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放久了會生黑色的小蟲子,這些蟲子是哪裡來的?

2020-12-18 科學獵奇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相信大家都有過類似的經歷,那就是許久未吃的大米在吃的時候突然發現裡面有一群黑色的小蟲子,而且即使你淘洗乾淨,在煮米時,水面上還是會漂浮幾個幼蟲或者是蟲卵,搞的人一點食慾都沒有。那麼,你有沒有想過,這些蟲子是哪裡來的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種小黑蟲的來歷。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這些黑色的小蟲子是啥?

咱們上面說的小蟲子不僅僅是會出現在大米之中,只要是五穀雜糧,放置一段時間後都可能會滋生這種小蟲子。筆者前段時間在打掃衛生時,就在廚房的柜子裡發現了一小袋被遺忘許久的小米,當拿出這袋小米來之後,我被震驚了,因為整個的袋子上都布滿了密密麻麻的小孔,而且裡面至少有幾百隻黑色的小蟲子,甚至在袋子的底部,許多小米已經被粉末化了。那麼,這是什麼蟲子呢?

在不同的地區,這種小蟲子有不同的叫法,我們這叫黴油,有的地方叫米蟲、麥甲等等,不過它的學名其實叫米象鼻蟲。米象鼻蟲(以下簡稱米象)是昆蟲綱鞘翅目象鼻蟲科米象屬下所有昆蟲的總稱。整個的象鼻蟲科下的昆蟲都是素食主義者,它們的食物只有植物,並且一些象鼻蟲只寄生在某些特定的植物上。其中米象屬下的昆蟲只寄生在穀類植物上。

從外觀上看,米象身上都被堅硬的外甲包裹著,體色以黑色和褐色為主,它最大的特點就是長著一個像大象鼻子一樣的細長吻部,位於頭部兩側的觸角中間。與大多數的昆蟲觸角不同的是,米象的觸角是呈90°彎曲的,其中末端膨大成為圓形。

米象的體型大都非常的小,通常只有2-3毫米,我們看到的這個黑色小傢伙就是米象的最終形態。米象的生長發育分為四個階段:卵、幼蟲、蛹、成蟲。米象的卵用肉眼很難發現,因為它只有平均0.6毫米,而且為白色,在大米中幾乎看不到,而它的幼蟲通常只有2毫米左右,身體較為細長,通體乳白色,之後進入蛹的狀態,最後它會變成我們看到的黑色(褐色)小甲蟲。,這是米象的最終形態,米象的繁殖就是在這一階段進行的。當米象完成交配後,會將穀物咬一個洞,然後將卵排入其中。所以,當我們看到一個米粒上有個小洞時,那裡面大概率是有米象的卵。

米象的繁殖周期各有不同,從整體上看,溫度越高,米象的繁殖周期越短,在我國南方,米象一年可以繁殖7-9個世代,而在我國的北方,米象一年通常只能繁殖1-2個世代。

米象有著負趨光性,它們喜歡待在陰暗、潮溼、溫度較高的環境中,在成蟲狀態下,米象具有假死的習性,如果我們用手輕輕一碰,它大概率會裝死。所以,我們在清理米象時,千萬不要看到它不動了就以為它死了。

我們吃的米放時間長了為什麼會有米象?

通常上面對米象的簡單介紹,我們就能找到答案,那就是米本身就有米象的卵。但是,米象的卵不止是來自于田地,還來自於儲藏的地方。

有些穀物在地裡生長成熟後就已經被米象盯上了,它們在交配後,直接在植物上就把卵產在了穀物之中,這就造成了我們會買到一些已經有米象蟲卵的大米。

其次,大米在收穫時通常是先放入糧倉等儲存糧食的地方,而這些地方通常都有米象潛伏,這樣就容易跑到新的大米上產卵。

因此,在我們買大米時,這些大米都是經過篩選的,最起碼的是我們看不到米象的成蟲。但是時間長了,這些帶有蟲卵的大米,就會孵化,慢慢的就有米象出現了。而在滿是大米的環境中,米象的成蟲一旦出現,它們就會交配繁殖,最終造成米象在米缸或者米袋裡泛濫成災的後果。

看到這裡,有些小夥伴會問:米象在乾燥的穀物中生存,它們為什麼不需要喝水?

眾所周知,生物的生長都離不開水,米象也不例外。但是在米缸或者米袋中,它們沒有明顯的水來源,那麼它們是如何喝水的呢?

