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媒體看甘肅」白銀以點帶面催化農民增收 推「新奇點」留客興業

2020-12-23 每日甘肅

中新網蘭州12月18日電(記者 劉玉桃)冬日的北方小城寒氣襲人,這裡卻溫暖如春。「每天打理花草,生活愜意。如在外打工,難免奔波受凍,如今家門口掙錢還輕鬆。」在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東灣高效農業示範園打工的曾娟說。

近年來,甘肅省白銀市立足資源稟賦,按照「獨一份、特別特、好中優、錯峰頭」的發展思路,開展「破三弱、強造血」「兩園兩率兩節點」等產業脫貧行動。圖為雖然已是冬季,但白銀市靖遠縣東灣高效農業示範園溫暖如春。(資料圖)劉玉桃 攝

在園區打工2年,曾娟每月有2000塊錢收入。家住園區附近,上下班很方便,以前在家種地,栽花鋤草是她最拿手的。「完全能勝任這裡的工作。工作之餘,還能照顧家裡。」她笑著說,「我現在也變成了上班族。」

圖為白銀市靖遠縣東灣高效農業示範園種植火龍果。(資料圖) 劉玉桃 攝

曾娟家有4個孩子,最小的16歲,多年來,因務農收入微薄,加之撫養孩子開銷大,家裡經濟拮据,她被確定當地貧困戶。丈夫常年在外打工,漂浮不定。好在家門口建起農業示範園,她作為貧困戶,獲得在此打工的機會。

走進曾娟「上班」的東灣高效農業示範園,綠樹成蔭、鮮花盛開,還有火龍果、蓮霧、芒果等南方水果,全然不見冬季蕭瑟。有學生、家長來這裡參觀,一些學校在此做科技示範教育培訓。

圖為東灣高效農業示範園栽培植物。(資料圖) 劉玉桃 攝

白銀市靖遠縣東灣高效農業示範園建設項目是白銀市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產業高質量轉型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靖遠縣東灣鎮田園綜合體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位于靖遠縣東灣鎮三合村,規劃佔地面積700畝,計劃總投資2億元。

該項目秉承「科技興農,產業富民」的發展理念,涵蓋現代農業展示、科技創新、科普培訓、試驗示範、觀光旅遊等多種功能。2018年4月開始修建,2021年全部完工。

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東灣鎮鎮長張全璟表示,示範園將對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設施蔬菜提質增效,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以點帶面,輻射帶動周邊群眾增收致富,起到「催化劑」作用。

張全璟表示,該項目建成後,通過引進、研發和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將逐步打造成為全縣新技術、新品種的試驗推廣基地和農業科技教育的實訓基地,轉變傳統農業生產經營模式,延伸農業產業鏈,提升農業附加值,把以往生產型農業變成可賞、可玩、可食的融合型休閒觀光農業,留住遊客,促進產業發展。

該項目建設運營過程中,農戶、公司、村集體按「保底分紅+收益分紅」的模式,村集體、貧困戶、一般農戶分別按投入資金的10%、8%、6%進行保底分紅,村集體土地按每畝每年600元進行保底分紅。同時,園區可提供固定、臨時就業崗位200個,務工人員可實現穩定的務工收入。

圖為東灣高效農業示範園鮮花盛開,客商遊覽觀賞。(資料圖) 劉玉桃 攝

張全璟稱,下一步,園區將逐步配套住宿、養生、娛樂、體育、露營等基礎設施,形成完整產業鏈,提升經濟效益,促進周邊群眾增收致富。

近年來,白銀市立足資源稟賦,按照「獨一份、特別特、好中優、錯峰頭」的發展思路,開展「破三弱、強造血」「兩園兩率兩節點」等產業脫貧行動,建成脫貧產業園330個、特色產業園403個,總結推廣「扶貧抓產業、產業抓覆蓋、覆蓋抓達標、達標抓效益」和「守住一頭子、多做幾樣子」的發展模式,促農增收。

