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感覺外賣普遍小小貴了一點,原因找到了!沒想到還和口罩有關!

2020-12-17 瀋陽晚報

上周日,因為陰雨天宅家的杭州姑娘小方,照例在中午的飯點打開了手機上的外賣平臺。

找到常吃的那家冒菜店,點完單結算時,對數字一向敏感的她覺得哪裡有些不對。

「和上次點的菜差不多,怎麼這次外賣的包裝費是3元?」方小姐在App上翻了消費記錄,查到了3月10日在這家店的訂單,包裝費一欄顯示的是1.8元。

就一個多月時間,同一家店的外賣包裝費為什麼漲了1.2元?

方小姐同樣的訂單包裝費漲了1.2元

部分餐飲店包裝費漲價

方小姐遇到的外賣包裝費漲價情況,並不是個例。在另一家外賣平臺上,家住城西的鞠先生也遇到了相似的情況。

上周四晚,下班回家的鞠先生在常用的一個外賣平臺上下單了一份麻辣拌,結算時覺得價格好像不對。對比了一個多月前在這家店的訂單後,鞠先生終於知道了問題所在。

「原來這家店的餐盒是不收錢的,現在是收了2元。」

原來不收費的餐盒現在收2元

好奇心頓起的鞠先生將收貨地址改成了公司,在一家之前常吃的甜品店下好單後,比對原來的訂單。

他發現,相同規格的餐品,最新訂單包裝費變成了1.9元,比以前的訂單漲了0.4元

線下的一些小吃店,也開始收包裝費了。

家住三墩鎮銘雅苑小區的方阿姨,上周六到樓下的小吃店給孫子打包拌麵。結帳時,小吃店老闆多要了方阿姨1元錢。

「你家蔥油拌麵什麼時候漲價了?」心直口快的方阿姨開口問老闆,才知道了緣由。

原來,方阿姨經常光顧的這家小吃店,之前打包不收錢。但最近遇上打包盒漲價,老闆開始有點吃不消了。他只能頻頻向熟客們表示抱歉,並解釋收打包費的原因。

漲價至少已有大半個月

打包盒的這一波漲價,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昨天中午,記者致電在翠苑三區附近專做工作餐外賣的一位李姓老闆。據他介紹,打包盒漲價至少已有大半個月時間。

「廠家和我說是因為原材料漲價。」李老闆坦言,考慮到特殊時期用戶的消費本已減少,生怕漲價後更加影響銷量,所以,他在外賣平臺上的包裝費沒有提價。

「現在包裝費沒漲價的那些店,我估計有一部分的想法跟我一樣,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漲價前囤的打包盒沒有消化完。」

記者隨後又電聯了浦江一家專做打包盒的廠家。接電話的業務員介紹,現在平均一箱打包盒(300個)已經漲了20多元

記者算了算,其實平均到每個打包盒才漲了六七分錢,但是架不住量大,有時候一些店鋪一天要送出上千份外賣。

在某電商平臺上一家批發打包盒的日用品專營店,接待記者的客服坦言,打包盒確實漲了點,「現在是原材料漲得太厲害,整個行業都一樣,有些廠家已經缺貨。而且最近可能還有幾次要漲的。」

客服還建議記者,看好貨後最好早點拍,「搶到就是賺到」。

生產打包盒的原材料

也是生產熔噴布的材料

「現在打包盒價格已經比近期最瘋狂的時候降下去一點了。」一位在南京生產塑料打包盒的廠家代表向記者介紹,半個月前,一箱打包盒最多時漲了15-20元。「上周價格稍微回落,在原價基礎上漲了10-15元。」

這位廠家代表解釋,打包盒因為規格不同,漲價幅度會有所不同。「我和你說的是平均的漲價數值。」他舉例,比如每個規格是1000方(毫升)、共300個的一箱打包盒,漲價前價格是97元,「現在漲價後的價格就是107元」。

