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源流失到回籠 這所農村校緣何迎來教育春天

2020-12-21 中國新聞網

  從生源流失到回籠 從薄弱校到口碑校
  這所農村校緣何迎來教育春天

民大附中豐臺實驗學校執行校長肖志彬

  目前,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豐臺實驗學校(以下簡稱「民大附中豐臺實驗學校」)是一所十二年學制、九年一貫制學校,位於北京市豐臺區王佐鎮中心。1998年,王莊中學、魏各莊中學、王佐中學三所村級中學合併為王佐中學。2003年,大富莊小學、王佐小學、魏各莊小學等七所村級小學併入王佐中學,更名為王佐學校。

  曾經的農村薄弱校

  5年來都有哪些變化?

  原王佐學校有在校生1617名,其中農民子弟1368名,佔學生總數的85%。從生源結構看,45%為隨遷子女;從學生家長受教育程度看,56%學生家長學歷為初中以下。受地域環境等多種因素影響,學校在辦學條件、師資力量和辦學水平等方面存在諸多困難和問題,是典型的農村薄弱校。

  2015年2月,豐臺區教育委員會、豐臺區王佐鎮人民政府、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三方共同籤署《合作辦學協議書》。按照協議書的要求,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以「協議管理、整體委託、自主辦學」方式接管王佐學校,並將學校更名為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豐臺實驗學校,納入北京市推進教育均衡發展實驗項目。

  五年來,學校按照「陪伴、引領、改變」工作思路,克服困難,努力工作,狠抓學校文化建設、課程建設、隊伍建設、常規建設,創立家、校、社會聯盟,形成辦學合力,在「和」文化的引領下,實施「共美教育」,以「實」教風做好「四個引路人」,用「勤」學風涵養「四美學子」,改變了學校的落後面貌。在「學校文化建構與形成、群眾滿意提升與擴大、學生成績提高與出口、辦學特色鮮明與呈現、教師水平提高與優化、學校聲譽影響與榮譽」等方面進步很大,成績顯著。

  五年來,民大附中輸出「共美教育」思想,以「和實求美、和仁致雅」為校訓,著力建構「人與自然融和(相融相生,敬畏生和);人與社會相和(辯證統一,輔佑相和);人與他人仁和(仁心禮外,和而不同);人與自己靜和(靜心觀己,和德持身)」的校園「和」文化,輸出優秀管理隊伍(先後派出六位特級教師、兩名知名校長、多名骨幹教師),著力打造物質文化(格物致知、獨具匠心)、精神文化(信念追求、情感態度)、制度文化(科學人文、規範引領)、行為文化(和合共美、知行合一)。

  以「愛農村、愛農民、愛農孩」的情懷陪伴、引領,創建了師生、家長共同遵守的自律、自省、自新規約和「管理育人、教書育人、服務育人」質量評價體系,改變了該校落後的文化。如今,學校辦學目標、育人目標明確,「和」文化,「實」教風,「勤」學風已經形成,為今後優質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本地生源回籠

  中考成績明顯提高

  在農民家門口,辦人民滿意的優質教育是學校的理想與追求。五年來,豐臺區中小學滿意度數據顯示:2015年至2020年,群眾對學校滿意度呈上升趨勢,由低於區平均值到遠遠超過區平均值;2017年、2018年小學部進入全區前三名,中學部排名前十名。過去,學校小升初只能留住30%的學生,教師子女基本不在本校就讀,而現在直升率達95%。自2018年起,教師子女全部選擇就讀本校,周邊學校優秀學生開始選擇本校。

  2017年招生,小學京籍生佔89.2%,中學佔91.7%。自2018年,小學、中學京籍生均佔100%。2020年小學一年級擴充兩個班,初一年級擴充一個班才能滿足教育需求。本地生源回籠,充分說明群眾對學校的信任和希望。

  以中考成績為例,2014年中考總成績該校全區排名靠後。2016年中考,學校榮獲豐臺區政府教育基金顯著進步獎,首次進入A類校;2017年至2020年中考成績連續被評為優類學校:2018年,優秀學生進入全區前100名2人,分別位於79名和98名,前1000名達到24人;2019年,優秀學生進入全區第16名,前1000名達到30人(2015年沒有學生進入全區前1000名),教育加工力全區第二。目前,30.5%畢業生考入北京市區優質高中,85%學生升入普通高中,學生攜帶「德美、智美、體美、行美」優秀品質開始進入北京四中、民大附中、十二中等名校,極大改變了王佐地區農民子弟的出口,提振了王佐地區的教育信心。

