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技術 | 超纖維及其先進複合材料的最新進展(一)

2021-01-07 紡織導報
前沿技術 | 超纖維及其先進複合材料的最新進展(一)

發表時間:2017/2/28

超纖維及其先進複合材料是當代超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新一代航空航天、國防軍工和尖端科學的先導和保障材料。所謂超纖維及其複合材料,是指在性能和功能上具有突破性進展的超級材料,並越來越接近於其理論值的新型材料,當然也包括新出現的超纖維及複合材料。從上述意義上來說,這類材料是動態的,隨著科技的發展,將不斷更新換代。

1  無機類超纖維及其複合材料

超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

碳纖維(CF)被譽為「新材料之王」,目前已商品化的產品最高強度為7 GPa,我國剛突破的研發水平為6.3GPa。最新研發成功的超碳纖維(UCF)是日本東麗TORAYCA®的T2000,強度高達60GPa,相當於碳纖維理論值(180GPa)的1/3。

T2000的出現使CF從斷裂伸長率為2.2%的脆性材料提升為2.5%以上的高韌性防彈材料,當其複合材料用作坦克和裝甲車的結構材料時,防穿甲彈能力可提高6倍,因此可用作未來超現代化的軍艦和戰鬥機等新型武器系統以及運載火箭和飛彈的殼體結構材料。

TORAYCA®碳纖維紗/布

超級中間相瀝青基碳纖維(U-MPCF)及其複合材料

U-MPCF是已產業化的碳纖維中拉伸模量和導熱係數最高的產品,兩項指標分別達到了935GPa和900W/(m·K),專利上發表的上述兩個值分別超過1 000GPa和1 000W/(m·K),主要用於需要耐高溫、抗燃、高剛性、熱膨脹係數小和耐宇宙射線的領域,例如衛星天線板等。

各類MPCF增強熱塑性樹脂製品

目前市場上已開發出超高導熱係數系列產品,以日本Granoc纖維為例,其導熱係數有320、500、600和900W/(m·K)等幾種。

日本三菱樹脂公司的U-MPCF為該類纖維的最高性能水平產品,包括:拉伸強度3.8GPa,拉伸模量900GPa,斷裂伸長率0.4%,導熱係數620W/(m·K);或拉伸強度3.7GPa,拉伸模量935GPa,導熱係數800W/(m·K)。

目前,我國湖南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及多家企業正開展相關纖維的中試研究,預期「十三五」期間將建設百噸級生產線。

2   聚對亞苯基苯並二噁唑纖維

PBOF是綜合性能極佳的超纖維,拉伸強度5.5~6.0GPa,模量300GPa,熱分解溫度650℃,在500℃下暴露1h可保留80%的初始模量,而對位芳香族聚醯胺纖維在450℃便分解,極限氧指數(LOI)達到68,可用於體育、工業及防護領域。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將其用於火星表面探測器吊帶,長20m。該纖維的主要缺點是紫外光穩定性和儲存穩定性差,改進方法是在其苯環上引入羥基或進行共聚改性。


目前只有日本東洋紡有400 t/a的PBOF產能,其產品商品名為「Zylon」。我國約有 6 家單位研製,其中中藍、晨光化工研究院正建設350 t/a的生產線,中試產品強度可達 6 GPa;浙江工業大學和北京化工大學正與相關企業合作,分別興建300和100 t/a的生產線。

3  芳雜環類三元共聚纖維

芳綸Ⅲ是綜合性能極佳的有機超纖維,最早由俄羅斯的3家科研院所研製,包括全俄合成纖維科學研究院、聖彼德堡化纖研究院和莫斯科複合材料科研生產聯合體,現主要由石頭城化工廠生產。該纖維的應用領域包括纖維編織、輕質防彈服、火箭和飛彈發動機殼體等。

芳綸Ⅲ的主要應用領域

目前,產品已形成系列化的有SVM、ARMOS、Rusar系列產品、Artek、Ruslan、Arus等,具有超高強度、高模量、抗燃、耐高溫等特點,其中Rusar(苯環上含氯產品)產量最大,成本低,用途最廣,其中的Rusar NT的拉伸強度高達7GPa,相當於東麗的T1000,在有機纖維中最高。