米象的生長離不開水,而它的水正是來自於食物本身。米象想從食物中獲取很簡單,由於米象喜歡潮溼的環境,所以只要有米象生存的地方,本身我們的穀物就已經受潮了,而受潮的原因大致有兩個,一個是穀物本身就沒有晾乾,一個是穀物存放的地方比較潮溼。這樣穀物中就含有水分,這是它們獲取水分的主要方式。所以,我們對付米象可以從它的習性上下手。

首先,要保持儲存穀物地方和容器的乾燥,這一點可以買一些密封性好的米箱。其次,如果發現穀物中有米象,最好的辦法就是把穀物放在太陽底下暴曬,這樣不但能夠殺死米象的成蟲還能讓米象的卵死於高溫脫水。這樣就能極大地減少米象泛濫的現象了。

並且一旦發現有米象,那麼要把整個穀物附近的環境也清理一遍,因為有些米象可能會藏在一些縫隙之中,如果不根除,它們很容易再次泛濫。

總結

米象是穀物中常見的「害蟲」,而且它們繁殖能力很強,所以如果發現零星的幾個米象,一段時間不管,它們就會泛濫成災。由於其在產卵時會將卵產在米中,在我們購買時很難發現。所以,如果買的穀物長時間不吃,記得要拿出來暴曬一下。當然,在低溫環境下米象很難生存,所以也可以將買回來的穀物放在冰箱裡凍一下,這樣也能起到殺滅米象的作用。

