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瓶森林:中國人的輸液迷信_發現者第71期_網易探索

2020-12-14 網易新聞

注射劑微粒會在體內積蓄,常輸液體內會長「肉芽腫」

 

任何質量好的注射劑都達不到理想的「零微粒」標準。北京某醫院在對「吊瓶」檢查中發現,在1毫升20%甘露醇藥液中,可查出粒徑4-30微米的微粒598個。在1毫升50%葡萄糖加入青黴素的藥液中可檢出粒徑2-16微米的微粒542個,500毫升藥液中就會有20萬個微粒。由於人體最小的毛細血管的直徑只有4-7微米,如果經常打「吊瓶」,藥液中超過4微米的微粒就會蓄積在心、肺、肝、腎、肌肉、皮膚等毛細血管中,長此下去,就會直接造成微血管血栓、出血及靜脈壓增高、肺動脈高壓、肺纖維化並致癌。微粒堵積還會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組織缺血、缺氧、水腫和炎症、過敏等。隨輸液進入人體中的大量微粒被巨噬細胞吞噬後,可使巨噬細胞增大,形成肉芽腫。有一學者對一個一生輸過40升「吊瓶」的屍體進行解剖,發現該屍體僅肺部就有500多個肉芽腫及大量微血管塞堵。由於輸液對血管也是一種刺激,長期輸液常會導致靜脈發炎,出現紅腫疼痛、局部體溫升高,甚至硬化等。

 

輸液藥物直接進入血液,易將病毒細菌帶入體內

 

在幾種給藥方式中,打點滴是最危險的。打點滴穿透皮膚屏障,直接把藥液輸入血液中,需要嚴格的無菌處理。如果藥液在生產或儲藏過程中被汙染,或者沒有使用一次性針頭,或者針刺部位的皮膚沒有消毒好,就有可能讓病毒、病菌進入體內,輕則引起局部發炎,重則病原體隨著血液擴散到全身,引起敗血症,會有生命危險。如果醫療環境中不能做到完全無菌,則會導致交叉感染。

 

輸液藥物的不良反應強烈,嚴重會導致休克甚至死亡

 

打點滴也比口服藥物更容易出現藥物不良反應,特別是過敏反應。如果是口服,藥物中能引起過敏的雜質可能就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掉,或無法被身體吸收,但是打點滴時這些雜質卻直接進入了血液,嚴重的能引起過敏性休克甚至死亡。近來媒體頻頻出現患者因為使用了中藥注射液而突然死亡,就是這個原因引起的,還曾有媒體曝光某醫院在輸液瓶中發現黑色絮狀物。有醫生表示「藥物不良反應最終還是藥物本身的原因,但是靜脈滴注導致了這種不良反應的加劇。」口服藥物可以先通過腸胃進行吸收,可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機率。而肌肉注射等注射方式,因所給藥物的劑量較小,也不太容易發生藥物不良反應。

