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綸」同學提問: 為什麼二氧化矽能食用?
學過高中化學的同學們可能會覺得:食品中會有二氧化矽?答案是肯定的,很普遍!
先科普下:二氧化矽,無色,常溫下為固體,化學式為SiO₂,不溶於水,不溶於酸,但溶於氫氟酸及熱濃磷酸,能和熔融鹼類起作用。二氧化矽用途很廣泛,主要用於制玻璃、水玻璃、陶器、搪瓷、耐火材料、氣凝膠氈、矽鐵、型砂、單質矽、水泥等,二氧化矽也用來製作瓷器的釉面和胎體。一般的石頭主要由二氧化矽、碳酸鈣構成。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沙子、石英、水晶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矽。
看了上面的知識,或許有人會覺得:薯片的配料表裡寫著「二氧化矽」,那就是我吃的薯片裡面有沙子?這當然是玩笑:要是真在薯片裡吃到沙子,消費者投訴生產廠商還來不及呢,想必沒有一家企業願意幹在產品裡加沙子這種傻事。再說了,地殼的主要成分中也有二氧化矽,若按照那個人的思路,吃薯片還等於啃地殼呢?
其實,二氧化矽是一種國際上通用的食品添加劑。它能解決產品因吸潮受壓形成的結塊,同時具有吸附作用,是一種優良的流動促進劑。用於蛋白粉、奶粉、可可粉、糖粉、植物性粉末、速溶咖啡、麥片等食品。不難發現,添加二氧化矽的食品大多是粉末狀的,這與二氧化矽在食品中的功能——抗凝結有關。粉末狀食品由於溫度變化、溼度增加或包與包之間堆壓等原因,容易粘在一起結塊,影響產品的質量和保質期。二氧化矽可以扮演「膜」的角色,把一顆顆粉末包裹起來,從而讓粉末彼此分隔開來,處於最佳的自由流動狀態,達到抗結塊的目的。
另外,包裹在粉末外的二氧化矽,以無數個內在細孔吸收周圍空氣中的潮氣,還能防止食品在儲存期間受潮結塊。
作為食品添加劑,二氧化矽的安全性相當靠譜,因為被攝入後,其化學性質依舊保持穩定,在人體內不會分解、也不會被吸收,那最後怎麼去處?只能是隨糞便一起排出,所以不會對人體健康構成危害。
這跟二氧化矽導致的「矽肺病」是完全不一樣的,「矽肺病」是一種職業病,它的發生及嚴重程度,取決於空氣中粉塵的含量和粉塵中二氧化矽的含量,以及與人的接觸時間等。長期在二氧化矽粉塵含量較高的地方,如採礦、翻砂、噴砂、制陶瓷、制耐火材料等場所工作的人易患此病。而通過飲食渠道進入人體內的二氧化矽則不會構成什麼威脅。這個主要是兩個因素:攝入途徑不同,顆粒大小不同。
根據我國現行的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二氧化矽在冷凍飲品、鹽及代鹽製品等食品中的最大使用量從25毫克/千克到20克/千克不等,在眾多食品添加劑中,其可使用量的上限算是定得比較寬鬆的,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權威部門對二氧化矽的放心程度較高。
所以,放心地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