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蘇繡大師,你可知曉?

2020-12-12 手藝蘇州

經歷漫長的歲月長河,蘇繡逐漸脫胎於傳統的刺繡技法,做出了許多的創新改變,蘇繡行業迎來百花齊放的新時代。

說起蘇繡界的優秀前輩們真是數不勝數的。如今繡娘們開始關注創新,不僅僅是針法的開拓,還有圖案的設計。蘇繡被注入更多的思想和審美理念,展示效果也開始多元化。

今天要介紹的這位繡娘就如同《紅樓夢》中描述的姑蘇女子慧娘一樣,擁有一雙巧手與才慧。要說她的繡品,形象生動與真景無異,反而更添了一份秀氣和嫻靜。

繡娘周海雲,生於蘇州鎮湖,師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玉英。她於1982年開始從事刺繡工作,現為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

七歲即習藝,四十餘年的刺繡生涯。她在傳統技法之上獨創「三二組合亂針繡」,從針法上較好的把握絲線反光的光澤度,解決了現有交叉亂針和三角亂針反光效果均勻和平淡的問題,表現出了靈活、灑脫、朦朧和流暢感。適用於表現樹木、花草以及需要朦朧感的背景類刺繡對象。

《風雨歸牧圖》,原作是南宋的李迪。繡制古畫工筆,要注重色彩的搭配協調和畫面意境。我們都知道古代時才人作畫,不下濃重的色彩,這就十分考驗繡娘如何將「黑白灰」繡出層次感。色彩越是簡單的畫稿,越是增加刺繡的難易程度。

周海雲以她獨創的「三二組合亂針針法」,繡線深淺靈動協調相輔相成,使「樹欲靜而風不止」的場景躍然絹上。這種針法很好地處理了畫面中絲線的反光光澤度,更好呈現朦朧感。周海雲說,她喜愛在繡制古人畫作的過程中,與古人對話,這也是蘇繡自誕生之始就慣有的發展路徑——通過汲取水墨丹青的營養,以針代筆,以線為色,不斷豐富蘇繡的表現技法,拓展藝術表現力。

雙層繡《拙政園》,這幅作品的前層是一幅風景畫。只見透明的絲綢上,池塘碧波蕩漾,鴛鴦戲水,池塘邊楊柳青青,桃花盛開的模樣被繡得玲瓏剔透,就像能嗅見花香。後層的繡樣則選擇了拙政園中花園內見山樓的建築實景。兩幅畫拼合後,水面銜接自然,景致生動形象,遠景分明,虛實結合,極強的視覺體驗感,好一幅拙政園之景躍然繡布之上。

