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進展】新型二氧化矽磁性納米複合材料,可用於去除水溶液中的...

2020-12-23 澎湃新聞

研究人員合成了不同氧化鐵/二氧化矽比例的磁性氧化鐵-二氧化矽殼納米複合材料,並通過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X射線衍射、小角度中子散射、磁性和N2吸附研究進行結構表徵。選擇接觸表面積和磁化飽和度方面性能最好的複合材料進行水介質對Pb2+的吸附研究。該材料呈現出良好的吸附能力(最大吸附能力14.9 mg-g-1),與文獻中提出的類似材料相當。其化學物理穩定性和吸附能力推薦該納米複合材料作為一種廉價的鉛吸附材料。

人類現代化的生活與土壤、空氣和水汙染直接相關,其中一個主要問題是與向環境排放未經處理的化學品和有毒廢物的工業發展有關。如今,汙染物的清除是一個全球性的挑戰,尤其是散布在環境中的重金屬對人類健康非常有害,是導致癌症、出生缺陷或神經系統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更不用說對動植物的破壞。材料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了幾種去除水中重金屬的策略,從化學技術到物理技術、磁技術或電技術,從成本、效率、簡單性、分離和再生等方面來看,性能最好的似乎是依靠化學或物理吸。因此近來開發了不同的工程納米材料,包括二氧化矽或碳基、金屬或氧化石墨烯納米顆粒。

其中,磁性氧化鐵納米顆粒的出現不僅因為其良好的吸附性能,還因為其可以從水體系中輕鬆去除。氧化鐵磁性納米顆粒(MNPs),的確具有表面積大、吸附金屬離子的活性位點多、選擇性好、毒性低等特點。但由於其表面具有疏水性,在水介質中會發生聚集,降低了吸附效率。因此,一些小組進行了多孔、無定形或有序結構的有機或無機殼的包覆。

基於這一背景,本文報導了採用兩步法合成MNPs@SiO2磁性納米複合材料及其對水介質中Pb2+離子的吸附性能。在MNPs@SiO2的合成過程中,採用不同的氧化鐵納米顆粒和二氧化矽的比例,以確定獲得高表面積的氧化鐵-二氧化矽殼納米複合材料的最佳條件,並確定了表面最高、飽和磁化(Ms)值最好的探針對Pb2+離子的吸附性能。

磁性MNPs@SiO2納米複合材料的合成研究

在每次塗布操作之前,用不同量的二氧化矽新鮮獲得單獨批次的磁性氧化鐵納米顆粒。按照以前報導的合成策略,通過使用NaOH的鹼性反向共沉澱法獲得MNPs。具體而言,將分別製備的43 mL FeCl3-6H2O(0.1 M)和25 mL FeSO4-7H2O溶液(0.1 M)混合後加入到25 mL NaOH溶液(1 M)中。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300rpm)30分鐘。用水和絕對乙醇洗滌幾步後,得到的黑色磁性沉澱物準備用於用二氧化矽塗布步驟,按照適應的Stöber方法進行。特別是,通過將適量的TEOS和乙醇在300轉/分鐘下混合10分鐘,然後加入水,得到由TEOS、乙醇和水組成的溶液(見表1)。將所得溶液加入到所製備的納米氧化鐵顆粒(見表1)中,在300轉/分下混合10分鐘。通過向反應混合物中加入氨水溶液(25%),開始TEOS的水解和縮合。反應在不斷攪拌和室溫下進行3小時,然後在室溫下陳化10天。所得的沉澱物用絕對乙醇洗滌以除去未反應的物種,並在60℃、烘箱中乾燥12小時。

表1.合成參數匯總。

X射線衍射(XRD)研究

圖1給出了樣品的XRD圖樣,而表2則報告了使用WPPF方法獲得的平均結晶尺寸。

圖1.磁性納米複合材料的X射線衍射(XRD)模式。

表2. 平均結晶尺寸。

納米複合材料的XRD衍射圖譜顯示了立方尖晶石結構的特徵峰(9009768 -COD資料庫)。在2θ ~22-25°處有可見的寬衍射峰,表明存在非晶矽。考慮到單獨的批次的磁性氧化鐵納米顆粒是新鮮獲得的每個塗層操作之前與不同數量的二氧化矽,平均結晶尺寸的微小變化可能會觀察到。然而,這些變化是在3納米的範圍內,這表明非常好的重複性和精確控制的共沉澱過程。