相關焦點

  • 告別「吊瓶森林」:全國近500家醫院已叫停門診輸液
    「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這是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合理用藥原則。然而在我國卻常看到不論大病小病,入院就開始輸液治療的現象。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輸液量超過100 億瓶,相當於13 億人口每人輸液8瓶,遠高於國際上人均2.5~3.3瓶的水平。1. 門診輸液被叫停在這個吊瓶林立的景象中,讓人觸目驚心的就是抗生素的濫用。
  • 4歲女孩低燒,輸液死亡:一生病就輸液,禍害了多少中國孩子
    37.5℃這樣的低燒,真的需要輸液嗎?作為中國人最常見的治療手段,輸液真的會危機生命嗎?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一起來重新了解一下。輸液,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吊瓶森林」泛濫,關於輸液的3大誤區在中國,一感冒就輸液,一發炎就輸液,似乎成了固定流程。不管大人還是小孩,只要生病就輸液,就像吃飯睡覺一樣平常。
  • 央視:再迷信輸液,中國下一代就廢了!父母必看
    實際上是否輸液是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判斷,絕不是簡單的一刀切,先列出一些知識點,讓媽媽們先對輸液有個基本認識,最後小編會進行總結。到底什麼樣的病情需要輸液?寶寶高燒不退的時候,吊瓶的治療主要成分是各種抗生素(頭孢,阿奇之類的),當然還有水等液體,因為感冒引起的發燒90%都是病毒性的,而抗生素對病毒是無效的,抗生素在這裡的作用主要是預防進一步的細菌感染,如中耳炎、副鼻竇炎、氣管炎、肺炎等,另外由於輸入了大量的液體,也會有利於寶寶退燒。媽媽們一定要明確,吊瓶中的那些抗生素,是不能殺死感冒病毒的!靜脈輸液就等於好得快?
  •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70%以上的輸液為不必要的輸液
    當前有的村衛生所或醫院為了騙錢,「凡病皆吊瓶」的現象非常嚴重。哪怕是牙痛、傷風感冒等小病,也要掛「吊瓶」。專家調查發現,95%以上的人不知道濫用輸液及不安全注射的危害。如醫生違背這一原則,濫用輸液,會給病人造成不良後果,甚至危及生命。這是因為強行將藥物和水往血液中灌輸,要比口服藥有更大的風險。臨床發現「吊瓶」中加入的藥物越多,其毒副作用就越大,而且微粒劇增。
  • 「輸液好得快」?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37.5℃這樣的低燒,真的需要輸液嗎?作為中國人最常見的治療手段,輸液真的會危機生命嗎?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一起來重新了解一下。輸液,到底是怎麼一回事。02.「吊瓶森林」泛濫,關於輸液的3大誤區在中國,一感冒就輸液,一發炎就輸液,似乎成了固定流程。
  • 中國輸液數量遠超過國際水平 看病就要打點滴成習慣
    2011年的第二天一早,掛著吊瓶的病人們已經塞滿了病床。  「假期過去了又要趕著上班,沒辦法請假的。輸液好得快一些。」一個女孩說。因為掛吊瓶的病人太多,她被「擠」到了病房外的走廊上。  看著科室裡「吊瓶林立」的景象,值班醫生楊霞充滿了無奈。「即使像我們這樣的小科室,一天至少要輸60瓶。」楊霞說,「我們也會建議病人不用輸液,可很多時候實在是勸不動。」
  • 4歲女童輸液致死:一句「輸液好得快」,正在摧毀無數中國孩子!
    第一瓶吊瓶還未打完時,辰辰的體溫開始上升、手腳冰涼。  當三隻吊瓶都打完後,田女士抱著辰辰回家了。  誰知道,回家後半小時左右,辰辰口鼻流血、嘴唇發紫。  於是,立馬打了120緊急送往淄博市中心醫院,但醫生還是遺憾的告訴家長:  「孩子已經沒有心跳了!」  不敢相信!輸液竟要了孩子的命!
  • 「輸液好得快」,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騙局!
    一直以來,有病就打吊瓶輸液,好像已經滲透到一些人的骨子裡,大家都覺得輸液好得快,方便又高效。特別是中國的家長,從小喜歡給孩子輸液,卻忽略了其中的各種隱患。近幾年,隨著輸液的危害被逐步認識,中國多地陸續出臺了對門診輸液的限制性措施。
  • 丈夫生病邊輸液邊為老婆做飯,老婆在旁為他提吊瓶擦汗
    有一位網友上傳了一段視頻,在朋友家做客時,男主人生病輸液仍然在廚房忙碌做菜,而妻子則在旁邊為丈夫提著吊瓶擦汗!原來,這個當妻子的結婚以後就從來沒下過廚房,根本不會做菜。據拍攝視頻的網友介紹,當天是一個周末,事先約好去一個朋友家做客。可不巧的是,男主人那天感冒,頭天晚上發了一晚上的燒,一早去醫院輸了液,掛著吊瓶回了家。
