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煲湯放點黃芪 補氣預防感冒

2021-02-17 分享健康屋

冬天人們喜歡煲湯喝,喝些湯能暖身禦寒,同時滋補湯還可以幫我們增強身體抵抗力,冬天煲湯的時候不妨放點黃芪,可以幫我們預防感冒、益氣補氣。

黃芪功用主治

生用:益衛固表,利水消腫,託毒,生肌。治自汗,盜汗,血痺,浮腫,癰疽不潰或潰久不斂。

炙用:補中益氣。治內傷勞倦,脾虛洩瀉,脫肛,氣虛血脫,崩帶,及一切氣衰血虛之證。

冬天煲湯放點黃芪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燉肉的時候加點「料」,搭配一些有滋補作用的中藥材,比如黃芪,還能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

黃芪是一味古老的中藥,向來被認為是益氣固表的能手,尤其擅長補氣,且有「補而不膩」的特點,適當服用能溫補氣血、健脾昇陽,有助增強體質,適合體質虛弱、容易感冒、畏寒怕冷的人群。它還是一味「百搭款」補品,與各種肉類都能搭配。黃芪瘦肉湯可暖中祛寒,提高抗寒能力;黃芪燉牛肉可益氣補肺,養心安神;

黃芪燉雞湯適合脾胃氣虛、肺氣虛弱的人,對產後體虛、面色萎黃、易出虛汗等症效果良好。根據個人情況,烹飪時還可以再添點其他配料,比如氣血兩虛的人可以加上幾顆紅棗,希望養肝、潤肺的人可加少許枸杞,而脾胃虛弱、體倦乏力的人則可加上適量茯苓。

燉肉時黃芪量不宜過多,20克左右即可。烹調時可直接和焯好的肉一起燉,也可以先用黃芪煎成一碗水,等肉燉爛以後倒入。無論何種做法,都要注意湯汁不可太濃,醬油等調料不要放得太早、太多,一般可在肉七成熟時放醬油,九成熟時放鹽。燉好後吃肉、喝湯皆宜,每周1~3次。此外,有明顯陰虛、鬱熱證表現,如手足心熱、兩脅脹悶、大便秘結等症狀的人不適合食用。

黃芪田七瘦肉湯

材料:黃芪,田七,丹參,豬瘦肉

做法:將瘦豬肉洗淨,切成小塊。黃芪、田七、丹參三味中藥洗淨。將上述全部材料放入同一沙鍋內,加入適量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煲,至肉爛加入少許精鹽或不加鹽即可。飲湯食肉,可佐餐食用,湯水也可隨時飲用。注意事項:上為一日量,分數次飲完,連服一周。若肝硬化腹水者湯中勿加鹽。

本湯僅為輔助藥膳,病重者須接受中西醫綜合治療。專家叮嚀:凡外感實熱,陰虛陽亢,痰溼阻滯者不宜食用;無瘀血症者不宜用;丹參反藜蘆,故不宜與藜蘆同用。

藕節黃芪瘦肉湯

原料:

藕節30克,蓮子15克,黃芪30克,豬瘦肉100克,山藥30克,黨參30克。

做法:豬肉洗淨,切小塊。將藕節、蓮子、黃芪、山藥、黨參洗淨,同豬瘦肉一起入鍋煎煮,煎至瘦肉熟爛,即可飲湯吃肉。

喝黃芪湯禁忌

1、胸悶胃滿,平時氣實多怒的人別吃;

2、發燒的時候應該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3、精品黃芪用量一次3-9克,重病或需要時,在醫生指導下可用到30-120克;

4、過多食用可導致嚴重的硒中毒;

5、孕婦忌食黃芪燉雞。

冬天煲湯放點黃芪會讓你的湯品更有味道,而且保健效果更好,上面也為大家介紹了黃芪湯的一些做法,家裡沒有黃芪的,到藥店或者超市裡都可以買到。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相關焦點

