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訊 「請拿出本單位消防交底箱,我們檢查一下相關內容是否齊全。」11月27日下午,常州消防救援支隊新北區消防救援大隊在對轄區內天合光能公司開展「六熟悉」消防工作時,大隊參謀王奇逸按照要求,在該單位應急器材儲存室檢查消防交底箱配置情況,消防人員向企業安全部門人員詳細了解近期危化品貯存使用情況。
「配置消防交底箱的設想,源於我市化工企業火災的一次教訓。」常州消防救援支隊玉龍路特勤消防救援站指導員蔣偉告訴記者,2016年常州春江鎮一顏料廠發生火災,消防救援人員趕到現場後,一時無法確定廠區平面情況及著火材料性質。廠區負責人趕到現場告知,應急資料堆放在廠區辦公室的柜子中。企業安全員用了近15分鐘才將相關圖紙資料找到,而大火已蔓延殃及廠區附近兩座倉庫,該廠最終損失近千萬元。
「火災事故發生後,需儘快採取科學有效的滅火救援措施、將損失壓降到最低。但我們平時通過對轄區內重點消防單位開展『六熟悉』掌握的情況與戰時處置過程中掌握的現場情況會存在出入。」常州消防救援支隊支隊長王士軍告訴記者,這給消防救援人員在突發火情現場救援處置工作帶來了不少困難,相關企業因此錯失黃金救援時間,引發更大的次生災害。
「比如,企業內部儲存物料的種類、數量及管理人員信息是動態變化的,發生火災後企業人員需說清燃燒物是什麼、是否有毒性。再比如,單位消防設計用水與汙水處理能力未隨企業產量增長而及時更新,一旦突發火情,則無法確定現有救援物資和能力能否滿足實際救援需求。」王士軍告訴記者,一些單位責任人、安全責任人等可能存在僥倖心理,會根據事態、火情發展「擠牙膏」般逐步告知相關信息,從而導致消防員掌握資料不完整、不準確,貽誤最佳救援時機。「我們設想,將消防重點單位的應急資料整理、編製成目錄清單,統一用外觀醒目的工具箱保存,放置在單位門衛處、消防控制室、中控室等地,以便大大縮短外部救援力量熟悉情況的時間、快速準確制定救援滅火方案。」
記者注意到,「消防交底箱」整體為一個橙色工具箱,箱內裝有企業單位總平面圖、消防總平面圖、應急疏散總平面圖、危化品儲存使用情況等紙質內容。「因為救援現場水汽、煙氣較大,所以對相關資料都進行了塑封,防止因潮溼和腐蝕帶來損壞。」王奇逸說。
「『消防交底箱』的設立和更新,也為我們系統梳理排查企業風險源提供了有力抓手。」天合光能安全總監趙振祥表示,特別是在「百團進百萬企業」宣講活動開展後,企業安全部門邀請相關專家共同編制完成了事故預案和突發環境事件預案。「企業日常巡檢和專項檢查中,也會根據消防交底箱的相關資料進行自查,並根據企業生產運營實際情況更新材料。」
目前,「消防交底箱」已在常州市1764家消防重點單位推廣應用。這其中不僅包括化工企業,還有商場、醫院、學校等人員密集場所,基本做到消防重點單位全覆蓋。
「隨著信息技術手段不斷更新,今年以來,我們在『消防交底箱』內增設U盤,並在箱上附有相關信息二維碼。」王士軍說,新增設的電子版應急資料可以直接從事故現場和後方指揮中心推送給各應急聯動單位,便於公安、應急、環保、供水、供電、衛生等部門單位各取所需、科學部署調動相關救援力量,實現事故現場精細化、科學化救援。記者 方思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