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勒。晚清乃至民國時期中國一直處於一個動蕩不堪的年代,內有軍閥混戰,外有列強虎視眈眈。連年不斷的軍閥混戰使得那時候的中國百業凋零,民不聊生。由於第一次直奉大戰的失利,張作霖在東北開始了整軍經武,在此期間奉天軍械廠開始擴建,到1928年擴建完畢並改名為東三省兵工廠。此時的東三省兵工廠已然是全亞洲最大的兵工廠,擁有完備的軍工體系,可以生產當時連日本人都只有2門的240mm口徑的重炮,被譽為「東方克虜伯」。
可惜好景不長,1931年9月18日晚上,日本關東軍炸毀柳條湖鐵路,悍然發動了9·18事變,二十萬東北軍面對不到三萬的關東軍不戰而逃,這座「東方克虜伯」連同庫房的武器彈藥統統落入敵手,原本應該是中國軍人手中的利器變成了日後鬼子屠殺中國軍民的幫兇,至此以後一直到新中國初期中國完全沒有了製造重炮的能力。
1934年國民政府開始籌建重炮部隊,決定向德國購買重炮,並且要求口徑為150mm,射程達到15公裡,可以發射榴彈和穿甲彈來分別應對地面目標和水上的軍艦。當時德軍現役的SFH-18榴彈炮射程只有13公裡,無法滿足中國的要求,而與此同時萊茵金屬公司提出可以為中國特別定製一批,於是中國將訂單給了萊茵金屬公司,首批採購了24門榴彈炮。直至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德國一共向中國交付了44門SFH-18榴彈炮以及相應的配套裝備,這44門榴彈炮分別被編為炮10團和炮14團。
SFH-18榴彈炮在中國戰場的首次亮相就在淞滬戰場,在大場、暨南新村陣地上炮轟虹口的日本海軍陸戰隊司令部,可惜的是沒有配備燃燒彈,這些大炮的威力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在跑馬廳臨時機場的戰鬥中,排長張士英指揮一門炮50發炮彈不到十分鐘擊毀了數架敵機,日軍炮兵隨即展開報復性轟炸,發射了三百多發炮彈,不過張士英等人早已將炮套車撤退了。可惜在撤退途中由於工兵早已埋下地雷,炮10團2營官兵忍痛將8門榴彈炮推進河中。
在徐州會戰中,炮10團兩門榴彈炮和炮7團八門75mm野炮在宿羊山車站打得鬼子暈頭轉向,甚至還和日軍炮兵進行了炮戰,戰鬥持續兩個多小時,炮7團損失了3名士兵外加一門野炮,炮10團損失了一輛炮車。第三次長沙會戰中,部署在嶽麓山上的炮14團4連的兩門SFH-18榴彈炮利用地形優勢有效的壓制了日軍的炮兵,給日軍的地面進攻部隊造成大量殺傷,這也是第三次長沙會戰能取得巨大勝利的原因之一。在反攻滇西的戰鬥中這些榴彈炮也給日軍造成了大量殺傷,向松山陣地發射了三百多發炮彈,為遠徵軍拿下松山提供了強有力的火力支援。
在解放戰爭的鄄城戰役中,經過勇猛頑強的戰鬥,解放軍在鄄城以南地區殲敵9000餘人,並且繳獲了國民黨軍8門SFH-10榴彈炮,這可是解放軍夢寐以求的火炮啊!比在東北從蘇軍手中淘換過來的日本貨強多了!
好了今天的內容到此結束,各位看官們如果對老勒有什麼想說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