已經說明了其中的優勢。
  • 加農榴彈迫擊炮,山炮野炮步兵炮,到底啥區別?
    W88式155毫米牽引加榴炮在蘇聯火炮體系中,它被稱為「加農榴彈炮」,簡稱加榴炮,我們也沿用了這個概念。歐美體系中沒有劃分,仍叫榴彈炮。加榴炮發展很快,已經成為主流炮種。5、迫擊炮與榴彈炮結合,生出了迫榴炮。它既能大射角曲射,又能直瞄射擊,具備雙重彈道優勢,被稱為"輕武器火力的延伸,重武器火力的補充"。
  • 或許比你知道的還要早,榴彈發射器的前世今生
    當然現實中的希臘火一點不綠,也沒這種爆裂屬性。 藉由希臘火的可燃性,拜佔庭人又在陶瓶中裝入希臘火以及鐵蒺藜,以投入敵方軍陣起到殺傷作用,這被大多數人視作最早的手榴彈。
  • 加農炮和榴彈炮有何區別?威力射程有何不同,終於搞清了彈藥基數
    相比之下,榴彈炮彈道較彎曲的火炮,射角可以達到70°,身管長一般為口徑的20-30倍,因此適用於地面射擊,也是我國炮兵的主要炮種。兩者其實也沒有實際差別,而且作戰性能也一直在變。有一種特殊大炮,大家稱其為加農榴彈炮,也就是兼有加農炮和榴彈炮的彈道特性的火炮。一般認為這種火炮的身管長為口徑的30-40倍,作戰性能也更強大。
  • 小積木裡的大樂趣:M30榴彈炮評測,大家熟悉的老夥伴
    套件簡評全冠的這一門M-30型榴彈炮一共由121片零件構成,相比上次評測的88炮零件規模縮水了一半左右,因此體量也只能勉強維持在一個等級上;以平射角度計算從炮口算起全長也不過15cm,在全冠的一眾比例失調的大塊頭中算得上是相當的小巧玲瓏。
  • 1937年的教導總隊步兵團:裝備機槍105挺,各種炮24門
    步兵部隊中,只有第2師和第25師各裝備了24門,配齊了各團小炮連的編制。不過此類機關炮後續裝備還有到貨,加上編制調整的原因,蘇羅通機關炮的具體配置還有變化,如教導總隊的團屬小炮連將機關炮均配齊,以一個團的力量便有6門此類機關炮也算是可以了。
  • 《星際戰甲》迅發電漿炮怎麼得 迅發電漿炮獲得方法介紹
    導 讀星際戰甲遊戲中,迅發電漿炮的獲得方法是玩家使用藍圖製作,玩家可在商店處購買迅發電漿炮的藍圖,迅發電漿炮是Gauss的標誌性速射微型榴彈發射器,具有高暴擊與高暴擊倍率
  • 猛士版車載榴彈炮首次亮相:一鍵調炮、半自動裝填,越障能力更強
    「猛士」版新型122毫米車載榴彈炮實彈射擊 央視軍事視頻截圖「猛士」版新型122毫米車載榴彈炮實彈射擊 央視軍事視頻截圖其實,對於這款「猛士」版122毫米車載榴彈炮,此前就有網友曝光過實物。網友拍攝的「猛士」版122毫米車載榴彈炮 圖源網絡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中的「猛士」版122毫米車載榴彈炮模型 圖源:現代兵器該新型車載榴彈炮與之前出現的PCL-181型155毫米車載加榴炮,以及新型122毫米卡車炮在某些方面有相似或者相同之處,包括一鍵調炮、半自動化裝填等功能。
  • 從十公裡到五十公裡,淺談能「飛起來」的遠程榴彈
    二戰期間榴彈長度和直徑之比大概為4.5,到了如今這一數值已經高達6。因為榴彈要想打的更遠,減少阻力是重中之重,也是前提。一般炮彈阻力佔比最大的就是波阻和底阻,適當的增加彈體長度和彈頭在彈體中的長度比例就可以有效的減少波阻,至於底阻則可以通過改變尾錐長度和船尾角的參數來實現減阻。發展到如今遠程榴彈已經老式的圓柱榴彈完全不一樣了,底凹榴彈、底阻遠程榴彈、增程榴彈等更是引領了這個百年彈種的發展之路。
  • 抗戰中國民黨軍最強的裝甲軍打得怎麼樣?
