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爾1506年自畫像 烏菲茲美術館
拉斐爾的作品數量之多、質量之高是後人公認的,我等平庸小輩只能是高山仰止、目不暇接。他短短的37年人生是濃縮的歲月精華,一分一秒都未曾虛度!正如同時代的人已認定拉斐爾是人間 Divin,天神化身!他筆下人物的優美和諧,只有天上的神靈相助,才能達到如此完美的地步!
他的每一幅作品幾乎都達到了高度的平衡、和諧與高雅,每一幅都值得細細欣賞品味。正如後代的哲學家伏爾泰所說的: 「讀多少藝術的書,都不如看一幅拉斐爾的畫。」
這句話令我汗顏。寫拉斐爾的作品,千萬不敢貪多,太多的文字都是多餘!這是我告誡自己的,每次只挑出一個小小主題或視角,已經有挖掘不盡的內容。
我們來欣賞一下他最後階段的三幅代表作。我挑選這個角度寫,也是因為這三幅中有兩幅是收藏在我熟悉的羅浮宮:《巴爾達薩·卡斯蒂格裡奧》與《和一個朋友的自畫像》。
左:《和一個朋友的自畫像》
右:《巴爾達薩·卡斯蒂格裡奧》
還有那幅收藏在佛羅倫斯碧提宮的《披紗巾的少女》。
這三幅是他成熟時期的作品。無論從人物的神態、心理捕捉,衣著的材質與外觀,還是畫面的空間感和體積感,都已達到了一個完美狀態。
拉斐爾《披頭紗的少女》1516年 佛羅倫斯 碧提宮
請看這位披著亞麻頭紗的女子,她好像是從幽暗的背景裡浮現出來,略含笑意地靜靜地望著我們。她的神態那麼純潔美好,在明暗陰影的襯託下,尤其顯得肌膚細膩、五官突出、輪廓精雕細琢。
有人說這位披頭紗的姑娘是拉斐爾生前最愛的那個麵包師的女兒,但你仔細看,他筆下的完美女性在現實中是找不到具體對應的模特兒的,他看過了很多美麗的女子,綜合了很多美麗女性的特徵,創造出了他獨有的理想化的女性。
這幅畫上,拉斐爾對衣料質地、光澤的表現已登峰造極。女子頭上流暢地披瀉而下的頭巾一看就是當時義大利優質的亞麻布料,柔軟又有一定分量。女子的白緞軟襯衣與織錦緞的外袍光澤閃爍、精緻華美。寬大的衣袖褶皺漣漪般的起伏,金色襯裡和鑲邊加強了衣料的厚重感和華貴感。
女子黑色的秀髮梳得服服帖帖,一綹不易察覺的髮絲從鬢角垂下。她頭髮上別著一枚珍珠掛墜,映襯著烏髮格外顯得晶瑩雅致。女子佩戴的裝飾品不多,一串項鍊跟衣物的色調非常相稱。整個畫面柔和高雅,色調和諧,給人簡潔明了、極具視覺衝擊力的感覺。
年輕的女子纖長的手指按在胸前,好像在努力按捺住她砰砰的心跳。她一言不發地淺笑盈盈地望著觀眾。
成熟時期的拉斐爾已拋棄了早期將人物置於一片自然風光背景前的畫法。北方畫派與老師佩魯吉諾的影響已遠去,他已完全有信心用中性的深色背景來突出烘託人物,高超的色彩、衣料的褶皺、明暗陰影和光線的運用已經打造出一個立體的、真實可信的景深空間。
拉斐爾《Agnolo Doni 夫婦》1506-1507 佛羅倫斯碧提宮
收藏在羅浮宮的那兩幅肖像都是男性人物。
《巴爾達薩·卡斯蒂格裡奧》描繪的是拉斐爾的好友,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外交官、學者作家Baldassare Castiglione。
拉斐爾《Baldassare Castiglione》1514-1515年 羅浮宮
這位受過良好教養的人文學者神態自然、溫文爾雅地望著我們。他只比拉斐爾年長五歲,絡腮鬍須將他襯託得更莊重老成。
沒有比這幅肖像畫更能體現拉斐爾對人文精神的體會理解了。他只用了黑、白、灰三種柔和的顏色來表現這位擅用頭腦思考的學者外交官,優雅的黑帽和胸前的一抹白襯衣將他沉穩睿智的臉部烘託了出來,藍色的眼珠清澈有神地望著觀眾。
背景又是中性的棕褐色,用陰影表現出了人物的飽滿立體感。
這位外交官在教皇萊昂十世時被烏爾班公爵派到羅馬當大使,也是這個時候他結識了年輕富有才華的拉斐爾。兩人惺惺相惜,一段友誼佳話。
