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夢不止的葉叔華:我只是一粒小小的芝麻,在漫漫宇宙長河中...

2021-02-07 話匣子

「每天來到辦公室,已經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而不僅僅是生活的一部分。」步履輕巧,耳聰目明,今年6月就將年滿94歲的葉叔華,領著記者來到天文大廈9樓,掏出小棉布包裹著的門禁卡,刷卡步入走廊,來到盡頭的901室,用小銅匙開門.

中科院院士、著名天文學家葉叔華

「辦公室有點亂,都不好意思請你們進來."葉叔華微笑著,兩眼好似彎月,嘴角深深的兩個小酒窩,令眼前這位慈祥可親如鄰家奶奶的天文學大家越發平易親和。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01

與葉叔華相約專訪,緣起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圓滿完成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

那天凌晨,已鮐背之年的葉叔華來到位於佘山的上海天文臺VLBI深空探測指揮控制中心,她要與天文臺的同事們一起,共同見證激動人心的那一刻。

凌晨1時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向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注入高精度導航參數。

凌晨1時33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距地面高度約120公裡處,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約為11.2千米/秒)高速進入地球大氣層.

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

嫦娥五號返回器

「當時大家都非常激動,也非常非常高興!」回憶起好消息傳來的那一刻,葉叔華一連用了好幾個「非常」。

作為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測控與回收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海天文臺牽頭的中國甚長基線幹涉測量(VLBI)網與航天測控網,共同完成了嫦娥五號探測器各飛行段的測定軌及定位任務。

23天的飛行,嫦娥五號相繼完成了11個飛行段,其中從動力下降,到月面採樣,再到月面起飛、交會對接.20多次軌道控制,任務之多,動作之複雜對天文人而言,挑戰前所未有。

(探月「鐵三角」——中國繞月探測工程「嫦娥一號」總指揮欒恩傑、總設計師孫家棟和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贈送給葉叔華的月球儀,一直被葉先生視若珍寶。)

「在這次嫦娥五號任務中,VLBI測軌分系統通過技術創新,不斷提高測定軌技術能力,課題組的年輕人都非常棒!」這位奶奶級科學泰鬥,表揚起天文臺一線科研人,毫不吝惜讚美之詞,「我們過去從射電望遠鏡接收數據,到計算出結果,至少要6分鐘,現在他們只需1分鐘不到的時間就能將數據發送到北京指揮控制中心了,非常了不起!」

02

VLBI是一項高精度測角技術,在月球與深空探測器快速、高精度定軌和定位方面,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這項技術,簡而言之,就是把幾個小的射電望遠鏡聯合起來,以達到一架大望遠鏡的觀測效果。

如今,VLBI在探月工程和行星探測中已經大顯身手。然而在48年前,當葉叔華前瞻性、開創性地提出要建設中國VLBI網時,這項技術卻並不被看好。

當時,即便是涉足這一領域最早的美國和加拿大,其理論和技術也都處於起步摸索階段;再者,建成VLBI網絡至少需要在國內選址建造兩臺直徑至少25米的射電望遠鏡,這需要巨大的經費支撐,對於當時尚處於上個世紀70年代上半葉的中國,可謂難上加難。

葉叔華在丹容等高儀上觀測(1959年)

葉叔華認準目標,就不輕言放棄,她認定中國要想立於天體測量的世界前沿,錯失了VLBI就錯失了未來,「從當時看,VLBI就是天文觀測中解析度最高的技術,天體測量和天體物理都可以用,前途無量。」

四處奔走,多方遊說,在葉叔華鍥而不捨的努力下,VLBI計劃終於獲得了中國科學院的重視,入圍中科院1974年--1975年重要科學研究項目。

上世紀80年代初,上海天文臺VLBI項目正式上馬。葉叔華帶領著項目組從6米口徑射電望遠鏡起步,到1987年建成25米口徑射電望遠鏡,再到力排眾議選擇烏魯木齊,1994年建成第二個VLBI站,克服技術和經費的道道難關,基本建成VLBI網絡。「當時經費很緊張,有人說全國天文界的科研經費全被我一個人用掉了。」