相關焦點

  • 「中央媒體看甘肅」甘肅:擦亮鄉村之綠 促「局部美麗」向「全域...
    12月22日,甘肅省委副書記孫偉在2020「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上表示,甘肅將擦亮鄉村之綠,促進「局部美麗」向「全域美麗」拓展升華。航拍成縣美麗鄉村。張平良攝相聚在「康養之城、詩畫鄉村」的魅力康縣。甘肅多樣的地形地貌、多元的氣候類型、多彩的民族風情,孕育了獨特富集的文化旅遊資源,這些資源70%分布在鄉村。甘肅將充分挖掘鄉村多元功能價值,大力發展生態產業,讓更多的山水變成綠水青山、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展望未來,美麗鄉村不僅是一幅幅山水田園畫,還有綠色生態的農特產品、溫暖舒適的農家客棧,以及星羅棋布的農村電商,讓生態有「錢景」,讓美麗生財富,鍛造美麗鄉村經濟的「甘肅樣板」。
  • 「中央媒體看甘肅」甘肅民勤:從春種秋收到四季豐收
    地處甘肅河西走廊東北部的民勤縣,屬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區,東西北三面被騰格里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包圍,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是優質農產品的絕佳產地。近年來,民勤縣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氣候優勢、土地資源,通過土地流轉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挖掘農業發展潛力,拓展農業發展空間,把以日光溫室為主的綠色生態農業作為發展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實現鄉村產業振興、幫助農民增收致富的穩定渠道,按照結構層次更加合理、定位目標更加明確的原則,分層次、分梯度推進。經過多年的布局和精心培育,規模和效益實現雙提升、雙豐收。
  • 「中央媒體看甘肅」百合香軟梨甜 蘭州農產品彰顯綠色科技範
    百合香軟梨甜 蘭州農產品彰顯綠色科技範曾文溪 杜 英魏永波通過鏡頭推介起致富果受訪者供圖甘肅爽口源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百合技術中心育種基地魏源中所說的百璐通瓜果專業合作社是帶動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力。合作社成立於2011年,先後與蘭州市農業科學研究中心果樹站合作引進栽培種植技術,與甘肅省農業大學食品工程學院合作研製「軟兒梨」外包裝容器,大大提升了果肉質量,解決了運輸儲藏難、銷售半徑小的問題。2018年,百璐通瓜果專業合作社取得的科研成果,獲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 「中央媒體看甘肅」蘭州城郊村「有品有味」 因地制宜發展「造血...
    (資料圖)魏建軍 攝中新網蘭州12月17日電 (劉薛梅 杜萍)12月中旬,受較強冷空氣影響,甘肅自西向東氣溫下降,中部地區蘭州高溫在0度左右徘徊,然而一鐵鍬挖開蘭州西固區張家大坪村田地,卻有著泥土升騰熱氣,十年練就成「高把式」的張海連日在地裡來回穿梭深割韭黃,以免「丟菜」於地。
  • 「中央媒體看甘肅」「金城學長」論壇:探討新發展格局背景下歸國...
    甘肅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省政府僑辦主任、省僑聯黨組書記萬澤剛表示,「金城學長」論壇是增進各地域留學人員之間合作交流,引導留學人員主動融入科技自立自強、服務省市發展大局的創新舉措和務實行動。同時,要求廣大留學人員要把自身所長與國家所需、地方所求緊密結合起來,在建設現代化社會主義國家的新徵程中貢獻智慧力量。
  • 【中央媒體看甘肅】甘味故事 | 環環「乘風破浪」出行記
    【中央媒體看甘肅】甘味故事 | 環環「乘風破浪」出行記 甘肅日報客戶端每日甘肅網微信 1、凡注有
  • 【中央媒體看甘肅】甘肅環縣:大學生創業做電商 羊糞賣成「金蛋蛋」
    【中央媒體看甘肅】甘肅環縣:大學生創業做電商 羊糞賣成「金蛋蛋」 甘肅日報客戶端每日甘肅網微信 1、凡注有
  • 「新甘肅雲·縣融媒集萃」舟曲縣八楞鄉:發展無刺花椒 助力群眾增收
    【新甘肅雲·縣融媒集萃】八楞鄉:發展無刺花椒 助力群眾增收舟曲縣融媒體中心花椒雖好,採摘卻扎手。為解決這個問題,舟曲縣八楞鄉花園溝村引進了一種無刺花椒,帶動該村貧困戶種植,戶均年增收3000餘元。6月20日,走進花園溝村,連片的無刺花椒迎風吐綠,長勢喜人,處處生機盎然。在綠舟林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韓小燕的指引下,記者來到一片花椒地邊,遠遠就聞到一股花椒的香味。走近一看,這些花椒的果實紅中泛綠,比普通花椒大一些,獨特之處就是枝幹上沒有刺。
  • 「甘肅生態環保媒體行」2020年「美麗中國 生態甘肅——黃河流域...
