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梁:建成桑葉機械化採收示範園 為村集體增收

2021-01-08 華龍網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6月23日6時訊(通訊員 趙呈榮)近日,筆者在重慶市銅梁區大廟鎮蓮勝村看到,新種植的一大片蠶桑苗已綠滿了鄉村。一問才知道,這是該村今年成功建成的桑葉機械化採收示範園。這個示範園,翠綠茂盛的桑苗延綿了該村50餘畝土地。

據了解,近年來,銅梁大廟蓮勝村依託資源環境和區位優勢,繼續優化農業種植養殖結構,著力發展特色農業,現代桑葉機械化採收示範園建設取得了新成效,桑蠶產業生產規模逐漸擴大,成效初顯,將帶動輻射周邊村民群眾致富。同時也將增加村裡的集體收入,以便更好地服務村民群眾。

該村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現在我們這個示範園,推廣的是省力化養蠶,用機械化、自動化桑葉採收,特別的省力。以後我們不但採用機械化收割桑葉,還要進一步推廣機械化餵蠶,這樣就更加的快捷了,將會節省不少的時間,提高不少的工作效率。」 

相關焦點

  • 銅梁二坪鎮:澳洲茶樹豐產助力集體村民雙增收
    趙武強 張浩 封面新聞記者 羅惟巍10月22日,在重慶市銅梁區二坪鎮嚴家村的一大片坡地上,20多位村幹部和當地村民忙碌著,他們有的用電鋸採收澳洲茶樹枝葉,有的把枝葉搬運到公路邊的加工點,有的操作及其把枝葉粉粹,現場一派忙而有序的勞動場景。
  • 重慶銅梁二坪鎮:澳洲茶樹豐產助力集體村民雙增收
    趙武強 張浩 封面新聞記者 羅惟巍10月22日,在重慶市銅梁區二坪鎮嚴家村的一大片坡地上,20多位村幹部和當地村民忙碌著,他們有的用電鋸採收澳洲茶樹枝葉,有的把枝葉搬運到公路邊的加工點,有的操作及其把枝葉粉粹,現場一派忙而有序的勞動場景。
  • 《講好重慶故事》系列報導——【走進銅梁區】銅梁:鄉村振興正揚帆
    銅梁區以農村「三變」改革試點為切入點,積極探索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有效途徑,促進農民增收、產業增效、生態增值。銅梁區巴川街道的玉皇村就是一個典型案例。近年來,玉皇村通過「三變」改革,激活了當地的人、地、錢等資源要素,實現了「產業連體」「股權連心」,為全區農村改革探出一條嶄新的路子,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玉皇村位於銅梁城區西部,距離銅梁城區3.5公裡。
  • 「一村一碾米機」集中交接活動為赫山區鄉村配送147臺碾米機
    湖南省「一村一碾米機」集中交接活動現場。紅網時刻益陽9月17日訊(通訊員 劉傑 鄧偉)9月14日下午,由省農業農村廳、省財政廳主辦,益陽市赫山區人民政府承辦的湖南省「一村一碾米機」集中交接活動在益陽現代農業示範園舉行。
  • 「中央媒體看甘肅」白銀以點帶面催化農民增收 推「新奇點」留客興業
    在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東灣高效農業示範園打工的曾娟說。近年來,甘肅省白銀市立足資源稟賦,按照「獨一份、特別特、好中優、錯峰頭」的發展思路,開展「破三弱、強造血」「兩園兩率兩節點」等產業脫貧行動。圖為雖然已是冬季,但白銀市靖遠縣東灣高效農業示範園溫暖如春。(資料圖)劉玉桃 攝在園區打工2年,曾娟每月有2000塊錢收入。
  • 銅梁玉皇村:村容整潔農家美 鄉村振興氣象新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6月19日6時30分訊(特約通訊員 趙武強 通訊員 黃萌雨)昨(18)日,筆者了解到,在重慶銅梁區巴川街道西郊的玉皇村13社,巴川街道副主任劉定航、街道人居辦負責人羅義和玉皇村支書柏小林一行,正在檢查夏季人居環境整治情況。
  • 30名攝影師走進銅梁坪漆村 助銷農產品記錄脫貧故事
    5月25日至26日,「扶貧印記」——2020重慶視覺扶貧行動走進銅梁,來自重慶市主流媒體及銅梁攝影家協會的30名攝影記者和攝影師志願者來到銅梁區太平鎮坪漆村,用鏡頭記錄市級脫貧出列村脫貧攻堅新變化和取得的成就。
  • 河南淮濱:種桑養蠶賣桑葉 編織致富新「絲路」
    11月23日中午,在羅營村桑園基地,正在採摘運輸桑葉的脫貧戶馮有江,雖然累得滿頭大汗,但仍掩不住臉上的喜悅,他介紹說:「俺以前在外面打工,後來聽說村裡發展蠶產業,前年就回來了,在鄉村兩級的幫助下,俺承包了5畝桑園,通過入股聯盟,植桑、養蠶、每年能掙不少錢呢。現在春蠶、秋蠶養殖已過,我們採摘的桑葉可以銷售到的小集村加工廠用於製作桑葉茶。」
  • 「造血式」扶貧,讓村集體和貧困戶共同增收!
    「造血式」扶貧,讓村集體和貧困戶共同增收!,還帶動貧困戶增收,真正做到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通過種植黃蜀葵不僅帶動了一大批貧困戶脫貧致富,還為村集體增加了15萬多元的收益。
  • 原鄉小艾,香自銅梁