葉叔華提議在中國建立三個VLBI站

起初,葉叔華繪製的「中國VLBI網」藍圖是「上海--昆明--烏魯木齊」三角網。由於經費緊張,昆明站只得暫時擱置。

上個世紀90年代初,我國科學界開始推動探月計劃,葉叔華代表上海天文臺主動請纓,提出運用VLBI技術,為探月進行軌道設計和測軌。

在探月工程之前,我國發射的衛星都是繞地衛星,最遠距離不過8萬公裡,而「嫦娥一號」衛星的目標是深空38萬公裡。

站在地球上,想要「看」清月亮上空以每秒1000多米速度飛行的「嫦娥」,對測控設備的「眼力」和精準度一下子提高了1--2個數量級。

既要足夠遠又要足夠準,如此高要求的觀測當時唯有天文臺才能擔此重任。葉叔華瞅準機遇,提出「改造VLBI網,承擔探月衛星測軌任務」的建議,北京密雲和昆明兩個VLBI站相繼加入。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在西昌成功發射。4個VLBI站組成的這臺口徑相當於3000公裡的「超級望遠鏡」——VLBI測軌分系統正式投入使用,助力「嫦娥」奔月。

從調相軌道,到進入月球軌道.53天時間裡,VLBI測軌分系統每天進行全程準實時跟蹤測量,這是我國首次將VLBI技術運用於航天工程,也是世界上首次將這項技術應用於探月工程的準實時軌道測量,為後來的嫦娥五號實現「繞、落、回」,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和理論基礎。

03

探月工程初嘗勝果,帶領上海天文臺為「嫦娥」保駕護航的葉叔華也已步入80歲。在VLBI夢想成真後,目光長遠的葉叔華又開始為中國天文事業謀劃下一個「風口」——建立SKA亞洲科學中心。

1993年,葉叔華前往日本參加國際無線電科學聯盟第24屆綜合性學術大會,當時國際天文界熱議的一個名為「平方公裡射電陣」——SKA的設想令葉叔華深深著迷。

如同40多年前,認定不能錯失「VLBI」一樣,葉叔華的心中再次埋下一個念想,中國不能錯失「SKA」。

所謂「平方公裡射電陣」,是一個巨型射電望遠鏡陣列,由世界各國的數千個較小的射電望遠鏡組成,每天產生的數據量預計是當下全球網際網路總流量的10倍,在解答一系列基本科學問題方面被科學界寄予厚望。

「人類對於宇宙的認知還非常有限,宇宙的起源和演化、銀河繫結構、行星的形成和分布.這些待解『謎團』的『鑰匙』也許就在SKA裡。」在葉叔華的推動下,中國成為了這個世界最大望遠鏡列陣的創始國。耄耋之年的葉叔華傾盡全力在上海推動籌建SKA亞洲科學中心。

「SKA產生的龐大數據需要深度分析和加工後才能被科學家使用,這些工作將由分布於幾大洲的區域數據中心合作完成。」葉叔華說,籌建中的上海SKA亞洲科學中心希望能承擔亞太地區數據分析和加工,而且已經取得一定的階段性成果,「去年,上海天文臺研製出了世界首臺SKA區域中心原型機,將用於處理國內外SKA先導望遠鏡所產生的數據,支持全球用戶的SKA科學預研究。」

葉叔華還有一個願望,希望能在太空放兩個30米口徑的射電望遠鏡,在深空開展精密低頻段射電觀測,「空中的兩個射電望遠鏡一旦與地面上的SKA形成響應與配合,也許將為人類探索宇宙奧秘帶來更大的驚喜和變革。」

04

永遠心懷夢想,而又不止於夢想的葉叔華,2021年之於她又將是一個「圓夢」之年——位於浦東臨港的上海天文館有望於今年夏天開館。

上海天文館

「非常期待開館的那一天。就建築本身而言,這個天文館已經比我最初設想的好太多。」從提議,到藍圖,直至拔地而起,這座全球最大的天文館得以在上海建成,離不開葉叔華不遺餘力的推動。

早在1974年,國家就特別批准在上海建天文館。但當時國家好多事情都急等用錢,上海天文館的建設只得擱置。2016年11月,項目重啟,作為上海科技館的一個分館,上海天文館歷時三年多的建設,於2020年上半年通過竣工綜合驗收,目前正處於展覽展示的深化設計與裝飾施工階段。

上海天文館

要為觀眾還原一個真實美麗星空的上海天文館,其絕妙的設計令去年夏天第一次到訪的葉叔華直呼「非同凡響」!

