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媒體看甘肅」眼神呆萌的巨型銀漸層?甘肅紅外相機拍攝到雪豹...

2021-01-11 每日甘肅

雪豹位於高山生態系統食物鏈頂端,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從去年3月份開始,甘肅阿克塞縣展開了第二次雪豹保護性監測調查。

最近,當地林業生態工作站技術人員深入到海拔3000多米的祁連山末端紅柳灣鎮加爾烏宗村山區,對此前架設的28部紅外相機進行數據的回收採集工作。

據了解,這28部紅外相機是阿克塞縣林業生態工作站技術人員在2020年3月展開第二次雪豹保護性監測調查時架設的,基本覆蓋了祁連山末端紅柳灣鎮加爾烏宗村山區。

技術人員通過採集發現,有7部紅外相機拍攝到了雪豹的珍貴影像資料,其中相片179張、視頻60次。甘肅阿克塞縣林業生態工作站技術人員告訴記者,通過監測他們初步分析,雪豹分布覆蓋整個阿克塞境內祁連山末端山區,夏秋季雪豹一般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雪線附近活動,冬春季逐獵物行蹤在海拔較低的區域活動頻繁。此外,此次監測還拍攝到了熊、狐狸、盤羊、金雕等多種珍貴野生動物。

相關焦點

  • 眼神呆萌的巨型銀漸層?甘肅紅外相機拍攝到雪豹影像
    雪豹位於高山生態系統食物鏈頂端,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從去年3月份開始,甘肅阿克塞縣展開了第二次雪豹保護性監測調查。最近,當地林業生態工作站技術人員深入到海拔3000多米的祁連山末端紅柳灣鎮加爾烏宗村山區,對此前架設的28部紅外相機進行數據的回收採集工作。
  • 甘肅阿克塞祁連山深處現雪豹身影
    歲末年初,甘肅酒泉市阿克塞縣林業生態工作站專業技術人員歷時十五天時間,深入海拔 3000 多米的祁連山末端紅柳灣鎮加爾烏宗村山區,展開第二次雪豹保護性監測調查紅外線相機回收採集數據工作
  • 【中央媒體看甘肅】甘肅環縣:大學生創業做電商 羊糞賣成「金蛋蛋」
    【中央媒體看甘肅】甘肅環縣:大學生創業做電商 羊糞賣成「金蛋蛋」 甘肅日報客戶端每日甘肅網微信 1、凡注有
  • 「中央媒體看甘肅」「金城學長」論壇:探討新發展格局背景下歸國...
    甘肅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省政府僑辦主任、省僑聯黨組書記萬澤剛表示,「金城學長」論壇是增進各地域留學人員之間合作交流,引導留學人員主動融入科技自立自強、服務省市發展大局的創新舉措和務實行動。同時,要求廣大留學人員要把自身所長與國家所需、地方所求緊密結合起來,在建設現代化社會主義國家的新徵程中貢獻智慧力量。
  • 【中央媒體看甘肅】甘味故事 | 環環「乘風破浪」出行記
    【中央媒體看甘肅】甘味故事 | 環環「乘風破浪」出行記 甘肅日報客戶端每日甘肅網微信 1、凡注有
  • 青海海晏首次拍攝到雪豹清晰活動影像
    中新網西寧3月3日電 (羅雲鵬 張建花)青海省祁連山自然保護協會3日介紹,該協會籤約攝影師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夏格爾山利用紅外相機拍攝到的雪豹清晰影像,屬該區域首次。雪豹素有「高海拔生態系統健康與否的氣壓計」之稱,分布區域跨越中國及哈薩克斯坦、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蒙古國等12個國家,目前中國是全球雪豹最大分布國,涵蓋其60%的棲息地。視頻截圖為紅外相機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夏格爾山拍攝到的雪豹清晰影像。   「每次我們都是凌晨四五點從住處出發,在冰河上行走近一個多小時後到達拍攝地點,並布設紅外相機。」
  • 「中央媒體看甘肅」甘肅:擦亮鄉村之綠 促「局部美麗」向「全域...