相關焦點

  • 米罐裡的米很乾淨,為什麼放久了有蟲子?生了蟲子的大米還能吃嗎
    持續好幾天的雨天和炎熱的氣溫,使我們家裡的米長出了一些黑色的小蟲子。這種小蟲子不大,可是總數許多,在米中跑來跑去去的,看上去十分的噁心想吐,我擇了好長時間才從一大袋米中擇出幾兩可以吃的小米粒。這種小蟲子稱為米蟲,別名稱為米象,他們具備一根較長的鼻部,就好像「蟲類中的小象」。
  • 米罐裡的米很乾淨,為何放久了會有蟲子,蟲子是從哪裡來的呢?
    但有人曾發現這麼一個問題,明明米罐裡的米很乾淨,罐子也沒被拆封過,為何放久了會有蟲子?好奇之下,有人做了實驗。將買回來的米逐一挑好,確認裡面沒有蟲子後把它們挨個倒進洗好的罐子,讓罐子靜待一段時間。原本以為這樣就會沒有問題,但當他兩個月後打開罐子時,發現裡面依舊有蟲子。那麼,蟲子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
  • 真相| 大米放久了為什麼會長蟲?蟲從哪裡來?看完恍然大悟!
    但讓人疑惑的是:買來的時候這些食材都好好的,為什麼會突然出現蟲子?這些蟲子都是從哪裡來的?那些被米蟲「玷汙」了的大米,是必須扔掉,還是能夠鼓起勇氣吃下去?大米中的米蟲可能一直就在米裡面,只是以蟲卵的方式存在,肉眼看不出來而已。等溫度、溼度等條件適宜後,蟲卵就會吸收大米中的營養生長,變成米蟲。那問題就來了,大米中為什麼會有蟲卵?主要有三個途徑:1大米收割前就被寄生糧食生長的時候可能就有蟲卵。
  • 【妙招】家裡的大米放久了會生蟲,這些蟲子是從哪來的?這種米還能吃嗎?
    大米是我們生活中的一種主食,大米及其製品是我們飲食中不可或缺的一種食物。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大家經常發現家裡的米放的時間一長,就會長出米蟲來。特別是到了夏天的時候,空氣溫度高,溼度大,在這種環境下大米更加容易生蟲子。我們在買大米的時候,並沒有看見蟲子,為什麼在家裡存放一段時間就長蟲子了呢?米蟲,學名叫米象,又名蛀蟲、鼻蟲。它主要寄存在大米上,以大米為主要食物。
  • 大米放久了為什麼會長蟲,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很多人都想錯了,看完恍然大悟
    大米、麵食是家家戶戶都會囤積的糧食,但在日常生活中,卻可能突然發現家裡放久了的米、面、粉等糧食中長出了蟲子,尤其是夏季,生蟲的機率更高!看著米桶裡這些爬來爬去的蟲子,直讓人頭皮發麻~有的甚至還會跑出來,柜子中、牆上、其他食物裡都有它們的蹤影……
  • 米罐裡有蟲子?明明很乾淨呀,蟲子都是從哪來
    尤其是夏天的時候,雨水相對來說比較多,所以很多的時候都是悶熱的天氣,讓家裡的米罐裡長出了一些黑色的小蟲子。 雖然這些蟲子看上去非常的小,但是數量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多的,在自己吃的米裡爬來爬去看上去也是非常的噁心的一件事情。
  • 米麵放久了,裡面的蟲子哪裡來的,生了蟲子的米麵還能吃嗎?
    豆類、穀類、麵粉等時間放長了會有蟲子,這種蟲子當然是蟲子他爹娘生出來的。蟲子生兒當然還是蟲子。問題是許多人不明白,買來的米和面,裡面沒有蟲子啊,怎麼就會憑空生出蟲子呢?這就是人們過分的相信自己眼睛了。這種蟲子成蟲體長約2.5~3毫米,寬約1~1.5毫米,顏色紅褐或瀝青色,樣子最大特點是口吻較長,有點像象鼻,故稱「米象」。大米中的蟲子多為這種蟲,但這種蟲子也會寄生在玉米、小麥、高粱、麵粉中,而且會躲在木地板裡,因此有木地板的家庭更容易出現。
  • 密封的米罐裡,有時候為何會出現黑色的蟲子,這些蟲子吃了會怎樣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生活經驗,那就是明明米罐密封得很好,而且米也很乾淨,但是只要買來的米放置一段時間,在大家打開米罐的時候就會發現裡面有很多的小蟲子。這些蟲子外形相似,但是顏色卻不同,有的是黑色的,有的白色的。
  • 久放的米會長出蟲子,這些蟲子從哪來的?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我們習慣的見到放久的米,裡面會有蟲子。有些是乳白色的,而有些是褐色的。這些其實都是同一種米蟲的不同形態。下面我們就來簡單介紹一下。就是會經歷卵,幼蟲,蛹,以及成蟲,這四種形態的昆蟲,我們把它們稱之為全變態昆蟲。比如,蚊子、蒼蠅、蝴蝶、飛蛾、蜜蜂、甲蟲等這些昆蟲,都是全變態昆蟲。而米蟲恰好屬於全變態昆蟲中的甲蟲類,相信大家都有見到過,我們放久的米上面,有時會有乳白色的蟲子爬過,這種蟲子就是米蟲的幼蟲形態。
  • 密封的米罐裡,有時候為何會出現黑色的蟲子,這些蟲子是哪裡來的
    很多人都是有那樣的社會經驗,那便是本來米罐密封性得非常好,並且米也很整潔,可是要是買回來的米置放一段時間,在大伙兒開啟米罐的情況下便會發覺裡邊有很多的小蟲子。這種蟲子外觀設計類似,可是色調卻不一樣,有些是灰黑色的,有的白色的。
  • 大米生了蟲
