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數字拉斐爾:拉斐爾自畫像

2021-02-18 文化講解員

大家好。今天我們講一幅拉斐爾畫的自畫像,這個自畫像非常的有名。拉斐爾以3/4的側臉面向觀眾,他的穿著非常的樸實,穿著黑色的衣服,戴著黑色的帽子。在這張畫當中有一個小細節,很少有人注意到,在拉斐爾的右眼的眼皮子上面,有一個小水珠,拉斐爾為什麼會畫小水珠呢?這個有可能是因為拉斐爾想炫耀一下自己的技法,同時又比較低調,把小水珠畫得非常的不明顯,如果你不仔細看,很容易把它忽略掉,這個就是拉斐爾既炫耀自己的技法,同時又保持著一個比較低調的這麼一個做法。

拉斐爾這個人他的能力非常的強,他在繪畫上面造詣是非常的深的,拉斐爾不光能力很強,他的社交能力也是非常強的。拉斐爾一生的頂點,他事業的頂點應該是在羅馬時期,在羅馬他遇到了兩個教皇,這兩個教皇對拉斐爾的提攜是非常大的,一個就是有尤利烏斯二世,尤利烏斯二世去世以後,緊接著就是利奧十世,這兩個教皇都非常欣賞拉斐爾,那麼拉斐爾能為這兩個教皇工作大大的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

拉斐爾這個人曾經去過佛羅倫斯,他在佛羅倫斯還拜會了兩個大師,這兩個大師一個就是達·文西,另一個就是米開朗基羅。但是這兩個大師對拉斐爾的態度是不一樣的,達·文西比拉菲爾大30歲。當達·文西看到拉斐爾臨摹自己的作品,臨摹的特別好的時候,達·文西是特別喜歡拉斐爾的,覺得這孩子真不錯。可是當米開朗基羅看到拉斐爾臨摹自己的作品臨摹的很好的時候,米開朗基羅卻非常討厭拉斐爾,他認為拉斐爾是個小偷,偷了自己的繪畫技法。米開朗基羅比拉斐爾只大8歲,所以說米開朗基羅他可能有那麼一點嫉妒心,對拉斐爾有那麼一點嫉妒心。

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的關係不是特別的好,這兩個人都曾經有一段時間同時在羅馬為教皇工作,兩個人不同,性格不一樣。米開朗基羅他總是喜歡獨來獨往,在外邊走路的時候也往往是一個人,而拉斐爾就不一樣了。拉斐爾那個時候很牛,他有自己的一個工作室,他的工作室的工作人員就有四、五十人。所以拉斐爾每次出去的時候,他的身邊總是前呼後擁的跟著好幾個人,這就是兩個人的不同。

有一次在外邊走路的時候,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走了一個對面,米開朗基羅這一邊是他獨自一個人在走,而拉斐爾這邊有好多的人簇擁著拉斐爾,米開朗基羅看到拉斐爾後,他就跟拉斐爾說:「你看看你,一出門就前呼後擁的,你以為你是將軍?」拉斐爾回敬了米開朗基羅一句,拉斐爾說:「你看看你,總是那麼孤獨,一個人在外邊走,你以為你是吊死鬼?」所以這兩個人是稍稍的有那麼一點矛盾的。

還有一次,有兩個紅衣主教,這兩個紅衣主教成心想給拉斐爾找茬,這兩個紅衣主教來到拉斐爾這,看到拉斐爾畫了一幅聖徒的畫像,於是這兩個紅衣主教就開始找茬了。這兩個紅衣主教對拉斐爾說:「你看看你畫的聖徒,臉畫的有點紅了。」這個就是成心找茬。拉斐爾回敬了一句,拉斐爾說:「我就是這麼畫的。你們想一想,這些聖徒現在在天堂上,當他們在天堂看到現在人間的教會被你們這幫人統治的,他們能不臉紅嗎?」這個就是拉斐爾的一個性格,很有意思,反應很快。

拉斐爾平時他是一個比較溫和的人,同時長得又很帥,這個也是為拉斐爾的人際關係,他的事業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好了,今天我們就先講到這了,謝謝大家的收聽。