  • 傳統中藥:黃芪雖能補氣養血,但不適合這3類人群,你是否在其中
    關於黃芪應該很多人都很熟悉,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會拿它來養生,要麼是泡水的時候放幾片,亦或者是和紅棗、桂圓、大棗、銀耳一起煮養生養生下午茶,也或者是用來煲湯喝。因為,很多人或多或少在一些文章或者是書上都看到過黃芪的功效,可補氣養血、增強體質。
  • 黃芪補氣功效第一,和它搭配百病消退!
    黃芪又稱小人參,它的作用與人參相似,都是補氣良藥。但人參補的是元氣,作用迅猛,不能輕易使用。而黃芪補的是脾肺之氣,比較溫和,功效卻很強大。
  • 黃芪和它是「黃金搭檔」,一起泡水喝,補氣養血,降脂降糖!
    黃芪具有非常不錯的補中益氣的作用。除此之外,日常服用之後還具有消腫、利尿、美容養顏以及降低血糖和防治感冒的作用。並且,黃芪食用方便,可煎湯、煎膏、浸酒、入菜餚等。黃芪和它是「黃金搭檔」,一起泡水喝,補氣養血,降脂降糖!
  • 黃芪堪稱「補氣高手」,謹記「四喝、三不喝」,養生效果事半功倍
    黃芪堪稱「補氣高手」,謹記「四喝、三不喝」,養生效果事半功倍四喝增強心肌收縮力。在平時堅持喝黃芪泡水,能夠幫助加強心肌收縮率,擴張冠狀動脈,幫助促進血液循環,預防出現心臟衰竭的問題,保護心臟的健康。氣血虛弱的人。
  • 黃芪羊排湯 暖身補氣又鮮美
    黃芪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黃芪不僅能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夠延緩細胞衰老的進程。  黃芪是百姓經常食用的純天然品,民間認為「常喝黃芪湯,防病保健康」,黃芪則以補虛為主,常用於體衰日久、言語低弱、脈細無力者。
  • 補氣要藥黃芪,詳細解讀中藥黃芪的神奇之處
    提到黃芪,很多人只知道它有補氣的作用。門診上好多患者會問「李大夫,我感覺我有點氣虛,我喝點黃芪行不行」那氣虛有很多種,肺氣虛,脾氣虛,腎氣虛,陽氣虛等等,黃芪能補哪些氣虛呢除了補氣的作用,黃芪還有哪一些功效呢?下面給大家詳細介紹下黃芪的作用。黃芪藥性:甘,微溫。歸脾肺經。 功效:補氣健脾,昇陽舉陷,益衛固表,利尿消腫,託毒生肌。
  • 黃芪雖是補氣之王,但2個禁忌沒注意,可能反而傷身
    黃芪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中藥材,在身體虛弱的情況下可以利用黃芪來調養身體,達到良好的補氣效果,對於氣虛引發的各種不良症狀有改善的作用。很多人都知道黃芪的重要性,但是在使用黃芪調養身體的過程中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陷入了一些誤區,反而就容易讓身體受到傷害,達不到滋養身體的效果。
  • 黃芪被譽為「補氣高手」,但要牢記:三禁忌,別再犯錯
    黃芪比較側重於補氣,對於體衰日久,言語低弱無力,脈象細弱無力的人群,有很好的提神補氣功效,故被稱為「補氣高手」。 4:降血壓保護心臟 黃芪屬性為溫和型,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黃芪可以使血液濃度有所降低,有助於穩定血壓,還有助預防血栓形成
  • 黃芪到底是怎麼補氣的?誰都可以吃嗎?黃芪的7款最佳搭配方!
    大多數人認為黃芪補氣,卻不去關注黃芪到底補哪裡的氣,是補肺氣?還是肝膽之氣?還是脾胃之氣?是補表之氣?還是補裡之氣呢?幾乎沒有人深究,只是盲目使用。其實,黃芪是有其獨特的功效,不單是補氣那麼簡單。在中醫方面認為,日常多喝黃芪水,精神可以變得更好,氣短的情況也會逐漸消失,能夠有效的增強身體免疫力,預防感冒。喝黃芪水的好處,除了強壯身體之外,還包括了加強心肌收縮力,能夠有效的預防身體循環出現衰竭的情況。如果是患有實驗性胃炎,那麼日常多喝一些黃芪水,能夠有效減輕症狀,並且尿液中,蛋白定量也會出現下降的情況。
  • 中醫師公開秘方:黃芪搭配4物,每天換著喝,補氣健脾,氣血通暢
