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起床動力的人,開著窗簾睡,把喚醒身體的艱難過程交給陽光。
這也挺好。
陰天就是讓人容易困頓,不怪任何人。
醒過來也沒有什麼事情好做所以醒不來,完全合理。
停止把生活的煩惱歸因於凡人的「不堅強」「沒毅力」「太矯情」,才終於可以不再難為這肉身,轉而嘗試在外部環境中尋找解決方法。
坐起來。
如果決定換什麼衣服會耗光剩下的力氣,那麼沒有關係就先穿著睡衣站起來再說。
刷牙。
理性Te說又沒有衣不覆體食不果腹流離失所這末日感不客觀。
愛哭鬼Fi說f**k you我就是難過。
Te按住Fi:低落情緒的作用在於讓人意識到生活中有所缺失從而能夠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Fi嚶嚶嚶:不聽不聽你走開。
Te一巴掌:你知道你想要什麼,去做就好了。
Fi嚶嚶嚶:我不管我不管我不行。
……
在滿地泥濘的暴力和哭泣中,他們,融合。
Te抱住Fi:沒事。我愛你。
Fi:好。
(第四功能)象徵著內心的恐懼——在人格未完全成熟前,我們會很抗拒去使用它,並且會因為使用它而導致出現許多負面情緒(也就是之前出現的ruthless machine意象)。
而一旦我們不再那麼抗拒、恐懼甚至敵視它,嘗試與它和解,接納甚至信任它,那麼它便會有力地為我們所用,並成為一個媒介、橋梁,點亮我們的生命之光……更基於內驅力地去完成目標。
當人格成熟後,為了平衡八維功能,每個功能之間都會做出一定的「讓步與和解」。
讓478功能(即:INFP的Te Se Ti)加入到自己的功能運用隊伍中。
與潛意識的被壓抑的自我達成和解,從而完成「自我整合」。
整合後的人格及意識核心並不會改變。
原本不擅長運用的功能得以運用,但不會喧賓奪主,而是更好地配合主功能進行運作。
害怕發展Te會失去一部分真實的自己。
但體驗生命的方式並不只有縱容情緒肆虐。
控制並不一定意味著虛偽。
當意識退後一步,以第三人稱視角,觀察這個身體,觀察這個在時空中短暫存在的原子聚合體,
沒有任何東西消失不見。
呼、吸,呼、吸,情緒流淌,
雀躍著,又破碎著,同時,也平靜著。
他們,都是「我」。
Fi沉溺當前的瞬間狀態,常常誤把此刻當永恆,停滯不前;Te看見更多時間裡更多生命/非生命的起伏流逝,看見自己慢慢織出的體系。
Fi是加速度,Te是除以所有時間的平均值。
所以用Fi時波動,用Te時相對穩定。
不再矛盾衝突,只是包含接納。
Fi這個纏人的小妖獸哪兒也不會去。
新生了安定指引的Te力量,生命只是更加完整。
看書半小時,心理建設一個月。
那就給這半小時以肯定,然後再看半小時。
行動的阻力:
1. 要求過高,過分關注細節,追求不切實際的非必要完美
2. 無依據地對未來感到悲觀
3. 總之:否定太多,肯定太少
解決方式:
1. 退一步看,拿掉情緒濾鏡,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客觀評估這個個體的行為;先穩定框架,再完善細節。
2. 收集信息,以改善預測;總結優勢劣勢,遇到一個問題就想辦法解決一個問題。
3. 面朝目標,做現在能做的事,過濾掉無建設性的消極想法和無關生死的噪音發散。
靜下心來,不計後果、不留遺憾地,去做想做的事吧。
去做就是了,無論哪一種結果,坍縮到哪一個平行宇宙,已滑行到此刻這一節點的我們(8位),再往前,只會更加愛你。
-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將人的需求分為兩種,缺失性需求(deficiency needs)和成長性需求(growth need)。
缺失性需求的動力來源——飢餓/恐懼/焦慮等(被動驅使)
成長性需求的動力來源——興趣/好奇心/自我完善等(主動探求)
缺失性需求(金字塔底那四層):
當缺乏時,越過任何上一層級成為第一需求,此時人會體驗痛苦並迫切渴望擺脫痛苦;得到滿足後,痛苦消失,但快樂不會持續。
成長性需求(塔尖第一層):
尋求這一層級的滿足,必然要直面人生的「無意義」和死亡的不可避免,此時如果對永恆或意義感有執念,就會產生內在衝突,導致存在焦慮(existential anxiety)。
習俗/傳統/文化/宗教,虛構出一個生命不滅的偽現實,都是人們逃避存在焦慮的方式。
但,無法直面死亡,也就不曾真正地活。那樣的生命是備受束縛的,不斷在渴求的痛苦和滿足的無趣中掙扎的。
唯有不再逃避,向死而生,才可以從生活的瑣碎中抽離。
放棄虛構的意義感,以換取實際的行動力。
Humans agree to give up meaning in exchange for power.
Life has no script, no playwright, no director, no producer – and no meaning.
The modern world does not believe in purpose, only in cause.
Humans are not limited to any predetermined role. We can do anything we want – provided we can find a way. We are constrained by nothing except our own ignorance.
在缺乏Te而時刻運行在(Fe-Ne)→Fi標準軌跡上的INFP是沒有任何產出的,是死寂的,是執拗的。
躲進夢境的人,二十年如一日,那裡的時間,停滯不前。
身體無法阻擋地一天天老去,走過青年,清晨一睜眼,大腦的認知模式仍似幼時。
最脫離時,放空所有,學新語言,試圖從嬰兒視角重新認識這個世界。
解構,又重建,再推翻,在顱骨內自顧自熱熱鬧鬧放電的1.5kg細胞團裡,永遠不需要長大。
客觀現實是四維時空中外在於人的所有存在:當下和歷史上所有的人物、事物、現象以及它們的相互關係及其變化。
心理現實是客觀現實經過人的認知貯存在人的大腦中的各種知識信息。
人類大腦中的信息存在方式是以人的神經生理機制為基礎的。
Theodore Sturgeon - More than Human
要用短暫的生命做的事:
工作,更多是基於探索,而不是恐懼焦慮。
有能力照顧好自己和家人。
保持幾個有共同語言的朋友。
要實現這些的地方:
在客觀現實。
所以,要醒過來。
做夢本身沒有任何問題,做夢很有用。
但拒絕現實不行。
當夢境和現實衝突,躲回夢裡可以暫時保留美好幻覺。
但一直這樣做,生存空間會越來越狹窄。
夢境的載體,終究也還是,存在於現實的腦身。
像Fi擁抱Te,沒有消失,夢境擁抱現實,投射到客觀存在的物質。
生命就此更加遼闊。
References:
1. https://zhuanlan.zhihu.com/p/112590609 淺析榮格八維(一):從MBTI到榮格八維
2. https://zhuanlan.zhihu.com/p/268549664 infp,intp,fe,te,以及fi/ti
3.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hide-and-seek/201205/our-hierarchy-needs
4.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insights-more-meaningful-existence/202012/replacing-the-pyramid-needs-sailboat-needs
5. Yuval Noah Harari. (2017). Homo Deus: A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
6. 葉蜚聲,徐通鏘. (2020). 語言學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