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記憶橡皮擦,這個病要早篩查早預防

2021-01-10 廈門新聞網

  廈門網訊(記者 尤婷婷 通訊員 張文靜)阿爾茨海默病(AD),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老年痴呆症」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臨床以記憶障礙、失語、失用、失認等症狀為主,記憶減退是其核心症狀。患者因認知功能的損害,導致其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以及行為和人格方面的異常,嚴重影響患者及其家屬生活質量,給家庭、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

  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發布的報告指出,2018年全球老年痴呆患者為5000多萬。2017年全國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65歲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為5.56%,據此推算,全國有近千萬老年人罹患老年期痴呆。而老年人是最主要的罹患群體。思明區轄區老年人口數眾多,開展阿爾茲海默病早期篩查,對於促進轄區老年人口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阿爾茲海默病早期篩查,思明區進展如何?

  為推進阿爾茨海默病的醫療防治,早篩項目由思明區衛健局負責制定項目實施方案和考核,並提供相應經費保障;第一醫院提供技術支持,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具體落實早期篩查工作;屬地街道配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宣傳發動、上門引導等工作。

  2019年,思明區衛生健康局與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籤訂醫改合作協議,將阿爾茲海默病早期篩查項目列為當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項目之一,在中華、廈港兩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試點開展篩查工作。2019年試點年度,共開展早期篩查2103人。2020年更是將該項目列入區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在中華、廈港、鷺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阿爾茲海默病早期社區篩查。截至2020年11月30日已完成阿爾茲海默病早期篩查3063人。

  篩查和轉診具體怎樣進行的呢?

  一是由第一醫院安排神經內科專家下社區,對社區全科醫生開展專業培訓及知識講座;二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務人員通過全科門診、老人體檢等多種方式對轄區50歲以上人群進行篩查,通過簡易精神狀態評價量表及畫鍾實驗,對篩查出分數低於一定標準的陽性人群,由第一醫院專科醫師再次進行評估確診;三是結合其它基公衛健康教育活動或者主題宣傳日活動進行篩查,並為老人進行量表篩查;四是通過醫療信息互聯互通,搭建分級診療平臺,實現「初篩在社區,確診在醫院,隨訪回社區,調整診療回醫院專病門診」雙向轉診制度,對阿爾茲海默病患者進行有效全程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2021年,思明區還有哪些大動作?

  一、進一步鋪開試點工作。面向全區65歲以上老年人繼續開展阿爾茨海默症早期篩查,初篩陽性患者及時動員至第一醫院、中山醫院神經內科記憶力門診進行確診及幹預,並及時轉診至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日常管理,2021年計劃覆蓋篩查對象20%,預計初篩1.8萬人。通過大篩查、早確診、早治療和專科-全科協作聯動的形式,構建雙向轉診體系,提升阿爾茨海默症患者及家庭的健康管理水平。

  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發揮綜合醫院專家帶動引領作用,有力推動基層專業隊伍建設。一是加強學科建設,鼓勵綜合醫院加強科室建設,培養專科醫生隊伍;二是開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居委會人員培訓,不斷擴充基層隊伍。形成初篩在社區,轉診到醫院,醫療機構、社區、家庭共同幹預的工作模式。

  三、營造良好社會環境。積極開展多形式宣傳教育活動,倡導社會關注關愛阿爾茲海默病患者,提升全民早發現、早幹預、早就診意識。減少社會對阿爾茲海默病患者的歧視和誤區,消除患者病恥感和就醫牴觸心理。加強患者家屬健康教育,提升患者家屬對護理、幹預知識的熟悉及掌握,幫助家屬樹立正確觀念,主動配合工作。

  思明區居民有福了,阿爾茨海默病早期篩查去哪裡?

  在中華、廈港、鷺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阿爾茨海默病早期社區篩查及診療區域化平臺建設項目。構建「初篩在社區,確診在醫院,隨訪回社區,調整診療回醫院專病門診」雙向轉診制度。