該幅蘇繡作品入選了2010年上海世博會江蘇展館,並成為該館中唯一一件蘇繡展品,可見它的獨特。現在已被上海世博博物館收藏。

刺繡對於蘇州繡娘而言,是源於天性的氣質相契。無論年代,針線在她們的手中遊走,在帛緞間穿梭,她們總能以此表達自己對時代的理解,也象徵著一個時代的特點。

從古至今,蘇繡陪伴了2000餘年,供文人墨客欣賞過,亦或是裝飾著姑娘們的裙裝。它是蘇州的縮影,婉約,柔美,蘊含生命活力。

相關焦點

  • 刺繡皇后蘇繡大師姚建萍:國粹藝術之美,魅力無限
    以針線表達時代,讓蘇繡重歸生活 | 蘇繡大師姚建萍氣勢磅礴的瀑布、栩栩如生的動物、生動傳神的花卉、惟妙惟肖的人物……,幾乎你能想到的優美形容詞,都可以用在蘇繡大師姚建萍的作品上。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蘇繡)代表性傳承人,人稱「刺繡皇后」的刺繡藝術家姚建萍,在自己的創作中,博採眾長的融合平針繡,仿真繡、亂針繡等多種技法,開創了獨具特色的「融針繡」,繡出了眾多的刺繡大作,並四度勇奪中國民間工藝最高獎項:山花獎·金獎。
  • 蘇州學子集體拜師蘇繡大師 為非遺傳承注入年輕力量
    學子們向蘇繡大師呈上《拜師帖》。鍾升 攝  「承蒙師父允納門下,學習刺繡之技……謹遵教誨,勤勉學習,堅持不懈,全力以赴,勢必提升自身一技之長。」14日下午,在蘇州市高新區鎮湖鎮的中國刺繡藝術館,66名來自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簡稱「蘇工美」)的青年學子高聲誦讀著《拜師帖》,正式拜蘇繡大師們為師,新老攜手,促成蘇繡這一古老非遺項目在現代轉型升級。  鎮湖是「四大名繡」之一蘇繡的發源地,全鎮2.3萬的常住人口中,9000多人從事刺繡及刺繡相關產業。
  • 「針」功夫:百裡見秋毫——記蘇繡大師鄒英姿、惠淑珍
    母女相承工藝美術大師鄒英姿和她的母親惠淑珍都是蘇州本地的繡娘。她們都是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習刺繡,這也是刺繡行當裡一直延續的老規矩。據鄒英姿說,她六歲就開始學習刺繡,她的母親認為女孩子一定要學會刺繡,要是學不會做不好,將來就會嫁不出去。
  • 一針一線皆珍寶 蘇繡大師趕工兩月為女兒繡「最美嫁衣」
    一針一線都是珍寶  蘇繡大師趕工兩月為女兒繡「最美嫁衣」這兩天,蘇州高新區鎮湖街道的蘇繡大師盧梅紅,正在馬不停蹄地忙碌著,她要為鼠年正月初八出嫁的女兒鬱竹君送上一份「最美嫁妝」——兩件極其精緻的純手工嫁衣和兩條色彩絢麗的繡被。「女兒還有十幾天就要出嫁了,媽媽很開心也很捨不得,我想用繡的『百子被』和『龍鳳被』還有兩身嫁衣,祝願他們將來和和美美,幸福快樂。」目前,「百子被」和兩身嫁衣已經繡好,「龍鳳被」也在加緊繡制中,爭取在女兒結婚時全部完工。
  • 淺談:「翡翠黃金縷,繡成歌舞衣」,蘇繡大師姚琴華的姑蘇情懷
    在這片大地上,物華天寶、人傑輩出,而被譽為 「針尖上的奇蹟」純手工的蘇繡更是獨一無二、無與倫比的藝術品。「蘇繡是一種心靈藝術」,複雜的工序,很考驗女紅的眼力、手指靈活、色彩的靈敏度、構圖能力。在蘇繡兩千五百年的發展之中,總有人突出於時間的洪流之中,而姚琴華,就是佼佼者之一。
  • 80後蘇繡傳人 放棄高薪工作成「蘇繡男神」
    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楊靜)蘇繡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你覺得和年輕人無關?更和男性無關?答案超出你的預計。32歲的張雪出生於蘇州的一個刺繡世家,為改變蘇繡的窘境,他放棄英國留學的機會和高薪工作,創造了「極簡蘇繡」風格,成了「蘇繡男神」。
  • 一針一線都是珍寶 蘇繡大師趕工兩月為女兒繡「最美嫁衣」
    這兩天,蘇州高新區鎮湖街道的蘇繡大師盧梅紅,正在馬不停蹄地忙碌著,她要為鼠年正月初八出嫁的女兒鬱竹君送上一份「最美嫁妝」——兩件極其精緻的純手工嫁衣和兩條色彩絢麗的繡被。「女兒還有十幾天就要出嫁了,媽媽很開心也很捨不得,我想用繡的『百子被』和『龍鳳被』還有兩身嫁衣,祝願他們將來和和美美,幸福快樂。」目前,「百子被」和兩身嫁衣已經繡好,「龍鳳被」也在加緊繡制中,爭取在女兒結婚時全部完工。
  • 蘇繡憑什麼這麼貴?
    2014年姚建萍大師的蘇繡作品《君子手工雙面繡四聯屏》拍出147萬的高價,五年後,姚大師的另一幅蘇繡作品《侍女蹴鞠圖》在英國倫敦拍賣會上估價114萬英鎊,約合人民幣969萬元。如今,一幅手工刺繡的蘇繡掛畫價格普遍在數千到數萬元不等,而同樣尺寸的蜀繡價格僅是蘇繡的七成。
  • 蘇繡藝術:絕技傳千載 絲線連古今
    80多年前,向達先生和一些學者們把一批敦煌文獻一筆一畫地抄錄了回來,今天你把這件珍貴的唐代刺繡一針一線地繡了回來,非常有意義。」  源自江南的古老技藝,飛越萬水千山,一針一線重現敦煌藝術寶庫中的精華。這是傳統蘇繡在當代的責任與擔當,是蘇繡人拓寬視野、嘗試更多可能性的探索革新之路。  「刺繡是一門孤獨的藝術。」鄒英姿說。
  • 蘇繡|是如何成為四大刺繡之首的?