「這必將是一座世界級的天文館,它將承擔很重要的科普任務。」在葉叔華看來,設計師的奇思妙想已經令上海天文館「天生麗質」,但決定其能否成為一座優秀的天文館,還得靠展陳說話,「常辦常新將是未來管理團隊的首要任務,特別是要把人類探知宇宙的最新成果在最短的時間內呈現於天文館,這樣才能讓更多的觀眾每次來都有驚喜,來了一次還想來,成為孩子們的『造夢』殿堂。」

05

「每個人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都是一份很珍貴的貢獻!」專訪結束,臨別時,辦公室牆上的一幅根據葉叔華語錄創作的書法吸引住了記者的目光。這是葉叔華對自己的自勉,逐字細讀,這其實也是葉先生對忙碌在各行各業、大大小小崗位上的你我,提出的期許。

作為中國VLBI技術發展的開拓者和奠基人,歷經34年,葉叔華為中國航天九天攬月、蟾宮折桂,邁向星辰大海織就了一張保駕護航的「天網」;

作為中國第一位女天文臺長,她用47年的時間,為廣大天文愛好者貢獻了一座科技和未來感十足的世界最大天文館;

作為中國天文地球動力學研究領域的奠基人之一,大可頤養天年的她,依舊堅持每天到天文臺上班,籌建SKA亞洲科學中心,讓中國在SKA這個世界最大望遠鏡列陣計劃中擁有話語權,為中國天文事業的未來謀篇布局。

這一份份珍貴的貢獻,有人贊她是中國天文界最亮的那個星,她卻說:「我只是一粒小小的芝麻,在漫漫宇宙長河中,不值得一提,國家的未來和希望還得靠有想法、有闖勁的年輕人擔起重任,勇往直前!」

「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人民生活福祉。」

對上海而言,科技創新策源功能的強弱,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上海代表國家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的城市使命的達成與否。幸運的是,上海擁有全國第一流的科研環境,第一流的科研隊伍。在滬的兩院院士有近180人,他們一個人,就代表一個領域;一個人,就能帶出一支隊伍,他們是創新的引領者,是「站在山峰摘星辰」的人。