我國有4家單位已小規模投產,四川輝藤、晨光化工研究院、航天46所和廣東新會彩豔公司的產能各為300、50、50和50t/a,今後晨光化工也計劃擴至百噸級規模,但相較於俄羅斯2000t/a的規模,仍有較大的距離。

(來源:《紡織導報——產業用紡織品增刊》)


相關焦點

  • 【復材資訊】碳纖維複合材料的十六個主要應用領域及技術進展(上)
    01 CFRP作為飛彈、空間平臺和運載火箭的關鍵材料碳纖維是現代宇航工業的物質基礎,具有不可替代性。現有材料中,CFRP的輕量化效果最好;加之,汽車設計和複合材料技術的快速發展。這些都使得CFRP在汽車製造領域的應用速度遠遠超出人們的預期。某型號車的推出引領了這一潮流。2008年在慕尼黑召開會議,目的是讓城市交通技術發生徹底的變革,其建立了一個「i計劃(Project i)」的智庫,唯一的任務就是「忘掉以前所做的一切,重新思考一切」。
  • 【學會動態】復材專家匯聚江南,共話先進編織複合材料與航空航天
    對長三角地區在先進編織複合材料領域的發展規劃、創新助力與合作互通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孫院士還期望能夠利用本次論壇的平臺,充分交流思想、溝通信息、加強合作,共同創造長三角一體化及先進編織複合材料事業的美好明天。
  • 綜述國外空間領域用複合材料的研究進展
    本文主要圍繞國外在空間領域用複合材料的研究進行了綜述,按照上述三個關鍵組成分別介紹了研究進展。 衛星用複合材料研究主要以高模量碳纖維複合材料及鋁基複合材料為主,運載火箭則主要集中在碳纖維-碳化矽高耐熱性複合材料研究,而空間中心主要研究焦點在於開發防輻射等功能性複合材料。
  • 第五屆國際碳材料大會暨產業展覽會——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論壇
    第五屆國際碳材料大會暨產業展覽會 ——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論壇 基於此,第五屆國際碳材料大會暨產業展覽會特設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論壇,論壇將重點聚焦風電葉片行業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綠色複合材料以及碳纖維壓力容器四個領域,另設中間相瀝青基碳纖維內部研討會。本次論壇旨在從行業存在的痛點出發,探討行業發展方向,促進碳纖維行業繁榮發展。
  • 2020先進陶瓷科技與產業大盤點
    科技前沿 寧波材料所碳化矽先驅體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先進能源材料工程實驗室經過規劃論證
  • 導熱聚合物複合材料用填料研究進展
    傅仁利等採用Si3N4作填料,製備了一類新型的高導熱環氧模塑料,研究了Si3N4的含量、分布及其形態對複合材料的導熱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當Si3N4填充量體積分數達到60%時,複合材料的熱導率達到2.3W/m·K[5]。
  • 山東先進複合材料創新共同體在濟南成立
    5月12日,山東先進複合材料創新共同體(以下簡稱共同體)成立會議在濟南召開。
  • 【創新前沿】《自然通訊》報導我校光催化劑理性設計最新研究進展
    近日,我校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計算化學中心和工業催化研究所的王棟特聘副研究員,在金屬負載型TiO2光催化劑理性設計方面取得最新研究進展,研究成果以「Function-oriented design of robust metal cocatalyst for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on metal/titania composites」為題,發表在Nature
  • 光威復材:先進複合材料目前看瓶頸依然是裝備 包括裝備的能力...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5月28日訊,有投資者向光威復材提問, 請問,轉型為碳纖維複合材料供應商,除開下遊需求以外,技術上的難點是什麼,國外巨頭的發展軌跡是什麼? 謝謝!公司回答表示,公司致力於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的全產業鏈健康發展,碳纖維是公司的核心業務,先進複合材料是公司在傳統複合材料業務基礎上向工業以及高端裝備用複合材料領域的拓展升級,目前看瓶頸依然是裝備,包括裝備的能力、效率、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等,當然複合材料設計、製造工藝和質量控制、基體材料等也都是重要因素。
