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天上飛的,或是地上跑的,只要是塊肉,統統都能在浙江人手裡變成一道腊味。窗前屋後掛滿了醬鴨、醬肉、醬魚、臘腸、毛醃雞……還有抹了鹽的大豬腿在微風裡飄搖。
二便是年糕。
年糕諧音「年高」,所謂「年歲盼高時時利,虔誠默祝望財臨」,在中國人看來,過年吃年糕是再吉利不過的了。一戶人家準備上百斤年糕都不是稀罕事。
美食家蔡瀾曾說:「(年糕)味道單薄,質感平淡,缺乏個性,不夠獨特。」但在浙江人看來,年糕的妙在於一個「百搭」。不論是切片切條,還是做甜做鹹,亦或是蒸煮炒炸,年糕就像一張白紙,任人打扮出百般滋味。
年糕的做法其實都很家常,配菜卻因季節和地域差異,涵蓋了各種山海風物。薺菜與年糕搭配出早春的靈氣;六月黃上市,蛋白質與碳水的迸發出鮮美的糯意;九月金桂飄香,年糕也沁入了江南的秋意;禁漁期一過,黃魚、梭子蟹透骨生鮮,卻也比不上湯裡一口年糕;眼下凜冬未過,打好的年糕又在騰騰的熱氣裡宣告著年關將至……年糕,既是主食,又是零食;既墨守成規,又有千變萬化。浙江哪裡的年糕最好吃?今天不妨跟著浙遊君一起走一遭!傳說,戰國時期,吳王沉湎酒色,伍子胥在寧波慈城作戰,預感國家有難,就偷偷以糯米制磚,埋於闔閭城下。伍死吳滅,又逢荒年,百姓們挖地三尺,靠糯米磚挨過荒年。慈城年糕就是常說的「水磨年糕」。經歷了千年的演變,水磨年糕的起源已然無從考究,但它的成名歷史卻是有跡可循。在慈城火神廟旁,甚至還有一座年糕博物館,你可以親身體驗搗年糕的過程。如今,機器已經非常方便,老慈城人卻仍然選擇手工年糕。手工打出來的年糕,吃起來不黏牙齒、柔軟又有嚼勁,又在勞動人民的手中衍生出數不清的吃法。
在江南濡溼的空氣裡,水磨年糕仿佛是天生的寧波風物,這種「糯嘰嘰」的主食,不僅養育了祖祖輩輩的寧波人,也造就了甬人性格裡的堅韌和大度。
/ 年糕餃 /
鳴鶴歷來以做年糕聞名於慈谿甚至寧波,每到冬天,古鎮裡壯丁們掄起大木錘就開始現場打年糕,熱氣騰騰的年糕飄出來的就是即將到來的年味。古鎮內亦隨處可見年糕店,有傳統白年糕,也有經過改良的艾草年糕、紫薯年糕等等。
當地人喜歡將年糕做成大型餃子,包入各種餡料:薺菜香乾餡、大頭菜,或是甜口的白糖芝麻、豆酥糖等等,可甜可鹹,現包現吃,哪個都是心頭好!/ 烤菜年糕 /
慈谿本土文化@maomi/攝烤菜年糕是寧波人的專屬創意,「烤」實為紅燒。新鮮大頭菜醬油鹽糖下重手調味,經過長時間的烘烤,菜葉充分吸收了濃鬱的湯汁,變得鮮鹹。烤菜口味極重,又被大塊的年糕輕鬆化解,一口咬下,這滋味,才是正經老底子的寧波味道。
/ 雪菜年糕湯 /
立冬前後,新年糕才入缸,甕裡的雪裡蕻已醃透,微微泛著黃。雪菜,是寧波的一大特產。有了雪菜「酸汪汪」的調味,一口年糕湯喝下去,既落胃又欲罷不能,口中再滑入幾條肉絲和筍絲,算得上湯年糕裡的至味
@帶你吃遍寧波豬油塊這三個字,不知道寫進了多少寧波人兒時的回憶裡。食物相對匱乏年代,高熱量的豬油最能安撫枯燥的味蕾。在煎年糕塊的時候融入一點豬油提香,加入裡脊火腿腸等配料,再敲進個雞蛋就是頂配了。@小麥來了
糯米外包裹著薄薄的蛋皮,煎的焦香泛黃,咬一口則是黏黏糯糯的感覺,偶爾能吃到幾顆細鹽的鹹鮮味,伴著蔥花的香氣分外迷人。
/ 赤豆年糕 /