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學(FT-IR)

納米複合材料的FT-IR光譜見圖2。

圖2.磁性納米複合材料的傅立葉變換紅外(FT-IR)光譜。磁性納米複合材料的傅立葉變換紅外(FT-IR)光譜

由於識別出這兩種成分的特徵帶,光譜表明複合材料中同時存在氧化鐵和二氧化矽:由於形成了Fe-O-Si鍵,Fe-O的典型拉伸振動轉移到570cm-1,Si-O-Si的反對稱(1090cm-1)和對稱(800cm-1)拉伸帶,Si-O-Si或O-Si-O彎曲(460cm-1)和Si-O拉伸(950cm-1)。

磁性測量

圖3和表3分別給出了合成的納米複合材料的磁化曲線和磁性參數。

圖3.磁性納米複合材料的磁化曲線。磁性納米複合材料的磁化曲線。

表3.納米複合材料的磁性參數。納米複合材料的磁性參數。

飽和磁化值的順序是相同的,輕微的差異是由二氧化矽塗層厚度(含量)的變化引起的,因為每個樣品含有不同數量的磁性氧化鐵,每克。然而,Ms的數值表明合成材料對外部磁場的反應良好。這有利於材料與溶液的分離,這也是這類材料作為廢水中重金屬離子吸附劑應用的一個重要特點。

結論

研究人員合成了3種磁性納米氧化鐵-二氧化矽殼材料,其中含有不同質量百分比的直徑10nm左右的氧化鐵納米顆粒。納米複合材料的形態取決於合成中所用MNPs的質量百分比。選擇表面最高、磁性能最好的樣品從水性介質中進行Pb2+吸附研究(MNPs35@SiO2)。

MNPs35@SiO2呈現出比表面積271.0 m2 g-1、總孔體積1.0 cm3 g-1、孔徑24.9 nm的較高值。獲得的納米複合材料的飽和磁化值為12.4 emu g-1,表明合成材料對外磁場具有良好的響應,這也是作為吸附劑適用於去除廢水中重金屬的重要特徵。最大吸附能力為14.9 mg-g-1,與文獻報導的同類納米複合材料的結果相當。

研究人員通過動力學、熱力學和平衡研究,建立了Pb2+離子的吸附機制。結果表明,吸附發生在材料表面,是一個自發的、內熱的過程,可能有物理鍵的參與(氫鍵或靜電吸引),但該過程主要受化學吸附的支配。最後,為了提高工藝效率和隨之而來的廣泛使用,經濟實惠且穩定性好,進行了Pb2+解吸研究,確定了它可以再利用,且效率很高。