    按體積造型分,有臺屏、牆屏、地屏和大型組合屏風;按表現內容分,有人物、寵物、花鳥、風景、靜物、特色建築物;蘇繡按用途分可分為:裝飾類(單面繡、雙面繡)實用類(手帕、荷包);蘇繡按觀感分可分為:單面繡與雙面繡兩類;
  • 在紙巾上也能創作蘇繡?一針一線之下,蘇繡煥發新生
    生長於蘇州,如今是蘇繡傳承人的張雪用蘇繡技藝「雙面三異繡」來形容這座城市,認為它不但有著千年中華文明浸潤的古老東方氣質,也有著積極擁抱時代變化的包容性。蘇繡具有圖案秀麗、繡工細緻、色彩清雅等特點,自古以來就譽滿天下。而在蘇州,「中國刺繡之鄉」鎮湖又以其獨特的刺繡風格獨領風騷,張雪便是出生在這裡。張雪的母親薛金娣是著名的蘇繡大師,其作品曾在羅浮宮等知名博物館展出。由於蘇繡技藝自古有「傳女不傳男」的傳統,而張雪是個男生,因此薛金娣起初沒有打算給兒子傳授自己的蘇繡訣竅。
  • 蘇繡到底貴在哪裡?
    蘇繡被列為「四大名繡」之首,其價值可想而知。現在市面上的蘇繡有機繡和手工繡制的,價格差別也很大。圖案的多樣化,色彩的雅致,繡面的光潔,讓蘇繡在眾多刺繡種類中脫穎而出。蘇繡為什麼價格會有些貴呢?蘇繡的發展歷程有2000年之久,是實打實的傳統手工藝。蘇繡起源蘇州,它的精緻雅潔在任何一個時代都為人喜愛。從前作為女子們的「必修課程」,閒來時就繡繡花。到如今,蘇繡已從以前屬於有錢人消遣時光的玩物以及貧窮百姓養家餬口的活,演變成現代需要注重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多了一層藝術的意味。
  • 蘇繡的文化與傳承
    蘇繡文化從何而來,由什麼組成,怎麼發展等等,從事蘇繡人的頭腦中永遠有一種文化意識。 蘇州是吳文化的發源地,吳地蘇繡歷史悠久,她與湖南的「湘繡」、四川的「蜀繡」、廣東的「粵繡"被譽為中國四大名繡。早在春秋時期就有刺繡,隨著繡技的進步和吳地繪畫藝術的影響,蘇繡逐步從日用品向欣賞品發展。
  • 蘇繡精品驚豔2020中國(蘇州)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
    蘇州古吳繡皇工藝有限公司特裝展區的28幅蘇繡精品,將成為這次博覽會的一個亮點,幾十幅圖案絹秀、色彩高雅、針法豐富、雅豔相宜的《古吳繡皇》品牌藝術品,可以說是難得一見的藝術瑰寶。蘇繡,是中國『四大名繡』之一,聞名全國的繡郎--沈德龍,他堅持傳承創新,致力發掘蘇繡藝術特徵,吸取各大繡種的藝術精華,將繪畫和刺繡相結合,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並創造了蘇繡『三散針法』。題材上,他主攻人物肖像、傳世名畫、動物花鳥等,並把原稿超凡的構思、意境與絲線完美結合,這也是他在刺繡藝術方面的一大創新。」
  • 蘇州工藝美院:為蘇繡現代傳承尋良方
    大師進校園,與校內教師形成「大師領銜、專兼結合」的高水平教學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蘇繡代表性傳承人姚建萍是此次儀式中的「師傅」代表,她表示,今後將擔負起學員刺繡技藝的指導責任,鑽研適合現當代年輕學員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 蘇繡|絕美的中國符號
    蘇繡《富貴平安》 在「中國四大名繡」中,蘇繡豔壓湘繡、粵繡、蜀繡,獨佔鰲頭,成為中國刺繡的門戶 蘇繡的前身——女紅 關於蘇繡,還有一段歷史傳說。相傳周太王古公稟父的兒子太伯、仲雍,來到今天的蘇州一帶,建立了吳國,發現當地有斷髮文身的習俗,仲雍想破除這種陋習。
  • 蘇繡國家級非遺傳人又獲殊榮
    近日,蘇繡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姚惠芬榮獲江蘇省委宣傳部頒發的江蘇省「紫金文化創意英才」榮譽稱號證書。  出生於蘇州高新區鎮湖刺繡世家的姚惠芬,自幼就開始學習刺繡技藝,師從近代蘇繡"仿真繡"大師沈壽的第三代傳人牟志紅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任嘒嫻。
  • 蘇繡 君可見刺繡針針姑蘇魂,你真的用心看過一副真正的刺繡作品嗎
    可中用作鴛鴦被,紅葉枝枝不礙刀。」唐代詩人羅隱惟妙惟肖地描述了蘇繡的唯美與浪漫。央視等還拍攝了《指尖上的傳承》、《鄉約》、《再說繡娘》、《薪火相傳》等與蘇繡有關的節目與宣傳片。而馮小剛的賀歲大片《私人訂製》,更是讓蘇繡藝術大師姚建萍直接出鏡。
  • 非遺學堂開講蘇繡 盧建英38年創作堅持「融會貫通」
    近日,江蘇省高級工藝美術師、蘇繡非遺傳承人盧建英應姑蘇「非遺學堂」之邀,在姑蘇區文化館給轄區居民群眾帶來一場名為《蘇繡人生再現經典》的講座。姑蘇區蘇繡愛好者以及各街道文藝骨幹約100多人參加講座。
  • 絲綢蘇州2020 | 盧福英:蘇繡之美,代代傳承
    盧福英,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蘇繡)代表性傳承人、姑蘇宣傳文化領軍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盧福英是一個出生在太湖湖畔,有著傳統蘇繡刺繡藝術的鄉村農家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