  創立「四位一體」

  家校共育人新模式

  面對農民孩子佔比95%的農村校,面對農村家庭教育落後局面,面對農民學生不愛農村、不愛勞動、不愛閱讀等現狀,學校從改變家庭、社區、學生文化入手,創立了「四位一體」家校共育人的新模式。

  走村串戶,到街道社區,到農民家裡,到田間地頭開展家長教育,開設共育課程、學農與教育教學融合課程、閱讀課程等進行文化傳播,用附中人「大美」情懷,真心愛農村、愛農民、愛農孩,努力改變農村學校,改變農民家庭,改變農人子弟。

  在教育扶貧方面,從扶智上先行,落實中央扶貧精神,把2035年、2050年社會中間力量的現代青少年——農民後代培養成有農耕血脈的文化人,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奠基。

  以農學課程為例,學校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對傳承農耕文化進行了課程建設和探索。2016年4月,學校開闢了「百蔬園」,提出學生在校九年要學會種植九種農作物,要知農、愛農、會農,成為流著農耕血液的文化人;2019年3月,學校開闢了「百草園」,以中草藥植物種植探究實踐活動為切入口,將中醫藥文化校本課程開發作為學校的特色課程推進;2019年5月,學校開闢了「百果園」,讓畢業學生親手種下果樹,表達對母校的紀念。通過身體力行地參加學校勞動教育基地力所能及的生產勞動,從小鍛鍊並滿足學生生存發展所需要的基本勞動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和人生幸福奠基,用勞動點亮學生的奮鬥人生。

  學校的辦學成果和頗具特色的農村新教育,受到上級主管部門、專家讚譽,得到多家媒體報導。2019年,學校家校村鎮四位一體育人模式被評為教育部德育工作典型經驗。民大附中派出特級教師、骨幹教師8人擔任學校主要負責人和學科帶頭人。現有特級教師4人,正高級教師1人,市區級骨幹教師36人,佔教師總數25%。在教師隊伍建設中,學校把科研與培訓相結合,建立「名師工作室」,聘請民大附中本部、海澱區、西城區、東城區優秀教研員及特級教師與老師們同研、同備、同上一節課;創建教師培訓「三項工程」,以「五創工程」提升教師基本功水平。

  五年來,民大附中豐臺實驗學校教師研究生學歷由4.3%提高到26%;以「新秀工程」縮短青年教師專業適應期,通過師徒捆綁制,26名年輕教師被評為校青年新秀,48位教師被評為校級骨幹教師、骨幹班主任,以「名優工程」發揮骨幹教師輻射引領作用。

  如今,學校引導教師把問題當做課題研究,建立「問題即課題,行動即研究,發展即成果」科研理念,教師有16項課題被市區級立項,這在農村學校實屬難得。五年來,學校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教學競賽,有597人次獲獎。2016年參加「一師一優課」曬課比賽,教師獲部級優課8堂、省市級優課31堂,全區排名第二,學校榮獲優秀組織獎;2018年,作為「一師一優課」優秀組織方,學校作為北京市典型進行發言。老師們有了工作的價值觀和生活的幸福感,要求調動的人少了,安心、專心工作的人多了。

  如今,民大附中豐臺實驗學校被評為北京市教科研先進校、北京市文明校園、豐臺區素質教育優質校、中國可持續發展教育項目實驗校、全國足球特色校、北京市體育傳統項目校、中考優類校等。最大的變化是學校從人心渙散、士氣低迷、隨意散漫、責任心薄弱到各項工作井然有序、教職工奮發圖強、積極進取,領導班子和諧團結、率先垂範,學生精神抖擻、朝氣蓬勃;校園從破舊、凌亂到乾淨、整潔,校園文化儒雅、精緻。這些改變,是民大附中田琳校長共美教育理念引領的結果,是腳踏實地、率先垂範的結果,是寬容、包容、合作的結果。