1月4日起,上海人民廣播電臺攜手上海院士中心,推出融媒體系列報導《院士之光》,走近一個個閃亮的名字,聽兩院院士暢談創新曆程,分享人生感悟,洞察未來趨勢。

-本文完-

版權聲明:轉載前請聯繫後臺授權

相關焦點

  • 葉叔華:她的名字與「北京時間」聯繫在一起
    她負責建立了我國甚長基線幹涉測量(VLBI)網,不僅在天文地球動力學研究方面,還在「探月」「探火」工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直到現在,93歲的葉叔華院士依舊每天出現在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的辦公室,閱讀最新的科技文章。她在構想,在距離地球9000公裡外的太空,建兩個口徑30米的射電望遠鏡,此舉將開創空間低頻射電新領域。
  • 逐夢天河!今晚TA將登上央視!
    逐夢天河!今晚TA將登上央視!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浩瀚宇宙
  • 【優秀作文展】宇宙中的一粒塵埃
    我從睡夢中醒來,不知為何,今天的鬧鈴聲格外響亮。圖片來源於網絡我睜開眼睛,伸了個懶腰,剛準備穿上衣服,卻猛然發現,「咦,我的床怎麼變得這麼大了?」看著腳下的床單,我心想:我現在應該只有床單的萬分之一那麼大吧。突然,一陣「微風」吹來,我從床單上飄飛到了窗外。啊!我什麼時候變得這麼輕了!竟然飛起來了!我低頭看了看,原來是我變小了,我變成了一粒微小的塵埃。風帶著我在天空中翱翔,我來到了一條街道的上空。一輛車在我的下方飛馳而過,它的尾氣令我不停地咳嗽。沒錯,即使我是一粒塵埃,也會被汽車尾氣燻得很難受。
  • 雲端演講 | 不忘初心不負韶華 以夢為馬逐夢前行
    雲端演講 | 不忘初心不負韶華 以夢為馬逐夢前行 2020-07-09 15: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小的夢想》
    用一位作家朋友說的話,「醉裡挑燈看花」,是有意思的事:等待羞澀的美人,在在千呼萬喚中,一點一點地展現它的秀色。未開放時絳紫色的花苞象小家碧玉;開放時,它有著別的花所不及的氣度,潔白的花瓣,一點點向外舒展,如美人伸著懶腰,雖然柔情似水,但它開放的樣子,極其狂放,閉謝的姿勢也剛烈異常,象倒掛金鐘,不減姿態。宗彪、王寒夫婦,文字唱和,各領千秋。
  • 銀河系只是超星系團中的一粒沙,天體只有更大,像人的眼睛!
    天外天,宇宙之外亦有宇宙,現在的很多跡象和觀測結果表明,天體沒有最大只有更大,地球對於這些天體而言,都只是一粒沙的存在,那麼人類能夠算做什麼,也可以說是一粒沙上細菌般的存在。所以我們又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生命沒有最小只有更小,對於這樣的結論,很多人都已經認同了,並且一些尤其是喜愛天文和星座的朋友們對於茫茫宇宙也是十分的著迷。目前又有很多觀點提出世界上多重宇宙的存在,認為我們的宇宙相對於所有的宇宙而言只是其中的一個而已,然後對於這些還未被證實的說法和猜想而言,我們只能夠假設而不能夠當真。
  • 華北電力大學校長楊勇平:以規律、自律和韻律開啟逐夢新徵程
    圍繞「規律、自律、韻律」三個關鍵詞,楊勇平從三個層面談了結合自己的認識和體會:第三,開啟逐夢新徵程,賦能人生之遠航,要充分把握韻律。楊勇平希望每位同學都能不辱使命,不負韶華,將青春之我、奮鬥之我勇敢融入時代發展的滾滾洪流,以遵循規律的求實創新,以嚴格自律的自覺自省,以把握韻律的格局境界,順利開啟逐夢新徵程,不斷賦能人生之遠航,奏響壯麗豪邁的青春之歌,向著理想的彼岸乘風破浪、加速前行。
  • 致敬奮鬥 | 奮鬥,是初心不改的逐夢前行
    致敬奮鬥 | 奮鬥,是初心不改的逐夢前行 2020-06-07 02: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王者榮耀:KPL限定皮膚逐夢系列完美收官,哪吒逐夢之翼排名第五
    小夥伴們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麻子,玩王者榮耀的小夥伴們都知道,在遊戲中每一個王者榮耀的英雄都有很多華麗的皮膚,不僅僅是有好看的外表還有屬性的加成,炫彩的技能特效和獨特的聲效體現,而得到這些皮膚也有很多的途徑,常見的就是直接用點券購買,或者是用皮膚碎片去兌換,當然還有很多英雄皮膚你一旦錯過時機是有錢都買不到的
  • 每一粒小小的水滴,都能折射太陽的光輝
