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這樣的知己嗎#
人生最難的莫過於有一個懂你,欣賞你的朋友。
所謂千金易得,知己難求呀!即使她在遠方,也不會阻礙進行親密的交談。
古人說的好,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一個字:絕!)
在你絕望的時候,她給你希望;在你難過的時候,她給你重啟心情的方式;在你犯錯的時候,她不斷地警告你。
有個她,基本上就沒有男朋友什麼事兒了。
在我情緒消極的時候,她給我推薦的這部劇《狄金森》是一部美劇,和上一次給我推薦的《我的天才女友》差不多一個類型,都是講兩個女孩兒的故事。
1
《狄金森》總共十集,部劇講述二十世紀現代主義詩歌先驅之一艾米莉·狄金森的傳記故事。
故事圍繞狄金森家庭,她自我創造詩歌的歷程等展開。
劇集也將見證狄金森個人的成長過程。
她們兩人的人生體驗互換。
從最開始的艾米莉是穿著潔白的裙子和蘇穿著黑色的裙子到最後蘇穿上了潔白的裙子和艾米莉穿著黑色的裙子,這裡已經出現了一個暗喻。
蘇由於家庭事故被迫和艾米莉的哥哥訂婚了,看似兩個好姐妹即將成為了一家人,但實際上卻成了三人的感情糾葛。
根據我們所看的套路一般就是兩女爭一男,但是在這裡,它偏偏就是不按照套路出牌,開始了哥哥和妹妹來爭這個叫蘇的姑娘。
在這裡說一下,艾米莉不是個同性戀,只不過兩人的關係太好了,所以才會讓他的哥哥醋意橫生。我估計這樣的事情,以後也會發生在我的身上的。
其實原本,這兩個姑娘有著相同叛逆的思想。她們不願意做家庭主婦,對於人生,她們有著自己的小心思。
但是由於蘇的家庭遭到了變故,無奈之下就答應了和她並不喜歡的艾米莉的哥哥定了婚。
她很難理解,蘇為什麼會選擇她們不喜歡的事情。
而蘇在那個果園裡給她解釋了,她表面上還是理解了她的做法但是實際上還是想讓她脫離這個枷鎖,於是在家裡不斷地演示給她看家庭主婦所做的一些事情。
直到後面因為艾米莉和蘇在一起談心的時候,讓艾米莉的哥哥吃醋,於是兄妹兩人便開始吵架導致蘇感覺很壓抑而離開了家。
艾米莉是一個獨立,有想法的姑娘。
她一直想要成為一個詩人,也把自己當做一位詩人。
她從來都沒有畏懼過死亡,並且和死神做朋友。
每天晚上,死神都會按時來給她約會,且約會時都會有著兩匹白馬,一個典雅的馬車來接她。她每次約會時,也都會身穿紅色晚禮服,頭髮挽起,一副公主的模樣。
她和死神交流時候,也都是一副很舒適,自然的狀態。可死神告訴她,讓她堅持自己,百年之後也只有她才會被後人談起。
之前,她總是小心翼翼著,遮遮掩掩著寫詩,發表。
直到她和蘇一起扮上了男裝去了校園,看了一次實驗,她再也掩飾不住她內心裡那團火的爆發。
雖然回家被挨了罵,但是她仍然把做詩人當成了人生的終極目標。
2
開始的時候,我以為她會和喬治在一起的。
因為她的詩就是喬治幫她發表的,喬治理解她,幫她。
在家人都不理解的情況下,只有在喬治的眼裡,把她看成了天才。
喬治在沒有和艾米莉商量下就擅自去找她父親,請他同意把艾米莉嫁給他。
她本來就是喜歡自由,不喜歡被約束。
於是就認為喬治還是不夠懂她,但是喬治心裡一直有她。直到最後,喬治還是希望能夠帶她離開這裡。
當問她:「你要獨自一個人留在這裡?」她回答說:「我不會獨自一個人,我還有蘇。」「姐妹,對你來說就足夠了嗎?」「必須足夠。」
直到後來,遇到一個真正懂她的本。
他欣賞她的才華,陪她一起做那些叛逆的事情。
他寧願帶著病痛也要陪她去看日全食。
這時候的她才意識到對死亡的恐懼,她跑到死神那裡,央求用她來換他。
最終死神因厭煩而把她趕下了車。本還是死掉了。
在蘇和她哥哥的婚禮上,艾米莉還寫了一首詩給蘇,她哭了。
她讀懂了艾米莉的不舍和祝福。
艾米莉再次偷偷的帶著她來到了果園了瘋了一次,導致她哥哥發現後,生氣艾米莉帶著蘇把婚紗給弄髒了而要殺了艾米莉,還貶低她一直夢想著做詩人。
你可以罵她,但是絕對不能侮辱她的夢想。
這一次,沒有駕著馬車的死神來找她,並且給她舉行了她心儀已久的葬禮。
致辭時,她都希望對她的稱呼是美國最偉大的詩人。
在下葬的時候,她忽然來了靈感,於是就想拿筆把靈感記下來,開始拼命的呼救。
最終發現只不過是自己的一個幻夢而已。
從這裡可以看到她的一生真的只是為詩人而來,詩人讓她絕望,詩人也是唯一給她希望的稱號。
從影片中,就能深深地感受到她骨子裡的那股倔強,執著。
經歷了那麼多,仍然保持著初心,真的難得。
那麼我們來看一下真是的艾米莉!