@罐頭視頻大年初一的清晨,寧波人必吃的就是赤豆年糕湯。燉爛後的紅豆香甜軟糯,年糕則是軟糯Q彈,將它們混合之後就會沾上彼此的香味以及甜味,吃起來就熱乎乎的,甜甜糯糯,暖身又暖胃。
在餘姚,年糕還會被製成零食。年糕乾也是炒出來的,有人用鹽炒,有人用沙子炒。用沙子炒的更香,鹽炒的略帶鹹味,味道更好。和我們平時見到粘軟的年糕不同,酥脆的年糕乾,鬆脆化口,既有小時候甜甜的米香,吃起來還有薯片的感覺~舊時,寧波人廚房裡還有「火缸」,用於儲存灶膛裡的餘炭,兼可燉茶。嘴饞時,只消在炭裡埋入幾條年糕,待到表皮微焦開裂,即可用火鉗取出。炭火和時間都要掌握好,一不小心就容易煨成「黑炭」。煨好的年糕外脆裡糯,每一口都有稻米的香氣。
由北至南,浙江人普遍都對年糕有著天然的喜愛。要說浙江哪裡年糕好吃,除了寧波,紹興、台州等地也是榜上有名。
/ 紹興炒年糕 /
在浙遊君心裡,早晨的紹興是最有煙火氣的。極具特色的炒年糕,也是常年列入當地人早飯行列。它和普通年糕最大的區別就「帶湯」,先炒後煮,年糕充分吸收湯汁,久煮不爛,既有爆炒的鑊氣又有湯底的鮮香。
炒年糕要想做的好吃,必須得用當地的年糕。嵊州和新昌的年糕全部用粳米做成,不摻一點糯米,口感又滑又韌,不失柔軟。冬筍和雪菜鮮香至極,豆腐則是嚼勁之餘的一口滑嫩,本地糟肉的加入更是升華起整碗年糕的層次。
/ 草塔年糕糳(zuò) /
「糳」諸暨土話諧音同「粥」,在諸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年糕糳赫然在列。將大米粉蒸成的粉糰子趁熱揉成年糕片子,包上現烤的蔥油餅,大米香、蘿蔔絲香和肉香混合在一起,勾引著人的味蕾。
/ 黃米粿 /
黃米粿是麗水特有的年糕,加了灰汁,色澤黃亮,所以叫黃米粿。普通的年糕沒什麼彈性,黃米粿倒十分有嚼頭。制好的黃粿,可煎可蒸可炒,既可當菜又可當主食。配上冬筍的清爽、肉絲的精道,這滿足感是其他什麼美食都不能代替的。
@掌上台州作為台州早餐屆的「一哥」,嵌糕在外地幾乎吃不到。經過一下下捶打的年糕,軟糯且有嚼勁,包裹上浸滿湯汁的豬肉或香腸,再加上被炒的香脆可口的素菜,最後澆上一勺靈魂肉汁,一個管飽!@美食設計師咻咻
每年休漁期結束的時間,就是梭子蟹統治世界的時間,這個季節的梭子蟹蟹肉和蟹膏分量足。水磨年糕軟彈香糯,吸了螃蟹的鮮同時又保留米香,一上桌立馬被夾光。浙江冬季溼冷低溫,凍得綠葉菜最甜。薺菜、塌棵菜、上海青都成了年糕的完美配角。薺菜鮮美,非一般菜蔬所能比擬,而薺菜炒年糕更是一絕。夾一筷子入口,薺菜清香和年糕的軟糯搭配得當,混合著山野間的靈氣,那叫一個好吃。江蘇人用糖出神入化,而義烏人用糖則簡單粗暴。 義烏丘陵的紅土地,並不適合種植水稻,而甘蔗榨糖反而是當地農民的好出路。冬天村裡新作的年糕蒸熟,蘸著新下的紅糖粉,一口一蘸,紅糖在年糕上化成紅點,每一口都甜甜蜜蜜。
青菜、肉絲剁成肉末,混著昨晚剩下的白米飯,與年糕一同做湯。說是湯,更準確該叫菜泡飯年糕。糊化了的年糕與米飯微微發脹,勾勾搭搭起軟嫩燙口的其他美味。除了烤、炒、煮等做法外,年糕胖的存在撫慰了無數人的童年。當爆米花的小販走街串巷時,都會央著大人們會拿出年糕片去爆一點。爆過的年糕片經過高溫脫水體積頓時會放大好幾倍,米香與酥脆感都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