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報·新福建客戶端1月11日訊(記者 李珂)根據《科技部辦公廳關於組織填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建設運行實施方案〉的通知》,我省依託廈門大學建設的臺灣海峽海洋生態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依託福建師範大學建設的福建三明森林生態系統與全球變化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被列入國家野外站擇優建設名單。據悉,這是我省野外觀測站首次入選國家級行列。
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是重要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之一,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更好地推進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的建設發展,進一步完善國家野外站布局,此次科技部共擇優建設69家野外站。至此,全國共有167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據介紹,臺灣海峽海洋生態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歸屬廈門大學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部,依託於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濱海溼地生態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福建省海陸界面生態環境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臺啟動建設,並與福建省海洋預報臺共建,已建成東山觀測實驗場和漳江口觀測實驗場等主要觀測與實驗基地。臺海站同時服務於海洋與地球學院、環境與生態學院的海洋科學、生態學國家「雙一流」學科和環境科學、水生生物學等國家重點學科建設。
臺海站位於臺灣海峽西岸,主要針對臺灣海峽上升流、河口海灣與濱海溼地等亞熱帶典型生態系統進行長期觀測與研究,整合了廈門大學在臺灣海峽上升流生態系統、紅樹林等濱海溼地生態系統近30年的綜合觀測和定位研究成果。該站通過長期系統開展臺灣海峽生態系統的研究、監測和示範服務,為保障海洋生態環境健康和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科技支撐。
福建三明森林生態系統與全球變化野外科學研究站以三明莘口格氏栲自然保護區為中心,沿武夷山脈按「一站多點」模式建設,包含三明陳大金絲灣森林公園、建甌萬木林自然保護區、武夷山自然保護區,輻射南平王臺、順昌、長汀、寧化等地,重點研究全球變化(氣候變化和人類幹擾)對森林生態系統的碳、氮、磷元素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的影響及反饋;極端氣候和人類幹擾對森林水循環的影響;碳匯林經營理論、技術與示範推廣。為我國亞熱帶森林適應氣候變化、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提升和碳匯林科學經營等提供理論依據,服務於國家生態建設、氣候變化政策制訂和氣候變化外交談判。
三明站現已建成綜合觀測場、全球氣候變化控制試驗研究平臺及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管理研究平臺、碳匯林經營實驗平臺,其中土壤增溫實驗平臺是目前國際規模最大的野外增溫實驗平臺,也是亞熱帶建成的唯一大型森林土壤增溫平臺。該站將成為福建省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重要科技研發、政策諮詢和科研示範基地,成為中國溼潤亞熱帶、全球亞熱帶以及海峽兩岸森林生態系統和全球變化合作研究的重要平臺。
下一步,科技部將組織專家進行論證,並給予經費支持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