    12月22日,甘肅省委副書記孫偉在2020「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上表示,甘肅將擦亮鄉村之綠,促進「局部美麗」向「全域美麗」拓展升華。航拍成縣美麗鄉村。張平良攝相聚在「康養之城、詩畫鄉村」的魅力康縣。甘肅將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任務,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生態理念、傳承歷史文脈、突出地方特色、彰顯時代精神,示範引領、梯次推進,持續用力、久久為功,不斷擴大美麗鄉村建設成果,努力建設環境更優美、鄉風更醇美、人文更和美的新時代美麗鄉村,讓甘肅美麗鄉村成為海內外朋友嚮往的詩和遠方。隴南武都裕河趙錢壩村。
  • 甘肅拍攝到暗腹雪雞產卵孵化過程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訊(記者 李傲)近日,甘肅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用紅外攝像機清晰拍攝到暗腹雪雞產卵和剛孵化出殼小雪雞的珍貴畫面
  • 「中央媒體看甘肅」甘肅民勤:從春種秋收到四季豐收
    短短兩個多月,已經收入了2.2萬多元,如果全部賣完的話,一棚辣椒能賣到5.6萬元左右。」周永振說。和蔡旗鎮高廟村一樣,重興鎮上案村的溫棚種植戶同樣沉浸在豐收的喜悅裡。由於茬口安排科學,村民楊在華的溫室大棚內碩果纍纍,成熟的西紅柿像紅燈籠點綴在綠葉間,煞是喜人,楊在華穿梭於大棚內忙著採摘西紅柿。
  • 【中央媒體看甘肅】平涼:家政培訓成工會工作新品牌
    【中央媒體看甘肅】平涼:家政培訓成工會工作新品牌 2020-12-17 15: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追蹤「亞細亞山巔的魅影」——野性石河子團隊與雪豹的故事
    融媒體中心記者 李秀 「雪豹再次現身石河子南部山區……」11月29日前後,一條關於雪豹的消息經師市融媒體中心發布後,有關「雪豹」的話題再次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今年4月,野性石河子團隊首次在位於天山山脈的石河子南部山區,用紅外相機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雪豹的身影。 被稱為「雪山之王」的雪豹主要分布在亞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也被科學家們稱為「旗艦物種」。目前,全球12個國家分布的雪豹數量比大貓熊還要少。
  • 「甘肅生態環保媒體行」2020年「美麗中國 生態甘肅——黃河流域...
    每日甘肅網環縣6月7日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金奉乾)保護碧水藍天,共建綠色家園。今天下午,2020年「美麗中國 生態甘肅——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汙染現狀調查工作全媒體主題採訪活動」圓滿落幕。7天來,來自20多家媒體的30多名記者,從蘭州出發,赴白銀、平涼、慶陽等地,深入採訪黃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城鄉生活汙水處理工程、城市水源地保護項目、生態修復工程項目、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大型林場,挖掘各地在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治理方面的成就和亮點。
  • 《可愛呆萌的小刺蝟》白日鼠-協助拍攝