展開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AD患者持續攀升:這不是「老糊塗」,這是病,要早治!
    相關專家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認知功能下降是阿爾茨海默病的前兆,AD並非突發性疾病,在被確診之前,患者會經歷數年甚至數十年的認知功能下降過程,而這正是採取措施進行幹預、延緩病情發展的「黃金時期」。為此,專家建議出現認知功能下降的人們進行專業篩查,以儘早確診和治療。
  • 20種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方法發布!
    相比於2019年版本,2020版《推薦》新增了惡性黑色素瘤、膀胱癌、卵巢癌、骨腫瘤、軟組織肉瘤、白血病6個瘤種,覆蓋了20種常見惡性腫瘤的預防和早診早治信息,其中大腸癌、乳腺癌、肝癌、胃癌、甲狀腺癌、食管癌6種腫瘤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了內容更新。
  • 國內首個癌症早篩註冊證獲批 適用於40-74歲結直腸癌高風險人群篩查
    中國網財經11月26日訊(記者 杜丁)昨日,在「一諾前行 中國癌症早篩第一證」發布會上,諾輝健康宣布,國家藥監局(NMPA)已批准公司旗下結直腸癌早篩產品常衛清的創新三類醫療器械註冊申請,並在預期用途中明確常衛清適用於「40-74歲結直腸癌高風險人群的篩查。
  • 關注阿爾茨海默病:讓記憶被擦除的慢一些
    這場研討會,是為迎接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9月21日)到來專門組織的,會議旨在提高全社會對阿爾茨海默病的認知,以減緩老年痴呆的發生。會議還由中國老年醫學學會發出倡議:我國應持續加大對阿爾茨海默病的重視與投入,並在全社會建立從預防、篩查、治療到照護的阿爾茨海默病全病程管理體系。
  • 阿爾茨海默病:面對記憶的橡皮擦,我們要行動起來~
    阿爾茲海默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老年痴呆症,是一種以記憶功能和認知功能進行性退化為特徵的臨床症候群,多發於老年期,患有這種病的人就好像上帝在他們腦中放了一塊橡皮擦,隨時會替他們擦掉一些記憶,甚至是所有的記憶。今天讀完的這本《阿爾茨海默病自我管理全書》就是一本叫你如何預防阿爾茨海默病的書籍。
  • 什麼是新生兒遺傳代謝病串聯質譜篩查
    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篩查,寶寶人生的第一次健康體檢 新生兒疾病篩查是指在新生兒期對嚴重危害新生兒健康的先天性、遺傳性疾病施行專項檢查,提供早期診斷和治療的母嬰保健技術——《新生兒疾病篩查管理辦法》(2009版)。 篩查的病種包括新生兒遺傳代謝病和聽力篩查。
  • 篩查52種新生兒遺傳代謝病
    遺傳代謝病(IMD)是遺傳病中的一大類疾病,其臨床危害極大,嚴重影響患兒的智力及體格發育,容易造成痴呆、腦癱、昏迷乃至死亡等嚴重併發症,是導致嬰兒夭折和殘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 什麼是月季霜黴病,又該如何做到早發現早預防
    這些病斑的區域會慢慢擴大,慢慢的整片葉子都被斑塊所覆蓋。這樣一來只要有風吹過,這些葉子都會掉落。二、發病規律通常情況下在溫度比較低、溼度比較高的情況下就容易發生這種病症,所以說一般情況下室內比較容易發生。通常秋天的晚間溫度比較低,溼度又比較大,所以這個時候是也有可能發病的時間。
  • 提醒得了哪些病?早發現早預防
    或許暗示一些病,希望你能早發現早預防。青少年在身體發育過程中不得不面對一個尷尬的情況——長痘痘,更多的時候會發現痘痘都是長在臉上,但是也有很多人的痘痘長在脖子上,甚至密密麻麻的長著痘痘,呈現出來的狀態就是「小肉粒」密集,青春期一過,痘痘消失,自然又會獲得乾淨無暇的皮膚。
  • 腸癌早預防早消失,究竟平時我們要如何保護自己的腸道?牢記3點
    腸癌和腸腺瘤關係密切,據相關研究表明腸癌是因為腸腺瘤逐漸演變而來,腸癌發生過程是腸正常黏膜→增生→腺瘤形成→腺瘤癌變,時間長達4-11年,這個時間裡我們可以早發現早預防,大腸腺瘤是腸癌前期的病變,在出現期間將其消除起到達到預防效果。導致腸癌出現的原因有哪些?
  • 溫州地區肝癌早篩項目啟動,7個社區篩查點看這裡
    為提高早期肝癌的檢出率及治癒率,9月25日下午,溫州地區肝癌早篩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由溫州市腫瘤防治辦公室、溫州市中心醫院醫療集團牽頭,攜手7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定點篩查單位開展肝癌早篩工作。在美國肝病研究學會(AASLD)、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絡(NCCN)、亞太肝臟研究學會(APASL)發布的諸多指南及中國的《原發性肝癌診療規範( 2019 年版)》中,均推薦肝癌高危人群進行篩查,以提高早期肝癌的檢出率以及治癒率。
  • 「中國癌症早篩第一證」頒發:腸癌或可治癒,百億早篩市場步入...
