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記錄的都是古代神話故事,有些人把閱讀它當成一種娛樂,有些人則認為裡面記載了許多古代文明,很有學術研究價值。
近年來越來越多學者對研究《山海經》產生濃烈的興趣,有學者宮玉海先生成立了「《山海經》研究協會」,專門研究《山海經》,但是對於他的研究成果,不少人聽聞後卻無動於衷,宮玉海教授認為中國是古文明的源頭,世界的文明中心。
有些人認為這是誇誇其談。
有很多證據表明,古埃及文明是華夏文明的一部分,大禹很可能就是埃及法老,《山海經》中記載的大禹治水,也很可能治理的就是尼羅河!
《山海經》中對大禹治水的相關記載有提到「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而實際上,黃河可能並沒有這樣聲勢浩大。
千年前的黃河並沒有如此浩大的水量,更別說「洪水滔天,浩浩懷山」。
由此看來,華夏文明的發源地可能不是黃河。
從《山海經》中我們可以看出這條河流對華夏的生存和發展很重要,不然人們面臨洪水,肯定選擇遷移,除非它是生命之源。
當時世界上符合的河流就只有尼羅河,兩河流域,恆河。
三者中尼羅河最符合條件,因為埃及瀕臨沙漠海洋,除了沙漠,人們無處可去了。
古埃及文明和中華文明有許多相似之處,比如華夏和古埃及人民在人死之後都會披麻戴孝。
至於相關的證據,可以參考古埃及墳墓中出土的壁畫,上面詳細地畫出了古埃及人民披麻戴孝的全過程。
古埃及陵墓中也會有一些珍寶入墓,最後一步才是石匠才把墓門封死,送葬之人在封好的墳墓外面吃飯,這與中國的喪葬儀式大同小異。
除此外,還有人推論過埃及的法老與堯舜禹的象形字簡直一樣,這一切僅僅是巧合而已?
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表明古埃及文明可能就是源於華夏文明,儘管很多東西是沒有被證實的。
畢竟現在所了解的現代世界也只有冰山一角,更別說說古代世界!
古埃及文明形成於至今6000多年前,那時候尚屬於人類文明的早期,發展形態落後,還沒有城鎮形態的萌芽,人們多以群落居住分布。
而大一統的古埃及正式形成於5000多年前,美尼斯,這位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鐵腕君主,建立了埃及第一王朝。
19世紀初期,英國考古團隊在埃及南部進行考古發掘時發現了一大批距今5000多年的文物。
文物所處歷史階段以及本身諸多特徵,都透露出這是祭祀美尼斯的珍寶。
其中出土了一件「納爾邁調色板」,這件文物是一塊盾形石板,人物形象正是美尼斯,他頭戴白冠,右手舉標,左手抓起跪在地上的敵人的頭髮。
最引人注目的是王冠上代表著上下埃及的白冠和紅冠。這顯然是古埃及的象徵。該文物一出土就在考古界引起軒然大波,然而有些西方學者卻藉此來詆毀華夏文明。
他們認為,這個畫面其實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炎黃戰蚩尤的畫面。
畫面中的美尼斯實際上是黃帝,跪在地上的是蚩尤,這些西方專家,僅僅憑藉這個畫面,加上一些無中生有的證據,妄圖證實他們的「中華文明就是古埃及文明」之說。
這簡直可笑!
這些西方學者們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點,《山海經》中,曾記載了這樣一段話:
「大樂之野,夏後啟於此儛九代,乘兩龍,雲蓋三層。左手操翳,右手操環,佩玉璜」。
這描寫的是夏朝帝王夏啟的穿著打扮。
這是典型的帝王打扮,夏啟座下有兩條龍拉的車,上方有三層的雲蓋。
啟手中的物件很特殊,那麼些究竟是什麼呢?
這似乎可以在法老身上找到蹤跡,法老手中的物品與《山海經》描述得非常相像,並且連文中提到的「玉璜」也幾乎完全一致。
那麼究竟是誰起源於誰?似乎還不能妄下定論!
雖然要將歷史真相追溯回5000年前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但毋庸置疑的是,《山海經》是一本包羅萬象的奇書。
中學語文教材中的《水經注》也有許多現象引用自《山海經》。
說明山海經已然走進人們生活。
唐朝的魏徵在讀過山海經之後被它徹底徵服,把這本書載入史冊。
不過想要看的朋友,可能會擔心看不懂裡面的文言文,更不要說想像出來裡面的千奇百怪的異獸模樣。
在這裡推薦一本全注全譯+圖解版本的《山海經》。
它不但添加白話文注釋,讀起來毫無障礙,翻譯的語言還非常流暢,讀到它才知道什麼叫做故事講得酣暢淋漓。
為了可以讓我們可以生動的領略內容的神奇,它貼心的附上了插圖,一些想像不出來的神獸怪物,用一張張精美的繪圖傳神的呈現出來,增添了閱讀的興趣。
也可以帶領孩子一起感受山海經的魅力,趣味故事孩子一定愛,一定程度上還可以促進想像力的發展!
這本還是典藏版,才幾十塊錢,卻能幫助自己和孩子一起增長知識,很划算的事情。
點擊下方商品卡便可把《山海經》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