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在邊境地區對峙已經數月,雙方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來保證前線物資供應。我國由於先前就修建的密集鐵路公路網,所以不必太過擔心後勤問題,而印度之前的各種基礎設施並不完善,需要額外修建很多道路才能保證物資供應,而印度總理莫迪在此前下令緊急修建44座路橋,同時購買了許多運輸機的零部件,就是為了讓前線士兵得到充分的後勤支持。
拉達克地區零下50度,邊境兩軍處境懸殊
可是現階段印度最大的敵人並不是中國,而是已經到來的嚴寒季節。據悉,在冬季的極端天氣下。拉達克地區可以達到零下50度左右,這對於在邊境生存來說是極大的考驗。同時邊境地區不適合種植農作物,淡水供應也比較依靠外界運輸,蔬菜以及新鮮肉類成為士兵奢求的食物。不過我國利用先進科技建立溫室大棚,成功的讓邊防士兵吃上了新鮮的蔬菜,設立的專業儲藏室,也可以讓蔬菜肉類保持更久的時間,為整個冬季做好了準備。
同時,邊境地區的解放軍們不僅可以吃上家常菜,甚至可以親手包餃子,還能享受來自內陸的自熱火鍋等美食。相比之下印度方面卻顯得頗為悽涼,只可以啃冷冰冰的大餅,並沒有太多可選擇的食物。據西方媒體報導,印度給前線士兵派發的食物主要是罐頭類食品,調料一般只有鹽和薑黃,這樣的夥食連基本的果腹都難以達到,更別提美味了。
邊境印軍很可能先敗給惡劣天氣
加上印度獨特的種姓制度,導致在對峙初期印度國內並不想給予前線大力支持,最後是總理莫迪力排眾議,舉全國之力支持邊境士兵,哪怕後期有所改善,可也難以和解放軍的夥食相比較。同時,中印邊境對峙駐地的地形條件也有所不同,中方邊界地形較為平坦,和山脈之間有較遠的距離,山谷內部可以進行大量基礎設施的建設,而印度則需要克服地形方面的困難,一些士兵營房的建設都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建設好之後的士兵營房也無法達到保溫的效果,可以說是吃力不討好。
現階段中印雙方並沒有產生正面的衝突,反而很多印度軍隊因為凍傷住進了醫院,極端的寒冷天氣以及呼嘯而來的山風,就是印度最難克服的敵人。在這樣的情況下,印度士兵仍然面臨保暖裝備缺失的困境,也許中國解放軍並不需要有太多的動作,印度就會不戰自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