  文並圖/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豐臺實驗學校

相關焦點

  • 我家門口|流失的學生像魚一樣遊了回來,這所鄉村小學靠的是啥?
    一所鄉村小學的重生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郭戈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蔣曉芳  本地生源從嚴重流失到紛紛回流、教學環境從令人無奈到令人羨慕……短短兩年間,鶴壁市濬縣屯子鎮石橋小學緣何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
  • 十項重點工作在新城|「名校+」集團化辦學顯成效 從生源嚴重流失到...
    西安市基礎教育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20區域「教育答卷」新城區「名校+」集團化辦學顯成效從生源嚴重流失到紛紛回流然而,金勇男也坦言,「這所學校過去口碑一般,生源流失嚴重,每年新初一隻能招到幾十名學生。最終選擇這所學校,是全家人歷經幾個月的考察研究做出的慎重決定。」和金勇男一樣,今年很多家長放棄了民辦學校小升初「搖號」,選擇了西光中學匯文校區,300名招生計劃迅速完成,轄區內優質生源紛紛回流。
  • 農村小學一份登分表凸顯農村教育尷尬,家長:平均四五十分?
    同樣的試卷,同樣的考試,城區的分數就好看多了,一般語文數學平均分能達到80到90分,個別班級甚至能達到95分以上,學生考90分都有可能在班級排名倒數,英語平均分也基本在80分以上。城鄉分數相差如此懸殊,是什麼問題呢?是農村老師不用心,還是農村學生不給力,還是農村教育環境不如人意?
  • 衡水中學高中生源「掐尖」現象糾偏:阻斷「移民」初中生
    但超級中學對地方教育生態也產生了消極作用,不僅導致河北省內其他城市高中優質生源的流失,對衡水本地教育公平也造成了影響。 由於大量外地生源湧入,出現了衡水本地生源上學難現象。比如衡水主城區4所優質公辦高中之一的衡水市第十三中學,2018年公助生的錄取分數線比2015年提高了近30分。 正因此,衡水當地教育部門開始糾偏。
  • 縣管校聘這樣做,能給偏遠地區中小學帶來希望嗎
    縣管校聘的本意是指整合本縣域內的教師和教育資源,對全縣教育教學資源實行統一調配,統一管理,縮小教育領域的城鄉差別,促進城鄉教育工作的均衡發展。隨著縣管校聘工作在各地廣泛的推廣實施,在具體實際中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筆者作為一名在鄉村學校工作了多年的老教師,也在和其他同事們一樣,經歷著這場教育變革。在很多地方都存在著教師資源分布不均,師資力量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 專家手把手教推進策略,這所農村學校擁抱教育信息化2.0
    楚天都市報12月9日訊(記者 張屏 通訊員 張珊珊)教育信息化2.0正為湖北農村課堂帶來改變。12月9日上午,記者在黃石市陽新縣富池鎮中心小學看到,陽新學校老師認真觀摩黃石市民主街小學教師陳丹、楊丹帶來的兩節課。
  • 清華大學授予忻州一中「2020年優質生源中學」
    『乘長風直上·育卓越人才』清華大學授予忻州一中「2020年優質生源中學」來源:忻州市第一中學校12月17日上午,清華大學「2020年優質生源中學」授牌儀式在我校慎思樓多功能會議室舉行,清華大學工會主席助理
  • 魔都國際化學校圈的「四校八大」「21所」大盤點來了!
    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將孩子從小送入國際化的學校就讀,想要給孩子一個更具國際化視野、更開放包容的教育環境。而上海更是國內國際化學校集中的一個重鎮,可謂強校林立。  在上海的國際化學校圈裡,就有一個「四校八大」、「21所」的說法。是魔都家長在為孩子擇校時,對學校實力、人氣的重要參考。
  • 傳統支教不能解決農村教育問題,俞敏洪雲貴考察探索教育公益新路徑
    同樣作為深耕教育領域、關注公益事業、致力於推動教育公平的北大人,俞敏洪一直希望帶領新東方公益團隊,為農村教育找到更好的答案。為此,他每年都會到偏遠鄉村走訪考察,一方面履行全國政協委員的職責,通過調研形成提案,推動政策的變革;另一方面了解真實的農村教育現狀和師生需求,進而提供切實的幫助和解決方案。
  • 研究生教育改革!非全日制研究生迎來春天?