此外,他也表示漲價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打包盒原材料的直線上漲」。

記者在查閱相關資料後發現,最近,包裝袋、包裝盒的原材料漲了將近3倍。據相關行業垂直媒體報導,以前8000元/噸的材料,已經漲至2萬-3萬元/噸。

生產打包盒所用的PP材料(一般指聚丙烯),也是生產熔噴布的原材料。而熔噴布,正是生產口罩時要用到的最核心材料。

目前的特殊時期,PP材料大批量投入到口罩、酒精瓶等物資的生產當中。像是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已轉產增產熔噴布生產線。

在原材料供不應求的情況下,有些餐盒廠家因為原材料短缺已不再接單,也有一些廠家直接轉型增加生產線做起了口罩。這才有了這一波的打包盒漲價。

來源:都市快報

瀋陽日報社新媒體中心(瀋陽網)編輯:高杉 見習編輯:逄菲

相關焦點

  • 吃到久違的外賣是什麼感受?顧客:直想吐!菜湯裡有口罩!
    新的一年,誰都沒有想到,第一件讓自己有安全感的配飾居然使口罩,很長一段時間,出門戴口罩成了標配,甚至有不少人覺得,如果出門忘記了戴口罩,就像沒有穿褲子。尤其是餐飲行業,最近一段時間很多餐飲企業基本開始營業,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顧客,工作期間隨時帶著口罩也成了最基本的職業標準。
  • 美國人不願意戴口罩的真實原因?原來和這個黑社會組織有關
    一直以來,關於美國人為什麼不願意戴口罩的討論熱度就是居高不下的。但是,討論來討論去,得出的結論也不過是「戴了口罩像是生了病」「沒有戴口罩的習慣」等表面原因,因為在大眾的普遍印象裡,口罩本來就是生病的人才會戴的,而誰又有莫名其妙地戴口罩的習慣呢?這些原因並不是美國人所特有的。
  • 都說這是史上顏值最高的PM2.5口罩,你怎麼看?
    )心想:嘿喲,這誰家妹紙,戴的口罩不錯,好看得勒沒想到走近把口罩一摘,不是基友是誰看我沒戴口罩還頗為不屑:你不戴口罩都沒感覺嗎?成都這幾天這個鬼空氣,天天咳嗽勞資肺都要咳出血了啊成媽表示,這個空氣還真的沒什麼特別的感覺,畢竟,慢性咽炎和過敏的又不是我【攤手】
  • 口罩 - 檢察日報--口罩
    3月20日晚,上海市黃浦區的楊先生和妻子在「餓了麼」平臺下單渝信川菜(華盛店),點了份「渝信水煮鯰魚」外賣。晚上9時許,外賣送達,楊先生和妻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當夾起「渝信水煮鯰魚」裡的豆芽菜時,猛地發現不對勁:這哪裡是黃豆芽?竟然是一隻一次性口罩!楊先生和妻子連連作嘔。
  • 外賣,正在毀了懶惰的年輕人!只知道外賣髒,但沒想到這麼噁心!
    外賣,正在毀了不願運動的人!只知道外賣髒但沒想到還很「噁心」!現在的年輕人大家都變得越來越懶,寧願躺著就絕不會站著,寧願睡著就絕不會爬起來,寧願多花幾塊錢配送費叫外賣也不願意搭載電梯去樓下餐館吃飯。外賣已經成為了很多年輕人就餐的第一選擇,每天的工作餐大部分白領們都會選擇叫外賣,坐在辦公室等待外賣小哥敲門走進來就可以享用了,不需要擠坐電梯下樓,也不需要被太陽曬被雨淋。外賣在極大方便了我們生活的同時,也帶來一些問題,任何事物都是具有兩面性,有好的一面,必然會存在不好的一面。
  • 一碗60元的麵條,吃的人還真不少,經常來的老顧客:65一碗也值!
