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一曲《滿江紅》承載著多麼沉重的愛國情懷,感染了多少中華兒女,這位曾經在歷史上連結河朔,積極與義軍聯絡抗金,收復復襄陽六郡,北伐中原的南宋統帥,這位母親在其背上刻上「盡忠報國」的英雄,這位文才卓越,在歷史上留下千古傳誦的詩篇的愛國詩人,他就是嶽飛。
中國人之所以敬佩嶽飛,是因為人的情感是可以超越任何阻礙,包括時空,所以嶽飛身上強烈的愛國感情是可以和現代每個中國人在心靈上達到一種共鳴。
但是,曾經在一檔節目上,歌后李玟在讀完《滿江紅》後被深深打動,無比激動,但下一秒卻問道:「嶽飛是誰?能請他幫我寫歌詞嗎?」此話一出,讓很多觀眾網友都一時語塞,竟然有人連嶽飛是誰都不知道?
李玟不知滿江紅
李玟的那一句詢問嶽飛是誰,不少網友都為之震驚,大部分中國人就算不了解嶽飛生前的具體壯舉,但也知道他是一位南宋的著名將領,但是李玟竟然絲毫不知。
其實,這也不能說是李玟的無知,因為李玟雖然出生於中國香港,但是她在9歲的時候就已經移民到了美國加州舊金山,可以說從小接受的是美國的教育,對此,我們也無法苛責她,但是作為炎黃子孫的後代,不知嶽飛這一事透露出的是她對中國文化的陌生,這實在是有些唏噓。
如果說從小移民的李玟不能說是無知,那麼當時在網上的「不知李商隱」實在就像一位跳梁小丑,當時在微博上李商隱被一位網友大罵抄襲了霹靂的《夜雨寄北》,還痛斥這位李商隱碰瓷非物質文化遺產。
卻殊不知這是我們從小就背誦過的詩句,這位晚唐的著名詩人才是被碰瓷的人,借用卻不知出處,實在是可笑極了,更可笑的是,這位網友很快在次日發出道歉,稱自己並不知道這是一位冷門詩人。
李商隱和杜牧合稱「小李杜」,他的詩詞可謂是廣為傳頌,怎會是冷門詩人?這已經不是可笑了,這簡直是可悲了。因為這種事情可以說並不在個例,難道我們對中華文化的漠視已經到了這種程度嗎?
新世紀的新文盲
舊社會的人因為政治、經濟、文化等各種原因,不認識字的人大有人在,整個社會,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是睜眼的瞎子,這是舊社會的文盲。而現在中國的教育水平不斷提高,基礎教育建設可以說搞得非常成功,那麼,文盲是不是已經很少了?
恐怕不是,我們是認識字了,但是我們有沒有淪為新時代背景下的新文盲,誰都不知道。也不知道我們是不是走進了文化的荒漠裡,怎麼走都走不出來。
其實可以問一下自己,有多久沒有翻開過一本書了,翻開的又是一本什麼書,我們說義務教育給我們帶來的知識很多是一種填鴨式學習,在這種情況下,雖然我們讀了很多本書,學習了很多知識,但很多時候我們只是把這種學習作為一種求學的敲門磚,應試教育給我們帶來的後果就是易忘。
我們將考試作為知識的終點,那麼一旦我們卸下了重壓,這些知識很快就會從腦海裡流失。也就是說我們要充實我們的精神文化,之後的自主學習是很重要的,這就需要我們自己去看書。
高爾基曾經說書籍是人類進的階梯,書中自有顏如玉,閱讀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但是現代人的消遣娛樂實在是太多了,很多人的時間被很多的短視頻等佔據,所有的閒暇時間都是用來娛樂,沒有了思考的時間。這樣,很多人都會在不知不覺中成為新的文盲。
莫要葉公好龍
其實對於李玟不知嶽飛,大問嶽飛是誰這事,其實也沒有那麼令人生厭,因為她不知便是不知,被嶽飛的詞折服就問嶽飛是誰,這種坦蕩也是現代人逐漸失去的。
而反觀現在所謂的古風圈,原本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是一件極其美好的事,但是為什麼現代很多人不愛聽那些所謂的,標榜著古風的音樂,不能一竿子打死,好的古風歌曲自然有,但其中必定包含創作者的匠心。
而現在很多流行的古風音樂的創作背後是幼稚的團隊,毫無意義的歌詞,矯揉造作的編曲,俗不可耐的作曲。
這些創作者不在乎詩詞之間的聯繫,不在意語法語境,只求把那些古韻的字詞生搬硬套的湊在一起,為了順口為了押韻,可以什麼都不顧,很多古風歌裡「殤」字的出場率可以說不要太高,這裡也「殤」,那裡也「殤」,「殤」來「殤」去卻不知道在為何而感傷,矯揉造作極了。
這不是真古風,也不是真正的熱愛古風。
真正的熱愛是少不了鑽研的,必定不會做出這種粗製濫造的歌曲,這只是一種急功近利的商業化操作,拿熱愛做文章,這是走不長遠的。
其實不知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卻偏偏要裝知道,不喜歡卻偏偏要裝喜歡,這就很可怕了。這種事情並不少,翟天臨博士學位不知道知網,靳東為角色看了諾貝爾數學獎得主的小作文從中收穫良多,但是諾貝爾沒有數學獎,他到底收穫了什麼誰也不知道,還有馬思純看《第一爐香》的讀後感,被被人指出解讀有誤,諷刺她將「哈姆雷特解讀成了哈利波特」。
無知並不丟臉,只要有學習的決心,都是值得尊敬的,最讓人難以接受的是「輸出的熱情高於輸入的熱情」,這樣就會鬧笑話了。
加上文化軟實力
有人說,我雖然不是美國人,但我知道麥可傑克遜。無奈之處就在這,李玟是華人,但卻不知道嶽飛,是中國人,卻不知道李商隱。我們自己都不知道,還能奢求別人了解嗎?
這就體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的文化軟實力需要加強,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值得後人研究品味的地方太多太多了,任拿一處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敬仰的。
但是我們要把這東西學活了,要讓這些知識和文化從紙頁上活過來,讓傳統文化走進我們的生活,變成我們生活的一部分,這才是活的傳承。
同時中國要加強文化輸出的能力,為何現在世界對中國有那麼多的偏見和扭曲,根源就是因為不了解。
我們要讓世界看到我們的文化,這樣才能打破那些將中國妖魔化的媒體的謊言,這是一種自己強大的象徵,這樣即便是在外的華人,也能不忘祖先,不會有炎黃子孫再不知道嶽飛是誰。
小結:
相信這種對傳統文化不了解甚至是完全陌生的現象並不在少數,李玟只是因為作為公眾人物,這種效果便在她的身上被放大了。
但不管怎樣,我們都看到了對於重新讓傳統文化煥發出新的生機已經是一件迫不容緩的事情了,一個民族只有懂的傳承才能真正知道自己的定位。並且這種傳承不能是做做表面樣子,學個皮毛就稱大師,這種事是不道德也是不可取的,我們需要的是從上到下的一種喚醒,一種拯救,請不要成為新時代的文盲,不要成為中華文化的文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