    諾輝健康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癌症早篩第一證』的頒發將推動腸癌防治的關口前移,為腸癌高危人群提供檢測靈敏度遠高於傳統篩查手段的篩查解決方案,進而使腸癌的預防和治癒成為可能,降低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 市一啟動消化道腫瘤篩查和早診早治項目:只需2毫升血就能知道胃癌...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李煦 記者 何麗娜「每100個人進行胃癌篩查,就會檢出4人患上胃癌。」這是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開展杭州地區早期胃癌篩查工作得到的一組數據。消化道腫瘤越來越高發,死亡率已經躍到惡性腫瘤首位。消化道腫瘤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無論對個人、對家庭、對社會都至關重要。
  • 免費「兩篩」「兩癌」篩查開始了,這些事項要注意
    「兩篩、兩癌」工作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實事,為進一步做好預防篩查工作,提高廣大群眾知曉率,把這一預防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質的重大民生實事落到實處,汝州市2020年度「兩篩」「兩癌」免費篩查工作全面開始了!什麼是「兩癌」篩查?
  • 向南社區為居民進行腫瘤風險早篩查 提升健康與防範意思識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曹文麗)在腫瘤疾病高發的今天,僅依靠治療並無法遏制癌症危機的蔓延,預防才是控制癌症最具成本效益的長期戰略,而預防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早篩。為提升社區居民健康意識以及腫瘤防範意識,2020年11月13日與2020年11月17日,向南社區黨委主辦開展民生微實事項目—南山居民健康管理之腫瘤風險早篩預防計劃在向南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二樓活動室開展,本次活動共吸引200餘名社區居民踴躍參與進行腫瘤風險檢測。
  • 這個年齡可能比你想的要早,早做預防
    這個年紀可能比你想的要早,希望大家能夠早做預防。人到了多少歲會長出白頭髮?這個年齡可能比你想的要早,早做預防一般情況下長出白髮往往是邁入老年人行列的特徵,但是有一些年輕人也擔心自己頭髮變白意味著身體開始衰老,或者是身體出現了問題,對此很多醫生也表示,其實長白髮與年齡的關係並沒有嚴格的標準,一般情況下人會在30歲之後慢慢長出白髮,30歲以後大約有20%的人會慢慢長出白頭髮,而到了40歲以後,大約會有40%的人慢慢長出白頭髮
  • 封存好你我腦海中的這塊橡皮擦,需要從改變生活習慣開始
    ,橡皮擦輕輕將字跡擦去,然後,什麼都消失不見,記憶也隨之不見蹤跡。隨著城市老齡化程度的加劇,或許各位和小編一樣,經常會在工作或生活中聽到這樣的話語:我一定是得了痴呆症,剛才還想到要做一件事情,現在怎麼也想不起來。
  • 結直腸癌早診早治並不可怕,腸鏡檢查了解一下
    不過,結直腸癌從癌前病變(腺瘤)發展到惡性病灶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是少數能通過篩查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惡性腫瘤之一。早期結直腸癌治療後5年生存率可超過95%,甚至可以完全治癒。早篩查,早發現,結腸癌不可怕近10年來,發病率逐年攀升,每年新發約40萬人,死亡約194萬人,每年增速約為4.2%,遠超2%的國際平均水平。據北京醫師協會消化醫師分會副會長、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王化虹教授介紹:「結直腸癌是可以通過篩查預防的腫瘤,早期診斷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結直腸癌早期篩查可節約大量醫療費用。」
  • 寶寶首次「發燒」大多發生在這個時間,寶媽要了解,早預防早受益
    而要說寶寶最容易受傷的就是生病,而且寶寶這一生當中一定會有一次發燒的經歷,發燒會讓寶寶更難受,所以我們要先學會預防才行。寶寶首次「發燒」大多發生在這個時間,寶媽要了解,早預防早受益可能很多新手父母對於孩子生病真的是手足無措,但是我們既然成為父母就要對孩子負責,就要更加注意和學習預防孩子生病的事情。
  • 發病率和經濟負擔持續攀升,早幹預阿爾茨海默病能夠解局嗎?
    要實現這一目標,早發現、早治療、早幹預至關重要。AD並非突發性疾病,在被確診之前,患者會經歷數年甚至數十年的認知功能下降過程。而這正是採取措施進行幹預、延緩病情發展的"黃金時期"。"如果患者能夠得到早期診斷,堅持長期規範服用藥物,加上良好的護理,可以延緩病情發展,提高生活質量,並極大地減輕照護負擔。"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胡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