    麵食之所以方便是因為它煮熟的時間非常快,而且味道還不錯,十分百搭,無論什麼食材與之相結合,都可以搭得很美味。在這個快速時代,很多人因為工作或者別的原因,沒有多餘的時間等飯熟,或者是下班時間太晚了,可是肚子又很餓,那麼麵食就是人們最喜歡的食材了。很多快餐店到了晚上會很快關門,而麵店則會開到很晚。
  • 繼口罩後,沒想到這些東西也火了!
    中新社記者 劉忠俊 攝【防疫篇】很多上班族滿懷(心)希(忐)望(忑)地去上班,一切和防疫有關的東西,能買到的都要備著,除了口罩。但考慮到公交、地鐵人流密集,辦公室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噴嚏的射程之內,不少人抱著「眼上有鏡,心中不慌」的想法,毅然決然地買了護目鏡。美團外賣大數據顯示,往年情人節前熱搜是鮮花、巧克力、蛋糕,今年則是口罩、護目鏡等防疫用品。2月10日至13日,護目鏡日均搜索量比前一周增長2倍。
  • 快遞小哥:1天收入減去買口罩和早午飯的費用,看到剩下的錢愣了
    往年快遞小哥最掙錢的日子,就是雙11和雙十二了。但是由於受到疫情影響,自春節開始就積累了不少訂單,由於許多消費者都遵循能不出門就不出門的原則,許多物品都從線上電商平臺購買。因此,不少人都覺得眼下應該是快遞小哥最掙錢的時候。但實際情況是快遞行業也依然受到不小的阻力。
  • 為什麼日本人普遍喜歡戴口罩?
    之前有一個博主就曾針對日本人戴口罩的現象調侃道:iPhone在日本不太暢銷的原因可能就是因為日本人習慣戴口罩,而蘋果的面部識別會因此受到影響。在我們看來,戴口罩可能是因為流行性感冒或城市空氣品質較差,那日本人普遍戴口罩,是不是因為日本的空氣品質不好呢?
  • 為啥買只雞都要58元,外賣的炸全雞卻只要20幾塊,老闆還說很賺錢
    在這炸雞店開得到處都是,外賣店也是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特別是前幾年,炸雞成了外賣界的寵兒,打開外賣軟體,到處都是這種賣炸雞的店,甚至還有隻賣炸雞的店為什麼這些外賣賣的這麼好,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在它的價格上,一隻炸雞從18-39平均價格基本就是20多塊錢,這個的價格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能接受。
  • 義大利華人外賣員口述:客人已經不在乎配送時間,仍有人取餐不戴口罩
    車少了,沒人跟你競速,也沒開快,不像車多的時候,大家都想快點開,你才會更想衝到他們前面去。"催單的幾乎沒有了,這算是一種變相的理解吧。"他說,"在這非常時期,對於分不清糖和鹽的客人來說,還有外賣可以點,可以換換口味,這已經很不錯了,對於配送時間已經不在乎了。"
  • 王源聽媽媽的話,拒絕外賣,沒想到劇情來了神反轉
    自從王源去了伯克利音樂學院以後,小湯圓們都還是著王源的一舉一動。小湯圓一直都在等著王源回國參加活動,但是王源只有在跨年的時候才會回國,因為終於要合體了,湖南衛視還真的是很寵TFBOYS三小隻了,在跨年之夜,終於讓TFBOYS三小隻合體了。自從周年演唱會以後,就沒看到三小隻合體了。
  • 文明餐桌|火鍋、燒烤、婚宴、外賣……舌尖上的浪費仍不少
    但記者在一些餐廳看到,一些食客雖然剩了不少食材,但一般都不會被罰款。甚至有人把沒吃完的涮菜一股腦兒全「藏」進鍋底,有的還把沒吃完的菜分攤到不同的盤子裡,化整為零。燒烤攤超量點餐時有發生烤串浪費現象最近幾年凸顯。