    因為,每一粒小小的水滴,都能折射太陽的光輝。許多的努力與投入,在成就以前都顯得無用,可有可無。停一天、做一天,都沒有差別。工匠精神,是虔誠,與時間融合為一,一即一切,一即永恆。就是那每一粒小小的水滴。客戶成交的間隔,初期(一年至兩年)以周經營為單位。不是月、更不是季。如此每周經營客戶,養成周周籤單的工作習慣,一年之後,你將會脫胎換骨,再一年更會經歷一次金蟬脫殼。
  • 音樂 |《Lost Stars》:我們再怎麼追求,也不過是宇宙長河的滄海一粟
    《Lost Stars》Please don't see我懇求你不要只是在意Just a boy caught up in dreams and fantasies那個陷入美夢和幻想的我Please see me
  • 逐夢!
    逐夢!▲賽後合影最終戰績決賽中省三水所獲得冠軍省二戒所獲得亞軍省南豐所獲得季軍逐夢!民警有快樂工作的理念也擁有幸福生活的態度享受精彩的比賽選擇健康的生活END原標題:《追風!逐夢!》
  • 超「卡哇伊」的QQ句子:七鹽山川,八甜星河,漫漫宇宙,只為遇見你
    超「卡哇伊」的QQ句子:七鹽山川,八甜星河,漫漫宇宙,只為遇見你 1.來一杯芋泥啵啵奶綠,不要芋泥,不要奶綠,要啵啵! 2.我舉著丘比特的箭追呀追,你穿著防彈背心飛呀飛。
  • 精美詩句,浪漫愛情短詩《漫漫》賞析,慢慢,山為滄海、水為桑田
    本篇取自流光詩人筆下詩集:「夜非之時」之《漫漫》,帶你走入詩歌美文佳作欣賞精美詩句,體會人生感悟好詩篇。漫漫,我花了眼、你白了發。慢慢,恨透歲月、頻頻灼人顏容。漫漫,所有苦樂,惟惟你懂我知。萬物生長的歷史長河中,一念萬年。高山慢慢會化為滄海,河水慢慢也會變為桑田。在我們漫長而又短暫的一生中,時光總是深刻的,卻也是急促的。一轉眼,青春歲月不再。我老花了雙眼,而你蒼老了白髮。慢慢的,忘卻了那些青蔥年華;慢慢的,也忘記了所有的愛恨情仇。
  • 逐夢天涯,與北京沒有時差
    我們就是演繹《逐夢天涯》(國內名為《媽勒訪天邊》)的尋夢人,就是《Legend of the Sun》的太陽使者,為所到之處帶去陽光和美好祝福,受到歐洲觀眾的熱烈歡迎。還記得除夕那天,舞劇《逐夢天涯》的推介會在歐盟總部隆重舉行。
  • 宇宙有多大?如果把宇宙比喻成一片沙漠,地球只是一粒沙子
    在漫長的旅程中,它將鏡頭轉向地球,並拍了一張照片,照片裡,地球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淡藍色的小點,但這張照片說是由始以來最偉大的照片了,現在旅行者以後位於離地球138個天文單位的地方,一個天文單位就是指地球與太陽的距離,它正以每秒17公裡的速度靠近太陽系的最外圍奧爾特運,但這個過程至少需要花上三萬年在太陽系的最外層人受太陽引力影響的。
  • 王者榮耀:哪吒逐夢之翼新皮膚臺詞,韓信逐夢皮膚返場,英雄降價
    王者榮耀s11賽季已慢慢接近尾聲,對於新賽季的到來,還會伴隨著kpl賽事的開啟,那麼做為kpl賽事也是會上架kpl專屬皮膚,今年kpl上架的專屬皮膚是哪吒的逐夢之翼,同時本月23號還會返場韓信KPL的限定皮膚,這款韓信kpl逐夢之影皮膚的售價不是很高,當然要獲得這款皮膚,首先就要擁有韓信這個英雄
  • 血府逐淤湯在皮膚科中的運用
    胸痛,頭痛,日久不愈,痛如針刺而有定處,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飲水即嗆,乾嘔,或內有瘀熱,或心悸怔祌,失眠多夢,急躁易怒,入暮潮熱,唇暗或兩目暗黑,舌質紫暗,或舌有淤血,斑點,脈澀或弦緊。【適用病症】患者若見兩目暗黑,舌質暗,舌有淤血,脈弦,可予本方合桂枝茯苓丸治療。
  • 王者榮耀哪吒逐夢之翼臺詞是什麼 哪吒逐夢之翼臺詞介紹
    王者榮耀哪吒逐夢之翼臺詞是什麼呢?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王者榮耀哪吒逐夢之翼臺詞介紹哦!想知道的小夥伴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漫漫歸家路(The Long Journey Home)》超長演示 真實3D宇宙開放...
    Daedalic旗下獨創的真實3D宇宙開放世界遊戲《漫漫歸家路(The Long Journey Home)》原本預定2016下半年發售,不過根據最新情報顯示為了豐富遊戲內容遊戲需要延期至2017年,預定登陸PS4/Xbox One/PC/Mac/Lin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