感謝您的支持

相關焦點

  • 拉斐爾自畫像給自己「整鼻」?3D技術還原真實樣貌
    拉斐爾自畫像給自己「整鼻」?3D重建,發現這位藝術家在畫自畫像時,對自己的鼻子大小進行了調整,從而「完善」自己在作品中的形象。  報導稱,1833年,人們從義大利羅馬萬神殿的拉斐爾墳墓中挖出了一些遺骨。但專家們不能確定這些遺骨是否屬於拉斐爾本人,因為研究人員們在挖掘過程中還發現了拉斐爾學生的遺骨,以及一些不完整的骨骼。  科學家們根據挖掘出的頭骨所制的石膏模型,製作了3D渲染圖,然後將其與拉斐爾的自畫像和其他人的畫作進行對比。
  • 拉斐爾最後的肖像畫
    拉斐爾1506年自畫像 烏菲茲美術館拉斐爾的作品數量之多、質量之高是後人公認的,我等平庸小輩只能是高山仰止、目不暇接
  • 拉斐爾|入世天使
    拉斐爾自畫像(1483~1520年)
  • 還原拉斐爾容貌:真實的他是否如畫像一樣清新帥氣?
    今年是拉斐爾去世500年,雖然因為疫情各家博物館的紀念展覽和活動有所打亂,但並不影響世人對他的關注。其實自1520年拉斐爾入葬羅馬萬神殿起,他的故事就被不斷解讀。1833年,萬神殿拉斐爾陵墓被打開引發了顱相學等各學科的研究。澎湃新聞獲悉,羅馬第二大學最近以3D技術對拉斐爾的容貌進行了復原。
  • 拉斐爾的容顏之謎
    拉斐爾《自畫像》拉斐爾舉世著名的自畫像,真的是在忠實描繪他自己的容顏嗎?
  • 《拉斐爾及其友人》拉斐爾-世界名畫鑑賞語音講解
    拉斐爾及其友人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介紹義大利畫家拉斐爾創作於1518年的《拉斐爾及其友人》,這幅油畫收藏於巴黎羅浮宮。 他的一系列聖母畫像,和中世紀畫家所畫的同類題材不同,都以母性的溫情和青春健美而體現了人文主義思想,美術史上尊稱他為「畫聖」。
  • 數位技術,讓拉斐爾跨越500年「相遇」中國觀眾
    新華社北京12月13日電(記者張漫子)2020年是中意建交50周年,也是「文藝復興三傑」之一拉斐爾逝世500周年。由中華世紀壇藝術館、義大利駐華使館文化中心主辦的「拉斐爾的藝術:不可能的相遇」展覽,12日在北京中華世紀壇開幕。展覽通過數字採集和製作還原技術,數位化呈現了拉斐爾的36幅代表作。
  • 拉斐爾全集
    拉斐爾·聖齊奧(義大利語:Raffaello Sanzio),畫家、建築師。與列奧那多·達文西和米開朗基羅合稱「文藝復興藝術三傑」。拉斐爾正在為懷抱嬰兒的婦女作速寫拉斐爾與瑪麗亞訂婚《自畫像》瑪格麗特與拉斐爾拉斐爾素描
  • 冬至的暖意—拉斐爾詠嘆調拉斐爾詠嘆調
    在2020這個不凡之年的冬天,中華世紀壇藝術館舉辦的展覽「拉斐爾的藝術:不可能的相遇」帶您回望500年前拉斐爾所處時代的藝術生態,了解拉斐爾的藝術成就,感知義大利文藝復興的精髓。拉斐爾的作品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最珍貴的人文遺產之一。展覽「拉斐爾的藝術:不可能的相遇」從藝術性、學術性、普及性、數位化的策展角度,重新構建大師拉斐爾的巨匠之路。
  • 萬萬沒想到,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拉斐爾,竟是一個美顏愛好者
    文藝復興時期無疑是美術史上的一個高峰,在這個期間湧現出無數才華橫溢的天才藝術家,然而能被人們並稱為「三傑」的只有達文西、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這三位藝術家從作品、經歷、外貌上來看,達文西因為太完美離我們距離太遠,而米開朗基羅更像是一個孤寂的苦行僧,讓人難以接觸,只有溫文爾雅的拉斐爾,讓人不覺升起親近的感覺。
  • 拉斐爾逝世500周年,36幅名作齊聚北京,帶你讀懂文藝復興最帥天才