    作者:慎獨 抗戰中面對優勢裝備的日軍,大多數中國軍人只能憑血肉之軀去抵擋。雖然日本坦克在世界上只能算末流,但對缺少反坦克武器的中國軍隊已經是大殺器。國民政府與各路軍閥也曾努力發展裝甲部隊,但是終究無法與擁有成體系軍工的日軍相比。在中國為數不多的裝甲部隊中,第五軍可以說是一支最強大的力量。
  • 葡萄彈,榴彈,榴霰彈,這些聽起來和水果很像的彈藥是咋回事?
    炮彈的種類有很多,這次我們只撿三種誕生時間差不多,名字還都和水果有關的彈藥說:榴彈,榴霰彈,葡萄彈,這三者是咋回事? 而在榴彈發明以後,隨著機械加工工藝的發展,傳統的依靠經驗填裝的火捻引信也逐漸被碰炸引信,機械延時引信甚至無線電起爆引信所取代,為了解決榴彈打不準的問題,後來還有了制飛彈藥,什麼都能打,打什麼都打的動,這種「中庸」屬性,也使得榴彈即使在現在,也是炮兵彈藥中最主要的彈種。
  • 抗戰時中國軍隊,為何能將歐洲不待見的「盒子炮」,玩得大放異彩
    毛瑟廠對其寄予厚望,想要得到軍方正式合約,但可惜的是,直到1939年毛瑟廠停產盒子炮為止,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採用盒子炮作為軍隊的制式武器。 注意,不是沒有使用,而是不將其納入制式武器的體系。為啥?因為盒子炮有幾個很明顯的缺點。
  • 《生化危機3重製版》榴彈發射器在哪 榴彈槍獲得攻略
    logo_gl.png) center center no-repeat;} .t2c_c{width:640px;height:60px;float:left;} .t2c_r{width:311px;height:60px;float:right;} .t2c_r_t{width:311px;height:29px;background-position:-183px -18px
  • 國產LG3榴彈發射器現身奈及利亞!火力猛威力大,還能打燃燒彈
    7月6日,有奈及利亞士兵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數張自己在打擊博科聖地武裝的戰鬥中的自拍照,而其中有一張照片中的榴彈發射器迅速引起了網友的注意。從它的外形可以辨認出,這是一挺我國外貿的LG3型40mm自動榴彈發射器。
  • 在抗戰紀念館感悟抗戰精神
    70多年過去了,戰爭的硝煙已經遠去,但中國戰士的殺敵吶喊聲如在耳畔。館內主題展覽《偉大勝利 歷史貢獻》,用1170幅照片、2834件文物,向來者訴說著70多年前那段不可磨滅的歷史。觀眾觀看英雄母親鄧玉芬的雕像「母親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沒有再見的機會了。希望你,寧兒啊!
  • 中國航海火器丨明代小型海戰利器——虎蹲炮
    《武備志》中記載明代的百子連珠炮明代 戚繼光發明虎蹲炮到了嘉靖年間,戚繼光為了抗倭戰爭需要,發明了虎蹲炮。他在《紀效新書》中記載道了兩種虎蹲炮,一種長約二尺,腹內粗二寸左右,這種炮身有五六道鐵箍,重三十六斤。另一種為三尺以上,重量不詳。同時,虎蹲炮彌補了佛郎機與鳥銃在戰場上的不足。戚繼光稱「虎蹲炮比佛郎機而輕,比鳥銃一可當百」。
  • 川軍踏草鞋背大刀抗戰 煙杆上標"不除日寇不回鄉"
    昨日,成都商報記者探訪建川博物館,通過館藏部分川軍裝備,還原當時每位川軍戰士帶著鬥笠、蓑衣、「老套筒」步槍奔赴戰場,殺敵建功。  出川前,還有下面的旅長團長自籌資金或自掏腰包在市場買槍買炮,補充武器。所有的川軍中,要數主力劉湘的部隊裝備最好。劉湘在1928年以後曾經三次大規模進口外國武器,在漢陽兵工廠購買數千支步槍及幾百萬發子彈,還通過自己的武器修械所與地方工廠自造和仿造過大量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