  • 日本最奢華外賣配送,送餐費比吃的還貴?
    點了一份外賣午飯100塊,配送費120塊什麼?配送費竟然要比外賣還貴?自從疫情以來,每個國家的眾多行業都在悄悄的發生改變,就連堪稱日本「最奢侈出行方式」的計程車也面臨著業務量驟減的壓力。據北海道運輸局的介紹,這是札幌「史無前例」地利用計程車開闢外賣自救的道路。根據日本現行的《道路運輸法》,運人的客車和運物的貨車是不能混用的,不過特殊時期特殊辦法,日本國土交通省按照《道路運輸法》的特例,臨時允許計程車企業申請開展餐飲外賣配送業務。
  • 為什麼歐洲人不喜歡戴口罩,還歧視戴口罩的人?這位華人說出真相……
    一路上,中國及其他亞洲乘客沒有不戴口罩的,歐洲乘客戴口罩的卻很少。 一位來自德國慕尼黑的大學生託馬斯,從杭州到香港,再到法蘭克福,全程都沒有戴口罩。 「看到機場裡這麼多中國人帶口罩,讓人感到『毛骨悚然』。」他對筆者表示,他覺得自己身強體壯,免疫力強,不用戴口罩,而且戴著口罩的感覺很不自由。
  • 麥當勞外賣價格比堂食還要貴,網友吵翻了,實際上是行業潛規則
    麥當勞又上了微博熱搜 原因是有人發現 同樣的麥當勞套餐 外賣的價格比堂食價格貴11元 除此之外還要另付9元的外送費
  • 理髮器、暖寶寶…繼口罩後,沒想到這些東西也火了
    中新社記者 劉忠俊 攝  【防疫篇】  很多上班族滿懷(心)希(忐)望(忑)地去上班,一切和防疫有關的東西,能買到的都要備著,除了口罩。  護目鏡  1月下旬,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呼吸和危重症醫學科主任王廣發被確診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王廣發分析後,懷疑病毒由眼角膜進入自身體內。
  • 朋友圈賣口罩那波人,又開始賣頭盔了,還是熟悉的味道
    中國人,從來都不缺乏的炒作的基因。前幾年,不少商販為了牟取暴利,炒作生薑和大蒜,結果炒出了」姜你軍「和」蒜你狠「的大新聞。這也刷新了我們的認知和三觀:原來餐桌上的生薑和大蒜,都能被資本拿來炒作。2020年前5個月,被炒得最火爆的莫過於口罩。
  • 每天吃外賣胖了10斤,終於找到了原因……
    可以不要醬,自己準備油醋汁,賽百味的蔬菜沙拉裡面菜的種類比較多,而且酸黃瓜和橄欖很入味且能吃出來醃製時沒加糖,坐標青島,原價21-28元一大份。鱸魚大開沙界,坐標上海、武漢、南京各地,價格30-50。推薦原因:很方便又好吃。缺點:脂肪不多,醬料有隱形碳水,但架不住好吃。
  • 感覺哇哇好!浙江外賣小哥一個坐墊被3000同行瘋搶:拯救了我的屁股
    為了送外賣時能舒服點,楊一妙設計出電動車專用坐墊,沒想到,卻「解放」了成千上萬小哥的屁股。楊一妙是寧波人,小時候做過裁縫,後來聽說送外賣收入高,也相對自由,2016年,他加入外賣大軍,成為一名藍騎士。真正當上騎手後,體驗也和他想的差不多,只要跑了單,就一定有收穫,賺的錢夠養活一家老小,但騎車久了,總是感覺不舒服。「每天騎著小電驢,都沒算過幾個小時。屁股實在受不了。」楊一妙說,這是所有小哥的困擾,除了下車取餐、送餐,一天中大部分時間都在騎車,坐的時間太長,往往會導致血液循環不暢,從而引發屁股乃至腰部酸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