  • 【復材資訊】碳纖維複合材料的十六個主要應用領域及技術進展(下)
    複合材料芯材鋁導線(ACCC)以複合材料芯材替代金屬芯材,為解決架空線弧垂問題開闢了更有效的技術途徑。2002年,基於ACCC專利技術,全球供配電設備技術領先企業——美國CTC公司展開了產品的研發,以期將其投入使用。
  • 聚烯烴及其彈性體阻燃性研究進展
    摘要:針對環境友好及材料高火安全性需求,綜述了聚烯烴及其彈性體用滷系阻燃劑、無滷阻燃劑 ( 膨脹阻燃劑、無機阻 燃劑) 的發展與研究現狀,以及聚烯烴彈性體 ( POE) 的阻燃改性研究進展。提出了聚烯烴及其彈性體阻燃改性尚未解決的關鍵技術問題與未來發展方向,為阻燃新技術、新型阻燃聚合物的研究與開發提供借鑑價值。
  • 竹纖維複合材料製造技術提升 未來市場前景廣闊
    複合材料的研究深度和應用廣度及其生產發展的速度和規模
  • 2017上半年鈉離子電池前沿綜述
    西班牙CIC EnergiGUNE和巴斯克大學的Teo′filo Rojo教授(通訊作者)在綜述中介紹了鈉錳層狀氧化物的最新進展,分別對目前正極材料的電化學性能、物理性能和錳含量進行了介紹,並進一步討論了這一研究領域的現狀,並提出了該材料之後的發展方向。
  • 雙一科技:應用中望3D加速研發生產,提升先進複合材料製造水平
    提升先進複合材料自主創新能力,實現製造強國雙一科技成立於2000年,是一家集先進複合材料製品設計、研發、製造、銷售和服務於一體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掌握先進複合材料的設計和生產技術,為客戶提供複合材料成型工藝一體化解決方案,在中國向製造強國發展過程中至關重要。」
  • 【科研進展】新型二氧化矽磁性納米複合材料,可用於去除水溶液中的...
    研究人員合成了不同氧化鐵/二氧化矽比例的磁性氧化鐵-二氧化矽殼納米複合材料,並通過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X射線衍射、小角度中子散射、磁性和N2吸附研究進行結構表徵。選擇接觸表面積和磁化飽和度方面性能最好的複合材料進行水介質對Pb2+的吸附研究。
  • 新型生物基複合材料:竹纏繞複合材料發展前景廣闊
    近日,由世界竹藤組織主席、國際竹藤中心主任江澤慧,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竹纏繞複合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葉柃,世界質量標委會竹藤委員會主席、國際竹藤中心常務副主任費本華撰寫的論文《竹纏繞複合材料的研發、應用及產業化現狀與前景》刊發在《世界竹藤通訊》上,概述了竹纏繞複合材料及其技術研發、應用及產業化現狀,分析了其市場潛力及前景,以期充分展示竹纏繞複合材料對綠色經濟以及人類可持續發展所發揮的重大作用
  • 【周報08W2】中國複合材料學會•行業簡訊
    原創 中國複合材料學會 中國複合材料學會中國複合材料學會•行業簡訊周報2020年8月10-14日【行業數據】1、國家統計局:2020年7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2.4%,
  • 山東產研複合材料產業加速營暨啟迪之星年度Demoday複合材料專場...
    11月19-20日,山東產研複合材料產業加速營暨啟迪之星年度Demoday複合材料專場在濟南成功舉辦,活動由山東產研先進材料研究院主辦,啟迪之星承辦。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助理、山東產研先進材料研究院院長張博明;啟迪控股高級副總裁、啟迪之星CEO沈全洪;清華大學輕質新材料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新型陶瓷與精細工藝」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楊金龍;啟迪之星副總經理曹萌出席了開營儀式。
  • 大螞蟻高分子複合材料外覆蓋件應用 打造行業領先技術
    2016年,工業與信息化部正式發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技術路線圖為「1+7」,其中該報告在輕量化技術路線圖中指出,到2025年整車減重30%,擴大鋁、鎂合金與碳纖維增強複合材料在車身上的應用。而鋁合金+複合材料的不斷發展,也為輕量化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技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