    可愛呆萌的小刺蝟【第1幅圖】此作品由長沙攝影愛好者茅先生在著名的海口地區拍攝可愛呆萌的小刺蝟【第2幅圖】此作品由湘潭攝影愛好者成先生在著名的湖北地區拍攝可愛呆萌的小刺蝟【第3幅圖】此作品由棗莊攝影愛好者衡先生在著名的黑龍江地區拍攝
  • 「溯源甘肅」秦漢時期甘肅的雕塑和工藝美術
    >甘肅日報特約撰稿人 李清凌秦漢時期甘肅的藝術,內容豐富,享譽遐邇。這枝金頭花用料昂貴,造型華美,制工精細,反映甘肅漢代工藝美術的較高水平。1987年,文物工作者從金塔縣金塔鄉五星村採集到一件琥珀雕對鳥紋佩飾,長4.5釐米,寬5.8釐米。色橙黃,表面泛白。呈連體交頸對啄的雙鳥形。鳥體扁圓,像一對合體的豆莢。雙目如珠,啄喙尖長,相接相吻。二鳥雙喙處有三角形穿孔,鳥身中下部也有一橫孔,可隨機穿系佩掛。
  • 《可愛呆萌的小熊貓》小尉遲-協助拍攝
    可愛呆萌的小熊貓【第1幅圖】此作品由濰坊攝影愛好者屠先生在著名的太原地區拍攝可愛呆萌的小熊貓【第2幅圖】此作品由滄州攝影愛好者卞先生在著名的棗莊地區拍攝可愛呆萌的小熊貓【第3幅圖】此作品由天津攝影愛好者夔先生在著名的泰安地區拍攝
  • 甘肅白水江保護區一對大熊貓的「接吻」被拍
    野生大熊貓「戀愛」樹下偷偷玩「親親」近日,甘肅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整理紅外相機資料時,發現一段野生大熊貓在森林中「戀愛」偷偷玩「親親」的珍貴畫面。播放暫停進入全屏退出全屏00:0000:00 重播 請刷新試試視頻顯示拍攝於2020年5月,系大熊貓發情期。保護區工作人員稱,戀愛中的大熊貓和人一樣,會有親暱行為。該保護區2020年共收集紅外照片31318張,紅外視頻9900段,涉及大熊貓、羚牛、金絲猴、鬣羚、斑羚、黑熊、金貓等等。
  • 甘肅連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豺蹤跡
    7月3日,從甘肅連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傳來的好消息,布設在其轄區內的紅外相機首次觀測到兩隻野生豺的活動畫面,這是該區自2017年發現梅花鹿以來的又一次重大發現。甘肅連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與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聯合開展的哺乳動物紅外相機觀測項目近期有了新發現,布設在連城自然保護區境內的紅外相機首次記錄到了2隻野生豺活動的畫面,該圖片證實在連城自然保護區有野生豺分布和棲息,這是繼項目組2017年發現梅花鹿以來又一次重大發現。
  • 「中央媒體看甘肅」蘭州城郊村「有品有味」 因地制宜發展「造血...
    (資料圖)魏建軍 攝中新網蘭州12月17日電 (劉薛梅 杜萍)12月中旬,受較強冷空氣影響,甘肅自西向東氣溫下降,中部地區蘭州高溫在0度左右徘徊,然而一鐵鍬挖開蘭州西固區張家大坪村田地,卻有著泥土升騰熱氣,十年練就成「高把式」的張海連日在地裡來回穿梭深割韭黃,以免「丟菜」於地。
  • 「中央媒體看甘肅」「三區三州」行丨甘肅臨夏:扶貧車間讓小布鞋...
    目前,當地共有布鞋扶貧車間300多家,就業人員4000多人,年累計生產布鞋600多萬雙,產品銷售到甘肅、青海、四川、寧夏、西藏等地,年累計銷售收入2.32億元。
  • ...甘肅】甘肅臨夏推「體育+」融合發展:昔日「破落戶」成「模範生」
    9月初,甘肅臨夏州臨夏市舉辦廣場舞大賽展演。圖為舞蹈演員拍攝記錄精彩瞬間。閆姣 攝「以前的窮,現在無法想像。吃穿都短缺,哪裡有錢建體育場?」甘肅臨夏州臨夏市市民馬富成描述細節說,土場上搭一個架子,釘一塊木籃板,箍一個鐵圈當籃筐,再用幾塊大石壓住鐵架,以防傾倒。如今聽起來如此簡陋的體育設施,在那個年代尚且算得上「稀罕物」。時下,臨夏市天氣冷暖適宜。年近七旬的球迷馬富成,一有時間就來到體育場看球賽。面對現代化的體育設施,他不禁感慨,「現在的娃娃趕上了好時候,過去我們打球都在土場,運動完嘴裡鼻裡都是土。」