    拉斐爾的藝術:不可能的相遇2020.12.13 - 2021.2.21中華世紀壇40元展覽用數字和還原技術,向我們「還原」了拉斐爾分散在世界各地的36幅作品,雖然不是原作,但的確也是一場「不可能的相遇」。
  • 文藝復興時期的頂峰 拉斐爾Raphael 人物作品高清全輯
    ,1483年3月28日或4月6日—1520年4月6日)常稱為拉斐爾(Raphael),義大利著名畫家,也是「文藝復興後三傑」中最年輕的一位,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從事理想美的事業所能達到的巔峰。本期只關注拉斐爾的人物作品拉斐爾Raphael 銀行家賓多·阿託維蒂Portrait of Bindo Altoviti 1515
  • 拉斐爾經典作品欣賞
    1500年12月10日,羊毛商安德烈亞·巴龍齊委託拉斐爾及埃萬傑利斯塔·達·皮安·迪·梅萊託(另譯:伊萬格力斯塔·皮安·梅勒迪)創作「託倫蒂諾的聖尼古拉加冕」屏風 ,此時的拉斐爾落款已是「大師」,名字排在同事之前。
  • 拉斐爾全集精選200幅(油畫、壁畫、素描)
    《拉斐爾青年自畫像》 約1506年  23歲 烏菲茲美術館藏
  • 拉斐爾傳世經典高清全集
    1500年12月10日,羊毛商安德烈亞·巴龍齊委託拉斐爾及埃萬傑利斯塔·達·皮安·迪·梅萊託(另譯:伊萬格力斯塔·皮安·梅勒迪)創作「託倫蒂諾的聖尼古拉加冕」屏風 ,此時的拉斐爾落款已是「大師」,名字排在同事之前。
  • 「拉斐爾的藝術:不可能的相遇」展覽在中華世紀壇開幕
    新華社照片,北京,2020年12月12日 「拉斐爾的藝術:不可能的相遇」展覽在中華世紀壇開幕 12月12日,觀眾在中華世紀壇觀看展覽。 當日,「拉斐爾的藝術:不可能的相遇」展覽在北京中華世紀壇開幕。
  • Inside Museums:追尋拉斐爾的藝術人生(二)
    此後,隨著16世紀印刷術的運用,文藝復興思想傳遍歐洲,其星星之火在巔峰後的數個世紀後依然給人鼓舞,科學、理性、人文成為人類憧憬未來的因素,特別是在特殊的時期……拉斐爾從佩魯賈去了錫耶納,然後去了文藝復興時期的中心佛羅倫斯。1504年秋天,拉斐爾到達佛羅倫斯。瓦薩裡寫到,拉斐爾到達佛羅倫斯後, 「對這座城市的喜悅不亞於那裡的藝術品,他認為這是神聖之地,決定住一段時間。」
  • 相比達·文西,拉斐爾簡直就是天使乙方!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中國國家地理book(ID:cngbook360)文藝復興有三傑,說起達·文西,你也許會想起他百科全書式的博學和《蒙娜麗莎》的神秘微笑;談到米開朗基羅,他的雕塑《哀悼基督》也大名鼎鼎。他倆不僅作品知名,個性也很鮮明,存在感都很強。但提到拉斐爾,人們可能只能想到《西斯廷聖母》柔和的笑容。其實他不僅僅愛畫聖母,也畫過大氣開闊的《雅典學院》。
  • 拉斐爾與聖母像
    這是拉斐爾所繪聖母像中十分著名的一幅。此畫描繪出一位美麗、端莊、優雅、安詳的年輕母親,她穿著通俗的 衣服,還包著一塊花格頭巾,神情舉止給人一種溫柔、賢惠之感,這就是拉斐爾所創造的有著時代生活氣息的聖母 形象。
  • 「拉斐爾藝術—不可能的相遇」參觀記
    我於2021.1.31日前往中華世紀壇參觀欣賞展覽用的是數字和還原技術,雖然沒有原作,但40元,不虧。從14、15歲的第一幅作品《聖母與聖子》到生命最後的大作《基督變容》;從初露鋒芒、壓倒老師的《聖母的婚禮》到深藏著達·文西神韻到《抱獨角獸的女士像》;從樹立了「完美典型」的多幅聖母像,到展露出畫家智慧的《託馬索·費德拉·因吉拉米肖像》;從迷倒眾人的自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