    我老家藤橋還有一畝薄田,閒不住的婆婆每年都還伺弄著,瓜果蔬菜常年不缺
  • 大米生了蟲怎麼辦?別急著扔,教你一招,比網傳的方法都靠譜
    夏天,很多人在淘米之前會仔細挑選一陣,肉眼可見的小蟲子全都一一挑出來,心理有潔癖的人乾脆把米全部扔掉,無形中造成了浪費,要知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米蟲從哪裡來?很多人會有這個疑問,看上去乾乾淨淨的大米,米蟲是從哪兒來的呢?這個問題就好比下過雨的水坑裡突然冒出來好多小魚一樣。在弄清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弄清楚,米蟲基本有兩種:一種是白色的可蠕動的小蟲子和黑色的長著一雙小翅膀的米蟲。
  • 家裡大米出現的黑蟲子你認識嗎?
    有的時候,家裡的米袋中就會出現黑色的小蟲子,雖然淘米的時候可以簡單去除,但它們是怎麼來的你知道嗎?米蟲的學名為米象,口吻細長如同大象鼻子,有翅膀但一般不會飛起來,極大地降低了威懾力。雌性米象會在穀類食物中挑選合適的溫床,利用象鼻子型的嘴巴在這些種子或糧食的一端啃出一個深孔,產卵到孔中,最後封好開口,卵就與穀物融為一體。經過一段時間後,在恰當溫度下卵就會孵化出幼蟲。幼蟲就以它所在的這粒米或豆類為食,利用這些營養成長。作為完全變態的昆蟲,米象變成成蟲需要經歷蛹的階段。而在米粒中的時光,米象會完成三次蛻皮化蛹,最後成蟲就會從米粒中離開,開始一段長達1年左右的生活。
  • 大米生蟲了怎麼辦?正確的做法是這樣:教你6個儲存大米的小方法
    前幾日中午,準備做米飯,突然發現家裡的大米裡面,開始長出很多小黑蟲子,這還怎麼吃!於是雷哥手忙腳亂的把大米拿到陽臺上曬,卻發現即使攤得很薄,蟲子仍然曬不出來。更加悲催的是:第二天做米飯時,發現這些曬過的大米一煮就碎,吃起來的口感也變差了許多。後來上網一查才知道:自己做了一件蠢事。
  • 夏天大米容易生蟲,用這個幾個方法試試,放幾個月也不會有小蟲子
    每到天氣熱的時候,我們吃的食物很多都不能長時間儲存,所以每次買少量的,吃多少買多少,特別是家裡的米,面更不能囤太多,天氣熱很容易生蟲子,即使是沒有打開包裝裡面也會生蟲子。去年剛買了一袋大米,打開包裝還沒吃,就發現裡面已經有了蟲子,家裡的麵粉也是。
  • 米袋中的黑蟲子是什麼?感覺是憑空出現,你可能吃過它的蟲卵!
    米袋中為什麼會出現黑色蟲子?你吃的米飯中,可能就有蟲卵!夏天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季節,對很多男生來說,可以光明正大的看長腿小姐姐,對於女生來說可以更好地展現自己的身材優勢。大米中的黑色蟲子在所有的食物當中,大米是比較特殊的一個,就是在夏天非常炎熱的季節中,大米也不會長毛髮黴,但是你會發現在米袋當中會出現一些黑色的小蟲子,雖然沒有米粒大,但是看到這些蟲子在大米當中爬行,會讓人感到非常的反胃。
  • 大米長黑褐色蟲子還會飛 專家稱沒有大危害
    大米長了不少蟲子,但不知「來頭」。昨日,福州市民倪先生發來了自家大米的照片,其中出現不少黑褐色的小蟲子,會飛,「感覺長得和一般的『米蟲』不太一樣」。大米中的小蟲,初步判定是印度谷螟專家介紹,可能是米買回來之前就有蟲卵,之後在家中存放不注意,加上天氣溼暖,這些蟲子就會慢慢長大。  「分辨印度谷螟和米象比較容易,印度谷螟通常是1釐米長左右,米象是一種小黑甲蟲,更小一些,身長不過兩三毫米。」印度谷螟不只吃大米,還喜歡吃玉米、大豆、紅棗、葡萄乾、菊花等。現在是8月,正是印度谷螟的羽化時期,這種蟲子從卵到成蟲,一代只需要30多天。
  • 黑色小蟲子頻繁出沒!佛山禪城園林專家出招防治薊馬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歐陽志強 通訊員 黎靜昕 霍毅釗 近日,有佛山禪城街坊反映,在祖廟路逛街時,不少黑色小蟲子頻繁出沒,飛到衣服上甚至跑進人的眼睛裡,非常讓人討厭。究竟它們是何方神聖?有什麼危害?
  • 天氣熱,麵粉易生蟲子?麵粉裡加入2種東西,整個夏天都不生蟲
    夏天最後一個節氣——大暑已經來了,這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因為溫度高,所以不管不管是蒼蠅,還是蚊子蟲子非常的多,這讓人非常的煩心。別的地方還好說,對於我們平時所吃的一些糧食而言,尤其是麵粉(麵粉,是所有糧食當中最容易生蟲的。
  • 大米生蟲不要曬了,米店老闆教你一招,大米放一年都不生蟲
    把大米裝好後,放到家中乾燥陰涼處就可以了,這樣保存的好處是可以把大米和外界空氣隔絕起來,可以非常有效的防止大米生蟲和變質然後放進冰箱保存,沒有自封袋,用保鮮袋也可以,不過自封袋取用時會更方便一些,由於大米是不怕凍的,所以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和冷凍室都可以保存,哪裡空間足就放哪裡,特別是放在冰箱冷凍室裡,只要袋子密封的好,一兩年都不會變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