論文連結:https://www.mdpi.com/2076-3417/10/8/2726/htm

文章來源:賢集網

原標題:《【科研進展】新型二氧化矽磁性納米複合材料,可用於去除水溶液中的Pb2+!》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Fe3O4@Cs@Ag納米複合材料在磁性抗菌納米纖維膜生產中的應用
    :Fe3O4@Cs@Ag納米複合材料的合成、表徵及其在磁性抗菌納米纖維膜生產中的應用DOI:10.1016/j.apsusc.2020.146332靜電紡絲是一種在不同領域生產聚合物和金屬氧化物納米纖維的有前途的技術。
  • 帶有離子液體的磁性納米顆粒 用於水淨化
    在《Angewandte Chemie》雜誌上,科學家介紹了一種新的水淨化方法,該方法基於塗有所謂「離子液體」的磁性納米顆粒,該顆粒同時去除有機,無機和微生物汙染物以及微塑料。然後用磁鐵容易地除去納米顆粒。
  • 【復材資訊】新型複合材料用於超高效馬達
    【復材資訊】新型複合材料用於超高效馬達 2020-12-02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ACS Nano》綜述:用於組織工程的磁性納米複合水凝膠
    為此,該領域依賴於能夠在組織形成的初始階段提供結構支撐的人造複合材料(支架)的開發。這些工程支架應具有以下特徵:(i)從納米到宏觀模擬天然組織的複雜結構;(ii)滿足組織的機械,電氣和結構特性,這些特性在幾乎所有情況下都是異質的;(iii)提供所需的生物物理和生化線索,以誘導所需的包囊細胞生長,增殖和分化;(iv)確保按需設計腳手架設計的技術可擴展性。
  • 江蘇海洋大學在多功能複合材料及工業催化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系列論文通過快速、高效的剝離自組裝技術和客體-客體交換法,在主客體材料之間的協同效應下,構建三種具有良好穩定性、重現性以及抗幹擾性的新型電化學傳感器,可有效地用於亞硝酸鹽和多巴胺的定量檢測,且表現出較小的檢測下限,在電催化和傳感器領域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
  • 導熱聚合物複合材料用填料研究進展
    因此,通過對導熱填料的表面改性提高粒子的分散性,改善聚合物與填料之間的界面,能夠有效的提高複合材料的熱導率[1]。 目前用於製備高導熱聚合物複合材料的傳統導熱填料有金屬類填料,如銅、銀、金、鎳、鋁等;碳類填料如無定形碳、石墨、金剛石、碳納米管和石墨烯等;陶瓷類填料如氮化硼、氮化鋁、氮化矽、碳化矽、氧化鋁、氧化鈹、氧化鎂、氧化鋅、氧化矽等[5]。
  • 交聯聚乙烯墊複合納米二氧化矽保溫氈,是什麼產品?
    交聯聚乙烯墊複合納米二氧化矽保溫氈產品介紹5厚交聯聚乙烯墊複合3厚納米二氧化矽保溫氈是一種新型分戶樓板隔音保溫建築裝飾材料, 是由交聯聚乙烯墊和納米二氧化矽保溫氈通過紅外線光波技術粘合在一起交聯聚乙烯墊複合納米二氧化矽保溫氈主要用於居住建築樓板保溫工程中的建築樓地面。
  • 「科學島」研製出新型納米硒肥|菌株|微生物|科研人員|納米|亞硒酸鈉
    12月16日,科研人員展示菌株在含有亞硒酸鈉(左)和不含亞硒酸鈉的平板上的生長對比。12月15日,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獲悉,該院智能所離子束生物工程與綠色農業中心吳麗芳研究團隊在納米硒的微生物合成機制解析和應用方面取得系列進展:闡明了納米硒的微生物合成機制,篩選出多種高耐受亞硒酸鈉微生物菌株以及具有當前最高合成效率的微生物菌株。在此基礎上,團隊研製出新型納米硒肥,能夠有效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 前沿技術 | 超纖維及其先進複合材料的最新進展(一)
    前沿技術 | 超纖維及其先進複合材料的最新進展(一) 發表時間:2017/2/28
  • 可自修復可拉伸3D列印印刷的液態金屬複合材料摩擦納米發電機
    可自修復可拉伸可3D列印印刷的液態金屬彈性體複合材料摩擦納米發電機很難獲得柔軟且可導電的材料。創建一個可以承受損害的電路甚至更難治癒。但是,對於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研究人員來說,這類創新只是辦公室的另一天。