    銅梁農委主任朱華友表示,今年是銅梁區的「品牌建設年」,「原鄉小艾」品牌建設是銅梁區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舉措,是加大產業扶貧力度、持續鞏固脫貧成果、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抓手。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中心莊村:北蟲草「循環種植」助農增收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中心莊村:北蟲草「循環種植」助農增收 2020-11-02 13: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興化大營鎮聯鎮村脫貧攻堅出實招,「洋蔥村」迎來笑聲
    去年5月,興化市委決定由興化市供電公司掛鈎幫扶聯鎮村脫貧增收,選派大營供電所「退二線」原所長李廷勝任聯鎮村「第一書記」。李廷勝來到聯鎮村上任,正逢洋蔥採收季。當時,收購價每斤0.54至0.60元,多是山東商販收購。
  • 貴陽貴安融合發展城鄉一體化示範建設項目貴澳農旅產業示範園:大...
    在做好自身發展同時,園區還發揮龍頭帶動作用,通過 " 創服機構(鳳岐茶社)+ 基地(貴澳)+ 村委 + 合作社 + 農戶 " 的模式,帶動貴安場邊村、狗場村等 13 個村發展起蔬菜產業,利用大數據精準地指導蔬菜種植,確保高效優質。
  • 銅梁玉皇村:鄉村振興氣象新 村容整潔農家美
    6月16日上午,在重慶銅梁區西郊綠道的巴川街道玉皇村13社,巴川街道副主任劉定航,街道人居辦負責人羅義和玉皇村黨支部書記柏小林一行,正在檢查人居環境整治進展情況。玉皇村地處銅梁城區近郊,國道319線穿村而過,該村因有380多年歷史的玉皇觀而得名。這裡地勢平坦,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加上有黑龍灘水庫的水源保障,發展高產高效農業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近年來,得益於西郊綠道的建設,玉皇村引進了11家農業企業,流轉土地3200多畝,村裡還通過「三權改革」,實現了村集體持續增收,也帶動了村民致富。
  • 發展產業國企情杜仲花開扶貧路-通江縣杜仲扶貧產業搶花期抓採收
    發展產業國企情 杜仲花開扶貧路——通江縣杜仲扶貧產業搶花期抓採收減小疫情影響脫貧攻堅是新時代踐行初心使命的偉大實踐,關係到「通江縣是川陝革命根據地首府,為中國革命作出過重大犧牲和重要貢獻。四川省能源投資集團積極踐行社會責任,助力革命老區脫貧攻堅。旗下四川金鼎產融控股有限公司勇挑重擔,在通江縣政府支持下設立四川金萬博杜仲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在通江縣大力發展杜仲扶貧產業,從而解決革命老區產業「空心化」問題,帶動群眾脫貧增收,致富奔康。
  • 雙城新發現|田園與美景並存,農舍與民宿毗鄰:看銅梁在成渝雙城間...
    銅梁區六贏村,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種植蓮藕,卻未形成規模。隨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推進和美麗鄉村打造,該村以荷和原鄉景區為支撐打造了享譽渝西地區的農旅融合產業品牌,如今通過連續多年舉辦荷文化旅遊節唱響品牌,每年實現接待遊客50萬人次以上。
  • 探秘鄉村振興的銅梁路徑
    【產業美】60公裡綠道串聯30多個產業基地200平方公裡大農村將變身大景區玫瑰島、西郊雅舍、西來村「會客廳」,三處地點串起銅梁鄉村振興的發展邏輯。西來村本土人才蔡婷介紹,這裡曾是一片林場,現在,這裡以「美麗浪漫愛情」為主題,形成一個新的消費場景。
  • 這個大棚從種植到採收實現全程機械化!
    昨天上午,在清美集團張家橋基地的雞毛菜大棚裡,兩輛綠葉菜收割機緩緩前行,將一茬茬雞毛菜切下、採收。用了不到三個小時,10畝雞毛菜全部採收完成。隨著綠葉菜收割機的運用,清美集團的雞毛菜實現了從種植到採收的全程機械化生產。
  • 上海菜籃子「主力」捲心菜推廣全程機械化生產
    圖說:甘藍機械化採收現場 上海農科院供圖(下同)新民晚報訊(記者 馬亞寧)低溫再次來臨,上海郊區的蔬菜搶收保供穩生產工作能否經受住考驗?昨天下午,在上海星輝蔬菜公司舉行的甘藍機械化採收現場會給出了滿意答案——上海市農業科學院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露地甘藍(小白菜)優質輕簡高效生產技術集成與示範」帶來了全程機械化生產的「十八般武藝」。甘藍俗稱捲心菜,是廣受上海市民喜愛的四季的佳蔬。在上海,甘藍每年種植面積達7.8萬畝次,為蔬菜的保淡、保供特別是冬季的蔬菜供應提供了重要支撐。
  • 銅梁:「四好農村路」為鄉村振興添活力增動力
    21日上午,筆者沿著一條新修的農村四好公路走進重慶銅梁區二坪鎮獅子村。沿途可見,草油公路兩邊安上了盞盞太陽能路燈,各類交通標識標線醒目,坡坎巖和拐彎、斜坡地段都安上了鋼質護欄安裝,新植的花草、翠竹桃樹開始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