    每日甘肅網環縣6月7日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金奉乾)保護碧水藍天,共建綠色家園。今天下午,2020年「美麗中國 生態甘肅——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汙染現狀調查工作全媒體主題採訪活動」圓滿落幕。7天來,來自20多家媒體的30多名記者,從蘭州出發,赴白銀、平涼、慶陽等地,深入採訪黃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城鄉生活汙水處理工程、城市水源地保護項目、生態修復工程項目、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大型林場,挖掘各地在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治理方面的成就和亮點。
  • ...甘肅】甘肅臨夏推「體育+」融合發展:昔日「破落戶」成「模範生」
    9月初,甘肅臨夏州臨夏市舉辦廣場舞大賽展演。圖為舞蹈演員拍攝記錄精彩瞬間。閆姣 攝「以前的窮,現在無法想像。吃穿都短缺,哪裡有錢建體育場?」甘肅臨夏州臨夏市市民馬富成描述細節說,土場上搭一個架子,釘一塊木籃板,箍一個鐵圈當籃筐,再用幾塊大石壓住鐵架,以防傾倒。如今聽起來如此簡陋的體育設施,在那個年代尚且算得上「稀罕物」。時下,臨夏市天氣冷暖適宜。年近七旬的球迷馬富成,一有時間就來到體育場看球賽。面對現代化的體育設施,他不禁感慨,「現在的娃娃趕上了好時候,過去我們打球都在土場,運動完嘴裡鼻裡都是土。」
  • 【中央媒體看甘肅】平涼:家政培訓成工會工作新品牌
    【中央媒體看甘肅】平涼:家政培訓成工會工作新品牌 2020-12-17 15: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甘肅白銀苦瘠之地廣育「特色農產」 37萬人多徑「摘窮帽」
    甘肅省白銀市委書記蘇君表示,白銀市精準脫貧實現不漏一戶不落一人。圖為來自全國各地客商及遊人到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田間地頭體驗採摘枸杞。(資料圖) 劉玉桃 攝「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甘肅省白銀市專場新聞發布會8日在蘭州召開。
  • 「中央媒體看甘肅」狼牙蜜
    他又說,無論怎樣,農民不能離開土地,離開了土地就失去了根本。「恐怕你家早是小康之家了吧!」「小康之家啥標準啊……我只知道,日子是越來越好了。」高登科嘿嘿笑著。說話時,蜜蜂在我們的頭上不停地飛舞。嗡嗡嗡!嗡嗡嗡!
  • 「中央媒體看甘肅」農家糙漢種花記
    免費承包、協助種植和銷路有保障並未吸引方萬錄,村裡合作社負責人侯成龍說的一句話讓他決定種植玫瑰花:種花不累腰,能增收。就這樣,這位憨厚樸實的西北漢子種起了玫瑰花。方萬錄說,當時他對玫瑰花的認識僅停留在「這是小年輕用來表達愛意的花卉」。說幹就幹。
  • 「豐收禮讚 大地頌歌」紫雲:豐收節裡話豐收 農民增收笑顏展
    紫雲自治縣通過農業產業「三提升兩壯大」行動,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從主要種植低效玉米向種植高效經濟作物轉變、從粗放量小向集約規模轉變,助推茶葉、 精品水果、紅芯紅薯產業,蔬菜產業、林下經濟產業取得大發展,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一幅「產業興旺、農民增收」的幸福畫卷徐徐鋪開……5千畝藍莓綠了生態,壯了產業。
  • 2020年天貓年貨節已賣出3.8億斤農貨,每位農民增收1037元
    截止1月8日,天貓年貨節組委會此前定下的小目標——「要幫全國農民賣出3億斤農產品,讓參與農民每人增收1000塊」也已經順利完成——事實上,年貨節一共幫全國農民賣出了3.8億斤優質農產品,讓每位參與其中的農民過年前增收了1037元。
  • 白銀情丨「八」微風中的白銀是風箏的自由天堂(風箏篇)
    白銀情丨「七」老城中的白銀是時間的雕刻天堂(老城篇)白銀景丨「六」復工中的白銀是摩託的歸屬天堂(摩託篇)白銀景丨「五」鏡頭中的白銀是童年的愉快天堂(兒童篇)白銀景丨「四」初春中的白銀是詩意的自然天堂(春雪篇)
  • 「中央媒體看甘肅」眼神呆萌的巨型銀漸層?甘肅紅外相機拍攝到雪豹...
    從去年3月份開始,甘肅阿克塞縣展開了第二次雪豹保護性監測調查。最近,當地林業生態工作站技術人員深入到海拔3000多米的祁連山末端紅柳灣鎮加爾烏宗村山區,對此前架設的28部紅外相機進行數據的回收採集工作。據了解,這28部紅外相機是阿克塞縣林業生態工作站技術人員在2020年3月展開第二次雪豹保護性監測調查時架設的,基本覆蓋了祁連山末端紅柳灣鎮加爾烏宗村山區。
  • 「蔬」寫富民新篇章——產業扶貧看甘肅系列報導之三
    新甘肅·甘肅農民報記者毛婧雯  誰能想到,乾旱貧瘠的甘肅,能有如此豐富的「菜籃子」?  甘州區長安鎮農戶採挖山藥。最輝煌的時候,甘肅的蔬菜曾在杭州『三分有天下』!」提及我省蔬菜產業近幾年的發展狀況,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武紅安這樣介紹。  良好的品質,較高的市場佔有率,如今,高原夏菜已成為甘肅農戶增收的重要「引擎」。2019年,全省高原夏菜播種面積達722萬畝、產量1943萬噸、產值約28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