  • 【復材資訊】新型木塑複合材料(WPC),可廣泛應用於家居建材!
    【復材資訊】新型木塑複合材料(WPC),可廣泛應用於家居建材!以美國俄克拉何馬州入侵物種之一的東部紅杉為材料,利用再生塑料製作塑木複合材料樣品。將納米粘土含量為0%、3%和6%的三種樣品浸泡在水中長達1個月。用觸針式儀器來評估其表面粗糙度與水暴露的關係。兩個可接受的粗糙度參數,平均粗糙度(Ra)和平均峰谷(Rz),用於確定由於水暴露樣品表面質量的變化。平均1.5µm和4.1µm的粗糙度值測定的樣品沒有粘土在乾旱條件下,那些在水中浸泡一個月,分別。
  • 3D列印新型管路 改變複合材料加工方式
    3D列印新型管道 用於生產複合材料零部件該技術是一種衝刷工藝,使用堅固但可溶解的3D列印二氧化矽或陶瓷砂芯。根據特定的強度要求,在複合鋪層之前3D列印水溶性噴塗劑或Te,以留下沒有孔隙的表面,然後在表面上通過織物或疊加的方式增添複合材料。固化後,可溶的支撐材料便容易用自來水衝洗掉,留下空心的複合材料部件。而且溶解的介質也可以回收並重新用於以後的3D列印。
  • 【納米】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劉珏文教授在金屬氧化物與磷脂的複合材料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化學系劉珏文教授課題組在無機納米材料與脂質體的生物界面化學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 【科研進展】碳纖維在柔性超級電容器中的研究進展
    【科研進展】碳纖維在柔性超級電容器中的研究進展 2020-08-17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普知識】氣相二氧化矽在玻纖增強混凝土中的應用
    氣相二氧化矽是由氯矽烷在氫氧火焰產生的高溫水中水解得到的無定形態的粉末狀物質,氣相二氧化矽為無定形白色粉末,是一種無毒、無味、無汙染的無機納米材料。氣相二氧化矽呈三維網狀結構,其表面存在不飽和鍵和不同鍵態的羥基(孤立羥基、鄰位羥基、雙重羥基等)。玻璃纖維增強混凝土(GRC)是一種高性能水泥基複合材料,它由高彈性模量的玻璃纖維嵌入水泥基體中而形成。
  • 納米纖維素產業化進展綜述
    ,一般通過酸法、物理或生物等方法從纖維原料中分離出的納米尺度範圍內的纖維素晶體,其粒徑大小一般在1-100納米之間,能夠分散在水溶液中形成穩定的膠體。日本造紙給200多家企業提供各種性狀的纖維素納米纖維樣品,並克服了纖維素納米纖維新材料用於製造複合材料時的加工難題。日本京都大學的矢野教授使用雙軸攪拌機分解纖維的方法製備纖維素納米纖維,成為關注的焦點。2016年3月,中越紙漿工業發表聲明,在川內工廠(鹿兒島縣薩摩川內市)建設纖維素納米纖維的量產設備,共投入12億日元。預計於2017年4月開始運營,年產能力100噸。
  • 矽、二氧化矽、矽酸及矽酸鹽
    Na2SiO3+CO2↑SiO2+CaCO3 CaSiO3+CO2↑(工業制玻璃)用 途①水晶可用於電子工業的部件、光學儀器、工藝品②SiO2是制光導纖維的重要原料③較純的石英用於製造石英玻璃>Na2SiO3 + 2H2O + CO2 == H2SiO3↓+Na2CO3CO2+H2O=H2CO3顏色與狀態白色、固體無純態,只存在於水溶液中水溶性不溶於水只存在於水溶液中穩定性矽酸加熱後會發生分解生成SiO2和H2O酸性比較H2CO3
  • 田禾院士團隊《AM》:仿珍珠層納米複合材料調控室溫磷光材料中的氧...
    層狀納米粘土結構優良的阻氧層抑制了環境氧的猝滅效應,拓寬了聚合物基體的選擇範圍,使其達到較低的玻璃化轉變溫度,同時提供了更好的機械性能和加工性能。此外,可以通過改變聚合物/納米粘土的比率來微調薄膜內的氧氣滲透和擴散,從而實現RTP信號的可編程保留時間,用於瞬態信息存儲和防偽材料。
  • 綜述國外空間領域用複合材料的研究進展
    衛星結構用複合材料研究進展 Schelder等分析了不同類型的碳纖維複合材料在衛星結構中的應用,指出單向高模量碳纖維複合材料(HM-CFRP)可應用於衛星吊帶、吊臂、外殼和太陽能電池板等領域,HM-CFRP在這些的應用歸因於利用其各向異性特性,可定製實現高剛度、高比強度、低熱膨脹/導電性和尺寸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