3
那麼真實的艾米莉·狄金森((1830~1886) ,為美國隱士女詩人,生前寫過一千七百多首令人耳目一新的短詩,卻死後名聲大噪。
她詩風獨特,以文字細膩、觀察敏銳、意象突出著稱。
題材方面多半不回為人知,是自然、死亡、和永生。
二十三歲時,她第一次隨父親遠遊到華盛頓,在費城邂逅華茲華斯,並深深愛上了他,但華茲華斯已有妻室,這份感情註定是無望的。
歸來後,狄金森閉門謝客,終生未嫁。
鄰居偶爾瞥見她身穿的一襲白袍,稱之為「白衣女尼」。
狄金森對詩歌的傳統規範表現了不馴的叛逆姿態。
她的思辨能力和想像力一樣強,她寫哲理精闢深邃,警句連篇,耐人尋味。
狄金森可以說是靈魂風景畫的丹青妙手,但也不排斥政治性的重大題材。
她在相對意義上的內向,不是自由的選擇,而是她那基本上作為家庭婦女狹窄的生活圈子強加給她的無可奈何的限制。
從25歲開始,棄絕社交,在家務勞動之餘埋頭寫詩;到1886年5月15日,由於腎臟疾患而在昏迷中離去時,已給人間留下了自成一格、獨放異彩、數量可觀的詩篇。
在她生前,她的詩只有10首公開發表過;其餘的都是她死後30年內由親友整理、結集,陸續出版的。她的詩公開發表後,得到了越來越高的評價。
有人斷言她是公元前7世紀莎弗以來西方最傑出的女詩人,有人就駕馭英語的能力而言,甚至把她和莎士比亞相提並論。
幾乎在任何一部美國詩文選集中,狄金森的詩都佔有顯著的地位;她的詩擁有眾多的讀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和惠特曼的詩一樣,已被公認為標誌著美國詩歌新紀元的裡程碑。
影片中的她和現實中的她相差無幾,同樣具有正視死亡的坦然,同樣對死亡有著自己的見解,同樣不馴的叛逆形象,同樣有著對詩人這個稱呼的執著……
有人說一個始終認真生活的人,身上的動力是保持他們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而這種動力的源泉,就來自於內心的渴望,你也可以將它理解為想法、意念。
還有人說,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用一生的時間做好一件事,那必定會有收穫的。
命運最怕什麼?我想大概就是執著的人吧!但是對於她的這個人吧!也是擁有著各式的評論。
這讓我想到曾經看的一本書叫《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她應該還沒有像書中說的那樣瘋,也算在一定程度上有著相似的東西。
只有這樣,大概才是維繫人類的平衡吧!再次證明了「不瘋魔不成活」的這句話。
因此,認真生活的人都會有一份不被人理解的堅持,但是一遇到那個能夠完全理解你的人,那說明你很幸運,也請珍惜!
4
夢想
(美國)艾米莉·狄金森
要創造北美草原,只需要一隻蜜蜂和三葉草,
或一株三葉草、蜜蜂,
和夢想。
單一夢想也行,
如果蜜蜂很少。
造就一片草原
要造就一片草原,
只需要一株苜蓿,
一隻蜂,
一株苜蓿,
再加上白日夢。
有白日夢也就夠了,
如果找不到蜂。
信念
喪失一個人的信念,
遠大於失去一份地產;
因地產能夠再置,
而信念無法重建。
信念可與生承繼,
但卻只有一次;
廢止個單一條款做人
實乃乞丐赤貧。
雲暗
天低又復雲暗,
飛過雪花一片。
穿越車轍馬圈,
去留擇決艱難。
誰人這樣待風,
令其整天抱怨。
自然猶如我等,
時常沒戴皇冠。
希望
" 希望" 是物長著羽毛
寄居在靈魂裡,
唱著沒有詞的曲調,
絕無絲毫停息,
微風吹送最為甘甜
暴雨致痛無疑
能夠使得小鳥不安
保有此多暖意。
聽它越過奇妙大海
飛遍嚴寒田地
可它不要我麵包屑
哪怕飢餓至極。
陳曉旭和《紅樓夢》
《隱秘的角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