  • 患者輸中藥注射液死亡,輸液瓶上寫著別人的名字……
    最新消息,護士寫錯了輸液瓶上的名字...... 1月26日,江西進賢縣50歲女子陳豔花感覺胸悶,到進賢縣中醫院輸液後死亡。家屬發現,給陳豔某輸液的吊瓶上,寫的卻是「李豔紅」的名字。 根據陳豔花兒子龔建輝提供的一張當時注射液的吊瓶圖片,吊瓶裡是一些黃色液體,吊瓶的一面用黑色水筆寫的名字是「李豔紅」。
  • 「關注」輸液=自殺?2019年起,所有門診不再打點滴!
    央視新聞:輸液=自殺有數據顯示,每個中國人1年裡掛8個吊瓶,遠高於國際上人均2.5-3.3瓶的水平。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我國70%以上的輸液為不必要的輸液。我國還是抗生素使用大國,中國抗生素人均年銷售量達到了138克,而美國只有13克,是美國的10倍。
  • 輸液時,不小心把「空氣」輸進血管會產生什麼後果?務必早知道!
    輸液又叫打點滴和掛水,是靜脈滴注輸入人體內的注射液,通過輸液器調整滴速,持續而穩定地進入靜脈,以補充體液、電解質或提供營養物質。 輸液這件事情,作為一個成年人多多少少經歷過,雖然現在醫院逐漸取消輸液制度,不過對於重大疾病而言輸液還是必須存在的。
  • 53種疾病不準輸液!
    我國抗生素年使用量高16.2萬噸,約佔世界總量的一半  95%的人不知道輸液的危害  70%以上的輸液是不必要的  我國人均輸液8瓶,遠高於國際2.5至3.3瓶  每年因注射輸液導致的死亡人數在39萬以上  中國抗菌藥物人均使用量是美國的10倍  據了解,外國人視輸液為小手術,澳大利亞人看病基本沒有輸液
  • 打吊瓶有氣泡進入血管怎麼辦?
    輸液屬於現代醫學技術當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手段了,因為大部分病人都會經歷輸液的過程,輸液是將藥物混合生理鹽水注入靜脈而實現治療目的的方法,但是輸液也會帶來一些副作用,例如,有的人輸液時會出現空氣通過輸液管進入人體的現象,這是非常危險的,那麼打吊瓶有氣泡進入血管怎麼辦?
  • 53種疾病不準輸液
    因此,打吊瓶是公認的最危險的給藥方式。   我國抗生素年使用量高16.2萬噸,約佔世界總量的一半  95%的人不知道輸液的危害  70%以上的輸液是不必要的  我國人均輸液8瓶,遠高於國際2.5至3.3瓶
  • 輸液瓶中現米粒大黑點 負責人稱瓶蓋軟塞"掉渣"
    輸液器滴壺內有數十個更為細小的漂浮物 華商報記者 周金柱 攝  因患氣管炎,55歲的寶雞市民王師傅去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打吊瓶。就在一瓶快打完時,他發現吊瓶裡有幾個米粒大小的黑色漂浮物。  投訴  「剛舉起吊瓶 就看見裡面漂著黑點」  昨日,王師傅說,因氣管炎咳嗽,他12月2日在家附近的金臺區新福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看病並輸液。  「第一瓶快打完了,我想去廁所,沒想到剛舉起吊瓶,就看見裡面漂著黑點。」
  • 輸液5分鐘後竟然死亡,賠57萬!這幾十種病不需要輸液…
    第1瓶頭孢呋辛滴注約5分鐘後,楊維感覺不適,呼叫醫生 。診所對楊維進行搶救後,撥打120電話,將楊維送至醫院治療。當日18時27分,楊維經搶救無效後死亡。    7.各種原因所致不適合胃腸道給藥者。  8.因診療需要的特殊情況。
  • 天上突然下起鈔票雨,山東一小夥舉著吊瓶,冒雨守護等待主人
    而且,中國人自古就有拾金不昧的高尚品格,很多人在路上遇見一些別人遺失的物品,都會主動歸還失主,避免別人擔憂。根據某媒體報導,在12月1日晚上,山東濟寧市某街道一小區,在路面上突然有大量的現金飄落下來,而且當時有些風,把錢吹得到處都是。正在輸液的市民楊帆看見後,舉著自己輸液的瓶子就趕了過去,想著先幫忙看著,別被別人撿走了。
  • 如果輸液時,空氣不小心輸進血管會發生什麼?聽醫生說完,明白了
    「打點滴」又叫輸液、打吊瓶,在我們國家這是人們十分熟悉的一種治療手段。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注射大國」,接近世界注射次數的三分之一,每個中國人一年要掛8個吊瓶,這遠遠高於世界上的2.5--3.3瓶的平均水平。如果輸液時,空氣不小心輸進血管會發生什麼?
  • 「天地圖」:拙劣的模仿_發現者第44期_網易探索
    通過對比了「天地圖」和Google地圖解析度較高的細節圖發現,天地圖在速度上慢與Google地圖,「在同一解析度下平均要比Google地圖多花2-3秒才能顯示」。並且在使用天地圖過程中,佔用過多進程,導致用戶電腦運行緩慢,在用戶體驗上不及百度地圖和Google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