這位外交官比拉斐爾多活了九年,他遊走全歐洲,在當時複雜的政治環境中出使多國,遊說斡旋。他深諳歐洲宮廷的相處之道,去世前一年,他用義大利文發表了著名的《廷臣論》一書,通過富有哲理的對話,來闡述一名有道德修養的貴族應該如何服務於宮廷,這本書從1537年起被譯成法語、西班牙語、德語、英語、拉丁文,在歐洲各國風靡一時。
《Le Courtisan》1537年法文版 法國國家圖書館
這幅肖像完美表現了文藝復興時代一個獨立思考的人文學者的精神面貌,被公認是拉斐爾肖像中的巔峰之作。這幅畫被後代很多著名畫家如魯本斯、倫勃朗所模仿。
倫勃朗《34歲自畫像》1640年 倫敦國家美術館
這是倫勃朗34歲時的自畫像,很顯然,一百多年後的他從拉斐爾的這幅肖像中吸收了很多。
我們再來看看拉斐爾與一位朋友的「合影」雙肖像。
拉斐爾《與一位朋友的自畫像》1518-1519年 羅浮宮
這幅畫更是用最樸素的黑白兩色描繪出了兩人的親密無間和相互信任。站在後面的是老師拉斐爾,他35歲左右,已不再是另一幅年輕時自畫像裡懵懂做夢的樣子。
一位觀眾在烏菲茲美術館凝視他1506年的自畫像
他自信溫和的眼睛直視前方,將左手搭在朋友的肩膀上。前面的這位,一般我們認為是拉斐爾最信任的助手和朋友Giulio Romano ,他好像正回頭跟老師說著什麼,要指給老師看什麼,可是老師連眼睛都不眨一下,催他快坐好!看鏡頭了!
拉斐爾用短縮法將Giulio Romano充滿動感的手一瞬間定格。也正是這隻手給了畫面真實可信的透視深度。
白色的襯衣領子和衣袖打破了黑色的單調沉悶,襯託出人物的神態和心理活動。不愧是拉斐爾最後時期手到擒來的人物肖像傑作。
拉斐爾厲害的地方是他從來不用力過猛,好像都是輕輕鬆鬆、毫不刻意地地去捕捉住人物的神態、動作和內心。不要以為他不需要用功,所有的傑作都建立在他銳利的觀察,擅於抓住人物特徵,同時基本功又格外紮實的基礎之上。他學習別家之長處、又能融會貫通轉化成為他自己的東西,這點能力無人能比擬。
他最後的肖像畫很多人都喜歡提起《年輕的女子》或被稱為《弗納利娜》的,即他的情人,那個美麗的麵包商的女兒。
拉斐爾《La Fornarina》1518-1519年
羅馬 Palais Barberini
我個人不太喜歡畫中人,微微暴突的大眼睛和略帶狡黠的神情,相比美麗純潔的《披頭紗的女子》,這個女性略帶肉慾。拉斐爾愛得熾烈,他將自己的籤名嵌在姑娘左上臂裝飾的臂環上。離開家鄉多少年,他的籤名仍是「烏爾比諾的拉斐爾」。
我更喜歡也屬於拉斐爾晚期的一個年輕人的頭像,今日保存在西班牙馬德裡提森博物館的。
拉斐爾《年輕人肖像》1518-1519年 馬德裡 提森博物館
年輕人的頭微微轉向觀眾,他撲閃著明亮褐色的大眼睛,一點兒不設防的望著我們,稚氣未脫的臉上似乎還有一層小絨毛。他緊抿著嘴唇,下巴上有個淺淺的小窩兒,濃密的捲髮遮蓋了耳朵。
拉斐爾在這裡表現的是青春、不諳世事、心地單純。
我永遠記住了這個年輕的眼神。
海霞寫於2020年5月25日巴黎
繼續宅家,藝術給我想像和翅膀。
最後插播廣告,推薦我和巴黎看法View團隊用近一年時間精心製作的23集文藝復興實景拍攝視頻。一年當中,我們的足跡踏遍了盧瓦河谷的眾多城堡和巴黎的博物館,我有幸擔任主講嘉賓,為大家呈現上一個原汁原味的法式文藝復興。歡迎大家支持購買,目前早鳥價23集只需78元!
六一兒童節即將到來,為答謝廣大朋友們,凡在2020年5月1日-6月7日購買視頻的,可獲得30元優惠券,請在5月29日-6月7日之間使用,可用於購買另一份「文藝•復興」視頻或「法式藝生活」視頻贈送周圍的大小朋友。
大人熱愛文化藝術,帶動孩子向陽生長!生活的道路上,美育不可或缺。
長按掃碼購買
開啟 法式「文藝•復興」之旅
閱讀視頻推廣文,了解更多詳情 :
法式「文藝•復興」之旅,正式開啟!
「文藝•復興」通識視頻課 正式上線!
閱讀海霞的文章,領略其風格 :
藝術史中的復活與重生
拉斐爾的聖母頌
拉斐爾《園丁聖母》重現羅浮宮
羅浮宮講述王室珠寶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