    黃芪有「補氣第一要藥」的美稱,能夠扶正固本,民間也有傳言:常喝黃芪百病消,可見黃芪的藥用價值是十分廣泛的。常喝黃芪能補充多種營養,有效提高身體免疫力,預防一些疾病的發生。而在一些研究中還發現,黃芪對於癌細胞有一定抑制作用,能夠幫助癌症患者抗擊癌症。
  • 枸杞補腎,黃芪補氣,可以一起泡水喝嗎?
    比如常見的黃芪、枸杞、太子參,靈芝,茯苓,麥冬等。大多數人都知道黃芪是有補氣的效果,而枸杞有補腎、護肝等功效。也經常會有人直接將黃芪和枸杞直接泡水喝。那麼,黃芪和枸杞是否可以泡水喝,兩者一起泡水喝會對身體有什麼好處?接下來介紹黃芪和枸杞,一起泡水喝的功效以及注意事項。
  • 中醫補氣有三寶:黃芪、人參、西洋參!
    這些藥材中,人參、黃芪補氣,當歸、枸杞子、熟地補血,枸杞子與黃精滋補肝腎,填補腎精,長期服用能做到陰陽兩補,氣血兩補。但服用時需注意用量,建議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25毫升。 常感冒的人 適合用黃芪補氣
  • 氣虛體質的人,需要補氣,選擇人參還是黃芪,需要分清三點
    對於注重生活質量的現代人來說,日常保養做得越來越好,覺得自己有點「氣虛」了,便會吃點補氣的藥食。大家用得最多的補氣藥食,應屬人參和黃芪這兩種。人參,素以補氣的名貴之品而傳世,甚至很多場景,「人參」這個詞並不僅指人參這味中藥,而是指事物的珍稀價值。可見,人參確實是很好的補氣之品。而黃芪,本名叫做「黃耆」,自然是有「補氣的元老」之意。
  • 同是補氣,西洋參、人參、黃芪,3味中藥應該如何用?
    很多人都知道,黃芪、西洋參、人參,三者是常見的補氣藥材,具有養生意識的人常常會服用這些藥物來進補。 不過,這三類藥材雖然都有補血益氣的功效,但在作用原理上還是有區別的,如果盲目進補,可能會適得其反。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黃芪、人參、西洋參三者有何不同?
  • 和黃芪很「般配」的藥材,一起泡水喝,養肝補氣血,好處多多
    現在到冬天了,氣溫低,人的抵抗力容易下降,沒事喝點黃芪水,也有助於增強抵抗力,冬天或不容易感冒。黃芪配山藥脾胃不好的人可能知道常吃點山藥有調理的好處,黃芪若能搭配山藥一起泡水喝,養生效果會更好,氣色會越來越好,脾胃功能也會逐漸好轉。2.
  • 黃芪譽為「補氣高手」,但2類人最好避而遠之,別不當回事
    說起黃芪,相信對於很多養生人士來說,都是不陌生的,黃芪被稱為「補氣高手」,營養成分豐富,堅持用來泡水喝,能夠幫助起到養生保健的功效。同時也可以收穫多個喜人的變化,對身體健康非常有益,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黃芪被譽為「補氣高手」,但要牢記:四搭配、三禁忌,別再犯錯
    黃芪比較側重於補氣,對於體衰日久,言語低弱無力,脈象細弱無力的人群,有很好的提神補氣功效,故被稱為「補氣高手」。民間流傳:常喝黃芪湯,防病保健康,這句話足以證明黃芪對人體的養生價值非常高,那麼是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呢?
  • 冬季感冒了怎麼辦 冬天感冒預防小常識
    冬天,天氣寒冷乾燥,是感冒的多發季節。因此,冬季預防感冒很關鍵,如果真的感冒了,除了吃藥,其實有好些辦法幫助你緩解感冒的症狀。
  • 用黃芪做一道美味的補氣湯飲吧! | 養生食間
    大家應該猜到了,今天還是給氣虛的朋友發福利,因為今天要做的湯,主料是補氣的良藥——黃芪~黃芪最早記載於《神農本草經》中,味甘,微溫。歸脾、肺經。功效是補氣昇陽,益衛固表,利水消腫,生津養血,行滯通痺。對氣虛乏力、中氣下陷、肺氣虛弱、咳喘氣短、表虛自汗、血虛有非常好的治療效果。
  • 黃芪被譽為「補氣之長」,但要注意「3喝、2不喝」
    黃芪作為生活中常見的一種養生佳品,營養價值非常高,堅持喝一些黃芪泡水,能夠幫助起到補充益氣,祛溼排毒的作用。而且黃芪還被稱為「補氣之長」,對身體健康有著一定的益處。所以在平時,常喝一些黃芪泡水也是非常有幫助的,但是也是有一定講究的,注意以下這幾點,或許對身體健康有益。黃芪被譽為「補氣之長」,但要注意「3喝、2不喝」【3喝】脾胃虛寒者,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