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調的文物:專家3次鑑定都為贗品,他50元買走,如今價值上億

2020-12-16 史家霸唱

西安是數朝古都,陝西也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據說當地老百姓以前種地隨便一鋤頭下去都能發現文物或者寶貝,實際上也是如此,當地很多農民在不經意當中就發現了數千年前的文物。而我們今天要講的也是一件在陝西不經意間發現的一個文物。

楊東鋒是陝西西安郊區的一個農民,1975年的冬天,他去沈家橋村東北邊整理自己的一塊土地,準備後面種一點莊稼,好給自己一家人養家餬口。拿著鋤頭在地裡翻來翻去,突然遇到一個硬東西,以為是塊石頭,就準備撿起來丟掉。然而撿起來之後,正準備丟掉,他卻發現這塊「石頭」形狀頗為奇特,不像是自然形成的石頭。

於是他將石頭清理乾淨,放進了自己的口袋裡,準備拿回去在家裡看看,畢竟當地人種地時發現文物的傳說太多了。回家用清水一衝,這塊「石頭」居然顯示出金屬光澤,略微呈現一個動物的形狀,上面還有清晰可見的字跡,不過那個字體像是比較古老的字體,楊東鋒也不知道上面寫的是什麼字,但是他肯定這個玩意肯定有大來頭。

於是他去找附近的一個博物館的專家去鑑定,可能是因為被騙的多了,這個專家看都沒怎麼看這個黑乎乎的東西,就說這是假貨。楊東鋒不甘心,又連續去找了三個人,但是他們都沒怎麼看出這個黑乎乎的東西究竟是什麼,從不樣式上來說很像是古代的「虎符」,但是它的形制和上面的字跡又與大家所知道的虎符格格不入,所以他們還是認定這是一個「贗品」。

快要準備放棄的楊東鋒找到了一個叫陳尊祥的人,聽說這個人見識多廣什麼事情都見過,於是他就把他的「寶貝」拿出來向陳尊祥請教。陳尊祥確實見識多廣,不過他並不是專業的研究歷史和文物的人,但是他也不想與一件可能是「寶貝」的東西失之交臂,於是他告訴楊東鋒自己暫時也無法鑑定,但是可以花50元買下這塊東西,以後找人鑑定。

楊東鋒為了這塊石頭東奔西走,搞得很麻煩,加上被三次鑑定為「贗品」,他也有些信心不足了,這時候陳尊祥提出購買他的這塊石頭,而且是50元,這對於當時的農民來說是一筆巨款了,於是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陳尊祥拿到了這塊「寶貝」之後,利用自己的人脈,把他拿給了一個叫做陳直的專家去鑑定。

陳直是大學歷史教授,專門研究秦漢歷史和文物的,因此他對秦漢的東西十分敏銳,他一眼就看出這塊「石頭」上面寫的是小篆,而「石頭」的模樣非常像是虎符,於是他將這「寶貝」拿去與自己的考古學界的朋友一起討論。

虎符是古代的一種兵符,形狀像是一隻老虎,被一分為二,一半在朝廷手中,一半則在將軍的手中,兩半合在一起就可以調動一隻與虎符對應的軍隊。傳說當年信陵君為了從魏王那裡拿到兵符調兵援助趙國,就派自己的心腹如姬(同時也是魏王最寵愛的妃子)偷偷的拿走魏王手中的虎符,然後用虎符調兵打敗了秦軍,拯救了趙國。

由此可以看出,虎符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重器當中的重器。因此虎符的收藏也非常的隱秘,很多歷史上的虎符都在戰亂當中不知所蹤。在此之前,中國一共只出土了3塊虎符。所以面對這塊非常像虎符的「石頭」陳直非常的激動,他並沒有果斷的下結論,而是仔細的研究了起來。

這塊虎符上共有銘文40個字,長95毫米,高44毫米,厚7毫米,經過許多專家的認真檢查,他們認定,這就是一塊貨真價實的虎符。不僅如此,這塊虎符的發現還讓人知道了在秦國統一天下之前,其實已經有了小篆,這也是為什麼前面幾個人都認定這是「贗品」的原因,他們不敢認同秦以前也有小篆這個他們並不知道的歷史事實。