    爭取到2025年,以國家重大戰略、關鍵領域和社會重大需求為重點,增設一批碩士、博士專業學位類別,將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規模擴大到碩士研究生招生總規模的三分之二左右。而其中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兩所名校取消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學位的全日制招生,引起了眾多關注和討論。南京大學——取消了全日制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只招收非全日制30人。
  • 長春預警學校生源冒漾如何安排?
    今個八卦小編繼續來說一說學位預警那些事兒,截至目前,長春六大城區33所學校發出學位預警~ 各城區發布學位預警主要是要合理的引導家長預期,提醒家長們在買房時就要謹慎一點啦,若2020年實施公民同招也提醒這部分家長謹慎報民辦哦。 學位預警都是好學校麼? 預警的並不一定全是好學校,好學校也不是全都預警了! 熱點學校生源如何安置?
  • 在線教育巨頭們的暑期營銷大戰落下了帷幕
    孩子們重回校園了,在線教育巨頭們的暑期營銷大戰也落下了帷幕。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截至9月9日,在線教育賽道的頭部公司陸續披露了自己的暑期成績單。  「教育機構發展到一定規模後,會面臨獲客的問題,和消費品不同的是,教育產品的更換頻次是非常低的。」中關村教育投資管理合伙人於進勇表示,正是基於這一特點,首次獲客對線上教育機構來說至關重要。  花式營銷PK  如何搶佔市場份額,獲取更多生源流量,這是所有在線教育公司逃不過的重點。
  • 農村家長紛紛進城租房陪讀 有村小隻招到7個學生
    這可是一所優質小學。「小學是打基礎的階段,要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不能在資源匱乏的農村上學。」耿樹軍很堅定。   耿樹軍以賣苗木為生,雖說家裡還算富裕,但此舉在村裡仍是一個不小的新聞。可租房畢竟是權宜之計,兒子上二年級時,耿樹軍又一狠心,在學校附近買下一套商品房,步行上學僅需五六分鐘。   孩子進城上學,父母不是一般操心。
  • 長春學位預警地圖再添5所熱門校!明年還有學上麼?
    長春市二道區實驗小學、長春市二道區遠達小學、長春市二道區新太小學、長春市二道區開封小學及長春市第五十二中學五所學校生源數量已超出2021年擬定的招生計劃數量,現向全區百姓(適齡兒童少年家長)發布學位預警。
  • 一年一所高標準學校
    2010年,他到這所創辦於1993年的學校報到時,破舊的教學樓,遇到下雨天,教室還會漏水。「當時學校佔地僅10餘畝,只有一棟三層教學樓,但是卻有12個班1000餘名學生。」黃小鳳回憶,一個班最多時有90名學生。    「老師上課扯嗓喊,學生通行側身過」。大班額是困擾該縣教育發展的突出難題。
  • 湖南懷化:這所優秀學校成為湖南大學優質生源基地
    優質生源基地,是基於高校吸引優質生源,選拔育人的「好苗子」,與中學之間籤署相關合作協議,確立固定關係,實現中學向高校輸送優秀人才的一種合作方式。一般一所高中考上該大學的學生較多,且學生質量較好,被該大學重視,才會被授予「優質生源地」稱號。
  • 教育補短板 三年大盤點 看看安溪的靚麗答卷
    三年新改擴建公辦幼兒園29所,新增學位1.4萬個;三年新改擴建小學40所,新增學位2.7萬個;三年新改擴建中學14所,新增學位1.2萬個;三年投入1.28億元,班班配備教學一體機、校校建設錄播教室……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
  • 繼翠苑文華之後,這所學校也來爭了
    具體生源情況從目前得到的信息來看,十五中崇德對口這幾所小學進行招生,分別是浙大二附小、行知二小和競舟二小。行知、競舟在西湖區都是響噹噹的名字啊,生源咋樣呢?如果給崇德中學的生源情況提取幾個關鍵詞:浙大、網際網路、商業。想必這部分家長也是重視教育且有流動資金投入的群體,生源是極好的。
  • 上海這個區又一優質教育集團成立!6所成員校搭上快車,幼小初全覆蓋!
    導語 最近,又一個區的家長迎來好消息——世外教育集團在這個區成立了,不僅涵蓋了幾所九年一貫制的公辦好學校,還涵蓋了優質的幼兒園! 集團包含了哪些學校,又是哪一區的家長如此幸運?託幼君帶大家了解!
  • 2020中考招生,河北哪個地市對衡水貢獻生源最多?
    衡水民辦高中數量較多,生源需求量較大,今年共需要54000多生源,其中主城區有18所民辦高中,這些高中目前已經分解了招生計劃,這些招生計劃已經獲生源地教育主管部門審批。今天我們看一個排行榜,全省12個地市,哪一個對主城區18所民辦高中生源貢獻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