就這樣,這塊虎符如同「和氏璧」一般,遭遇了幾次被人否定之後,它終於被認定為貨真價實的文物瑰寶。現在它的價值已經上億。


相關焦點

  • 一件千年國寶,鑑定3次結果是仿品,他花50元買下,如今價值上億
    而我們這次要說的文物是一件千年國寶,被鑑定過3次,結果都是仿品,他花50元買下,如今已價值上億。這件被人稱為贗品的文物,是有著動物花紋的銅片。一個農民將銅片拿去陝西博物館,希望能夠讓專家鑑定他這件藏品的真假,他滿懷希望來到這裡,得到的卻是冷漠的拒絕。在他的再三懇求下,工作人員才勉強替他看了一下,都沒有仔細的鑑定,便斷定這是個贗品。當他拖著沉重的步子,懷著絕望的心情要離開的時候,被一位名叫陳尊詳的專家叫住。
  • 收藏家捐出一件「壺王」,鑑定後卻成為鎮館之寶,陶瓷專家:贗品
    說實話文物鑑定工作的確還是很有難度的,畢竟文物這個東西不是說你是專家,就一定能判斷其真假,專家也是有水分的,而且水分非常的大,真正能鑑定文物的人除了要一定的知識學歷,更多的還是實戰經驗,就比如人家馬未都,他才是真正的實戰派,泡在古玩界幾十年了,成天都在和古玩打交道。
  • 男子花50萬打造的贗品,賣出2.2億天價,專家:虧了,這可是正品
    眾所周知,文物的價值不能一概而論,它不僅與時代、工藝、材料有關,還取決於珍稀程度,以及隱藏在背後的歷史意義。不過,在金錢的誘惑下,文物造假也逐漸盛行起來,雖說在某些細節上,贗品與正品有些差距,但是在肉眼觀測下,卻往往能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
  • 農民帶著傳家寶上鑑寶節目,鑑定是贗品,專家據為己有後賣8700萬
    文物古玩有著特殊的魅力,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在古玩上可以尋得這些文化的蹤影,很多人為了收藏古玩,不惜傾家蕩產也要買下心儀的古玩。但是很多人都是不清楚自己手中的古玩到底有多少價值的,畢竟玩古玩的人並不是鑑定專家,只能通過別人的介紹和自己的判斷,來推斷自己擁有的古玩的價值。
  • 一國寶被專家三次否定,他花50塊錢買下,現在價值過億
    我國有一國寶被專家三次否定,有一位學者,他花50塊錢買下,卻總是被質疑毫無用處。然而這個文物現在價值過億,早已經成為珍貴的國寶。二. 國寶級虎符的問世這件國寶其實是一個源自戰國時期的虎符,而且是在專家學者發現的虎符當中年代最久的。
  • 王剛首度澄清「誤砸價值兩億文物」:砸的就是贗品,之前同情對方才...
    此後付常勇將碎片重新交由第三方鑑定,得到了正品的結論,於是將電視臺節目組和王剛等人都告上法庭,「誤砸價值2億的文物」一說也由此傳開。8年來王剛方面從未對此傳言有過回應,直到他最近新開了個人微博。15日,王剛在短視頻中表示傳言內容失實,他當時砸得就是贗品,後來持寶人訴諸法庭,一審、二審均被判敗訴。他回憶到,當時付常勇已經籤訂了相關合約,而且王剛幾次勸說未果。至於網上2億的傳聞,王剛也表示就算兩個杯子都是真的,也不值兩個億。
  • 王剛錯把價值2億的杯子砸碎,隨後被物主告上法庭,如今怎樣了?
    但因為文物市場混雜的原因,很多人都不能正確分辨文物的真假,在這樣的前提之下,鑑寶節目開始出現,它不僅能夠有效地幫助人們認清文物的價值,而且很好地宣傳文物知識,起到兩全集美的作用。但在鑑寶節目中也有出現過專家誤判的情況,王剛錯將價值2億的杯子砸碎,鑑寶節目被告上法庭。
  • 四川農民下水撈寶,果然撈到價值上億的文物,卻被他800萬賣掉
    四川農民下水撈寶,果然撈到價值上億的文物,卻被他800萬賣掉導語:老宋沒有想到,當他兜裡揣著幾百萬現金,美滋滋的過著好日子時,警察找到了他,等待他卻是牢獄生涯……心眼多的老宋他特地找到了專家進行鑑定。經專家多方論證得出結論,這印章的主人是明代起義軍領袖張獻忠。明朝末年民不聊生,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張獻忠在家鄉也組織隊伍起義,因為他面色微黃,鬍鬚有一尺六寸長,行動果敢有力,所以軍中戰士將他稱為"黃虎"。
  • 上海民間收藏文物鑑定無償為你掌眼
    「市面上有海量的藏品,但是很多都是工藝品,新東西做舊,就是我們所說的贗品,假的。」王正書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社會上普通收藏愛好者,由於長期不接觸各類文物,對文物知識很缺乏,大量上當受騙。然而在購買時上當受騙還不算完,如果不注意,很可能還會二次受騙。
  • 贗品被專家鑑定為文物,博物館斥資百萬買下,真相卻赤裸打臉
    有句話叫做「自古高手在民間」,其實還是非常有道理的,可能也有偏頗之處,但是事實證明很多時候都是真的,就拿鑑寶來說吧,其實很多的民間收藏家的鑑寶能力完全超過了所謂的文物專家,畢竟這些民間收藏家絕對是實戰派,人家是一路走過來的,可不像那些專家就有一張文憑,毫無任何的實戰經驗。
  • 收藏家在日本買走名家字畫,專家鑑定為贗品,幾年後卻賣到上億
    近幾年來,隨著文物鑑寶節目的熱播,人們開始對文物收藏有了更多的認識,在節目裡,我們總能看到一些藏主帶來的文物,當主持人問到物品來歷時,許多人都稱是自己在古玩市場或者農村撿漏收的,雖然這其中的文物有真有假,但若是能有幸收到一兩件真品,絕對能讓人發一筆財了。
  • 當年因專家鑑定失誤,導致王剛誤砸2億文物,最終是如何收場的?
    這裡所提到的被誤砸的價值可上倆億的文物,是由一名叫做付常勇的醫生帶來的,他在帶著這個文物上《天下收藏》這個節目時便介紹了這件文物的來源——是被他治好的一名患者為了感謝他所以特意送給他的,對他來說,這文物擁有著不同的意義,但他畢竟對文物的了解程度比較淺,所以才想著把它拿到節目中來鑑定一下。這件文物,是一對瓷器,一對「甜白釉壓手杯」。
  • 王立軍:真正專家只鑑定古玩真假,不估價
    隨著文物收藏熱的升溫,電視中的文物鑑寶類節目也越來越多。然而,時下有不少鑑寶類節目,為了吸引眼球,聘請一些所謂的文物鑑賞家,在螢屏上故意誇大文物價值,唬弄廣大觀眾,誤導民間投資。在這些專家眼裡只有金子沒有標尺,甚至連一些掛著國家級頭銜的專家,也出於私利推波助瀾,知假賣假,甘願充當文物販子,以致類似估價24億元的假「金縷玉衣」、估價2.2億元的贗品「漢代玉凳」等醜聞接連不斷湧現。
  • 女士們拿這幅古畫上臺鑑寶,鑑定他是贗品
    中國是一個擁有數千年文化遺產的偉大國家,從古至今,留下了無數的文物,中國也非常重視文物保護,加大力度保護各類古墓葬和文物。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許多人會把閒錢投資到文物上,因此許多民間收藏家都有一兩件寶貝。然而外行人的眼光還是不那麼靠譜,一些鑑寶節目應運而生。
  • 中學生挖出「虎符」,綠鏽磨落後露出金字,專家:這是國寶級文物
    說到虎符,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是古代皇帝調兵遣將時所用的兵符,大多都是使用青銅或者黃金做成服務形狀的令牌,劈為兩半,一般交給將帥一般由皇帝負責。一旦這兩半虎符合為一體,那麼只有這這虎符的人就能夠獲得調兵遣將的權力。
  • 比古董更難鑑定的,是古董「鑑定專家」,誰來鑑定他們?
    導讀:「盛世買瓷器,亂世買黃金」是一句流傳千年的古訓,現在很多人都喜歡搞一些收藏,有的是為了附庸風雅,裝文化人,有的純粹是為了喜愛,但更多的人是想撿漏發財。上世紀80年代嚴打期間,河南某地方破獲一起盜墓案,兩個盜墓賊從墓裡挖出了兩件青銅器,這兩件青銅器的價值是量刑的主要標準。假如這個青銅器是真的,那就屬於國家級文物,涉案金額巨大,在80年代初,死刑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如果青銅器是贗品,那就不值錢,這倆盜墓賊就罪不至死。所以,這兩件文物的鑑定結果能直接左右人的生死。
  • 手裡的古玩被估價上百萬 這些鑑定內幕你知道嗎?
    俗話說:"亂世買黃金,盛世興收藏"。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歷來為文人雅士所喜愛的古玩、字畫等藏品,越來越多地走進尋常百姓家,我國各地古玩文物交易也日趨紅火,收藏,正成為繼股票和房地產之後,中國內地最"火"的投資方式之一。與此相輔相生,作為疏通文物收藏渠道的首要環節lDlD"鑑定需求"也越來越旺盛。
  • 夫妻倆用三千年文物當煎餅鍋。幾十年後出現在美國拍賣行:兩個億
    專家鑑定之後發現,這其實是漢武帝時的文物,價值上億。 沒過多久,有識貨的人發現了這個鍋,於是提出要買走。二人本身就是撿回來的鍋,一見有人出錢買,也不在意錢多錢少,很爽快的就答應了。這個人買走沒多久轉手又將兮甲盤賣給了其他人。
  • 專家判斷失誤,「和珅」失手砸碎2億文物,藏主一紙訴狀遞交法庭
    眾所周知,和珅是清朝的大貪官,他一輩子鑑賞過的古玩字畫何止萬千之數,以「和珅」為噱頭的鑑寶節目,定會收穫一大批忠實觀眾。不過,《天下收藏》的口碑還是不錯的,舉辦幾期下來,確實打碎了幾個魚目混珠的贗品,同時也鑑定出了不少埋沒在民間的珍貴歷史文物。
  • 當年,因專家失誤導致王剛砸碎2億文物,最後是怎樣收場的?
    文物具有極高地收藏價值,文物可以自由交易後,更使無數人扎堆於文物行業中,想要使自己一夜暴富,可如若不具慧眼,淘來一個贗品,則「財物兩空」。鑑於文物市場越來越火熱,於是出現了鑑寶節目,王剛曾經主持過央視的「天下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